彭湛贤;李晓燕;刘燕芳;温娥娣;欧金珍
目的 了解一种X射线输出评估装置(以下简称Barracuda)的性能及对医用诊断X线机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 通过对国产RMP型X射线诊断影像质量控制检测箱和Barracuda的性能及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使用两种设备检测结果合格率差异不显著,但Barrcuda操作较为简便.结论 Barracuda是一种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的X射线分析仪器,适用于对医用诊断X线机进行质量控质.
作者:姚晓园;刘晶磊;陈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湘西自治州1990-2005年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的流行规律,为制订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0-2005年湘西自治州的乙肝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0-2005年乙肝平均总发病率为21.37%,年平均总发病率从1990年的18.64/10万上升到2005年的26.63/10万,上升了42.86%.发病无明显季节高峰;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以20~45岁年龄组发病率高,占总病例数的60.99%;职业分布以农民、干部职员、工人、学生发病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4.04%.结论 中小学生和其他年龄组人群特别是高危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作者:吴东;吴登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抗e较抗E少见,笔者遇到1例因抗e导致的交叉配血不合,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李某,女,汉族,40岁,临床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入院手术治疗,血型为A型,无既往输血史,妊娠三次,申请配血红细胞悬液8 u,术前作微柱凝胶法不完全抗体筛查试验时,Ⅰ号及Ⅲ号细胞呈阳性反应,作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时,发现与多个献血者交叉配血不相合,均为主侧管凝集,次侧管不凝集,提示有ABO以外血型抗体,后经血型血清学实验检查,证实为抗e引起的配血不合.
作者:叶汉深;林俊华;张普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湖南省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耐药情况.为开展大规模抗病毒药物治疗制定计划和方案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51名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CD4绝对计数、血浆病毒载量测定、基因型耐药性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1份样品存在蛋白酶抑制剂(PIs)主要耐药相关突变V32L,N88D(2.13%),3份存在次要耐药相关突变,分别为A71T(4.26%)、A71V(2.13%),3份对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耐药突变L210M(2.13%)、L210F(4.26%),4份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耐药突变V179D(6.38%)、V108A(2.13%).结论 湖南省未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对现行的抗病毒治疗方案药物耐药水平仍然很低,但是应该加强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体内HIV-1变异的监测.
作者:贺健梅;陈曦;郑晓虹;钟平;邹潇白;欧秋英;宁镇;魏秀青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医学临床教学是培养临床医学生向一名合格医生转变的非常重要的医学教育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全面而系统的临床实践是医学生接受实践检验,巩固和加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学生只有在面对病人的临床实践中才能获得直接的、感性的认识[1].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当今出现了教学意识不同程度的下降现象,本文结合医学临床教学特点,分析当前教学意识下降的原因,并就如何解决进行探讨.
作者:金龙玉;高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患者血液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病因.方法 对我院2002-2006年的新生儿黄疸患者血培养阳性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儿黄疸患者病原菌检出率为50.33%,608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506株(83.22%),革兰阴性菌96株(15.79%),真菌6株(0.99%),主要分离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65.95%),其次为肠球菌属(5.92%),金黄色葡萄球菌(SAU)(5.10%),大肠埃希菌(4.28%),链球菌属(3.94%),肺炎克雷伯菌(3.62%).结论 新生儿黄疸患者的血液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占第1位,其次为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SAU).新生儿黄疸患者进行血培养是其血液感染病原学诊断的必要手段.
作者:陈建设;阳海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2H3R3Z3S3(E3)/4H3R3方案抗肺结核治疗对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分析危险因素,探索防治方案,推出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2H3R3Z3S3(E3)/4H3R3方案治疗的HBV标志阳性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肝功能情况,以及同期采取同样方案治疗的5项HBV标志(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阴性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结果 HBV标志阳性组肝损率为36%明显高于阴性组8.2%.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使用2H3R3Z3S3(E3)/4H3R3方案治疗对HBV标志阳性患者肝功能损害大,故在抗结核过程中应加强肝功能的监测,加强护肝治疗减少肝损的发生.对于HB-sAg、HBeAg、HBcAb均阳性患者抗结核期间出现肝损的,如果经加强护肝治疗无明显改善的,在情况允许下,好改用肝损率小的抗结核治疗方案.
作者:吴先见;范晓军;王中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前后,冠脉循环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4例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老年和24例非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两组介入治疗前后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含量的变化.结果 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在治疗后冠脉循环中的TFPI均有升高(P<0.05),老年组的TFPI水平较非老年组升高显著(P<0.05).结论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TFPI水平显著升高.TFPI在PTCA术中起重要的抗凝及抗栓作用.
作者:陈琳;周胜华;郭永红;胡信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服务从业人员病毒性肝炎知识及防治的态度、行为的调查,为制定预防病毒性肝炎传播干预措施及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病毒性肝炎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调查.结果 大部分服务从业人员愿意接受相关知识宣教,但对病毒性肝炎的相关常识了解情况不够理想.结论 对服务从业人员需要经常开展病毒性肝炎预防知识教育和宣传,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食品卫生监督体系.
作者:刘德坚;聂绍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近几年高考体检中学生谷丙转氨酶(ALT)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结果变化状况.方法 用ELISA法进行血清HBsAg检测,ALT采用速率法测定,40 U/L以上者为异常.结果 36 175名学生HBsAg阳性,阳性率6.3%,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各年度间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城区学校学生HBsAg阳性率5.54%,镇区学校学生HBsAg阳性率7.0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要加强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尤其是镇区学校和外来工子女学生.
作者:罗北京;吴清时;郑禾香;苏玲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绥宁县实施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为结核病控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3-2005年绥宁县结核病控制项目结核病人登记本及报表等资料分析病人的发现和治疗效果.结果 全县13年共免费接诊可疑肺结核症状者8 546例,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2 322例,其中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1 433例,复发及其他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419例,涂阴肺结核病人470例;初、复治涂阳病人治愈率分别为88.35%和76.61%,初治化疗满2月平均阴转率为97.77%,复治化疗满2月阴转率为96.18%.结论 结核病控制项目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涂阳病人的高发现率及治愈率有效控制了传染源,但仍有不少问题存在,需进一步加强结核病控制工作.
作者:兰世禄;石金良;曾泽元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适合我国的艾滋病综合干预措施,为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提供经验和资料.方法 调查分析衡阳市采取控制艾滋病综合干预措施前后,HIV感染者发现数、社会各阶层人群对艾滋病知晓率、对待HIV感染者及病人的态度、高危行为发生率、接受自愿HIV检测人数,综合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采取控制艾滋病综合干预措施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发现的HIV感染者总数是1992-2003年12年的513.90%;社会各阶层人群艾滋病知晓率、对艾滋认知程度、政府对艾防工作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吸毒人员近一次的吸毒共针率由2003年的52.26%下降至18.57%,女性性服务工作者近一次性服务的安全套使用率由2003年39.46%上升至94.67%;2006年接受自愿HIV检测人数是2003年的40.5倍,检测对象中接受咨询的比例达到77.81%.结论 衡阳市采取的控制艾滋病综合干预措施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邱仁祖;于坤平;刘军;伍又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构建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立即早期蛋白1(IE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E1,将其转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株,观察IE1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细胞因子功能的影响.方法 双酶切pQE30-IE1,回收目的基因IE1,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筛选、鉴定阳性克隆得pcDNA3.1(-)-IE1;提取质粒pcDNA3.1(-)-IE1,通过Super FectTM脂转染试剂将质粒pcDNA3.1(-)-IE转染Raw264.7细胞,Western-blot鉴定IE1蛋白的表达,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结论①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E1;②pcD-NA3.1(-)-IE1能在Raw264.7细胞中表达;③IE1的表达可上调巨噬细胞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
作者:罗开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特征及其耐药性,预防和控制MRSA流行发生.方法 对2006年住院患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特征及耐药性进行监测.结果 2006年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5株,其中MRSA28株,占金葡菌的62.2%(MSSA17株,占37.8%);医院感染株和社区感染株分别占19株(42.2%)、26株(57.8%);感染部位多分布在下呼吸道、皮肤软组织和烧伤部位;在同期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外环境中尚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青霉素G、阿奇霉素耐药率在70%以上,但对万古霉素敏感.基础疾病中以外伤、心脑血管病、烧伤、呼吸系统疾病、皮肤软组织疾病居前五位.结论 金葡菌检出率、MRSA发生率和耐药率较高;同期外环境尚未发现有关的金葡菌菌株;金葡菌医院感染以内源性感染为主;应注意做好手卫生、物体表面消毒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控制金葡菌交叉传播.
作者:王江桥;罗君;蔡珠;王箭;李玉娟;巫雪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GPP的发病机理复杂,目前较重视的是免疫机制,且PMN在GPP的发病中的重要作用;GPP诱发的原因很多,感染、各种药物、低钙、妊娠等,其诱因的多样性提醒临床工作中要注意合理用药,避免诱发GPP.
作者:金彩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一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分析.方法 对采集的可疑标本及中毒患者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从采集的患者呕吐物、剩余可疑食物基围虾及未售完的基围虾和养虾水中均检出同一可疑菌株,经湖南省CDC微检科进行API检测认定为亲水气单胞菌,采集病人双份血清测定效价呈4倍及以上增长.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由亲水气单胞菌所引起,这也是桂阳县首次检测到由亲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作者:张传禄;张权义;张红;欧阳云;张忠诚;李华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联合短效避孕药达因-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1-2005年在我院诊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45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5例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达因-35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达因-35治疗,用药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性激素、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等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痤疮明显改善,月经恢复,血LH、T明显下降(P<0.01),LH/FSH比值降低,空腹血糖无变化.联合用药组体重指数明显降低,空腹胰岛素下降(P<0.05),排卵率、妊娠率都较单用达因-35高,流产率降低.单用达因-35组体重指数和空腹胰岛素无变化.结论 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达因-35对PCOS进行治疗,能有效降低雄激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疗效优于单用达因-35.
作者:陈志文;冯韵琴;张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替米沙坦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TMC18柱(5 um,4.6 mm×250 mm);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溶液(用三乙胺调pH值至6.0)(52:48);检测波长为297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以外标法计算替米沙坦的含量.结果 替米沙坦在28.16~140.8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56%,RSD=0.22%.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辅料不干扰主药测定,可用于替米沙坦片的含量测定.
作者:刘梅亮;李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外源大鼠RNA对受照小鼠肠黏膜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选用BALB/c雄性小鼠36只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单纯照射组和小肠RNA组,每组12只.用11.5 Gy 60Coγ射线进行腹部一次照射,于照后1~3 h采用局部肠腔扩张注入法给小鼠空肠肠腔内注入正常大鼠小肠RNA,于照后18 h解剖取空肠段,检测各组肠腺存活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将观察肠黏膜形态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照射组肠腺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与单纯照射组相比,小肠RNA可明显提高受腹部照射小鼠空肠的肠腺存活率(P<0.01),减轻肠绒毛损伤,改善肠黏膜形态结构.结论 大鼠小肠RNA对小鼠肠黏膜辐射损伤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作者:任东青;杨文清;苏晓明;赵涛;曾桂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 总结120例60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处理体会.结果 除2例死亡外,其余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伤口甲级愈合.结论 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的安全保障.
作者:余旭初;柯楚群;何伟东;林毅忠;李松军;许知光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