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鼠小肠RNA对受照小鼠肠黏膜损伤的修复作用

任东青;杨文清;苏晓明;赵涛;曾桂英

关键词:小肠RNA, γ线, 肠腺存活率, 大鼠, 小鼠
摘要:目的 探讨外源大鼠RNA对受照小鼠肠黏膜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选用BALB/c雄性小鼠36只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单纯照射组和小肠RNA组,每组12只.用11.5 Gy 60Coγ射线进行腹部一次照射,于照后1~3 h采用局部肠腔扩张注入法给小鼠空肠肠腔内注入正常大鼠小肠RNA,于照后18 h解剖取空肠段,检测各组肠腺存活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将观察肠黏膜形态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照射组肠腺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与单纯照射组相比,小肠RNA可明显提高受腹部照射小鼠空肠的肠腺存活率(P<0.01),减轻肠绒毛损伤,改善肠黏膜形态结构.结论 大鼠小肠RNA对小鼠肠黏膜辐射损伤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尿中苯巯基尿酸的液质联用检测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和完善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检测尿苯中巯基尿酸(S-PMA)的方法.方法 样品通过液液萃取技术提取后进入Agilent Extend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酸铵和甲醇的混合物,采用梯度洗脱的方式实现样品的分离.以ESI模式进行质谱数据采集,对所得谱图进行分析.结果 本方法线性回归方程为A=90.2488c+3896.3869,回归系数r=0.9995,线性范围为10~5 000μg/L,检出限为10 μg/L,灵敏度为0.0011μg/L,样品回收率77.8%~81.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1.2%,精密度日内误差为0.9%~1.2%,日间误差为0.9%~1.7%.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尿S-PMA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方法,简捷快速、结果准确,为职业卫生工作中尿S-PMA的日常常规检测奠定了基础.

    作者:陈浩;李旭东;刘移民;黄招发;曹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珠海市监管场所羁押人员HIV监测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珠海市监管场所中羁押人员HIV感染状况,防止HIV在监管场所中传播与蔓延.方法 定期对珠海市所有监管场所中的羁押人员进行调查,按照统一调查表填写,Excel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采集静脉血5ml,用酶联免疫试剂初筛,初筛阳性标本用蛋白印记法(WB)进行确证.结果 5 350名羁押收教人员中,检出18例HIV抗体阳性者,男性17例,女性1例,总检出率为0.34%.18份HIV感染者中注射毒品者9例,阳性率2.49%,占总报告数的50%;有性乱史者4例,阳性率0.59%,占总报告数的22%;其中1例既有注射毒品史又有性乱史;有5例感染途径不详.结论 珠海市监管场所中羁押人员HIV感染率较高,主要为吸毒者和性乱人群.建议加强对监管场所羁押人员HIV感染的监测,并对此类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对HIV感染者与未感染者分监舍关押,并在监管场所中设置美沙酮替代品治疗和提供安全套,以防止HIV在监管场所中传播与蔓延.

    作者:张丽荣;姚刚;阮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浅议医学临床标本质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临床上通常对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比较注意.本文从真空采血管的选用、采血的体位、采血的时间、药物服用、输液状态下、标本放置时间、采血步骤规范和防腐剂的使用等方面入手,侧重阐述了检验结果分析前的要素控制,使得检验程序更完善,数据更准确.

    作者:林英辉;黄小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应用与实现方案

    远程医疗会诊可以为偏远地区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使得共享大城市医学专家的会诊和治病指导成为可能.本文介绍了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在医院中的应用、主要作用及在我院的实现方案.

    作者:陈疆;王建新;熊新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氰化物作业工人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长期接触氰化物对人体的危害,并探讨氰化物慢性中毒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230例氰化物作业工人进行3年观察,收集相应材料进行分析.结果 尿硫氰酸盐和血糖均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慢性咽炎发病率以及嗅觉异常率较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全车间劳动卫生安全制度,加强个人防护和经常性健康监护是预防氰化物慢性中毒的有效措施.

    作者:赵祖昌;马振云;杜世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X射线输出评估装置在X线机检测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了解一种X射线输出评估装置(以下简称Barracuda)的性能及对医用诊断X线机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 通过对国产RMP型X射线诊断影像质量控制检测箱和Barracuda的性能及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使用两种设备检测结果合格率差异不显著,但Barrcuda操作较为简便.结论 Barracuda是一种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的X射线分析仪器,适用于对医用诊断X线机进行质量控质.

    作者:姚晓园;刘晶磊;陈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岳阳地区512株泌尿道细菌性感染的耐药分析

    目的 对岳阳地区泌尿道感染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药敏实验,分析其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岳阳地区2002-2006年尿标本1 431份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实验,同时对杆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对葡萄球菌属做甲氧西林耐药检测的筛选.结果 共分离泌尿道感染菌株512株,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41.6%;其次为阴沟肠杆菌、粪肠球菌、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3.0%和17.1%.大肠埃希菌及多数阴性杆菌对于头孢三代及左氧沙星敏感率较高;阳性球菌以粪肠球菌为主,而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ONS)及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分别为56.7%和46.4%.可将左氧沙星列为阳性球菌的首选用药.结论 泌尿道细菌的临床监测很有必要,临床医师应结合药敏结果用药,以降低耐药率.

    作者:方谷芬;刘湘林;袁正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岳阳市装修居室内空气中常见有机物污染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新装修居室内空气有机物不同环境温度中污染状况.方法 采样按照室内空气监测技术标准(GB/T 18883-2002 附录A)要求进行,结果浓度为1 h平均浓度.甲醛采用GB/T 18204.26-2000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苯、二甲苯采用活性碳管吸附/溶剂解吸/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TVOC采用GB/T 18883-2002附录C进行测定.结果 不同环境温度段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平均浓度和超标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装修后居室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有机物污染,且常见有机物浓度超标浓度和超标率与环境温度相关.

    作者:刘永康;李国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男性两种腰围切点对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影响

    目的 评价男性腰围90 cm与85 cm两种切点对人群中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整群抽取柳州市社区常住居民7 660人,其中男性3 894人,女性3 766人,平均年龄(40.5±12.2)岁.进行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空腹血脂及血糖等指标检测,分别按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的MS定义及修正其中男性腰围切点(85 cm)诊断MS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按IDF定义,3 894例男性中检出MS 402例,粗患病率为10.3%;按修正了男性WC切点的定义,在同一男性人群检出MS 769例,粗患病率为19.7%;男性MS粗患病率从35岁以下组的10.5%增高至65岁以上组的27.7%.降低男性WC切点后,使两性MS总患病率从8.1%增高至12.9%.结论 IDF提出的MS定义中,我国男性WC切点偏大,会低估MS的患病率,不能检出很多将来发生心血管病危险的男性个体,宜从90 cm修正为85 cm.

    作者:胡世红;贾卫鸿;王柳宁;韦春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大鼠小肠RNA对受照小鼠肠黏膜损伤的修复作用

    目的 探讨外源大鼠RNA对受照小鼠肠黏膜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选用BALB/c雄性小鼠36只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单纯照射组和小肠RNA组,每组12只.用11.5 Gy 60Coγ射线进行腹部一次照射,于照后1~3 h采用局部肠腔扩张注入法给小鼠空肠肠腔内注入正常大鼠小肠RNA,于照后18 h解剖取空肠段,检测各组肠腺存活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将观察肠黏膜形态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照射组肠腺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与单纯照射组相比,小肠RNA可明显提高受腹部照射小鼠空肠的肠腺存活率(P<0.01),减轻肠绒毛损伤,改善肠黏膜形态结构.结论 大鼠小肠RNA对小鼠肠黏膜辐射损伤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作者:任东青;杨文清;苏晓明;赵涛;曾桂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江苏省健康学生人群白破二联疫苗血清学效果监测

    目的 了解江苏省健康学生人群白喉、破伤风免疫状况,评价江苏省吸附精制白破二联制剂疫苗(DT)的全量和半量免疫效果.方法 用白喉、破伤风间接血凝方法,进行白喉、破伤风免疫成功率监测.结果 2006年全省426份健康学生人群白喉全量和半量免疫成功率分别为99.01%和98.21%、破伤风全量和半量免疫成功率分别为100.0%、99.09%,全量和半量免疫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江苏省健康学生人群对白喉、破伤风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免疫屏障,使用吸附白破二联疫苗半量0.25 ml注射可以减少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毕诚;陆培善;马福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郴州市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海洛因成瘾者基线调查

    目的 了解进入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吸毒人群的吸毒行为、性行为等特征,为艾滋病防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1-9月,对进入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的177名戒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其人口学、共用注射器具吸毒行为和性行为等情况.结果 男性占83.6%,女性占16.4%,平均年龄为34.75±5.02岁,HIV阳性率为16.7%.在过去1个月有49人(27.7%)与他人共用过吸毒针具,过去3个月被公安部门抓住过有20人(11.3%).在被调查者中60人(33.9%)有过婚外性行为,而近1次性行为时仅15人(25%)使用了安全套,未使用的有45人(75%).结论 在进入维持治疗吸毒人群中存在HIV传播的高危性,迫切需要在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同时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作者:唐先娅;李军;黄晓;段康明;贺莉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人工寒潮诱发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脑卒中

    目的 探讨人工寒潮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脑卒中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复制成功的RHR及正常SD大鼠分为寒潮和非寒潮两大组,放置于人工寒潮环境,测量寒潮前后血压,并从行为学和病理学角度观察脑卒中发病情况.结果 人工寒潮后RHRSP组大鼠自发性脑卒中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人工模拟寒潮克服了季节限制且一致性好、易重复;人工寒潮诱发RHRSP发生脑卒中更好地模拟了人类高血压脑卒中的自然发病过程.

    作者:施晓耕;林健雯;黄如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548例早产儿围产期高危因素及并发症分析

    早产是围产医学的世界性重要课题.为探讨早产的围产期高危因素、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现收集我院于2004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出生、有完整临床资料的548例早产儿病例,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曹蓓;彭湘莲;黄广文;刘赛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6例(51眼)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观察术后视力以及角膜散光情况.结果 术后视力恢复良好,散光明显减少,视力稳定提高.同时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具有切口小、散光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胡立志;张宏;叶茹珊;彭爱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绝经前、后正常女性骨密度影响初探

    目的 观察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绝经前、后正常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用常规酶法测定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前后位总体(L1-4)、左侧髋部总体(T-hip)、股骨大转子区(Troch)、股骨颈(FN)和Ward's三角区骨密度(BMD).结果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绝经前女性骨密度无关,与绝经后女性大转子区和髋部总体BMD无关,校正年龄和BMI后LDL-C与绝经前女性BMD无关,与绝经后女性髋部总体骨密度正相关.结论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绝经前女性骨密度无影响,对绝经后女性髋部总体骨密度可能有正性影响.

    作者:张红;谭小红;罗湘杭;胡平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拉链厂噪声对劳动者的健康危害

    目的 了解某拉链厂生产性噪声对劳动者的职业危害情况,以便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方法 选择直接接触噪声的拉头压铸、链带生产两个工种425人作为观察组,同单位不接触噪声作业的后勤管理人员65名为对照组,询问职业史、既往史、非精神病性神经系统症状,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包括听力、血压、心电图及血常规等项目.工作场所每个测定点连续测定噪声3 d,进行工时记录,结果按照接触时间计算等效连续A声级.结果 工作场所生产性噪声8 h等效连续A声级(Leq)87~90 dB(A),均超过了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说明噪声超标比较严重.观察组神衰综合征、心电图异常及高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噪声对心血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本次调查未发现血压降低者,心电图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其次为窦性心动过速.观察组的听力损失患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听力损失主要集中在Ⅰ、Ⅱ级.结论 该拉链厂的噪声危害比较严重,对劳动者中枢神经、心血管与听力造成一定的损伤,应加强噪声的综合性预防.

    作者:廖日炎;徐双喜;朱志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浅谈下段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防治

    目的 探讨大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近五年来收治的216例直肠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6例手术患者中共发生吻合口漏12例,发生率为5.6%.28例手术后行直肠内引流,均一期愈合.结论 行肠腔内引流以降低肠腔内压是减少吻合口漏的一种方法.吻合口漏的处理是通畅引流,促进漏口自行愈合,手术是后的治疗措施.

    作者:裴海平;晏仲舒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于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能否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途径.方法 检测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所产婴儿的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结果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后所产婴儿HBsAg阳性率为4.67%,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孕妇所产婴儿HBsAg阳性率为61.90%,χ2=59.96,P<0.01).结论 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作者:郭富英;王秀虎;杨彪;郭林峰;朱茂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某贫困县中小学生贫血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某贫困县中小学生贫血状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检测细则》调查该县在校中小学生,血红蛋白测定用高铁氰化钾氧化比色法,贫血诊断按WHO规定的标准.结果 检测3 088名学生,贫血学生446人,贫血率14.44%.城乡学生贫血率分别为11.81%和17.34%(P<0.001);不同年龄组间贫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10岁年龄组为,高达23.31%(55/236);男女贫血率分别为12.13%和17.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贫血以轻度为主(99.33%),未发现重度及以上贫血.结论 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贫血现象仍然严重,要加强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蒲祖伟;杨慎先;胡昌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