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禄;张权义;张红;欧阳云;张忠诚;李华丽
目的 分析祁东县艾滋病流行现状,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祁东县1998-2006年艾滋病常规、哨点监测及V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8-2006年祁东县共报告HIV/AIDS病例101例,2005-2006年发现的感染者占总数的62.38%(63/101),感染者中农民占57.43%(58/101),年龄在20~39岁之间的有77例,占总数的76.24%.感染途径中,经性接触途径感染62例,占总数的61.39%,经静脉吸毒途径感染28例,占27.72%.结论 近两年祁东县HIV流行速率明显加快,主要在性乱人群和吸毒人群中传播,应对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HIV的感染水平.
作者:肖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大鼠动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增龄性变化及脱氢表雄酮(DHEA)的干预作用.方法 实验分三组:18月龄鼠组;DHEA干预鼠组(18月龄,12月龄时开始在喂养基础饲料中添加DHEA1 mg/kg·d);12月龄鼠组.均为雄性Wistar大鼠,每组各6只.取胸主动脉,比色法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12月龄鼠组比较:18月龄鼠组主动脉中SOD的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给予DHEA干预的18月龄鼠组上述变化均明显改善.结论 增龄鼠动脉的抗氧化功能减弱,DHEA能改善增龄引起的鼠动脉抗氧化功能,从面延缓血管的衰老.
作者:RUAN Yun-jun;QUI Jian;吴赛珠;赖文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血清UA和CRP浓度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采用定量尿酶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21例急性期和15例缓解期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和其它炎性神经系统疾病(OIND)患者血清UA和CRP浓度.结果 MS急性原发组UA浓度明显低于OIND组(P<0.01),MS急性原发组UA浓度低于MS缓解稳定组(P<0.05).MS急性原发组CRP浓度高于缓解恢复组和OIND组(P<0.05). MS缓解恢复组和OIND组UA和CR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UA和CRP浓度与MS病情程度密切相关,UA和CRP的联合检测对M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李争鸣;金燕;王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对医疗机构内预防保健科的认知情况,为预防保健科的发展提供更加合理的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不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省市级和县区级医院中各抽取4~6家综合医疗机构.对被选定医疗机构的预防保健科所有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随机抽取10名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结果 在所调查的医护人员中,95.1%的人认为保健科在疾病控制、甚至传染病控制中起作用,60.5%的人认为预防保健科是公共卫生管理科室,86.4%的人对预防保健科工作比较满意,87.7%的人关注预防保健科的发展,63.3%的人认为预防保健科的现状能适应目前工作,预防保健科需要改革(75.9%).同时建议加强对预防保健科工作的宣传;改善办公条件;提高人员业务素质,提高人员待遇;加强与一线科室的联系;增加保健科的人员;加强预防宣传教育工作,政府承担经费等方面.结论 要加强预防保健科人员与医护人员的沟通,同时调整保健科工作人员数量和专业结构.
作者:韩同武;李玉秦;李锋;郑天柱;董蒲梅;李肖红;梁士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对郴州市2006年流行性感冒的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流感样病例(ILI)的咽拭子标本用狗肾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采用血凝(HA)及血凝抑制(HI)方法进行流感病毒初筛及分型鉴定.结果 全年共检测4所医院ILI咽拭子标本665份,分离到流感病毒40株,阳性分离率6.02%,经分型鉴定:A(H1N1)亚型35株,B型5株;疑似流感疫情ILI咽拭子标本29份,分离到流感毒株18株,阳性分离率62.07%,均为B型.结论 2006年湖南省郴州市流感流行株为A(H1N1)亚型,有B型存在,未检测出A(H3N2)亚型.
作者:谢群;陈柏塘;曾晓军;欧社祥;曾永会;刘晓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我院新生儿健康状况,为新生儿疾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1日-12月31日出生2 975例活产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重、诊断、高危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早产儿的高危因素依次为母亲胎膜早破、多胎、流产保胎史、妊高征,足月儿疾病发生率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高胆红素血症、血液系统疾病,高危因素依次为脐带异常、宫内窘迫、妊高征、流产保胎史.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足月儿与早产儿的疾病谱及高危因素有所不同,加强围产期保健,做好孕母胎儿及早产儿的监护工作,是减少早产,提高新生儿成活率及新生儿结局的关键.
作者:杨湘峰;成霖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肠外+肠内营养(PN+EN)与全肠外营养(TPN)支持,对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2-2006年30例危重症病人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15例.试验组接受PN+EN,对照组接受TPN,两组等氮、等热量供给.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浆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浓度,外周血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TLC、CD4/CD8比值.结果 试验组TLC、CD4/CD8比值和Ig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N+EN较TPN更能改善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病人的免疫功能.
作者:易波;叶启发;成科;赵于君;刘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以胎儿宫内窘迫为剖宫产的指征,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死亡率,为因胎儿宫内窘迫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的孕妇165例,按胎儿电子监护,羊水情况分为3组,并与术中所见胎儿窘迫相关因素及新生儿Apgar评分对照.结果 Ⅰ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发生率为6.45%;Ⅱ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发生率为27.27%;Ⅲ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发生率为5.71%.从结果看Ⅱ组明显高于Ⅰ、Ⅲ组之和.结论 如胎儿异常与羊水污染同时存在,胎儿宫内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明显增高,应及时终止妊娠.单纯胎儿异常或单纯羊水污染应根据有无伴随高危因素等情况,在严密监护和积极处理下决定分娩方式.
作者:姜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克拉玛依市老年人死亡状况及动态,为预防与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据2000-2004年的死亡登记资料,对60岁及以上老年人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克拉玛依市2000-2004年老年人累计死亡占居民死亡的61.8%.老年人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意外损伤,合计占老年人死因的78.87%.几年数据显示老年人总体恶性肿瘤死亡率有一定升高趋势,但随着老年人年龄增加,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减少,而呼吸系统的死亡率呈增长趋势.结论 克拉玛依老年人口的主要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应针对这些疾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作者:许德民;彭元章;陈志萍;刘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江苏省健康学生人群白喉、破伤风免疫状况,评价江苏省吸附精制白破二联制剂疫苗(DT)的全量和半量免疫效果.方法 用白喉、破伤风间接血凝方法,进行白喉、破伤风免疫成功率监测.结果 2006年全省426份健康学生人群白喉全量和半量免疫成功率分别为99.01%和98.21%、破伤风全量和半量免疫成功率分别为100.0%、99.09%,全量和半量免疫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江苏省健康学生人群对白喉、破伤风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免疫屏障,使用吸附白破二联疫苗半量0.25 ml注射可以减少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毕诚;陆培善;马福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神经病学是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理论性的一门临床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新的和优良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作者在以下几个方面:1.运用多媒体方法,复习强化神经解剖学的知识.2.运用多媒体方法,把神经解剖知识与临床症状紧密结合起来.3.通过多媒体视听教材来增加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探索和应用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体会到神经病学教学实践中使用多媒体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技术所带来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唐湘祁;胡治平;聂建洪;谭利明;涂秋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长期接触氰化物对人体的危害,并探讨氰化物慢性中毒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230例氰化物作业工人进行3年观察,收集相应材料进行分析.结果 尿硫氰酸盐和血糖均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慢性咽炎发病率以及嗅觉异常率较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全车间劳动卫生安全制度,加强个人防护和经常性健康监护是预防氰化物慢性中毒的有效措施.
作者:赵祖昌;马振云;杜世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一种X射线输出评估装置(以下简称Barracuda)的性能及对医用诊断X线机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 通过对国产RMP型X射线诊断影像质量控制检测箱和Barracuda的性能及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使用两种设备检测结果合格率差异不显著,但Barrcuda操作较为简便.结论 Barracuda是一种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的X射线分析仪器,适用于对医用诊断X线机进行质量控质.
作者:姚晓园;刘晶磊;陈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炎症期血中炎性因子如瘦素(lepti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与呼吸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 将49例COPD患者急性炎症期血leptin、HsCRP、TNF-α及动脉血气分析与其炎症控制期作自身对比分析,并分析急性炎症期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炎症期与炎症控制期leptin、HsCRP及TNF-α及动脉血气pH值、PaCO2、PaO2、SaO2比较差异亦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急性炎症期COPD患者各指标间的相关分析示:leptin与HsCRP及TNF-α及动脉血气之PaCO2呈显著正相关(P<0.05~0.001);leptin与动脉血气之pH值、PaO2呈显著负相关(P<0.05~0.005);TNF-α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pH值、PaO2呈显著负相关(P<0.05~0.005).HsCRP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pH值、PaO2呈显著负相关(P<0.05~0.005).结论 leptin可能是COPD急性炎症期的炎性标志物;leptin、HsCRP及TNF-α等炎性因子升高可能加重COPD患者全身各系统代谢的紊乱.
作者:赵修斌;曾亚;肖云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紫绀病人体外循环(CPB)手术时首次肝素的合理用量.方法 回顾我科2005-2006年160例紫绀病人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的测定情况,将首次肝素3 mg/kg肝素化后ACT<480 s(A组)及ACT>480 s的病人(B组)血常规、凝血全套、抗凝血酶-Ⅲ(AT-Ⅲ)做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血红蛋白(Hb)、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固时间(APTT)、AT-Ⅲ无显著差异(P>0.05),凝血酶元时间(PT)差异显著(P<0.05),血小板(PLT)计数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两组ACT基础值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转流前肝素总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 紫绀病人肝素首次剂量差异较大,主要与术前PT和PLT有关.当PT经度增加,PLT>200×109/L时首次肝素的用量为4 mg/kg.
作者:蒋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进入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吸毒人群的吸毒行为、性行为等特征,为艾滋病防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1-9月,对进入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的177名戒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其人口学、共用注射器具吸毒行为和性行为等情况.结果 男性占83.6%,女性占16.4%,平均年龄为34.75±5.02岁,HIV阳性率为16.7%.在过去1个月有49人(27.7%)与他人共用过吸毒针具,过去3个月被公安部门抓住过有20人(11.3%).在被调查者中60人(33.9%)有过婚外性行为,而近1次性行为时仅15人(25%)使用了安全套,未使用的有45人(75%).结论 在进入维持治疗吸毒人群中存在HIV传播的高危性,迫切需要在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同时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作者:唐先娅;李军;黄晓;段康明;贺莉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替米沙坦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TMC18柱(5 um,4.6 mm×250 mm);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溶液(用三乙胺调pH值至6.0)(52:48);检测波长为297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以外标法计算替米沙坦的含量.结果 替米沙坦在28.16~140.8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56%,RSD=0.22%.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辅料不干扰主药测定,可用于替米沙坦片的含量测定.
作者:刘梅亮;李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麻疹流行的特征和分布规律,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5-2006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深圳市盐田区1995-2006年麻疹的年平均发病率为9.60/10万,在所有的报告病例中,以20岁以上的外来青壮年人口为多,占发病数的61.84%;其次为1~4岁的儿童,共计26例,占发病总数的17.11%;在所有的确诊病例中只有1.97%的病例有麻疹免疫史.结论 要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加强对新入托、入园、入学者的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工作,督促其及时补种;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认识,落实新进厂工人的麻疹疫苗接种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加大防治力度.
作者:吴红宇;黎大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GPP的发病机理复杂,目前较重视的是免疫机制,且PMN在GPP的发病中的重要作用;GPP诱发的原因很多,感染、各种药物、低钙、妊娠等,其诱因的多样性提醒临床工作中要注意合理用药,避免诱发GPP.
作者:金彩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和完善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检测尿苯中巯基尿酸(S-PMA)的方法.方法 样品通过液液萃取技术提取后进入Agilent Extend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酸铵和甲醇的混合物,采用梯度洗脱的方式实现样品的分离.以ESI模式进行质谱数据采集,对所得谱图进行分析.结果 本方法线性回归方程为A=90.2488c+3896.3869,回归系数r=0.9995,线性范围为10~5 000μg/L,检出限为10 μg/L,灵敏度为0.0011μg/L,样品回收率77.8%~81.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1.2%,精密度日内误差为0.9%~1.2%,日间误差为0.9%~1.7%.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尿S-PMA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方法,简捷快速、结果准确,为职业卫生工作中尿S-PMA的日常常规检测奠定了基础.
作者:陈浩;李旭东;刘移民;黄招发;曹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