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章武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的心理与生活状况以及社会需求.方法通过面对面交谈方式,完成预先设计好的调查表.结果感染者普遍存在心理压力大,社会歧视严重,生活贫困和就医困难等问题.结论感染者需要得到社会的关爱,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应引起社会的重视.
作者:覃碧云;陈曦;阚志明;黄竹林;李建良;宋立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湖南省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找出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更好地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收集食物中毒报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食物中毒发病的规律性.结果2000~2005年全省共发生食物中毒325起、中毒8 998人、死亡85人.中毒场所以家庭发生多,占总中毒起数的45%,中毒人数以集体食堂多,中毒原因中以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生起数高,占总发生起数的45%,全省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是植物性食品.食物中毒的高发地点在乡村,占总起数的90%.结论应加大宣传和监管力度,增强人群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作者:谭勇;康诚;汪文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咽环部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EB病毒的感染及其T细胞内抗原1(TIA-1)的表达和意义.方法用EBER1/2原位杂交及三步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36例咽环部鼻NK/T细胞淋巴瘤患者EB病毒感染及T细胞内抗原1表达情况,选用的抗体有TAI-1、CD56、CD20、CD45RO,并选择10例同时期发生在鼻咽部的鼻咽癌病例做为对照.结果(1)36例病例中,男女之比为3:1,平均年龄为44岁,以老年人为主.发病部位以鼻咽部多.(2)36例病例的瘤细胞以大细胞、高度恶性为主,几乎所有病例临床上都有大片凝固性坏死的特点.(3)在36例病例中,EBV检出率为63.89%(23/36),T细胞内抗原1阳性表达率为91.6%(33/36).10例鼻咽癌病例EBV检出率为80%(8/10).结论在咽环部鼻NK/T细胞淋巴瘤中存在高水平的EB病毒隐性感染,肿瘤细胞表达TIA-1抗原可能与瘤细胞来源和其特殊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作者:陈云华;刘东;蔡宇;谢云;唐丽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严格按照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和教学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浅谈了中南大学药学院药理学系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些体会.
作者:张晓红;邓汉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一次或多次无偿献血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保留高质量的献血者,确保血液质量.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献血者血液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多次参加无偿献血171人高敏C反应蛋白与第一次献血者30人比较无显著性变化(P>0.05),且每组男女献血者之间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多次参加无偿献血后,hs-CRP不升高,无偿献血后不会被感染疾病,经过一次献血全面体检后,第二次以上献血血液交付合格率大大提高,血液质量安全可靠,为献血者保留提供了有力的证明.同时,在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吴命华;毛福青;龙国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检测PC制桶装饮用水中双酚A的溶出情况.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方法.方法桶装水用优化固相萃取条件进行萃取,HPLC法测定.结果待测物线性范围为:100~5000 ng/L,相关系数为0.9993,检出限为60 ng/L,加标回收率为84.9%~95.1%,样品检测相对标准差在2.2%~7.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
作者:李丽莎;杨湘霞;汪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为了准确掌握本县城乡、地区幼儿园儿童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从而为改善幼儿园儿童的健康状况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方法对2001~2005年全县城区所有幼儿园3~6岁儿童健康体检的资料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并用1995标准[1]进行评定.结果2005年与2001年相比较,儿童体重、身高超均值,双超人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儿童常见疾病的患病率明显下降.儿童单纯性肥胖显著上升.结论对城区幼儿园实施卫生保健管理后,本县幼儿园儿童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提高,幼儿保健工作的重点是干预和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
作者:侯瑞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衡阳县2002~2005年霍乱弧菌监测结果,制订有效的防制措施.方法分析霍乱弧菌监测、调查资料.结果内环境采样监测4 914人,检出霍乱弧菌阳性89例,外环境采样监测1 681个,检出霍乱弧菌阳性样12个,均为O139群霍乱弧菌.结论衡阳县的霍乱疫情是因农村聚餐食用外来冷藏甲鱼且加工方法不卫生引起,传播途径为聚餐食源性感染.当前主要措施是控制农村聚餐外来冷藏甲鱼的食用,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和霍乱防治知识宣传.
作者:周菊香;杜勋喜;毛旭东;张春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用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对1995~2004年百色市99 624名壮族献血者进行抗-HIV筛选,总阳性率为2.11/万.表明该市献血者人群中存在散发的HIV感染者,提示必须通过加强管理严加防范,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防止抗-HIV阳性血液流入临床.
作者:苏翔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掌握道县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为控制和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对策.方法利用1996~2005年道县食物中毒统计报表及个案调查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道县食物中毒的发生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生地点以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为主,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以动物性食品为为主,中毒原因以致病菌引起的中毒为主.结论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和卫生宣传教育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作者:田利国;肖拥军;何庆;廖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各类肝病血清中胆碱酯酶(ChE)含量变化.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各种肝病患者的血标本132例,对其血清中的胆碱酯酶进行检测.结果通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肝病的血清胆碱酯酶活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组下降明显,重症肝炎随着病情的好转,ChE活力逐渐上升.结论血清ChE的检测可用于肝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可以作为反映肝实质损伤程度的一个常用指标.
作者:许益民;袁正泉;廖文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ER在门静脉高压症(PHT)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PHT患者肝脏组织ER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结果PHT患者肝脏组织ER表达阳性率为69.05%(29/42),正常肝脏组织ER不表达;ER表达与病程长短,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性别、病因无关.结论ER在PHT患者的肝脏组织中有较高表达,提示PHT患者肝脏的病理改变存在雌激素依赖的可能性.
作者:陈栋良;邓维成;郭继雄;李静;陈学金;刘佳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肺癌患者血清和胸水中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的含量变化,探讨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空腹取患者静脉血2~3ml,同时取胸水一管,用罗氏公司Elecsys201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CEA、Cyfra21-1的含量.结果无论血清还是胸水中,肺癌组的两项肿瘤标志物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炎症组(P<0.05);肺癌组胸水中CEA、Cyfra21-1的含量均明显高于血清的含量(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和胸水中的肿瘤标志物能大大提高临床诊断肺癌的阳性率.
作者:刘佳国;李艳玲;王跃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麻风查菌是基层麻风防治单位所必须开展的基本检验项目,其细菌指数(BI)对麻风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湖南省部分基层单位存在麻风查菌符合率不高的实际情况,本文分析了查菌时容易产生的人为及技术误差的原因,尽可能提高麻风查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尽量避免对该病的漏诊和误诊.
作者:张国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降低边远山区孕产妇死亡率(MMR),找出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方法对近5年孕产妇保健年报资料、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及报告卡,孕产妇死亡评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4年活产数80 658例,孕产妇死亡87例,孕产妇死亡率平均107.86/10万,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105.52/10万;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1851.00/10万.死因顺位前2位2000~2003年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2004年为羊水栓塞与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子宫破裂.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必须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产科技术.
作者:秦自年;李玉兰;陈劲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Cbfα1、PPARγ对骨髓间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探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方法塑料包埋椎骨组织,通过Goldner's Massion Triehrome染色,通过骨量测量,分析骨密度正常组、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椎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不同组成骨细胞中Cbfα1、PPARγ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三组中的差异及其与骨计量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组与正常组相比,成骨细胞中Cbfα1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骨小梁间隔呈负相关,与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占全部骨小梁体积呈正相关;基质细胞中PPARγ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与骨小梁间隔呈正相关,与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占全部骨小梁体积呈负相关.结论Cbfα1、PPARγ蛋白具有使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别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潜能.两者表达水平的失衡导致成骨细胞生成减少,脂肪细胞生成增多,骨吸收增强,骨量丢失增加,这可能是骨质疏松发病的又一重要机制.
作者:裴红霞;魏启幼;蒋谊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39例经鼻窦内窥镜脑垂体瘤手术的麻醉处理过程.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和手术病人生命体征监测.结果表明麻醉维持过程平稳,随访麻醉效果满意.结论其麻醉处理应注意术前尽力维持神经内分泌功能,保证各项指标维持在理想范围,麻醉诱导和维持要求准确、平稳,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方法.术后进行良好的监测,指导临床.
作者:周治明;欧阳文;李季;段开明;李彦文;王明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初步探明株洲市山丘型血吸虫病疫区成因及防治对策效果,为制定控制血吸虫病疫区扩散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自然环境是否适宜钉螺孳生;常规法查螺查病评估血吸虫病疫区的防治效果;调查血吸虫病疫区流动人群、家畜及物流等.结果在疫区农贸市场活鱼虾中查获活钉螺16个;经常有病人和病畜进入疫区,流动人群中血吸虫病阳性率为15.76%;在株洲市范围内各县(市)、区自然环境均适合钉螺生长;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由1998年的17.97%下降到2005年的1.89%(U=26.06,P<0.001).家畜感染率由13.45%下降到3.75%(U=20.26,P<0.05);活螺平均密度由1998年的2.19只/0.11m2下降到2005年的0.12只/0.11m2,钉螺阳性率下降了85.7%.结论株洲市血吸虫病经过几年来的防治取得了明显效果,但尚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仍有向周边扩散的可能,因株洲市血吸虫病流行区和非流行区自然环境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相似.疫区成因,钉螺夹带输入可能性较大,传染源可能与进入本地的病人、病畜相关.
作者:黄劲;李理;颜进取;冀乃宏;李伟;熊新平;陈茂生;陈建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同时测定液态食品和可溶性固态食品中的对羟基苯甲酸甲(丙)酯、阿斯巴甜的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1%~104.3%,RSD<3%.结论该法操作简单、方便,令人满意.
作者:孙边成;张艳;吴昊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在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药物组;对照组患者呼吸道管理按抗感染、雾化吸入及负压吸痰等基本处理,药物组患者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并在雾化吸入及静脉用药中加入盐酸氨溴索.比较两组患者胸部X-ray,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以及拔管时间等.结果药物组患者氧分压(9.15±0.62 Kpa)在2周后明显高于对照组(8.34±1.06 Kpa,P<0.01),胸片感染征象少于对照组,气切一月内拔管例数差别明显:药物组19例,对照组11例(x2=5.33,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有助于改善气切患者缺氧,促进排痰,控制肺部感染,缩短带管时间.
作者:杨金福;龙烁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