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797名克拉玛依市成年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及影响因素调查

林彬;曾克芬;薛亮;王峰;黎美芝;郭俊;李景挺;夏玛丽;李淑华;孟炜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率, 成年人, 影响因素, 克拉玛依市
摘要:为了解克拉玛依市成年人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在克拉玛依区、白碱滩区及乌尔禾区,随机抽取5 797名成年人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 显示:调查人群HBsAg总阳性率为7.47%.其中乙肝疫苗接种者的HBsAg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及HBV感染率分别为1.80%、15.54%、17.34%,显著低于未接种者(P<0.01);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有显著差异(P<0.01);汉族与维族HBsAg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职业HBsAg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不同行政区HBsAg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乙肝有效措施;借助医生和媒体的力量开展广泛宣传是提高接种率的有效方法;将成人纳入扩大免疫人群是十分必要的.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钦州市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钦州市居民膳食营养和健康状况,为合理膳食、改善营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钦州市钦南区3个街道办事处,6个居委会,525户,1 925人,其中167户、565人进行膳食调查,用称重法获得每家庭调味品消费量,连续3 d 24 h回顾法获得每人各类食物进食量;同时对调查对象分别进行了血压、身高、体重等体格检查和检测血红蛋白、血糖、血脂以及问卷调查等.结果 每标准人日摄入能量为2 334.9 kcal;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分别为89.6、79.8、306.6 g,提供能量的比例占14.2%、30.8%、55.1%;视黄醇、核黄素和硫胺素摄入量分别为919.7 μgRE、1.0 mg、1.3 mg;钙、铁、钠摄入量分别为450.7、20.2 mg和6 133.6 mg.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蛋白质占50.2%,脂肪中动物性脂肪占72.3%.与营养相关疾病发生情况:营养不良率为9.9%,肥胖率为18.4%,超重率为3.9%,成人高血压患病率19.7%、糖尿病患病率5.7%、血脂异常率29.0%.结论 钦州市居民营养状况较好,能量、蛋白质已得到满足,核黄素和钙的摄入量偏低,食盐和钠的摄入量明显偏高,脂肪提供能量偏高;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与营养有关的慢性非传染病正在严重影响该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倡导市民合理膳食和平衡营养十分必要.

    作者:李华;黄秀清;傅朝阳;陈兴富;黄士国;梁忠;梁兆里;黄莹莹;陆春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小儿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及致泻菌药敏结果分析

    感染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病.2000年12月~2005年12月对我院收治感染性腹泻患儿1 807例进行了病原学及致泻菌的药敏试验,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立华;傅晓凤;李黑大;刘和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肌苷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细胞色素C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肌苷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细胞色素C(Cyt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新生7日龄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肌苷治疗组和HIBD组(各组n=25).分别于HI后6 h、12 h、1 d、3 d、7 d制备标本,肌苷组于HI后即刻起给予肌苷100 mg/kg,腹腔注射,每日2次,连续7 d,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测定CytC mRNA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对照组可见少许CytC阳性细胞;HIBD组在HI后6 h CytC阳性细胞增多,于HI后1 d达峰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之后逐渐下降,HI后7 d仍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肌苷治疗组神经细胞CytCmRNA表达变化规律与HIBD组基本一致,各时间点与HIBD组相应时间点比较,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HI损伤后给予肌苷干预能使脑皮质区及CA1区CytC mRNA表达下调,提示肌苷可能通过抑制CytC mRNA表达从而起到减少细胞凋亡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邓永红;田朗;旷寿金;黑明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茶多酚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

    目的 观察茶多酚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方法 从大鼠晶状体中提取醛糖还原酶,酶活性测定反应体系包括底物DL-甘油醛,辅酶NADPH,缓冲液PBS和醛糖还原酶.反应温度37℃,反应时间3 min,340nm处测吸光度值.测定组加入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比较槲皮素与芦丁、槲皮素与茶多酚、茶多酚与EGCG、ECG、EGC、EC、GC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结果 IR50槲皮素<IR50芦丁,槲皮素对太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强于芦丁;IR50槲皮素与IR50茶多酚相近,茶多酚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与槲皮素相似;另外,茶多酚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强于ECG和GC,EGCG对醛糖还原酶有抑制的趋势,而EGC和EC没有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 茶多酚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良好来源,也可能是茶多酚降糖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英华;薛长勇;欧阳红;张荣欣;张永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株洲市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8年灭螺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株洲市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灭螺效果,为逐步遏制钉螺扩散提供依据.方法 对8年来疫区查螺灭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998年活螺框出现率为18%、活螺密度为2.14只/0.1 m2、钉螺感染率为0.14%,2005年分别为8.39%、0.12只/0.1 m2、0.02%,分别下降了53.4%、94.4%、85.7%.经统计学处理,x2=12.81、84.87、5.84,P均<0.0005.结论 经过8年的查灭螺,疫情有所下降,但要达到有效的控制或消灭钉螺尚有待时日.

    作者:陈建龙;颜进取;李理;熊新平;陈茂生;黄劲;谢琼;龙术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禽流感疫情期间的饮食卫生保障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期间,部队大型会议频繁,其保障层次高,饮食来源复杂,如何保证其间的食品卫生安全,实践中有几点具体做法:1.会议活动前的准备根据会议活动的时间、地点、人数分析和禽流感或相关的危险因素,控制其关键点.①随时掌握疫情动态.②严格排查可能与禽流感密切接触者.③提前对相关环境实施监测,重点加强水和粪便的管理,适时对水源进行监测与消毒.④监督检查工作条件,完备各种与饮食有关的运输、储存、冷藏、清洗,消毒等卫生设施.2.会议活动中的饮食卫生保障.①从严把握制定食谱的卫生原则.②严格食品采购的卫生管理.③全方位对食品加工严密监督.④建立规范化的餐具洗、消程序.

    作者:杨亚丽;李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某部一起成人水痘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对某部暴发水痘进行调查,找出暴发流行原因,为预防该病提供经验和教训.方法 查看发病现场,对某部187名军人进行流行病学及环境卫生状况调查,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全部患者鼻咽部分泌物VZVDNA.结果 187名军人中15人鼻咽部分泌物VZV DNA阳性,发病率达8.02%.所有患者均出现典型水疱疹,其中发热6例(40.0%),感全身不适13例(86.67%),咽痛4例(26.67%),咳嗽、咳痰4例(26.67%),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10例(66.67%).结论 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VZV流行的有效手段.

    作者:朱艳;刘章红;伍秀珍;宋仕玲;甘雪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张家界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及时发现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为求询者提供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心理支持及生活关怀等必要的知识信息. 方法 根据热线电话咨询和面对面咨询的特点分别建立SPSS数据文件,对自愿者免费检测HIV抗体,结果 阳性标本送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 结果 一年内接受856人电话咨询,其中31人接受了HIV检测,检测率3.6%;面对面咨询81人,有80人接受HIV检测,检测率98.8%.对80名自愿者免费检测HIV抗体,确认HIV感染者5人,感染率6.25%.结论 推广VCT项目,有利于及时发现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加大宣传力度,提升VCT工作的保密性,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能有效地促使有高危行为的求询者的行为改变,有利于减少HIV的传播扩散.

    作者:孙忠贤;胡平成;王卫平;孙先国;罗永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湖南省10县(市)土源性寄生虫感染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湖南省土源性寄生虫感染现况.方法 应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查肠道蠕虫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虫种、透明胶纸肛拭法查蛲虫卵和带绦虫卵.结果 湖南省土源性寄生虫总感染率为36.36%,其中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30.81%、4.82%和4.65%.钩蚴培养结果表明:湖南省是以美洲钩虫为主的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混合流行区.结论 湖南省人群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仍然是土源性寄生虫的严重流行区,防治工作任重道远.防治工作的重点地区为农村,重点人群为中小学生和文化程度较低的居民.

    作者:李正祥;张湘君;段绩辉;唐阳;庄世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硫酸镍诱导16HBE细胞恶变过程中的K-ras、P15基因的改变及基因组不稳定性分析

    目的 检测硫酸镍对K-ras基因和P15基因的改变及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镍化合物致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探查硫酸镍在诱导16HBE细胞恶变过程中的K-fas基因Exon1和P15基因Exon2存在状况.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技术对硫酸镍在诱导16HBE细胞恶变过程中的基因组不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 K-ras基因Exon1和P15基因Exon2未发生改变.本实验所选用的7条随机引物均能扩增出清晰、明显的条带,条带数在1~6条之间.7条引物中P1、P4、P7三条引物扩增的片段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差异.其余四条引物均有差异,对于同一随机引物他们都具有特异的带型. 结论 P15基因第2外显子和K-ras基因第一外显子可能不是硫酸镍作用的靶部位.在硫酸镍诱发细胞恶变转化过程中,基因组变得逐渐不稳定.

    作者:陈传德;吴中亮;陈家堃;纪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肾衰康联合爱西特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肾衰康与爱西特联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的效果.方法 把慢性肾功能氮质血症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肾衰康联合爱西特组)和B组(爱西特组)各24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同时加肾衰康及爱西特,B组用常规治疗加用爱西特,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水平.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BUN、Scr及Ccr都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前两组间BUN、Scr及Ccr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A组比B组Scr、Ccr下降更显著,两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肾衰康联合爱西特比单用爱西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好.

    作者:程新;蒋云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阴道镜筛查宫颈病变3 130例临床分析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妇女的健康,同时又是目前惟一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能早期治愈的妇科癌肿.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一个渐变到突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存在多年,所以进行宫颈癌的筛查及早发现癌前病变,是防治宫颈癌的重要环节.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站2003年12月~2005年11月3 130例,采用阴道镜检查直接观察宫颈表面的病变,镜下定点活检,病理检查为后诊断,以评价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金玲利;王爱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7例艾滋病病例分析

    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多种病症的总和.感染者的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CD4+细胞数目减少,继而发生机会感染、肿瘤等.AIDS临床表现较复杂,可表现为消化、神经、呼吸及血液多个系统的症状,为加深对AIDS的认识,现报告我院1995~2005年,资料较完整的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7例AIDS患者.

    作者:陈明玉;曾抗;孙乐栋;周再高;赵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宜春市高校教工亚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高校教工的亚健康状况,探讨导致亚健康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亚健康调查表,对宜春市两所高校的教工开展了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为49.14%,30~、40~年龄组亚健康发生率达到55%左右,男性高于女性.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吸烟、睡眠质量和人际关系是亚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应正确对待各种压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睡眠质量,加强同志间的人际交流,成为一个真正的健康人.

    作者:杨建平;杨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无血液培养基分离嗜血杆菌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 评价自制不加血液的培养基和传统的羊血巧克力培养基分离嗜血杆菌的效果.方法 将流感嗜血杆菌ATCC10211接种于无血液培养基和传统培养基上,计算和比较两种培养基上嗜血杆菌的平均生长指数,并用此两种培养基对225份临床痰标本进行嗜血杆菌的分离,比较两种培养基上嗜血杆菌的分离率. 结果 无血液培养基与传统巧克力培养基的平均生长指数分别为11.06、8.05,225份痰标本中嗜血杆菌的分离率分别为20%、11.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无血液培养基分离嗜血杆菌的方法简便、实用、效果较好,有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谭萍;张松;朱红秋;朱平安;赖秀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98起三甲综合医院发生医疗纠纷投诉的调查分析

    通过对2004~2005年度某地区几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发生的198起医疗纠纷投诉分析,找出医疗纠纷常见的形成原因及其发生规律和特点,提出医疗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及重点防范人群,以供医院管理借鉴,达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纠纷的目的 .

    作者:李寿森;王小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HIV-1病毒分子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自1981年美国报告首例艾滋病(AIDS)以来,艾滋病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传播和扩散.全球累计有5000多万HIV/AIDS,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HIV的生物学特征、基因变异及分子进化,为艾滋病的预防、治疗寻找科学依据,本文拟从HIV的分子生物学角度,介绍目前人类对于艾滋病研究所达到的新分子水平,为艾滋病预防、治疗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和认识.

    作者:徐永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延平区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延平区城乡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方法 用身高标准体重法对我区14 719名小学生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延平区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20.33%,超重率为8.72%,肥胖率为7.33%.营养不良率女生高于男生,农村高于城市,且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超重率、肥胖率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农村,且具有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结论 延平区小学生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较为严重,且与1995年相比,营养不良率、肥胖率上升,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作者:周新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某高校教工脂肪肝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高校教工脂肪肝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为防治脂肪肝提供依据.方法 B超检查诊断脂肪肝,检测身高、体重、血压,空腹静脉血测血脂、血糖、谷丙转氨酶.按设计表格对参检人员进行个人因素调查.结果 678名教职工中122人被诊为脂肪肝(17.99%).脂肪肝患病率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超重、高脂血症、饮酒组脂肪肝患病率高于其对照组,而脂肪肝组高甘油三酯、高血糖、高血压、肝功异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结论 高校教职工脂肪肝患病率高,患病率与性别、年龄、饮酒、超重、高脂血症有关.

    作者:张莹;王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不同场所女性性服务工作者艾滋病认知及高危行为现状研究

    目的 了解不同场所女性性服务工作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及高危行为情况.方法 对不同场所124名女性性服务工作者进行现场匿名问卷调查,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女性性服务工作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参差不齐(22.6%~92.7%);大多数人尚未认识到从事性服务工作的危险性,安全套使用率较低;A类人群与B类人群相比收入水平高、安全套的携带和使用情况较好、服务对象有所不同.结论 女性性服务工作者艾滋病预防工作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发廊、公园和出租屋的女性性服务工作者更是宣传干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作者:严牋;贾晓飞;戴传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