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血液培养基分离嗜血杆菌的方法学研究

谭萍;张松;朱红秋;朱平安;赖秀花

关键词:嗜血杆菌, 培养基, 研究
摘要:目的 评价自制不加血液的培养基和传统的羊血巧克力培养基分离嗜血杆菌的效果.方法 将流感嗜血杆菌ATCC10211接种于无血液培养基和传统培养基上,计算和比较两种培养基上嗜血杆菌的平均生长指数,并用此两种培养基对225份临床痰标本进行嗜血杆菌的分离,比较两种培养基上嗜血杆菌的分离率. 结果 无血液培养基与传统巧克力培养基的平均生长指数分别为11.06、8.05,225份痰标本中嗜血杆菌的分离率分别为20%、11.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无血液培养基分离嗜血杆菌的方法简便、实用、效果较好,有应用推广价值.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脐带绕颈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脐带绕颈的诊断价值和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脐带绕颈4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①分析脐带绕颈的超声声像特点;②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围生儿的影响;③分析S/D比值与分娩方式及出生后新生儿窒息率的关系. 结果 ①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脐带绕颈的正确率为95.7%(247/258);②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③S/D比值≥3的孕妇阴道助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也高于S/D<3者(P<0.05).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别是S/D比值的应用,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及新生儿预后的估测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申建华;刘亮;陈红天;李淑媛;曾凡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论公共关系战略与促进医院和谐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医疗管理者对营销的问题日益重视,标志着医院已经进入一个强势公关主导商业策略的领域.公共关系作为一种战略指导思想,它强调的是医院利益与社会利益并重,使医院在经营管理中以不损害社会利益为前提,协调医院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

    作者:冯志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酒精灌胃大鼠血浆中乙醇浓度变化

    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大鼠酒精灌胃后体内乙醇代谢的特点,为建立大鼠乙醇中毒所致慢性酒精性肝病模型提供依据.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三个剂量组.实验大鼠以50%的酒精按各组剂量给予灌胃,灌胃后分别于第0.5、1、1.5、2、2.5、3、5、10 h经眼眶静脉丛采集大鼠血标本,以乙醇脱氢酶法测定血浆中乙醇浓度.结果 对各时段点乙醇浓度测定分析,大鼠摄入酒精后乙醇浓度的高峰均出现在灌胃后1~1.5 h处,随后开始缓慢下降,代谢曲线与醉酒表现一致.结论 酒精灌胃剂量小于8 g/kg是比较安全的,灌胃后1~1.5 h达到代谢吸收高峰期,10 h后醉酒状态基本恢复,这为制备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史清海;伏建峰;路西春;许琴;冉继华;刘正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某汽车制造业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分析

    目的 对某汽车制造业扩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进行分析预测,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类比调查和定量分级法对扩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进行预评价.结果 本项目可能存在苯及其化合物、丙酮、甲醛、硫酸、重铬酸盐、铅及其化合物、锰尘、粉尘、噪声、高温、紫外线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通过类比调查预测分析:除噪声作业零件加工区和打磨区为Ⅰ级(轻度危害)外,其余各类职业病危害程度分级均符合卫生标准.结论 该建设项目属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项目的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措施基本符合职业卫生要求,该项目就职业卫生而言是可行的.

    作者:邹观湘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南宁市1965~2004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40年来南宁市猩红热流行的特点和规律,探讨南宁市猩红热的防治对策.方法 对南宁市1965~2004年猩红热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80年以前,南宁市猩红热曾经有过较大强度的流行,进入80年代以后,南宁市猩红热以散发为主,发病率在5/10万以下波动;城市发病高于农村;发病高峰集中在冬春季节;发病人群以0~19岁儿童为主,职业以学生、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但进入80年代以后南宁市猩红热发病的年龄以及职业构成较以往发生了变化,学龄前儿童及幼托儿童比例较以往增多(P<0.005). 结论 少年儿童是预防猩红热的重点保护人群.鉴于80年代后南宁市学龄前及幼托儿童猩红热发病有增多的趋势,要加强在幼托机构和学校尤其是城郊结合部的民营幼托机构和学校中对该病的监测,防止出现该病的暴发.

    作者:徐斌;黄夏萍;覃曲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小学生疫苗知识知晓程度及获取途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疫苗知识,不断提高学生预防接种率.方法 采用K-A-P问卷对邵东县七所中小学612名学生进行疫苗知识调查. 结果3个年级学生有一定疫苗知识.疫苗知识测试中高一年级成绩好于初中一年级,小学五年级.疫苗知识主要来源学校、家长、电视、报刊、墙画.大部分学生具备良好疫苗知识和预防接种行为.结论 要求加强对中小学生疫苗知识教育,认真贯彻《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宣传疫苗知识,提高全民参与预防意识,以培养中小学生自觉接受预防接种.

    作者:唐耀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臭氧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柯萨奇病毒等,都是引起介水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重要病原体[1].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因病毒污染水体而引起介水传染病的大流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损害.并且这些病毒对消毒剂的抵抗力强于细菌等其他病原体[2].因此,在对各种水体进行消毒处理时,如何灭活水中病毒一直受到人们的格外关注.自20世纪初,氯一直作为各种水的主要消毒剂.然而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报道表明,饮用水经加氯消毒后虽然符合细菌学安全指标,但仍可检出肠道病毒,加大氯量消毒又可产生以氯仿为主的致癌化合物,并且其生成量与加氯剂量成正相关[3].因此,氯作为消毒剂的安全性开始受到质疑.因此选用更加安全有效的替代消毒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4].文献报道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广谱杀菌灭毒作用,英文名字叫0ZONE,是氧的同素异形体,为暗蓝色气体,在消毒学上属于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同时具有使用方便、刺激性低、作用快速、杀灭病原种类多、不污染环境等特点.

    作者:何建民;李晓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湖南城乡高中生自我价值感现状调查与研究

    为了解新世纪城乡高中生自我效能感的现状,本研究采用黄希庭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湖南城乡高一、高二的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城市高中生总体自我价值感显著高于农村高中生的总体自我价值感.(2)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取向以及个人取向的各项特殊自我价值感差异不显著.

    作者:管志档;邓云龙;肖长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农村人群高血压病常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目的 估计农村人群高血压病的常见危险因素的联系强度.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收集2000年以来国内关于农村人群高血压病的常见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经质量评估,终6篇入选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家族史、年龄、BMI、饮酒与吸烟与农村人群高血压病存在联系,其合并OR分别为1.72(95%CI为1.22~2.42)、1.29(95%CI为1.19~1.40)、1.19(95%CI为1.10~1.30)、1.16(95%CI为1.07~1.28)、1.13(95%CI为1.07~1.19). 结论 家族史、年龄、BMI、饮酒与吸烟均为农村人群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晓方;何小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山东省沂源县2001~200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 为了全面掌握沂源县被山东省卫生厅列入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防治管理重点县(市、区)后的防治工作情况和效果.方法 对2001~2003年沂源县的HFRS疫情和监测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沂源县自列入山东省HFRS防治管理重点县(市、区)后,领导重视,防治措施有力,发病率由2000年的55.81/10万下降到2003年的13.72/10万,而且连续3年无死亡病例.结论 在HFRS预防控制中,对重点县(市、区)进行重点管理是一项有效的举措.

    作者:王爱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3 960例术前四项检查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目的 探讨近两年艾滋病、丙肝、梅毒、乙肝的感染率和感染趋势,为开展术前四项检测的重要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3 960例需手术或输血前的病人运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HIV-Ab、HCV-Ab、HBsAg、TP-Ab.结果 2005年艾滋病、丙肝、梅毒的感染率显著高于2004年(P<0.05);乙肝的感染率在2004年、2005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开展术前四项检查十分必要.

    作者:吴佳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深圳市健康人群风疹疫苗普种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孕妇及新生儿风疹抗体水平,比较风疹疫苗普种前后健康人群抗体水平变化.方法 采集孕妇和新生儿血清进行风疹IgG抗体水平检测,在普种前后随机抽查健康人群进行风疹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孕妇人群抗体阳性率为75.61%,新生儿母传抗体阳性率为72.73%,两者基本接近;普种后的小年龄组人群抗体水平比普种前有显著提高,大年龄组则降低.结论 通过风疹疫苗普种和常规免疫接种后,风疹控制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为预防CRS的发生,应加强育龄期妇女的风疹疫苗接种工作.

    作者:单芙香;卢紫燕;谭洁;刘跃红;罗青山;曾华堂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台州市1996~2004年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发病情况分析

    台州是苯职业危害严重的地区,涉苯企业4 000余家,其中制鞋企业2 482家,工艺品企业567家.1996~2004年全市共发生慢性职业中毒214例,其中苯中毒149例.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苯职业病危害,掌握慢性苯中毒发病特点,制定防制措施.现对1996~2004年台州市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王金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福州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结果报告

    目的 了解福州市医疗卫生单位消毒状况,为提高消毒质量和加强监督提供依据. 方法 依据《消毒技术规范》,对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空气、使用中消毒液、灭菌物品进行采样检验. 结果 两年监测各类样本1 695份,其合格率为91.15%,压力蒸汽灭菌合格率为100%,医护人员手和空气合格率相对偏低. 结论 要加强医护人员的消毒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消毒合格率.

    作者:江建真;齐文岚;刘红;潘珍瑜;林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风帆

    有效控制结核病,健康促进要先行,通过健康促进特别是健康教育来广泛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提高人群对结核病知识的知晓率,这样才能提高结核病发现率、提高结核病治愈率.

    作者:杨坤云;陈来生;阳泽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大鼠胰腺癌和非癌胰腺组织Skp2和p27表达研究

    目的 建立大鼠胰腺癌模型,研究大鼠胰腺癌和非癌胰腺组织中Skp2和p27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应用二甲基苯并蒽(DMBA)置入大鼠胰实质内(A组)及设立曲古霉素(TSA)干预组(B组),3~5个月内处死观察胰腺癌发生情况,应用SP免疫组化法研究胰腺癌和非癌胰腺组织中Skp2和p27表达.结果 3~5个月内A组发癌率为48.7%(18/37),B组为33.3%(12/36),A组和B组各1例纤维肉瘤外,余均为胰腺导管癌;A组肿块大径大于B组(P<0.05);非癌胰腺组织中A组导管上皮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者(52.6%)高于B组(33.3%),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胰腺和A或B组鼠胰腺外主要脏器均无明显病变.A组和/或B组胰腺导管癌Skp2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A组和/或B组非癌胰腺组织(P<0.05);但胰腺导管癌p27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非癌胰腺组织(P<0.01);Skp2阳性和p27阴性的非胰腺组织导管上皮均呈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C组胰腺导管上皮Skp2均阴性表达和p27均阳性表达.结论 DMBA置入胰实质内可在短期获得较高的SD鼠胰腺癌发生率,TSA能抑制胰腺癌发生和生长.Skp2和p27表达水平与SD鼠胰腺癌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作者:付汐;杨竹林;苗雄鹰;范文涛;杨乐平;李清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江阴市工矿企业4 356例接尘作业人员五官疾患调查

    粉尘与尘肺关系的研究已很深入,而粉尘与接尘人员五官疾患的研究甚少.我们于2004年2月~2005年12月对江阴市不同行业32个生产厂矿的4 356例接尘工人进行了调查,分析如下.

    作者:冯鸿义;郎燕梅;刘川;薛正玉;周维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血府逐瘀汤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活化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对脑出血模型大鼠颅内血肿周围神经元活化Caspase-3的干预作用.方法 用Ⅶ胶原酶注射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免疫组化检测血肿周围活化Caspase-3的表达.结果 Ⅶ胶原酶造模后模型组血肿周围于6h出现Caspase-3阳性表达细胞,1 d阳性细胞计数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与假手术组差异明显(P<0.01).血府逐瘀汤治疗组组与模型组比较:6h计数无明显差异,1 d,3 d,5 d三个时间点,给药组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细胞着色变浅.(P<0.01).结论 血府逐瘀汤下调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活化Caspase-3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可能是其疗效机理之一.

    作者:林源;梁清华;包太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高等临床医学教育开设临床营养学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人们不合理营养,与膳食营养有关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不合理营养如何导致疾病,在临床上将如何进行营养治疗?又怎样去预防?都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但医学生却没有系统地接受这方面的教育.因此,开设临床营养学课程是非常必要的,从目前的课程设计上也是可行的.

    作者:陈观进;李华文;罗皓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拉米夫定治疗中反弹致重型肝炎临床分析

    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是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免疫清除期抗病毒治疗的一线药物.不良反应较轻,多可自行缓解;但部分患者LAM治疗中可出现反弹(Breakthough)[1],引起肝功能波动、甚至恶化,导致重型肝炎[2],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对我院收治的3例拉米夫定治疗中反弹,致重型肝炎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文龙;杨旭;许允;贺兴鄂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