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2例肝移植术后医院感染的调查

瞿伟军;黄桃芝

关键词:肝移植, 医院感染, 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肝移植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病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2002年8月~2004年12月间42例肝移植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2例肝移植患者中有24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57.14%.好发部位为肺部、血液及腹腔、胆道,其中75.44%发生在术后的前两周内.结论 肝移植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较高,术后的前两周是感染的高危时段.易感因素患者基础病所致的免疫功能缺损、各种侵入性操作及大量免疫抑制剂和广谱药物的使用.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某校2005级学生HBsAg携带情况调查

    乙型肝炎是危害我国人群身体健康的高发病及多发病之一,尤其对集体性居住的青年学生有着更大的威胁.根据1995年卫生部肝炎领导小组对全国的抽样调查,全国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9.75%(约1.2亿人)[1].我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为了解我校入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情况,做好我校预防、卫生保健工作,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每年均对入学新生进行HBsAg及ALT检测.现将2005年入学新生的检测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芝茵;朱香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某高校教工脂肪肝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高校教工脂肪肝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为防治脂肪肝提供依据.方法 B超检查诊断脂肪肝,检测身高、体重、血压,空腹静脉血测血脂、血糖、谷丙转氨酶.按设计表格对参检人员进行个人因素调查.结果 678名教职工中122人被诊为脂肪肝(17.99%).脂肪肝患病率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超重、高脂血症、饮酒组脂肪肝患病率高于其对照组,而脂肪肝组高甘油三酯、高血糖、高血压、肝功异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结论 高校教职工脂肪肝患病率高,患病率与性别、年龄、饮酒、超重、高脂血症有关.

    作者:张莹;王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钦州市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钦州市居民膳食营养和健康状况,为合理膳食、改善营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钦州市钦南区3个街道办事处,6个居委会,525户,1 925人,其中167户、565人进行膳食调查,用称重法获得每家庭调味品消费量,连续3 d 24 h回顾法获得每人各类食物进食量;同时对调查对象分别进行了血压、身高、体重等体格检查和检测血红蛋白、血糖、血脂以及问卷调查等.结果 每标准人日摄入能量为2 334.9 kcal;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分别为89.6、79.8、306.6 g,提供能量的比例占14.2%、30.8%、55.1%;视黄醇、核黄素和硫胺素摄入量分别为919.7 μgRE、1.0 mg、1.3 mg;钙、铁、钠摄入量分别为450.7、20.2 mg和6 133.6 mg.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蛋白质占50.2%,脂肪中动物性脂肪占72.3%.与营养相关疾病发生情况:营养不良率为9.9%,肥胖率为18.4%,超重率为3.9%,成人高血压患病率19.7%、糖尿病患病率5.7%、血脂异常率29.0%.结论 钦州市居民营养状况较好,能量、蛋白质已得到满足,核黄素和钙的摄入量偏低,食盐和钠的摄入量明显偏高,脂肪提供能量偏高;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与营养有关的慢性非传染病正在严重影响该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倡导市民合理膳食和平衡营养十分必要.

    作者:李华;黄秀清;傅朝阳;陈兴富;黄士国;梁忠;梁兆里;黄莹莹;陆春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阴道镜筛查宫颈病变3 130例临床分析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妇女的健康,同时又是目前惟一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能早期治愈的妇科癌肿.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一个渐变到突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存在多年,所以进行宫颈癌的筛查及早发现癌前病变,是防治宫颈癌的重要环节.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站2003年12月~2005年11月3 130例,采用阴道镜检查直接观察宫颈表面的病变,镜下定点活检,病理检查为后诊断,以评价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金玲利;王爱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98起三甲综合医院发生医疗纠纷投诉的调查分析

    通过对2004~2005年度某地区几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发生的198起医疗纠纷投诉分析,找出医疗纠纷常见的形成原因及其发生规律和特点,提出医疗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及重点防范人群,以供医院管理借鉴,达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纠纷的目的 .

    作者:李寿森;王小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浅谈习题集与规划教材使用

    随着卫生部、教育部规划教材出版,相应的习题集便随着出版,成为教学的辅助教材,帮助教学.但也有其局限性,束缚学生围绕习题集学习应考试,老师出题也时有受试题影响,存在一些利与弊.试提出几点意见供参考,提高对习题集的正确认识与应用.

    作者:李闻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浅谈外科见习中的多媒体教学运用

    多媒体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外科理论教学中,但应用于外科见习中尚不多.本文分析了多媒体教学法在外科见习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和体会.

    作者:张翼;王剑龙;聂华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阳江市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质量调查

    目的 为了解阳江市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质量状况,以便制定针对性、切实可行措施,改善环境卫生质量.方法 以阳江市区公共场所为调查对象,利用相关检测仪器进行检测,记录结果,计算合格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不同类型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状况. 结果 温度、湿度、风速、CO2、CO、甲醛、可吸入颗粒、细菌总数、照度、噪声合格率分别36.9%、81.1%、80.2%、100%、99.2%、93.7%、100%、100%、99.2%、66.5%. 结论 影响阳江市公共场所卫生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甲醛、照度、噪声.

    作者:庞天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湖南城乡高中生自我价值感现状调查与研究

    为了解新世纪城乡高中生自我效能感的现状,本研究采用黄希庭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湖南城乡高一、高二的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城市高中生总体自我价值感显著高于农村高中生的总体自我价值感.(2)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取向以及个人取向的各项特殊自我价值感差异不显著.

    作者:管志档;邓云龙;肖长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HIV-1病毒分子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自1981年美国报告首例艾滋病(AIDS)以来,艾滋病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传播和扩散.全球累计有5000多万HIV/AIDS,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HIV的生物学特征、基因变异及分子进化,为艾滋病的预防、治疗寻找科学依据,本文拟从HIV的分子生物学角度,介绍目前人类对于艾滋病研究所达到的新分子水平,为艾滋病预防、治疗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和认识.

    作者:徐永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001~2005年我院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选定每隔一年的6月30日为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横断调查日.结果 2001年全院使用抗生素率为48.4%,一联、二联、三联以及四联的使用百分率分别为30.8%、16.2%、1.2%、0.17%,以一联为主;2003年全院使用抗生素率为62.9%,一联、二联、三联以及四联的使用百分率分别为64.7%、31.5%、3.56%、0.27%;2005年全院使用抗生素率为60.4%,一联、二联、三联以及四联的使用百分率分别为79.0%、19.8%、1.06%、0.结论 我院抗生素使用率由2001年48.1%升高至2003年62.9%,2005年抗生素使用率为60.4%.

    作者:翦辉;陈建平;曾国强;罗敏;欧阳庆;周利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茶多酚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

    目的 观察茶多酚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方法 从大鼠晶状体中提取醛糖还原酶,酶活性测定反应体系包括底物DL-甘油醛,辅酶NADPH,缓冲液PBS和醛糖还原酶.反应温度37℃,反应时间3 min,340nm处测吸光度值.测定组加入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比较槲皮素与芦丁、槲皮素与茶多酚、茶多酚与EGCG、ECG、EGC、EC、GC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结果 IR50槲皮素<IR50芦丁,槲皮素对太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强于芦丁;IR50槲皮素与IR50茶多酚相近,茶多酚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与槲皮素相似;另外,茶多酚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强于ECG和GC,EGCG对醛糖还原酶有抑制的趋势,而EGC和EC没有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 茶多酚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良好来源,也可能是茶多酚降糖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英华;薛长勇;欧阳红;张荣欣;张永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延平区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延平区城乡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方法 用身高标准体重法对我区14 719名小学生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延平区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20.33%,超重率为8.72%,肥胖率为7.33%.营养不良率女生高于男生,农村高于城市,且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超重率、肥胖率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农村,且具有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结论 延平区小学生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较为严重,且与1995年相比,营养不良率、肥胖率上升,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作者:周新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Cr(Ⅵ)对L-02肝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六价铬(Cr(Ⅵ))对L-02肝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用浓度为2、4、8、16、32、64、128、256、512μmol/LCr(Ⅵ)溶液作用于L-02肝细胞培养12 h,以MTT法检测细胞存活指数以及线粒体中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选取细胞存活率大于70%的5个Cr(Ⅵ)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浓度Cr(Ⅵ)对肝细胞中腺苷酸(ATP,ADP,AMP)含量的影响,并分析ATP/ADP比值以及负荷能量(EC)的变化. 结果 在2~512μmol/L Cr(Ⅵ)处理浓度,Cr(Ⅵ)对L-02肝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其细胞存活指数与Cr(Ⅵ)处理浓度呈明显负相关(r=-0.933);在4~32 μmol/L Cr(Ⅵ)浓度范围,染毒组肝细胞内腺苷酸(ATP,ADP,AMP)含量以及ATP/ADP比值随Cr(Ⅵ)染毒浓度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P<0.05,而EC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Cr(Ⅵ)对L-02肝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存在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肖芳;钟才高;张洪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纳米铁、纳米氧化锌和纳米氧化镁对小鼠血清乳酸脱氢酶和α-羟丁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纳米铁(Fe)、纳米氧化锌(ZnO)和纳米氧化镁(MgO)材料对小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活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5 g/Kg·wt剂量的纳米(Nano-)或微米(Micro-)粒径Fe、ZnO和MgO给小鼠一次经口灌胃,14d后处死取血分离血清分析LDH和α-HBDH活性变化.结果 Nano-和Micro-Fe染毒小鼠血清LDH活力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Nano-Fe和Micro-Fe组小鼠血清LDH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Nano-Fe和Micro-Fe三组小鼠血清α-HBDH差异无显著性(P>0.05).Nano-MgO组小鼠血清LDH比对照组有所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Micro-MgO组小鼠血清LDH比对照组和Nano-MgO组有明显升高(P<0.05);对照、Nano-MgO和Micro-MgO三组小鼠血清α-HBDH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两种粒径ZnO染毒组小鼠血清LDH和α-HBDH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其中Micro-ZnO组小鼠血清LDH和α-HBDH活力升高的更为显著(P>0.05).结论 Nano-Fe、Nano-ZnO和Nano-MgO材料对小鼠血清LDH及α-HBDH活性的影响与相应微米粒径材料有所不同.

    作者:王天成;贾光;王翔;丰伟悦;汪冰;张志勇;沈慧麒;赵宇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48例HIV/AIDS住院病例分析

    目的 了解湖南长沙地区HIV/AIDS患者的一般情况、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以及机会性感染发生部位及病原情况.方法 对长沙市传染病医院自2003年4月~2006年6月收治的48例HIV/AIDS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性传播是本地区HIV/AIDS主要的传播途径(占75.0%);发病人群主要为农民、无业及打工人员;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75.0%)、体重减轻(64.6%)、咳嗽(52.1%)、皮肤病变(43.8%)、慢性腹泻(37.5%)、淋巴结肿大(37.5%)、气促以及呼吸困难(14.6%);45.8%的患者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胸片检查异常者占62.5%,CD4+T细胞<200/μl者占78.2%;机会性感染发生率为85.4%,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口腔真菌感染(52.1%)、肺部感染(54.2%)、真菌性肠炎(14.6%)、皮肤疱疹病毒感染(18.6%)、肺及肺外结核(16.7%)等.结论 湖南长沙地区HIV/AIDS的感染以农民等普通人群为主,主要经性传播,临床上以发热、咳嗽、体重减轻及慢性腹泻为常见症状,大多数病例胸片检查有异常,易误诊为肺部感染.机会性感染表现为多系统、多种致病微生物并存,细菌、真菌、病毒均为常见病原,呼吸、消化系统以及皮肤软组织为常见感染部位.

    作者:王敏;范学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电脑模拟人在急诊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和评价电脑模拟人在急诊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使用挪威Laerdal公司生产的SimMan综合模拟人和美国医学教育科技公司(METI)生产的高仿真模拟人(HPS)对我院50名住院医师进行心肺复苏、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及呼吸衰竭的诊治的模拟培训,并进行电脑评分.对参加培训的住院医师反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培训前学员人工呼吸平均分数为64.52±35.46,培训后分数为89.31±24.28;胸外按压平均分数73.76±31.98,培训后分数为87.25±26.83.学员经培训后心肺复苏能力明显提高(P<0.05).认为电脑模拟人在急诊心肺复苏和危重病抢救教学中有非常大的作用占98%.结论 高仿真的电脑模拟人在急诊医学教育中可发挥巨大作用,它具有无风险、可重复性、可控性、培养团队精神等优点.要大力发展医学模拟教育,促进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王长远;秦俭;王晶;孙长怡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吸毒人群HAV和HEV重叠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吸毒人群中HAV、HEV重叠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现况研究,整群抽样法抽取某女性戒毒所和某男性戒毒所中吸毒人员596名,收集有关资料并采集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抗-HAV IgG及抗-HEV IgG,采用Chi-square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抗-HAVIgG及抗-HEV IgG均为阳性者22例,重叠感染率3.69%(22/596).经x2检验,不同年龄(x2=2.605,P=0.272)、不同文化程度(x2=1.974,P=0.160)、是否饮用生水(x2=0.460,P=0.497)、家庭成员有无肝炎病史(x2=2.008,P=0.156)的HAV、HEV重叠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1.72)、文化程度(OR=2.29)、家庭成员肝炎病史(OR=2.08)与吸毒者HAV、HEV重叠感染相关.结论 吸毒人群是HAV、HEV重叠感染的高危人群,年龄增大、文化程度低、家庭成员肝炎病史可能是吸毒人群中HAV、HEV重叠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成华;黄民主;谭梅娟;陈伟;关岚;刘浩;李登清;戴卫平;张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脐带绕颈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脐带绕颈的诊断价值和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脐带绕颈4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①分析脐带绕颈的超声声像特点;②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围生儿的影响;③分析S/D比值与分娩方式及出生后新生儿窒息率的关系. 结果 ①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脐带绕颈的正确率为95.7%(247/258);②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③S/D比值≥3的孕妇阴道助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也高于S/D<3者(P<0.05).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别是S/D比值的应用,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及新生儿预后的估测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申建华;刘亮;陈红天;李淑媛;曾凡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大鼠胰腺癌和非癌胰腺组织Skp2和p27表达研究

    目的 建立大鼠胰腺癌模型,研究大鼠胰腺癌和非癌胰腺组织中Skp2和p27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应用二甲基苯并蒽(DMBA)置入大鼠胰实质内(A组)及设立曲古霉素(TSA)干预组(B组),3~5个月内处死观察胰腺癌发生情况,应用SP免疫组化法研究胰腺癌和非癌胰腺组织中Skp2和p27表达.结果 3~5个月内A组发癌率为48.7%(18/37),B组为33.3%(12/36),A组和B组各1例纤维肉瘤外,余均为胰腺导管癌;A组肿块大径大于B组(P<0.05);非癌胰腺组织中A组导管上皮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者(52.6%)高于B组(33.3%),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胰腺和A或B组鼠胰腺外主要脏器均无明显病变.A组和/或B组胰腺导管癌Skp2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A组和/或B组非癌胰腺组织(P<0.05);但胰腺导管癌p27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非癌胰腺组织(P<0.01);Skp2阳性和p27阴性的非胰腺组织导管上皮均呈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C组胰腺导管上皮Skp2均阴性表达和p27均阳性表达.结论 DMBA置入胰实质内可在短期获得较高的SD鼠胰腺癌发生率,TSA能抑制胰腺癌发生和生长.Skp2和p27表达水平与SD鼠胰腺癌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作者:付汐;杨竹林;苗雄鹰;范文涛;杨乐平;李清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