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莉;唐发清
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作为心肌损伤标志物,在临床上已应用了多年.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心肌Ct-Ni为心肌损伤特异、敏感的血清标志物之一,由于其高度的心肌特异性,对于心肌损伤的高度敏感性及较长的窗口期,cTnI已取代CK-MB,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本文就cTnI的测定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素华;张兆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粉尘与尘肺关系的研究已很深入,而粉尘与接尘人员五官疾患的研究甚少.我们于2004年2月~2005年12月对江阴市不同行业32个生产厂矿的4 356例接尘工人进行了调查,分析如下.
作者:冯鸿义;郎燕梅;刘川;薛正玉;周维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评价了解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及控制情况,为职业病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监测、统计分析、有关法规标准对照等手段,全面客观对该项目的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做出评价. 结果 该项目所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有:高温、噪声、粉尘、铅烟、一氧化碳等.除炼铁厂炉前铅烟、一氧化碳个别点超标外,其他化学性职业病危害皆未超过接触限值;除个别岗位如破碎、制粒等噪声作业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以上外,大部分作业点噪声作业分级为0级(安全作业);炼铁厂炉前高温作业为Ⅵ级,其他热源岗位为Ⅰ级.该项目有较完善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 结论 本项目的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总体上有效,个别岗位仍有待改进.
作者:邱士起;晁斌;柯建厚;谭爱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柯萨奇病毒等,都是引起介水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重要病原体[1].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因病毒污染水体而引起介水传染病的大流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损害.并且这些病毒对消毒剂的抵抗力强于细菌等其他病原体[2].因此,在对各种水体进行消毒处理时,如何灭活水中病毒一直受到人们的格外关注.自20世纪初,氯一直作为各种水的主要消毒剂.然而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报道表明,饮用水经加氯消毒后虽然符合细菌学安全指标,但仍可检出肠道病毒,加大氯量消毒又可产生以氯仿为主的致癌化合物,并且其生成量与加氯剂量成正相关[3].因此,氯作为消毒剂的安全性开始受到质疑.因此选用更加安全有效的替代消毒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4].文献报道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广谱杀菌灭毒作用,英文名字叫0ZONE,是氧的同素异形体,为暗蓝色气体,在消毒学上属于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同时具有使用方便、刺激性低、作用快速、杀灭病原种类多、不污染环境等特点.
作者:何建民;李晓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百色市所在地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的卫生状况与消毒效果.方法 对城区内130家公共场所各种用品用具抽检,按国家标准方法检测和评价,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测公共用品用具798件,合格633件,总合格率为79.32%.对不同行业及不同档次旅店业公共用品检测合格率进行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与监测工作,不断提高公共场所的自身卫生管理和用品用具的消毒效果,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卫生法律意识和防病意识.
作者:郭月凤;陈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近年来肺结核病的流行状况和特征,为制定下一步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1999~2004年户籍在广州市的肺结核病人的登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新登记率从1999年的72.96/10万逐年上升到2004年的88.90/10万,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3~2.6:1),无症状病人增多、有空洞和咯血病人以及儿童和粟粒结核病人比例减少.结论 新登记率呈上升趋势,但儿童受感染的危险性正在不断降低;在有效的防治措施下,疫情存在向好的趋势.
作者:周琳;伍慧仪;李惠芬;陈其琛;李妙琼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食物中毒调查处理方法和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对一起食物中毒的发生经过、治疗措施与调查处理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这次中毒定性为一起食物来源未明的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结论 食物中毒事故发生时,应全方位地展开调查,并争取相关人员的积极配合,进行综合的分析判断与处理.
作者:朱天武;段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武警部队干部脂肪肝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部队干部脂肪肝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48例脂肪肝患者和2组100例对照人群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发现男性、饮酒、肥胖、甘油三酯增高、工作性质5个危险因素与脂肪肝发病明显相关.结论 武警部队干部脂肪肝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部队应采取干预措施加强控制.
作者:严彬;曹新历;张丽环;赖珍谷;南晓东;张旭东;付杰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福州市医疗卫生单位消毒状况,为提高消毒质量和加强监督提供依据. 方法 依据《消毒技术规范》,对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空气、使用中消毒液、灭菌物品进行采样检验. 结果 两年监测各类样本1 695份,其合格率为91.15%,压力蒸汽灭菌合格率为100%,医护人员手和空气合格率相对偏低. 结论 要加强医护人员的消毒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消毒合格率.
作者:江建真;齐文岚;刘红;潘珍瑜;林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2005年8月28日,郴州临武县武水镇刘家村和建新村村民,因在同一座山上采集野生蘑菇,食用后引起11人中毒,其中男4人,女7人,潜伏期为6~12 h,病人以胃肠道症状为主,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胸闷、少尿.实验室检查有肝肾功能损害的表现,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采集样品鉴别分析,证实为假褐云斑鹅膏菇引起的食物中毒.
作者:陶卡佳;李尧岗;吴超雄;贺璐;刘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研究平片修补与疝环充填式修补的手术效果.方法 分析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疝环充填式修补术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 术后复发率平片无张力疝修补组为4.72%(13/275),疝环充填式修补组为1.02%(1/98).术后腹股沟区不适发生率疝环充填式修补组高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组.结论 疝环充填式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率均低,疝环充填式疝修补的疗效较好,但术后局部不适发生率较高.
作者:胡建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茶多酚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方法 从大鼠晶状体中提取醛糖还原酶,酶活性测定反应体系包括底物DL-甘油醛,辅酶NADPH,缓冲液PBS和醛糖还原酶.反应温度37℃,反应时间3 min,340nm处测吸光度值.测定组加入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比较槲皮素与芦丁、槲皮素与茶多酚、茶多酚与EGCG、ECG、EGC、EC、GC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结果 IR50槲皮素<IR50芦丁,槲皮素对太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强于芦丁;IR50槲皮素与IR50茶多酚相近,茶多酚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与槲皮素相似;另外,茶多酚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强于ECG和GC,EGCG对醛糖还原酶有抑制的趋势,而EGC和EC没有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 茶多酚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良好来源,也可能是茶多酚降糖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英华;薛长勇;欧阳红;张荣欣;张永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对54例tSAH患者实施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并与对照组43例tSAH患者每日行常规腰穿进行比较.两组均在入院24~48 h内进行腰椎穿刺术.治疗组腰大池内置人美国Meditronic公司体外引流管行持续性脑脊液外引流;对照组每日行常规腰穿术,缓慢释放脑脊液,一般每日释液在10~70 ml,平均35.6 ml.两组间在GCS评分,Fisher评分,GOS评分及脑积水发生率和血性脑脊液清除速率等诸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GCS评分在第5 d后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Fisher评分分别在第5、10 d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伤后3月GOS评分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伤后3~8月随访结果治疗组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性脑脊液清除速率也明显比对照组快.结论 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是治疗tSAH的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显著降低tSAH患者的继发性脑损害,降低tSAH患者脑积水发生率,减轻脑血管痉挛,促进脑功能恢复.
作者:罗湘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结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我们科2005年8月~2006年7月在结肠镜下治疗的结肠息肉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切除息肉治疗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及息肉的部位、大小、术后病理、预防并发症和随访等.结果 肠镜下切除结肠息肉患者308例,切除息肉530颗,成功取回病理检查256份.发生术后出血4例,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认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肠道准备,保证仪器性能良好;术中医护密切配合;术后注意潜在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是治疗的重要保证.
作者:崔向真;贾淑英;卢飞琴;王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长丰集团高血压患病率、治疗率、控制率及合并的代谢异常.方法 对长丰集团35岁以上员工共1 292人进行问卷调查,测血压、血糖、血脂、身高、体重.结果 在35岁以上人群中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为22.8%,其中男性为29.5%,女性为14.8%;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分别为39.8%、26.1%、8%,其中男、女性的知晓率分别为35.9%、48.9%;高血压患者中代谢异常比例显著地高于非高血压人群.结论 应对企业员工积极开展高血压防治的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
作者:李解贵;吴欣军;彭寒林;苏静;梁文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佳铁分局管内10所中学、12所小学学生HBV感染情况,并加以分析,以指导学校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对结果进行x2检验分析. 结果 中小学生HBsAg阳性率为5.11%,其中男性(6.65%)高于女性(3.55%)不同性别HBsAg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x2=57.01,P<0.01).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x2<3.84,P>0.05).不同地区HBsAg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13.28,P<0.01).结论 沿线边远地区中小学生HBsAg阳性率高于城市中小学生.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建议继续加强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强化HBsAg携带者的卫生管理及开展健康教育是学校乙型肝炎防治工作的重点.
作者:乔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多种病症的总和.感染者的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CD4+细胞数目减少,继而发生机会感染、肿瘤等.AIDS临床表现较复杂,可表现为消化、神经、呼吸及血液多个系统的症状,为加深对AIDS的认识,现报告我院1995~2005年,资料较完整的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7例AIDS患者.
作者:陈明玉;曾抗;孙乐栋;周再高;赵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我院肝移植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病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2002年8月~2004年12月间42例肝移植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2例肝移植患者中有24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57.14%.好发部位为肺部、血液及腹腔、胆道,其中75.44%发生在术后的前两周内.结论 肝移植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较高,术后的前两周是感染的高危时段.易感因素患者基础病所致的免疫功能缺损、各种侵入性操作及大量免疫抑制剂和广谱药物的使用.
作者:瞿伟军;黄桃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苯甲酸含量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讨论,以求其结果的不确定值.方法 根据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苯甲酸含量的测定原理,比较全面的考虑了整个分析过程的不确定度来源,建立其结果的数学模型,并计算其测定全过程的不确定度分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结论 提出的方法可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苯甲酸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作者:张艳;高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化疗药物造成静脉损伤的相关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所采取的一系列防护措施.方法 对149例妇科化疗病人进行观察,制定判断标准,所得的数据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 149例中,因药物发生静脉损伤者46例,占30.87%,发生静脉损伤与穿刺次数有密切的关系,穿刺次数<5次者11例发生1例,5~10次者93例发生24例,>10次者45例发生20例,穿刺部位在手背者81例发生静脉损伤10例,明显低于其他部位.结论 化疗药物对静脉损伤的主要因素是药物所造成的损伤,其次是穿刺部位、穿刺次数以及穿刺技术.
作者:杨君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