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酒精灌胃大鼠血浆中乙醇浓度变化

史清海;伏建峰;路西春;许琴;冉继华;刘正祥

关键词:大鼠, 乙醇代谢, 乙醇脱氢酶法
摘要: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大鼠酒精灌胃后体内乙醇代谢的特点,为建立大鼠乙醇中毒所致慢性酒精性肝病模型提供依据.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三个剂量组.实验大鼠以50%的酒精按各组剂量给予灌胃,灌胃后分别于第0.5、1、1.5、2、2.5、3、5、10 h经眼眶静脉丛采集大鼠血标本,以乙醇脱氢酶法测定血浆中乙醇浓度.结果 对各时段点乙醇浓度测定分析,大鼠摄入酒精后乙醇浓度的高峰均出现在灌胃后1~1.5 h处,随后开始缓慢下降,代谢曲线与醉酒表现一致.结论 酒精灌胃剂量小于8 g/kg是比较安全的,灌胃后1~1.5 h达到代谢吸收高峰期,10 h后醉酒状态基本恢复,这为制备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台州市1996~2004年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发病情况分析

    台州是苯职业危害严重的地区,涉苯企业4 000余家,其中制鞋企业2 482家,工艺品企业567家.1996~2004年全市共发生慢性职业中毒214例,其中苯中毒149例.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苯职业病危害,掌握慢性苯中毒发病特点,制定防制措施.现对1996~2004年台州市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王金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儿童难治性肾病的药物治疗研究

    目的 研究难治性肾病(RNS)单一强地松(PRED)用药,和与环磷酰胺(CTX)联合治疗及再加藻酸双酯钠(PSS)的三联用药的不同疗效、复发率和药物副反应.分析对比何种方案为优.方法 将110例RNS患儿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为PRED口服.B组为PRED与CTX联合治疗.C组为PRED、CTX、PSS三药联合治疗.总疗程均为12个月. 结果 1.A、B、C三组有效率分别为:20.7%、65.7%、91.3%.B、C组有效率高于A组40%以上,差异分别为高度显著性(P<0.01)和极显著性(0.01).C组有效率高于B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2.对勤复发类型:A、B、C三组有效率分别为25%、71.4%、95.2%.B、C组高于A组40%以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极显著性(C、A间P<0.01)差异.C组有效率高于B组20%以上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3.对激素依赖类型,A、B、C三组有效率分别为22.2%、66.7%、92.9%.B、C组均高于A组40%以上.其中C、A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B、A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4.对耐药病例:A、B、C三组有效率为12.5%、55.6%、81.8%.C、B组均高于A组40%以上.但A、C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而B、A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5.耐药病例中不同病理类型三组疗效比较中,对非微小病变型(NMCNS),A组治疗6例均无效.B、C组有效率分别为50%和80%.但C、A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B、A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6).6.A、B、C三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1%、31.4%、13%.B、C组低于A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完全缓解的RNS患儿停药一年,A、B、C三组复发率分别为50%(2/4)、20%(3/15)、11.5%(3/26). 结论 对RNS患儿,用PRED和CTX联合用药比单用PRED的疗效有明显提高,特别是再加PSS的三联用药更具有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减少副反应的优点.

    作者:董淑兰;宋敬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茶多酚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

    目的 观察茶多酚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方法 从大鼠晶状体中提取醛糖还原酶,酶活性测定反应体系包括底物DL-甘油醛,辅酶NADPH,缓冲液PBS和醛糖还原酶.反应温度37℃,反应时间3 min,340nm处测吸光度值.测定组加入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比较槲皮素与芦丁、槲皮素与茶多酚、茶多酚与EGCG、ECG、EGC、EC、GC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结果 IR50槲皮素<IR50芦丁,槲皮素对太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强于芦丁;IR50槲皮素与IR50茶多酚相近,茶多酚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与槲皮素相似;另外,茶多酚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强于ECG和GC,EGCG对醛糖还原酶有抑制的趋势,而EGC和EC没有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 茶多酚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良好来源,也可能是茶多酚降糖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英华;薛长勇;欧阳红;张荣欣;张永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人心肌肌钙蛋白I的测定及临床应用进展

    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作为心肌损伤标志物,在临床上已应用了多年.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心肌Ct-Ni为心肌损伤特异、敏感的血清标志物之一,由于其高度的心肌特异性,对于心肌损伤的高度敏感性及较长的窗口期,cTnI已取代CK-MB,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本文就cTnI的测定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素华;张兆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广州市1999~2004年肺结核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近年来肺结核病的流行状况和特征,为制定下一步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1999~2004年户籍在广州市的肺结核病人的登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新登记率从1999年的72.96/10万逐年上升到2004年的88.90/10万,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3~2.6:1),无症状病人增多、有空洞和咯血病人以及儿童和粟粒结核病人比例减少.结论 新登记率呈上升趋势,但儿童受感染的危险性正在不断降低;在有效的防治措施下,疫情存在向好的趋势.

    作者:周琳;伍慧仪;李惠芬;陈其琛;李妙琼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两种无张力疝修补术式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平片修补与疝环充填式修补的手术效果.方法 分析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疝环充填式修补术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 术后复发率平片无张力疝修补组为4.72%(13/275),疝环充填式修补组为1.02%(1/98).术后腹股沟区不适发生率疝环充填式修补组高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组.结论 疝环充填式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率均低,疝环充填式疝修补的疗效较好,但术后局部不适发生率较高.

    作者:胡建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认证、认可与新检测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

    随着我国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工作的深入、完善,使得我国各级疾控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得以大幅度提升.不论是认证还是认可,其强调的核心是质量管理能力,终的目的是保证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而检测过程中的方法依据、仪器设备的校准、标准物质及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均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极为关键的因素.

    作者:赖天兵;丘丰;刘晓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纳米铁、纳米氧化锌和纳米氧化镁对小鼠血清乳酸脱氢酶和α-羟丁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纳米铁(Fe)、纳米氧化锌(ZnO)和纳米氧化镁(MgO)材料对小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活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5 g/Kg·wt剂量的纳米(Nano-)或微米(Micro-)粒径Fe、ZnO和MgO给小鼠一次经口灌胃,14d后处死取血分离血清分析LDH和α-HBDH活性变化.结果 Nano-和Micro-Fe染毒小鼠血清LDH活力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Nano-Fe和Micro-Fe组小鼠血清LDH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Nano-Fe和Micro-Fe三组小鼠血清α-HBDH差异无显著性(P>0.05).Nano-MgO组小鼠血清LDH比对照组有所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Micro-MgO组小鼠血清LDH比对照组和Nano-MgO组有明显升高(P<0.05);对照、Nano-MgO和Micro-MgO三组小鼠血清α-HBDH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两种粒径ZnO染毒组小鼠血清LDH和α-HBDH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其中Micro-ZnO组小鼠血清LDH和α-HBDH活力升高的更为显著(P>0.05).结论 Nano-Fe、Nano-ZnO和Nano-MgO材料对小鼠血清LDH及α-HBDH活性的影响与相应微米粒径材料有所不同.

    作者:王天成;贾光;王翔;丰伟悦;汪冰;张志勇;沈慧麒;赵宇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一起由毒鼠强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2005年8月25日中午,福建省福安上白石镇前洋村发生一起一家四口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结果,确认导致该起中毒的原因是由投在米饭中的鼠药毒鼠强引起的.毒鼠强为国家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剧毒杀鼠药,别名没鼠命,四二四,三步倒;化学名称:四次甲基二砜四胺(Tetramine;Tetramethylene Disulfotetramine).

    作者:林国斌;林麒;倪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老年肺结核应用利福喷丁的安全性与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利福喷丁治疗老年肺结核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选择60岁以上初治菌阳老年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利福喷丁组95例;利福平组98例,采用6个月疗程治疗方案,即2HL2ZE/4HL2和2HRZE/4HR,疗程结束评价疗效及副反应并随访2年.结果 利福喷丁组和利福平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2.6%和96.7%,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肺部X线改变显效率、空洞闭合率和缩小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年随访两组复发率分别为3.3%和2.4%,两组比较无显著差(P>0.05).ALT升高利福喷丁组为3.2%,利福平组为14.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利福喷丁是治疗老年肺结核高效的药物,安全性高,肝损害明显小于利福平.

    作者:林兆原;李运兰;卢家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59例麻疹病人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麻疹发病新特点、并发症及其对病程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5年5月收治的159例麻疹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18岁以上成人发病率高,占40.88%;5岁以下小儿发病率低,占21.38%;二季度发病率高,占45.29%;其次是一季度,占35.84%;接种过麻疹疫苗仍有43例患病,并发症依次是支气管炎和/或肺炎(97例)、肝损害(73例)和心电图异常(31例).结论 成人及青少年近两年麻疹发病较小儿增多,并发症以支气管炎和/或肺炎多见,并发症多少及严重程度对麻疹病程有影响.

    作者:盛雄;樊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毛细管柱GC法测定血液中治螟磷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液中治螟磷的方法.方法 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 从一病人血液中检测出治螟磷.结论 本方法较为简便,精密度好(RSD=0.45%),回收率高(99.5%~100.6%),适用于血液中有机磷的检测.

    作者:朱建中;江日初;彭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郴州市实施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2003~2005年实施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效果,为进一步探讨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如何开展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郴州市项目实施的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3 2005年共接诊可疑肺结核病人34 007例,占项目覆盖人口的247.51/10万,痰检数为21 911例,痰检率为64.43%,涂阳病人6 874例,涂阳检出率为31.37%;有症状者检出涂阳病人数占有症状人数的29.40%,无症状者检出涂阳病人数占无症状人数的11.47%;新发涂阳病为6 019例,复治涂阳病人855例,初、复治涂阳病人治疗满2个月转阴率分别为96.73%、95.21%.2003~2004年治愈传染性肺结核病人4 003例,初、复治涂阳治愈率分别为91.17%、81.14%. 结论 严格执行结核病控制技术策略(DOTS)规范,涂阳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和治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作者:曹慧芳;何军山;刘松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南宁市1965~2004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40年来南宁市猩红热流行的特点和规律,探讨南宁市猩红热的防治对策.方法 对南宁市1965~2004年猩红热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80年以前,南宁市猩红热曾经有过较大强度的流行,进入80年代以后,南宁市猩红热以散发为主,发病率在5/10万以下波动;城市发病高于农村;发病高峰集中在冬春季节;发病人群以0~19岁儿童为主,职业以学生、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但进入80年代以后南宁市猩红热发病的年龄以及职业构成较以往发生了变化,学龄前儿童及幼托儿童比例较以往增多(P<0.005). 结论 少年儿童是预防猩红热的重点保护人群.鉴于80年代后南宁市学龄前及幼托儿童猩红热发病有增多的趋势,要加强在幼托机构和学校尤其是城郊结合部的民营幼托机构和学校中对该病的监测,防止出现该病的暴发.

    作者:徐斌;黄夏萍;覃曲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百色市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百色市所在地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的卫生状况与消毒效果.方法 对城区内130家公共场所各种用品用具抽检,按国家标准方法检测和评价,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测公共用品用具798件,合格633件,总合格率为79.32%.对不同行业及不同档次旅店业公共用品检测合格率进行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与监测工作,不断提高公共场所的自身卫生管理和用品用具的消毒效果,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卫生法律意识和防病意识.

    作者:郭月凤;陈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永州市某监狱犯人肺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劳改人员中肺结核病的发病及流行情况.方法 对2 630名男性犯人进行询问病史,有疑似肺结核症状者直接摄胸片检查,胸片检查异常者作痰涂片镜检.结果 共查出活动性结核病人78例,患病率2 966/10万,其中涂阳病人43例,涂阳患病率1 635/10万.20~40岁的犯人占发病总数的80.77%.结论 肺结核是危害青壮年犯人身体健康的常见传染病,需重视监狱犯人肺结核病的控制工作.

    作者:蒋世钊;唐冰清;徐善松;毛国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 292人高血压病及代谢异常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长丰集团高血压患病率、治疗率、控制率及合并的代谢异常.方法 对长丰集团35岁以上员工共1 292人进行问卷调查,测血压、血糖、血脂、身高、体重.结果 在35岁以上人群中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为22.8%,其中男性为29.5%,女性为14.8%;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分别为39.8%、26.1%、8%,其中男、女性的知晓率分别为35.9%、48.9%;高血压患者中代谢异常比例显著地高于非高血压人群.结论 应对企业员工积极开展高血压防治的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

    作者:李解贵;吴欣军;彭寒林;苏静;梁文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人类早孕蜕膜对B淋巴细胞IgG分泌作用的影响

    目的 研究在外源性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蜕膜细胞对B细胞IgG分泌的影响,以探讨蜕膜局部免疫微环境的免疫学特点.方法 在培养的蜕膜细胞中加入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e-1,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e-6,IL-6)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每分钟的脉冲指数(count per minute,cpm)来计算B淋巴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的值.结果 正常早孕蜕膜细胞的培养上清液可以刺激B淋巴细胞IgG的分泌;经外源性细胞因子作用后的蜕膜细胞培养上清液,B淋巴细胞分泌的IgG显著上升(P<0.05),尤其是第12 h实验组的cpm上升有显著效应(P<0.05),24、48 h的实验组cpm有逐渐下降趋势.结论 在外源性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蜕膜局部体液免疫反应增强,但这种增强可能是蜕膜局部免疫的自身调节作用,以维护妊娠的正常进行.

    作者:祝松;甘国胜;王琼书;翁德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湖南省10县(市)土源性寄生虫感染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湖南省土源性寄生虫感染现况.方法 应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查肠道蠕虫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虫种、透明胶纸肛拭法查蛲虫卵和带绦虫卵.结果 湖南省土源性寄生虫总感染率为36.36%,其中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30.81%、4.82%和4.65%.钩蚴培养结果表明:湖南省是以美洲钩虫为主的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混合流行区.结论 湖南省人群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仍然是土源性寄生虫的严重流行区,防治工作任重道远.防治工作的重点地区为农村,重点人群为中小学生和文化程度较低的居民.

    作者:李正祥;张湘君;段绩辉;唐阳;庄世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离子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碘化物

    目的 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碘化物. 方法 离子色谱仪系统,选择40 mmol/L氢氧化钠为淋洗液,流速1.0 ml/min.结果 测定方法相关性好(r>0.9999),线性范围宽(0.001~0.50 mg/L),精密度高(RSD<3.59%),准确度好.结论 方法简便、快速,无干扰,灵敏度高,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王红伟;路凯;刘俊娓;闫惠珍;林少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