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滋养层细胞侵入的调控因子与妊娠疾病

刘惠萍;王若光

关键词:胎盘, 滋养层细胞, 细胞因子, 妊娠
摘要:滋养细胞的过度侵入与浸润活力不足与多种妊娠疾病相关,滋养细胞侵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对TGF-β、VEGF、IL、IGF、TNF-α、MMPs等多种细胞因子与滋养细胞侵入活力的关系进行了简析.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饮水机污染导致学校感染性腹泻暴发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感染性腹泻暴发的流行特征及发病原因.方法对每个腹泻病人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有关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对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某校感染性腹泻暴发,共发病288人,罹患率9.73%;其中学生发病287人,教师1人;女性罹患率(6.02%)高于男性罹患率(3.72%)(P<0.01),9月11~12日发病人数占发病总数的95%;采集内外环境样204份,均未检出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等致病菌;其中水样17份,原装大桶水、自来水、二次供水池水样共5份,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饮用大桶水剩余水、饮水机内残留水、新饮水机水共12份,其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显著超过国家卫生学标准.结论该暴发疫情是一起因饮水机污染而导致的感染性腹泻.调查结果提示:饮水机不是一个无菌设施,使用饮水机前,要用清洁水反复冲洗,并进行消毒处理后,才能确保饮水安全.

    作者:李麟琳;许德政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妇产料临床教学的体会

    本文主要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着重探讨了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学内容,转变教学观念,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及利用仿真模型对教改的实践意义,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作者:万亚军;刘妮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VEGF-C和VEGF-D及相关受体与乳腺癌淋巴转移的关系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淋巴管转移是早发生的细胞扩散现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特异性配体,也是近鉴定出的与淋巴管生长有关的因子.很多研究显示乳腺癌表达的VEGF-C和VEGF-D与肿瘤的转移和扩散有关,且与肿瘤进展与淋巴管生成有关.现综述VEGF-C、VEGF-D以及其受体VEG-FR-2和VEGFR-3与乳腺癌的转移的关系.

    作者:唐蜜;李代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学习障碍儿童的家庭环境和心理行为分析及干预

    目的分析学习障碍儿童的家庭环境和心理行为.方法设研究组、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儿童参照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N)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调查评估;对研究组儿童给予心理行为治疗同时,进行家庭干预.结果学习障碍组儿童家庭文化性、亲密度、组织性、情感表达因子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家庭得分,矛盾性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习障碍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为37%,对照组为14.5%,差异有显著性;研究组与对照组行为因子比较,多动、社交退缩、抑郁、交往不良因子的差异有显著性;研究组儿童学习成绩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家庭环境失调与儿童学习障碍有一定关系;学习障碍儿童较正常儿童存在更多的行为问题;对学习障碍儿童进行个体治疗,同时着重于家庭干预可提高儿童的学习成绩.

    作者:孙红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乙型肝炎基因重组疫苗免疫效果及持久性观察

    目的探讨乙肝基因重组疫苗对新生儿的免疫效果及免疫持久性.方法随机选择珠海市1999~2003年出生、母亲HBsAg阴性、严格按免疫程序及时全程完成3针基础国产基因重组乙肝疫苗(5ug)的儿童,按免疫后不同的时间段分成6组,采集静脉血分别进行抗-HBs、HBsAg和抗-HBc检测.结果抗-HBs有效阳性率(≥10 mIU/ml)、几何平均滴度(GMT)逐年下降,分别由基础免疫完成后1个月的95.45%和65.36 mIU/ml,降至4年后的38.27%和6.56mIU/ml,免疫1年后的下降率为显著.及时完成3针基础乙肝疫苗免疫后各不同时间段的儿童HBsAg阳性率均不超过1%,抗-HBc阳性率和HBV感染率均小于2%,未见随年限延长而增张的趋势.结论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在新生儿中免疫效果良好,存在较好的免疫持久性和保护效果,在全程免疫后5年内没有必要进行加强.

    作者:邓韶英;柯建厚;孙亚军;徐郁;肖慧洁;梁卫华;黄小平;朱江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对性传播疾病特殊性的理性思考

    感染性微生物通过性接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性病.性病流行与政策、经济、文化价值观相关.社会对性病患者歧视,性病患者有羞耻、负罪、悲观、放纵心理和行为以及疑病症、神经症的表现.我国性病医疗市场存在混乱及过度医疗问题.防治性病要社会综合力量,整顿医疗市场和提高医务人员业务和道德水平.

    作者:周英;苏玉文;肖嵘;李干群;文海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融合EGFP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pEGFP-M-CSF,并鉴定其在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细胞能否正确表达.方法PCR扩增M-CSF基因,定向克隆入带有EGFP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pEGFP-M-CSF,脂质体介导将pEGFP-M-CSF转染入NIH3T3细胞,以一步法RT-PCR检测其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成功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pEGFP-M-CSF,并在NIH3T3细胞中成功地表达了融合荧光蛋白,RT-PCR检测结果显示RT-PCR扩增产物与M-CSF目的基因片段大小相符,确实源于重组质粒转录后的mRNA.结论真核表达重组体pEGFP-M-CSF的成功构建及在体外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M-CSF在真核细胞中的信号调控奠定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作者:张晓红;唐圣松;李剑敏;龙治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湖南省安仁县中小学教师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安仁县中小学教师HBV感染状况,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安仁县2004年在岗3 68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现况调查,采血标本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对HBsAg阳性者采用ELISA法检测抗-HBs,HBeAg,抗-HBe,抗-HBc四项HBV感染标志.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对结果进行χ2检验分析.结果安仁县中小学教师HBsAg阳性率为17.58%,其中男性(20.28%)高于女性(13.26%),不同性别HBsAg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χ2=29.709,P<0.01).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3.693,P>0.05).不同类别教师HBsAg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χ2=8.851,P<0.05),不同区域教师HBsAg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χ2=13.760,P<0.01).648例HBsAg阳性者中抗-HBe、抗-HBc均阳性者占70.37%;HBsAg阳性者中HBeAg、抗-HBc均阳性者占12.19%.结论安仁县中小学教师HBsAg阳性率高,属高发人群,乡镇和乡村教师高于县城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加强对乙型肝炎的防治措施实属必要.

    作者:谭徽;李美兰;黄民主;尹锦标;凡遵志;凡秀吉;谭梅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医学论文中常用定量资料分析方法的合理选用

    医学论文中定量资料的统计学方法选择存在大量的错误,不少作者将成组t检验当作定量资料分析的万能公式,而忽略了其应用条件.本文针对医学论文中常见的定量资料的设计类型,对定量资料分析方法中存在的错误及其合理选用作一阐述,以期对作者在选用定量资料分析方法时有所帮助.

    作者:彭敏宁;昌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湖南省某县1990~2001年出生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安仁县1990~2001年出生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情况,探讨降低其发病率的措施,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预防和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990~2001年出生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登记,资料用Visual Foxpro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先心病的发病情况进行x2检验等统计学分析.结果监测安仁县1990~2001年出生儿童共47 965名,其中先心病患儿5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0‰,不同年份的先心病发病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9.44,P<0.01);男性发病率为1.55‰,女性发病率为0.5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11.30,P<0.01).结论安仁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较低,但呈上升趋势,男女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

    作者:谭梅娟;黄民主;李登清;周价;易霞云;武昆;谭徽;李成华;陈伟;刘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过程中所遇问题分析及改进

    目的通过对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过程中灭菌失败的原因分析,探讨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便更好地掌握医疗器械灭菌的方法.方法对使用强生(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机灭菌120次,成功110次,失败10次.对灭菌过程中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后,继续使用灭菌机,灭菌机灭菌120次,成功119次,失败1次.结果灭菌成功率由原来的91.7%上升至99.1%.结论只要掌握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对医疗物品灭菌正确的操作流程就能达到灭菌安全、快速、方便的目的.

    作者:谢敏;石丹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湘西自治州2004年艾滋病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湘西自治州2004年艾滋病流行状况及特点,为艾滋病防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全州各类别人员血清样本进行抗HIV检测.结果2004年检测各类人员9 760人,检出HIV感染者12例,检出率0.12%,人口总发病率0.45/10万,其中吸毒人员,STD门诊就诊者,输血、手术和HIV可疑病人,HIV感染者配偶检出率分别为0.79%、0.39%、0.43%和25%.在检出的HIV感染者中,农民多,占75%(9/12).结论2004年湘西自治州艾滋病疫情显著上升,但仍处于低流行阶段,应加强全州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彭志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护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护理教育现代化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更新,护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大纲的内涵已发生深刻变化.本文就护理学专业认知性见习、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五个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旨在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系统衔接和整体优化,提高高等护理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杜建林;罗雪梅;周昌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广西2002~2003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为了解广西食物中毒发生情况,探讨食物中毒与地区、季节、城乡分布以及与致病因素等关系,进一步掌握广西食物中毒发生特点及规律.经分析广西2003年食物中毒事件发生起数比2002年有所减少;高峰出现在每年的5月份;两年中发生起数多的地区是来宾市;食物中毒事件易发生在农村地区;致病因素以化学性中毒为主,化学性食物中毒也是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分析结果提示,加大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加强食品卫生执法能力建设,提高报告及时率和加强有毒化学物品的监管是预防控制食物中毒的有效措施.

    作者:孟军;谭春梅;董柏青;黄林;杨美才;陈岳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苯乙烯

    目的提出空气中微量苯乙烯测定的新方法.方法空气中苯乙烯用活性炭管采集,二硫化碳解吸,OV351柱分离.结果方法灵敏度高,检出下限3×10-3μg/ml,在0.05~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精密度高,变异系数CV%<5%,平均回收率达79.7%.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空气中苯乙烯的测定.

    作者:朱晓超;陈桂贻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血吸虫病防护药膏的制作改进及效果

    目的改进血吸虫病防护药膏的制作工艺,并观察其保护效果.方法采用胶磨技术改进制作方法,对改进后制作的药膏进行室内、室外测试,各分A、B两组,每组30只小白鼠,A组小白鼠尾部涂擦防护药膏,B组不涂,同时将两组小白鼠的尾巴浸入到含有尾蚴的水体进行感染,随后饲养30 d后进行解剖冲虫.结果室内测试A组小白鼠阴性,B组感染率为100%,平均虫荷为12.6,室外测试A组小白鼠全部阴性,B组感染率为13.33%,平均虫荷为2.25;人群现场应用防止尾蚴性皮炎发生有较好的效果.结论胶磨工艺生产的防护药膏,药物分布均匀,携带使用方便,适于现场应用.

    作者:李志刚;刘光玉;罗辛卯;黄维恒;彭建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艾滋病的同伴教育

    艾滋病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自1981年被发现以来,至今已在全世界广泛蔓延,并严重地危害着人类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虽然人们已经在艾滋病的基础研究、预防与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但至今尚未研制出艾滋病病毒疫苗,也没有找到治愈艾滋病的办法.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这种致死性严重传染病的主要措施.

    作者:田华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牛初乳粉大鼠长期毒性研究

    目的了解牛初乳对大鼠长期毒性.方法每天按0.83、1.67和3.33 g/kg BW的牛初乳粉喂饲大鼠30d.实验结束时采血作血生化及血常规检测,统计脏体比并作肝、肾、脾、胃、睾丸、卵巢病理学检查.结果牛初乳粉对大鼠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血液学、血清生化指标值在正常值范围内,病理学检查未见特异性病变.结论牛初乳粉对大鼠未表现出明显的长期毒性.

    作者:林健;黄宗锈;陈润;郑丽红;黄佳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毒力岛杀灭超市德国小蠊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毒力岛的杀灭药效.方法现场实验.结果以平均用药量66m2/10 g,30 d观察对超市德国小蠊杀灭率95%以上.结论毒力岛具有高效安全、不污染环境和食品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施药时要突出重点区域.

    作者:毛振民;陈静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湖南省贯彻《职业病防治法》控制职业病危害近期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职业病防治法>控制职业病危害近期效果的因素;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工作规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表,以省卫生厅厅文形式向全省各市州卫生部门发送.所有调查数据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行业干部职工职防法知晓率达72.9%~80.4%,但对职防法相关内容的知晓率仅35%左右;近50%知晓途径为媒体;职防法实施后,各行业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监测率、合格率、职业健康受检率均有提高趋势,而疑似职业病检出率、急性中毒事故发生数等有下降趋势,但总体上较职防法实施前无显著差异;影响职防法贯彻实施及控制职业病危害近期效果的主要因素为职防法及相关内容知晓率,企业规模以及企业经济类型等.结论湖南省11个行业272家用人单位职防法知晓率较高,但对职防法及其相关内容的知晓率低;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及防护措施的实施状况较职防法实施前虽有改善,但变化辐度不大.职业病控制近期效果有随职防法的深入贯彻逐年提高的趋势.

    作者:杭一平;熊敏如;陈小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