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VEGF-C和VEGF-D及相关受体与乳腺癌淋巴转移的关系

唐蜜;李代强

关键词:VEGF-C, VEGF-D, VEGFR-2, VEGFR-3, 淋巴管, 乳腺癌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淋巴管转移是早发生的细胞扩散现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特异性配体,也是近鉴定出的与淋巴管生长有关的因子.很多研究显示乳腺癌表达的VEGF-C和VEGF-D与肿瘤的转移和扩散有关,且与肿瘤进展与淋巴管生成有关.现综述VEGF-C、VEGF-D以及其受体VEG-FR-2和VEGFR-3与乳腺癌的转移的关系.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传染病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高昂的学习兴趣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而当前多数医学生缺乏对传染病学的学习兴趣.从帮助医学生认清当前传染病的严峻形势、消除对传染病的误解、鼓励医学生参与当前热点问题的讨论、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着手提高他们对传染病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从单纯应付考试转向主动学习,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罗开忠;曾晓波;唐晓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焦作市中小学生十年龋齿患病情况比较及发展趋势分析

    龋齿是中小学生的常见多发疾病,它的发生与社会经济发展、饮食结构、卫生习惯、健康意识等多种因素有关,为了解焦作市学生龋齿患病情况及十年间发展变化趋势,笔者就1991年和2000年两次体质调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栗明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估计湖南省洪江区吸毒人群规模研究

    目的估计怀化市洪江区吸毒人群中HIV感染情况,为今后预测该地与吸毒相关情况服务. 方法应用Poisson分布期望值可信限表,确定样本大小.应用优分配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点.采用访谈方式获得数据,估计吸毒总人数.采用当年在所监测的感染率推算感染人数.结果优分配随机分层抽样调查共调查1 388人,发现吸毒人员24人,占1.73%;洪江区总人口为72 709人,估计总吸毒人数1 258人.结论该方法可以满足对吸毒人数的估计.

    作者:郑军;陈曦;尹逊强;蒲洪波;潘虎;吕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融合EGFP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pEGFP-M-CSF,并鉴定其在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细胞能否正确表达.方法PCR扩增M-CSF基因,定向克隆入带有EGFP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pEGFP-M-CSF,脂质体介导将pEGFP-M-CSF转染入NIH3T3细胞,以一步法RT-PCR检测其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成功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pEGFP-M-CSF,并在NIH3T3细胞中成功地表达了融合荧光蛋白,RT-PCR检测结果显示RT-PCR扩增产物与M-CSF目的基因片段大小相符,确实源于重组质粒转录后的mRNA.结论真核表达重组体pEGFP-M-CSF的成功构建及在体外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M-CSF在真核细胞中的信号调控奠定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作者:张晓红;唐圣松;李剑敏;龙治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学龄女童个性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分析影响学龄女童个性的有关因素,为培养其健康个性提供依据.方法对西安市所属的七个区各随机抽取1所学校,每个学校抽取四、五、六年级各两个班,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儿童用)和自编的个人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 100名女童进行调查.将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影响女童精神性(P)的因素有分数;影响小学生内外向(E)的因素有是否班干部、自我成绩评定、父亲文化程度、父母关系;影响情绪稳定性(N)的因素有分数、父母关系;影响掩饰性(L)的因素有父母关系.结论女童个性受家庭、学校环境等的多重影响.家长、教师应创造良好的家庭、社会环境,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倾向,避免对子女儿童的负面影响,以利于其个性向积极方向发展.

    作者:何宏灵;张西萍;杨玉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医学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自我职业防护状况与防护技能的掌握程度.方法对62名医学实习生进行职业防护问卷调查.结果掌握足够的职业防护知识技能的仅5人(8.06%);能正确实施标准预防技术仅2人(3.23%);58人(97.55%)只知道在无菌操作前洗手与戴口罩,操作后的洗手往往被忽视;受到锐器伤、高风险职业暴露后,担心会感染某种传染性疾病的62人(100%).结论医学生对标准预防认知不足,知识不系统、不完整,职业防护意识薄弱,应该引起医学院校和临床教学医院的重视.

    作者:陈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试论在槟榔加工过程中建立HACCP管理体系

    作者就目前槟榔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质量管理现状,阐述了为保证槟榔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质量而建立HACCP体系的重要性,同时具体描述了对此的要求和步骤及应用前景的展望.

    作者:王友水;蒋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霉甘蔗毒素致食物中毒25例报告分析与回顾

    1982年2月,黑山、北镇两县发生一起因食用霉甘蔗引起毒素中毒25人,死亡2人.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回顾如下.

    作者:孟庆云;马立夫;牛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应用时间序列方法分析菌痢季节性分布特性

    目的分析菌痢是否存在季节性周期分布特征,为研究致病因素、考核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构成双向有序列联表时间序列数据的深圳市宝安区1993 2004年菌痢逐月发病资料,利用游程检验和有序对数比检验两种不同统计方法进行季节性分布分析.结果游程检验示P<0.05,有序对数比检验示P>0.05.结论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具有一致性,菌痢发病具有季节性升高的特征.

    作者:林启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2003年7月4日,湖南省武冈市龙溪镇塘田村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表明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钟学峰;许柏青;杜柏文;夏德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中铅的不确定度分析

    目的探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的不确定度.方法根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原理和测定方法,建立测定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然后对不确定度的分量进行计算.结果方法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3.5%,对于含铅量为5.68μg/L的血样,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39 μg/L.结论该法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样品的平行测定、仪器和工作曲线带来的误差,其次是标准溶液误差.

    作者:易海艳;高寿泉;陈淑怡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2002~2004年广西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研究

    目的监测了解主要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状况,构建广西食品致病菌污染数据库,为有效防治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南宁、桂林等6个市采集6大类食品,按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方法对食品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大肠杆菌O157:H7、志贺氏菌以及海产品中的副溶血弧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2002~2004年在6市5类食品中检出沙门氏菌54株,检出率4.49%;其次为检出单增细胞李斯特菌51株,检出率为4.24%,志贺氏菌为1.64%、大肠杆菌O157:H7为0 25%;而另1类食品海产品中副溶血检出率高达20.00%(41/205).结论广西主要食品均遭受食源性致病菌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以生肉污染为严重,受到了沙门氏菌、L.m、O157:H7、志贺氏菌的污染,熟肉、水产品、生食蔬菜也遭受L.m污染;而海产品副溶血弧菌污染严重.有针对性防范和控制各类食品致病菌的污染,是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重要措施.

    作者:唐振柱;李秀桂;黄林;蒋震羚;吕素玲;黄兆勇;方志峰;杨娟;王红;车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变形杆菌引起一学校集体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中毒特征,了解中毒的病原,探讨控制中毒因素.方法利用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实验室检测按WS/T9-1996和GB/T4789-2003进行.结果就餐人数约120人,确定中毒病人为20人,罹患率为16.67%.病原为奇异变形杆菌.结论这次学校集体食物中毒是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

    作者:邱静;李罗少;刘宏江;陆广智;林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长沙市芙蓉区中小学生龋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长沙市芙蓉区中小学生龋齿发病情况,为制定防治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芙蓉区10所小学(城乡各5所)及4所中学共计10 901名学生进行口腔检查,将龋齿检查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小学生患龋率为37.54%,中学生患龋率为7.99%,龋均1.105,充填率28.34%.结论龋齿发病高峰时期是小学阶段,应在这个时期就要重视口腔卫生宣传教育,加强龋病的防治意识.

    作者:周玉英;李梅芳;李先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对性传播疾病特殊性的理性思考

    感染性微生物通过性接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性病.性病流行与政策、经济、文化价值观相关.社会对性病患者歧视,性病患者有羞耻、负罪、悲观、放纵心理和行为以及疑病症、神经症的表现.我国性病医疗市场存在混乱及过度医疗问题.防治性病要社会综合力量,整顿医疗市场和提高医务人员业务和道德水平.

    作者:周英;苏玉文;肖嵘;李干群;文海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54例小儿细菌性痢疾菌型分布及耐药性变化

    目的了解近10年小儿细菌性痢疾病原菌菌型及耐药性变化,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将154例经细菌学证实的小儿急性菌痢分为A组(1995~1999年)和B组(2000~2004年),比较菌型分布及药敏结果.结果两组均以福氏痢疾杆菌感染为主,B组宋氏较A组显著上升(P<0.01).B组对头孢唑啉、氟哌酸的耐药率明显高于A组(P<0.05),对SMZco耐药率显著下降(P<0.01),痢疾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三嗪耐药率低.结论福氏痢疾杆菌仍为目前小儿菌痢的主要流行菌群,临床上应合理、交替选用敏感抗生素,第三代头孢菌素较为理想.

    作者:汤文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一起个体炼金导致急性砷化氢、硫化氢中毒死亡事故的分析

    2004年4月15日,某县发生个体炼金导致急性砷化氢中毒并死亡两例的事件,受湖南省卫生厅委托,我所会同省卫生监督所组成联合调查组,深入该县某乡实地调查该次中毒事故,并对现场空气、中间产品及幸存当事人和周边居民的生物材料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廖雍玲;肖雄斌;张贻瑞;刘蔼成;傅胜;陈桂贻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医疗信息系统的时间同步

    本文讨论了医疗信息系统的时间同步的必要性,介绍了一个在VB6.0下封装了Winsock构成的时间同步控件和利用它实现时间同步的方案,给出了部分实现代码.

    作者:于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妊娠期妇女检测弓形虫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妊娠期妇女弓形虫的感染情况,以指导孕龄期妇女如何预防弓形虫感染,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可疑孕妇标本380例(患者组)、健康孕妇标本152例(对照组),并对检出弓形虫阳性的患者作跟踪治疗.结果FQ-PCR检测的患者组和对照组的弓形虫的阳性率分别为21.05%(80/380)、3.95%(6/152),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χ2=23.44,P<0.05).86例阳性患者经药物治疗后转阴率为83.72%(72/86).不同孕期患者弓形虫DNA的感染率分别为:早期22%、中期20.75%、晚期18.92%.各期的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孕期检测和及时治疗弓形虫感染,能降低胎儿宫内垂直传播,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作者:杨爱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m-AS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ALD)患者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活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m-AST免疫比浊法测定63例ALD患者,30例健康人血清中m-AST活性水平,并计算出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L-AST)活性的比值及m-AST升高百分比.结果ALD患者血清m-AST活性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入院2周酒精性脂肪肝(AFL)患者病情好转者,血清m-AST水平下降(P<0.01),酒精性肝炎(AH))及酒精性肝硬化(AC)患者下降不显著(P>0.05).结论血清m-AST活性的测定及m-AST/L-AST比值可作为ALD的早期诊断及判断病情和预后的良好指标.

    作者:陈辉;戴春梅;郑兰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