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饮料促进生长发育动物实验研究

周月婵;胡怡秀;刘秀英;胡春生;胡余明;刘富强;刘爱忠

关键词:大豆低聚糖, 牛磺酸, 生长发育
摘要:目的探讨以大豆低聚糖和牛磺酸为主要成分的某饮料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从昆明种小鼠母鼠受孕开始至仔鼠断乳前经口给予母鼠及断乳后给予仔鼠40 d 1.8、3.6、10.8 g/kg·bw剂量的饮料主剂,仔鼠出生后测定各项生理发育指标和神经反射指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仔鼠体重和高剂量仔鼠出生时身长明显增加;中、高剂量组仔鼠开眼时间、高剂量组仔鼠牙齿萌出时间明显提前;低、中、高剂量组仔鼠悬崖回避、高剂量组仔鼠负趋地性试验、空中翻正反应阳性率明显增加,中、高剂量组仔鼠平面翻正、悬崖回避、高剂量组仔鼠负趋地性时间明显缩短,中、高剂量组仔鼠前肢握杆时间明显延长.经统计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以大豆低聚糖和牛磺酸为主要成分的某饮料对小鼠生长发育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本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基因型分布.方法用表型确证试验确定临床标本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64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低抑菌浓度(MIC),分别用TEM、SHV和CTX-M通用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高(100%);其次为头孢吡肟(84.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则分别为71.9%和70.3%.PCR扩增结果显示SHV、CTX-M和TEM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81.3%、65.6%和18.8%;53.1%的菌株同时携带多个基因.结论该院医院感染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高;常见的基因型是SHV,其次为CTX-M.

    作者:张阮章;王沙燕;卢月梅;何林;陈升汶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内蒙古蜱传斑点热的发现

    立克次体病属于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从病原学上证实我国存在10种立克次体病,包括立克次体属的斑疹伤寒群、斑点热群,恙虫病东方体群(属)、柯克斯体属及埃立克体属等立克次体所致的疾病[1],见表1.

    作者:范明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58例毒鼠强中毒致死死因鉴定探讨

    对58例毒鼠强中毒致死案例作回顾性分析,从而探讨毒鼠强毒性及中毒者生前及死后的鉴定要点.

    作者:李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1995~2002年福州市急性迟缓性麻痹残留麻痹病例分析

    目的了解福州急性迟缓性麻痹(AFP)残留麻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原因及疾病谱.方法采用SPSS软件对福州市1995~2002年AFP主动监测报表及有关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5~2002年共有残留麻痹病例40例,多发生在<3岁低年龄儿童组,其中福清、平潭残留病例多,共24例.麻痹以单下肢为主,其次为双下肢和四肢,引起残留麻痹的疾病以格林巴利多.结论应采取有效的防治AFP病例致残措施,减少残留麻痹病例.

    作者:林风华;邓惠敏;陈杨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永州市芝山区各类超市空气细菌污染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芝山区各类不同规模的超市空气细菌污染现状.方法现场调查加实验室检测.结果小型超市空气细菌数明显高于大、中型超市和大型酒店.结论小型超市内的空气细菌污染严重,应加强防制措施.

    作者:聂善林;陈旭平;吕彪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平肝熄风汤对脑出血大鼠海马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和细胞凋亡影响同步研究

    目的从神经元线粒体能量代谢和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中药复方的平肝熄风汤对脑出血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Ⅶ型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以组织化学方法结合灰度值半定量测定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CO)活性,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造模12 h,脑出血大鼠海马CA1区CCO活性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凋亡细胞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1)随后均呈进行性加重.用平肝熄风汤治疗后可维持其CCO活性,减少细胞凋亡.结论脑出血神经元损伤与神经元CCO活性降低及细胞凋亡有关.平肝熄风汤能维持线粒体关键酶CCO活性,改善细胞有氧代谢,减少细胞凋亡,此可能为本方对脑出血继发性神经元损伤保护机制之一.

    作者:梁清华;陈疆;谭勇;唐涛;包太成;李春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在呼吸机治疗中预防肺炎发生的护理

    使用呼吸机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但在使用中,并发肺炎发生率较高.于2000年6月~2002年6月,我科室采用综合措施进行护理,在收治使用呼吸机的64例病人中,仅发生肺炎19例,发生率为29.68%.

    作者:李静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1991~2003年东阳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东阳市病毒性肝炎疫情动态变化和流行特征,为东阳市制定传染病防制对策提供参考.方法经过复核原始资料后按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及构成的变化趋势.结果东阳市1991-2003年病毒性肝炎发病居各类传染病首位,总体呈下降趋势,自1999年后略有回升;发病数以乙肝为主,占69.60%,变化趋势主要受乙肝的影响,乙肝所占的比重逐渐上升,甲肝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结论近年来东阳市病毒性肝炎的防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防制形势仍然严峻,今后的防制工作应以控制乙肝为主,全面开展15岁以上健康人群中的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作者:张雪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复方溴氯海因消毒剂性能的试验观察

    目的研究复方溴氯海因消毒剂的性能.方法在实验室我们分别进行悬液定量杀灭试验、稳定性试验、毒性试验.结果复方溴氯海因消毒剂为含溴氯海因的片剂,含有效氯471 g/kg,以含复方溴氯海因消毒剂1:2000(g/ml)的稀释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作用5、10 min的杀灭对数值各次均大于5.00.含复方溴氯海因消毒剂1:200(g/ml)的稀释液对白色念珠菌作用10 min的杀灭对数值各次均大于4.00.现场试验表明,消毒效果好.该片剂置37℃温箱90 d后,其有效氯含量下降率1.74%.毒性试验显示,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表明该片剂属实际无毒;无刺激性;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200 mg/kg·bw为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1000 mg/kg·bw为小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结论复方溴氯海因消毒剂属于一类杀菌广谱、高效、无毒、稳定性好的消毒剂.

    作者:高琼;黄威;梁进军;陈贵秋;聂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免疫抑制剂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心包炎和腹膜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在结核性渗出性胸腹膜炎、心包炎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23例患者采用口服6-巯基嘌呤,静脉滴注环磷酰胺及胸膜腔或心包腔内注入甲氨喋呤等药物的治疗方法观察腔液吸收及胸膜增生对药物的反映,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结果观察组短期疗效及腔液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免疫抑制剂配合抗结核治疗较常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

    作者:张忆湘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少见模式病人血清中PreS1抗原的检测及分析

    目的检测HBsAg阳性的血清学少见模式PreS1抗原,观察各少见模式PreS1抗原检出情况,探讨各少见模式PreS1抗原与HBeAg和HBV-DN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和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分别对6种HBsAg阳性的血清学少见模式PreS1抗原及HBV-DNA进行检测.结果6种HBsAg阳性的血清学少见模式PreS1抗原检出率不同,HBeAg阳性的少见模式PreS1抗原检出率较高,阳性率介于83.3%~90.0%;而HBeAg阴性的少见模式PreS1抗原检出率较低,阳性率介于21.4%~50.0%.各少见模式PreS1抗原检出率与HBeAg及HBV-DNA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HBsAg阳性的血清学少见模式PreS1抗原检出率与HBeAg存在与否密切相关,PreS1抗原阳性提示少见模式血清存在HBV感染或活动性复制.

    作者:朱平安;祝玲玲;申群喜;谭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多元化教学法在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目的探索新的高等医学教育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方法在临床医学院本科生的<神经外科>教学中,开展多元化教学法尝试.结果多元化教学法使学生掌握更多知识,并在临床测验中得到证实.结论多元化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教与学两方面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值得进一步实践和推广.

    作者:刘浩;廖达光;张天一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Ⅱ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探讨

    目的探索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积极有效地开展糖尿病防治工作.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条件Logistic方法分析危险因素.结果研究表明家族人均收入、高压病史、肥胖史、腰臀比、家族史、总胆固醇与糖尿病的发生有一定联系,其中腰臀比的OR值高为16.011.结论积极预防肥胖、高血压对于Ⅱ型糖尿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建平;梁爱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2003届毕业生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毕业时上交的病历统计和意外伤害登记表进行分析.结果本届学生1 720人,四年内,共计发生意外伤害1 197起,平均每年299起.其中校内发生897起,校外发生300起.校内发生的897起中交通事故伤9起,校内体育运动伤794起,自杀1起,食物中毒5起,其他88起.按学年计算,1999年460起,2000年260起,2001年247起,2002年230起.影响学习劳动和娱乐折合工作日2 356 d,平均1.96 d/起,支付医药费14.4万元,平均120.0元/起,占该年级年医药费总支出的23.33%(学生医改前)和48.26%(学生医改后).结论大学生意外伤害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健康教育是预防意外伤害的重要一环.

    作者:邓秋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焦煤集团中老年知识分子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聚集程度的研究

    目的研究焦作煤业集团公司45岁以上高级知识分子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危险因素的聚集程度,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方法按照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流行病研究室统一设计的规格,于2003年9月对集团公司45岁以上的高级知识分子进行了身高、体重、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项指标的测定.结果不同年龄中老年知识分子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除TC、TG、HDL-C外,其余指标差异显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峰值均在45~55岁之间,不同性别间危险因素水平(除DBP和TC外)及危险因素聚集程度差异显著,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结论中老年高级知识分子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较高,应加强对这一层次人群的宣传教育,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成守金;罗云杰;王英勇;杨利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71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临床分布特征分析

    目的监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临床分布特征,为临床预防该菌所致感染提供依据.方法用琼脂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结果表明,大多数菌株显示出多重耐药性.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哌拉西林、氯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和舒普深较敏感.本次研究发现,临床绝大部分科室均可分离到该菌,标本来源以呼吸道标本为常见.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多重耐药菌,可普遍存在于医院环境中,体外药敏结果表明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和舒普深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可作为该菌感染的治疗药物.

    作者:阳大庆;唐银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湖南省2003年疾病监测点居民疾伤死因分析

    本文对湖南省疾病监测点2003年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疾伤死亡率468.05/10万;在死因分类中,因心脑血管病死亡占死因第1位,肿瘤次之,呼吸系统病居第3位.

    作者:伍英;白晓蓉;范荻;刘建高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的调查报告

    2004年8月13~14日北京市朝阳区某建筑工地99人发生腹泻,其中7例被诊断为菌痢.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被确定为一起菌痢暴发.由于采取了防控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伟;吴伟;葛申;陈天京;张春;张弘;孙灵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炎陵县中小学生龋病情况统计分析

    为掌握炎陵县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探讨龋齿发病原因,为学校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者对本县1993~2003年连续11年6所监测点校学生龋齿患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文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烹调油烟致SD大鼠肺癌动物模式的构建

    目的观察SD(Spraque dawley)大鼠吸入烹调油烟(cooking oil fumes,COF)后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研究COF的慢性毒性及其致癌作用.方法以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通过动式吸入染毒12.5个月,共染毒191次,每次30 min,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吸入浓度为(6.88±0.31)、(15.06±0.35)、(35.33±1.69)mg/m3油烟颗粒,空白对照组吸人清洁空气,复制COF慢性动物实验模型.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结果HE染色光镜观察,261只大鼠,镜检分别表现为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慢性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炎、非典型增生、肺哝肿和在实验组中有1例原位癌及17例肺腺癌等不同病理改变;COF诱发SD大鼠肺癌总发生率为9.42%,雄性6.32%,雌性12.50%,雌雄两组肺癌发生率的差别无显著性(P>0.05);低、中、高剂量组肺癌发生率分别为6.56%、8.96%、12.70%;高剂量组诱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8).结论COF能诱发SD大鼠肺组织癌前病变及癌变.COF诱发SD大鼠肺癌主要为肺腺癌.

    作者:龙理良;陈锋;陈新;赵英;李凤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