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

罗雪

关键词:静脉治疗, 规范化管理, 技能
摘要:目的: 探讨在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在护理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 选取我院32例静脉护理人员,考核他们的静脉治疗知识和技能,并且根据静脉专科质量标准平均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所选32例护理人员经过规范化管理后,静脉治疗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提高了护理的知识和技能.结论:实施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有利的改善了护理质量,为静脉输液提供了更加安全的保障.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药物联合治疗冠心病并心力衰竭对患者疗效及血清CF-6、UMA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治疗冠心病并心力衰竭对患者疗效及血清CF-6、UM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我院就诊的200例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药物联合治疗.观察对照组血清CF-6、UMA水平和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CF-6、UMA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CF-6、UM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性偏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CF-6、UM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CF-6、UMA水平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物联合治疗冠心病并心力衰竭能显著性降低患者CF-6、UMA水平,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素青;林英会;杨朝娣;赵荣;林素凤;李秀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用于冠脉支架术后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用于冠脉支架术后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10-2017.3于我院就诊并行冠脉支架术后的患者104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n=52例)、对照组(n=52例),两组患者给予常规的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出院前,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脑卒中、再次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心源性猝死等)、出血情况、血小板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出血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D62P、CD63测得量,试验后均比试验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CD62P、CD63量无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用于冠脉支架术后冠心病患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源;马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96例临床观察

    带状疱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主要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常规治疗后,病人常留下严重的带状疱疹后遗症疼痛,后期治疗效果极差,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导致自杀发带状疱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主要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常规治疗后,病人常留下严重的带状疱疹后遗症疼痛,后期治疗效果极差,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导致自杀发生率明显升高.本次对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实施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1 资料和方法

    作者:韩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脑梗塞病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分析脑梗塞病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2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常规实施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卡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梗塞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对于该类患者应用可行性较强.

    作者:夏挺;党利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探讨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溃疡的临床疗效,为胃溃疡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方法: 选取2014年4月到2016年5月消化性溃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奥美拉唑和克拉霉素以及阿莫西林三联治疗,对实验组的患者采取雷贝拉唑和克拉霉素以及阿莫西林三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其疗效、HP根治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据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明显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P根治率和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的HP根治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9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和76%,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都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复发率,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时,对患者使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的疗效明显要比采取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的疗效要好,提高了治疗的总有效率和HP根治率,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有利于患者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医针灸推拿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体会

    中医针灸推拿在我国医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一种应用型的医学技法,具有较强的实践功能.所以在中医针灸推拿实训课程中也同样要强调其实践的重要性.为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能够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本文将结合中医针灸推拿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体会进行深入探讨.

    作者:杨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机械三步清洗法清洗手术器械效果观察

    目的:探索机械三步清洗法清洗手术器械效果观察.方法:研究选取本院需要清洗1600件手术器械,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清洗,给予观察组行多酶清洗剂、除锈除垢剂以及润滑剂三步清洗法加以清洗,而对照组仅行多酶清洗剂与润滑剂两步清洗法进行清洗.完成清洗后,通过试纸检测法、放大镜目测法与裸眼目测法来对比两组器械的清洗情况.结果:对经过检测发现,对照组所采用的两步清洗法在放大镜目测以及裸眼目测下显著低于观察组三步清洗法.对比两组清洗器械的检测结果,对照组不合格124件,观察组不合格13件,两组手术器械采用三种检测法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器械采用机械三步清洗法展开清洗具有良好的清洁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费怡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原发性高血压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分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组(212例)和糖尿病非高血压病(162例),比较两组的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蛋白a(LPa)的差异.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的LDL高于非高血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可能加重血脂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LDL升高.

    作者:刘楠;胡敏灵;周昭远;叶健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在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对接受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患者提供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6.1月-2016.10月间临床因疾病接受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7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常规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科室为常规组患者提供一般检查护理流程,为观察组患者提供全程护理干预措施,评价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成像质量.结果:常规组患者检查后成像质量I级例数所占百分比低于观察组,Ⅱ级、Ⅲ级患者例数所占百分比均高于观察组,P<0.05.常规组患者满意度为78.38%,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4.59%,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护士为接受冠状动脉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提供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且提高成像质量.

    作者:徐蕾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针刺推拿配合电疗治疗中风后遗症4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针刺、推拿、电针的联合使用,寻找中风后遗症的系统治疗方法,从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0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分别进行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0%,对照组愈显率5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推拿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值得继续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陈炜;杲常善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护理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异位妊娠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兴治疗方法.本文通过探讨自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20例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包括入院护理、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清宫术后护理等方面.发现只有增强对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异位妊娠的认识,全面掌握护理方法,才能在临床应用中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治疗和护理,保证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武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管成像仪在婴幼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管成像仪在婴幼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需行静脉治疗的住院婴幼儿100例,血管等级均为2~3级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血管成像仪辅助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结果: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患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血管成像仪辅助婴幼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可以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提高住院患儿满意度.

    作者:马晓艳;朱振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状况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究临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过程中,应用早期康复治疗措施,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脑卒中的预后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自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予以不同的治疗措施后,试验组各项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如ADL、MMSE、BI等,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2.5%,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30/40),差异显著(P<0.01).结论:临床治疗脑卒中患者的过程中,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量表评分,有利于认知功能的改善,应广泛推广.

    作者:黄翔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并探讨.方法:选取68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分组对照,采用常规治疗者设定为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者设定为观察组,每组各34例患者,收治时间均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经t检验证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应用醒脑开窍针刺疗法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缓解症状,有助于后期生存质量的提升.

    作者:熊建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神经外科护理中得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患者80例,采取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外科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干预.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施以不同的护理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改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心理状态、提稿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患者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黎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及呼吸支持的临床治疗进展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机制是由于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产生,多发于早产儿,大多数患儿在出生后短时间内即可出现呼吸衰竭、呼吸急促、进行性呼吸困难及青紫现象.其主要临床特点为肺不张及嗜伊红透明膜,是造成我国早产儿死亡率及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肺表面活性物质及呼吸支持现已成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主要方式,该方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研究.

    作者:黄含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和研究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体会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9)和对照组(49).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分析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 93.9%,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 63.3%.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护理有利于脑卒中患者恢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作者:党斌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医院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内涵比较及其相互促进作用

    医院文化是医院在长期医疗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医院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医院管理者进行柔性管理和创新管理的一种武器,思想政治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医院健康良好发展的重要方法与途径.思想政治工作是文化建设的基石,对文化建设具有保障作用.同时,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医院文化这个载体,拓宽工作领域,丰富工作内涵,促进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医院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才能构建和谐医院,从而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章胜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分析

    无偿献血属于社会公益行动之一,主要是指为拯救他人生命,自愿且无偿献出自身血液的一种行为,目前,该行为已经在社会上得到广泛推广,但在无偿献血过程中,部分无偿献血者可能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呕吐、血压下降(上升)、心率减慢(加快)、胃肠蠕动增加、头晕等,该现象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广大无偿献血者的积极性.因此,为提高无偿献血者的积极性,有必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本文将对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分型及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和综述,以便为减少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相关指导.

    作者:刘晓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少白红细胞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少白红细胞技术应用于临床输血中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150例输血患者,根据输血技术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75例,采用少白红细胞技术进行输血;对照组75例,采用常规输血技术.在研究组中抽取60例血样,比较去除白细胞前后血液检查结果,记录两组患者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2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60份血液样本中,去除前后,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去除前,血小板为(160.15±46.01)×109、白细胞为(7.28±1.91)×109,与去除后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应用少白红细胞输血技术后,仅发生1例发热反应,发生率为1.33%;对照组患者中发生3例过敏反应、1例紫癜及4例发热反应,发生率为10.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少白红输血技术可有效过滤血液中血小板、白细胞含量,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使用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喻学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