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青;林英会;杨朝娣;赵荣;林素凤;李秀丽
目的:着重于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2例本院2013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因而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复发率为1.79%,住院时间为(11.5±1.7)d、住院费用为(6325.48±1762.94)元,护理满意度为98.21%,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护理路径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指标能够得以改善,满意度更高,故建议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陈春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患实施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选择3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住院病患,总结新生儿状况及分娩方式差异.结果:子痫前期程度越轻,新生儿出现窒息及死亡的危险几率越低.分娩方式上,患者子痫前期程度越重,实施剖宫手术的比例越高.结论: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常规药物治疗下未得到明显改善,应考虑终止妊娠或择期手术,改善母婴预后状况,降低围生期死亡率.
作者:王金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普外科围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收治于我院普外科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分成普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5例),与在围术期开展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经各自护理干预后包括VAS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率等相关情况.结果:采用围术期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术后VAS评分、并发症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率等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普外科患者的临床围术期开展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缩短恢复时间,提高患者对医院的认可,值得推广.
作者:郭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着重于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8例本院2014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因而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压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舒张压为(79.24±4.05)mmHg,收缩压为(124.29±5.39)mmHg,护理满意度为97.96%,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综合护理干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情况可得到有效控制,护理满意度更高,故建议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刘夕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患沟通技巧的运用.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300例患儿,且随机的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性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有效的护患沟通,如预防性沟通、集体沟通、个性化沟通、书面沟通以及微笑沟通.结果:能够明显的看出观察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同时,在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两组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良好的、有效的护患沟通能够有效的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从而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张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分析乳腺癌超声分型与病理分类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术后的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88例,并对患者术前超声的声图像展开分型,与病理分型比较,分析乳腺癌超声分型的特点和病诊断的符合率.结果:88例乳腺癌患者超声发现病灶90个,并根据超声图像,可分为5个分型.Ⅰ型为结节型,共8例,其中病理分型为非浸润癌1例,早期浸润性癌 1例,混合性1例,浸润性癌5例,符合7例,占87.5%.Ⅱ型为团块型,共有64例,其中病理为浸润性癌60例,早期浸润性癌4例,符合率为95.31%,Ⅲ型为导管型8例,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5例,原位癌3例,符合率为50%.从而得到Ⅰ型与Ⅱ型超声分型、Ⅱ型与Ⅲ型超声分型的符合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Ⅳ型为囊样型分型4例,病理分型为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各为2例,符合3例.Ⅴ型为弥漫型,共4例,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88例患者中,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89.77%.且患者主要以导管型为主的病灶显示.结论:乳腺癌超声分型与病理分型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且运用超声的声图像,结合具体的形态特点,对病理诊断和分类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提升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刘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及对症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4例行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慢性丙肝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发生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行利血生片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NEU)、血小板(PLT)变化情况.结果:本组54例患者中共43例患者发生NEU降低现象,占79.6%;共25例患者发生血红蛋白(HGB)降低,占46.3%;共21例患者发生PLT降低现象,占38.9%.患者发生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时NEU、PLT水平明显低于抗病毒治疗前(P<0.05);而采用利血生治疗后患者NEU、PLT水平明显升高,与发生不良反应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丙肝患者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极易引发NEU、PLT、HGB降低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而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则有利于改善患者NEU、PLT水平.
作者:宗晓敏;黄碧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选取73例来我院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抗生素等西医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围术期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评价.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在围术期对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展开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减轻其炎症,加快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充分促进患者预后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周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38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施健康教育,对这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心理状态与睡眠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显著,可确保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正常的生活与工作状态,同时也可有效提升我院的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一个用.
作者:黄维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运用丁苯肽软胶囊与丹参川芎注射液治疗比较.方法:选取8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入院后给予丹参川芎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丁苯肽软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接受上述的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的总有效率,(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的治疗中运用丁苯肽软胶囊联合丹参川芎注射液治疗,更能够有效的改善临床的不良症状,有临床的推广价值.
作者:李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早期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高龄患者术后谵妄及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5月ICU收治的98例ICU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取早期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并采用SAS、SDS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负面情绪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经术后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谵妄转归有效率(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65.31%),差异有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对ICU高龄患者术后谵妄及负面情绪采用早期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术后谵妄转归,显著减少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楠;唐娟;余天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卵巢癌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1月84例卵巢癌患者等分两组.所有患者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常规护理组用常规护理,全面护理组进行全面护理.比较两组卵巢癌治疗效果;护理满意评价、住院时间;患者治疗毒副作用发生率.结果:全面护理组卵巢癌治疗效果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全面护理组护理满意评价高于常规护理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全面护理组治疗毒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卵巢癌的应用及全面护理效果确切,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毒副作用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凡永霞;辛朝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针对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方法:选择了本院2015年9月到2016年6月的52例抑郁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2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了常规性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了认知行为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负情绪及应对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了SDS及SAS评分,其中观察组护理后的SDS评分为48.36±5.30分,对照组护理后的评分为56.24±5.17分,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对照组SAS患者的评分为57.31±6.19分,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50.39±7.04分,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CSQ评分进行了分析,观察组的回避评分为1.52±0.31分,对照组的回避评分为1.64±0.14分,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认知行为护理疗法的运用,可以改变抑郁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翟利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存在,它具有治病的功能,同时若运用不当其也有害人的风险.目前,药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可能引起社会动荡的风险之一.各种因药品质量不过关而导致的社会事件层出不穷,这类问题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健康.为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药品监管机制方面的问题.以下将分析我国药品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将针对性的对监管机制进行分析.
作者:井亚林;张军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管成像仪在婴幼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需行静脉治疗的住院婴幼儿100例,血管等级均为2~3级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血管成像仪辅助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结果: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患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血管成像仪辅助婴幼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可以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提高住院患儿满意度.
作者:马晓艳;朱振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将护理风险管理运用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整体效果.方法:以我院急诊科2015年8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4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质量评分、急诊药物完好率及患者满意度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运用在急诊科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运用.
作者:祖力皮亚·玉苏甫;帕丽旦木·阿力木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机制是由于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产生,多发于早产儿,大多数患儿在出生后短时间内即可出现呼吸衰竭、呼吸急促、进行性呼吸困难及青紫现象.其主要临床特点为肺不张及嗜伊红透明膜,是造成我国早产儿死亡率及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肺表面活性物质及呼吸支持现已成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主要方式,该方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研究.
作者:黄含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精神科开展人性化护理的实践与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精神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精神科专科护理,治疗组在观察组常规专科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心理护理.结果:两组医患之间的关系均明显改善,患者服从管理和接受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满意度提高,但治疗组护理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的实施,可明显减少护理意外及护理差错事件,降低患者暴力倾向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咏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和血尿酸关系.方法:测定,106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尿酸水平,根据尿酸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尿酸增高组、尿酸正常组和正常对照组,根据ITM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形成组、内膜增厚组和内膜正常组,对高血压患者IMT与尿酸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两组高血压患者的IMT均明显增厚(P<0.05),而且尿酸增高组的IMT值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结论:IMT与尿酸存在相关关系,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和颈动脉硬化均需给予重视,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靳宗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手术室是医院进行抢救患者和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物品清点制度是手术室基本制度之一,科学、规范的手术物品清点是防止异物遗留体内,保障患者安全和手术质量的重要保障.分析影响手术物品清点准确性的因素,制定具体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提高手术护理质量,保障手术安全.
作者:赵丽琴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