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目的:探讨助产士心理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所产生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待产的9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常规组和心理组各45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心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由助产士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产后2h出血量和产程时间.结果:心理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产后2h出血量和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2h出血量和产程时间,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梅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过敏性结膜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还会直接阻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而在进行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过程中,为了取得一个良好的治疗效果,也就需要对其临床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与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并促进患者得到进一步的康复.本文就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特点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与研究.
作者:李云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早产儿进行保健干预对患儿体质及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进行常规育儿指导,为对照组.50例在常规育儿基础上加强保健干预,为观察组.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早产儿的体质及神经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12个月时的身长、体质量及头围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12个月时的运动发育指数、精神发育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健干预能够促进早产儿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值得在早产儿中推广.
作者:周雪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体会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9)和对照组(49).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分析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 93.9%,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 63.3%.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护理有利于脑卒中患者恢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作者:党斌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创伤性膈疝很少见,临床发病较低,我科近十年来发现就此二例,特点都有外伤史和手术史.胸部X线片、胸部CT典型,手术中证实术前诊断正确,术后治疗效果满意,在我院院刊发表二篇文章,对我科积累资料,提高医师的诊疗水平,培养年轻大夫都有重大意义.
作者:杜满元;孙红中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在面神经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参与本次研究.将50例面神经炎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均分成两组,一组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另一组设为观察组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面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2.00%,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00%,差异具有一定意义(P<0.05).结论:对面神经炎患者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面部神经,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侯才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运用丁苯肽软胶囊与丹参川芎注射液治疗比较.方法:选取8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入院后给予丹参川芎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丁苯肽软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接受上述的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的总有效率,(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的治疗中运用丁苯肽软胶囊联合丹参川芎注射液治疗,更能够有效的改善临床的不良症状,有临床的推广价值.
作者:李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通过针刺、推拿、电针的联合使用,寻找中风后遗症的系统治疗方法,从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0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分别进行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0%,对照组愈显率5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推拿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值得继续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陈炜;杲常善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讨论应用康复治疗方法对脑瘫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岁以下脑瘫患儿42例,对其进行康复治疗,经过1.5年的康复治疗后观察其疗效.结果:15例治愈;17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整体治愈率为35.7%,总有效率为95.24%.其中6岁以前效果佳.结论:康复治疗可以有效的使脑瘫患儿得到康复.
作者:王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西林县肺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方法:对2013-2016年西林县疾控中心接到的524例肺结核病报告进行回顾分析,分析和总结本地区肺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本组报告中,新涂阳167例,初治涂阴335例,复治涂阳22例;肺结核患者男女比为2.94∶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5);35~54岁是肺结核病发病主要阶段,占总报告数的45.4%;农民占总报告数的79.6%;发病月份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现阶段西林县的肺结核病防疫形势仍然严峻,应进一步强化中老年男性人群防治工作,以农村为重点,有效预防和减少本地区肺结核病发病率.
作者:黄爱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消化内科老年住院病人护理的安全隐患及其护理对策.方法: 针对易导致消化内科老年患者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安全隐患发生.结果: 增强了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安全隐患的防范意识,让患者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有效避免了既有和潜在的安全隐患.结论: 护理安全隐患是一个永久的话题,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过程中安全隐患较多,护理过程中应该加强相应措施,提高患者治愈率.
作者:任元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析大剂量氨甲喋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6月间我院接收的采用大剂量氨甲喋呤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46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大剂量氨甲喋呤治疗的ALL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所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海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与探究重度骨质疏松患者预防跌倒及再骨折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重度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加预防跌倒及再骨折的护理干预,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跌倒及再骨折发生率(3.33%)与对照组患者(23.33%)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3.33%)与对照组患者(66.67%)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重度骨质疏松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预防跌倒及再骨折的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
作者:王正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老年腹股沟疝应用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到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手术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指标,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老年腹股沟疝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李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B超超声造影技术在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变化的观察中的效果,从而分析其临床诊断效果和应用推广价值.方法:从我院妇产科门诊的患者中,选取200例剖宫产孕妇,使用B超观察200例孕妇剖宫手术后第4天子宫切口、宫腔、宫旁变化的情况.结果:对200例采取剖宫产的孕妇术后4天子宫切口变化持续观察,其中5例宫腔积血;按造影图像将子宫切口分为3种类型,其中196例愈合良好,2例愈合情况一般,2例患者切口未愈合;此外,合并其他疾病或感染患者3例.结论:B超造影的技术在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变化的动态观察中,能够准确检查术后产妇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同时能够对产妇宫腔、宫旁情况进行筛查,在探究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变化、发现病理因素、预防剖宫术后出血以及其他并发症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并探讨.方法:选取68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分组对照,采用常规治疗者设定为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者设定为观察组,每组各34例患者,收治时间均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经t检验证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应用醒脑开窍针刺疗法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缓解症状,有助于后期生存质量的提升.
作者:熊建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对于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有效性.方法:将150例全喉切除术患者分为2组,每组75例.对照组病患接受常规优质护理.观察组病患接受整体护理,分析相关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费用和住院时长显著较低,P<0.05.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对于全喉切除术者,实施整体护理,可提升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结局,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廖明霞;王争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加强护理管理对于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服务质量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门诊输液室患儿60例开展研究,将其分为常规组(常规护理)和加强组(加强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的护患纠纷、静脉重注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结果:加强组患儿的静脉重注率、护患纠纷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并且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加强护理管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儿科门诊输液室的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和运用.
作者:成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围术期对大量输血患者输注不同比例新鲜冰冻血浆和红细胞的预后差异.方法:选取本院及保健院收治的需大量输血的患者87例,根据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的比例划分为3组,各有29例,其中比例>1∶1设置为高比例组,比例1∶2~1∶1设置为中比例组,比例<1∶2设置为低比例组,对比三组的预后情况.结果:大量输血后,高比例组与中比例组的PT、APTT、FIB与低比例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前两者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且三组输血后住院时间、治愈率及病死率比较也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低、中比例新鲜冰冻血浆和红细胞输注,围术期对大量输血患者输注>1∶1新鲜冰冻血浆和红细胞有助于改善凝血功能,促进患者良好预后.
作者:曹型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护理在管理过程中采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方法的效果.方法:就医院手术室的情况进行整合分组,总共分为六个质量控制组:消毒隔离组、压疮组、五常法祖、教学组.管理组、护理文书质量检查组,所有小组由控制体系管理手术室护理的全过程.针对手术室采用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前后的护理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质量控制管理模式的应用,科室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明显降低,护理质量对比升高,两组的数据差别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控制管理模式能够显著的改善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使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更趋于有效化、科学化,从而提升护理质量,提高医院的形象和竞争力,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马永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