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梅
目的:分析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小儿哮喘患者视为分析对象,且按照随机编号的方式纳入常规组与研究组(n=35).为两组患儿均实施抗感染、吸氧、化痰以及平喘治疗等,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应用孟鲁斯特纳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肺功能均有所改善,但是研究组患者改善效果更加显著(P<0.05).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与常规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2.86%比较差异显著,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显著,有助于快速改善患儿肺功能情况,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对较高,应用价值比较理想.
作者:韦海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析循证护理在脊柱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我院接收的脊柱骨折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3.57%、96.43%,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71%、85.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所得结果有着较大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管苏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在面神经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参与本次研究.将50例面神经炎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均分成两组,一组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另一组设为观察组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面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2.00%,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00%,差异具有一定意义(P<0.05).结论:对面神经炎患者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面部神经,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侯才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混悬液治疗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09月-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100例视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分析组各50例,其中常规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分析组则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混悬液治疗,然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分析组治疗总有效率98%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8%;分析组患者喘息、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比常规组短,且常规组3个月时复发率高达18%,分析组的仅为4%,分析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混悬液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效果显著,有效降低复发率,值得推荐.
作者:李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应用中医综合方案治疗,观察分析其临床有效性.方法:按照西医诊断标准对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48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2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患者应用中医综合方案治疗,观察2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将试验结果实施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相关数据.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中医症候积分、24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综合方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可获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方案.
作者:徐进秀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影响重症患者ICU治疗时间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1月的重症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80例,依据患者在ICU治疗持续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48h,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48h,每组各40例,跟踪观察两组患者的乳酸水平、APACHE-II评分和SOFA评分指标,对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感染部位、慢性病史、收治科室以及心率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乳酸水平、APACHE-II评分和SOF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乳酸水平、APACHE-II评分、SOFA评分和MODS发病率均为影响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的重要因素.结论:本次研究以重症感染患者为例对重症患者ICU治疗时间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影响因素较多,需要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快速制定治疗方案,并尽量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大程度地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罗明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预防口腔疾病在医学学科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入院的100例口腔疾病的患者,将其随机的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0例患者未采取特殊治疗方法,只是需要注意日常生活的习惯标准内容,注意口腔卫生,注意饮食卫生情况.实验组的50例患者需要在对照组有效护理的基础上,使用有效的药物手术配合治疗,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准确的观察实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综合有效率达到60%,实验组的有效率达到90%.对比两组的差异,具有有效的统计学标准意义,P<0.05.结论:预防医学学科的口腔疾病治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确切合理的治疗效果,安全效果良好,具有合理的推广和应用价值意义.
作者:柳田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奥美拉唑三联疗法,观察组接受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分析相关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治疗结束后、在结束治疗时以及治疗结束后满4周的HP根除率以及治疗有效率显著较好,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者,使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开展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可全面预防疾病复发,有利于患者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静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脑梗塞病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2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常规实施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卡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梗塞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对于该类患者应用可行性较强.
作者:夏挺;党利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尘肺病住院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对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尘肺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分析患者的资料,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以及不同期别尘肺病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 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期别尘肺病患者心理状态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心理状态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评分越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尘肺病住院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心理,导致患者生存质量显著降低,不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王锦金;罗艳琴;李铭;王增玉;杨平;丁悦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冠心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3例,给予曲美他嗪;研究组63例,加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临床表现.结果:研究组加用阿托伐他汀后,显效36例、有效22例,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2.0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2例、25例及74.60%,(P<0.05).研究组患者中,出现1例头痛及2例胃肠道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对照组出现1例胃肠道不适,发生率为1.59%;组间比较,(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临床效果更佳,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振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无偿献血属于社会公益行动之一,主要是指为拯救他人生命,自愿且无偿献出自身血液的一种行为,目前,该行为已经在社会上得到广泛推广,但在无偿献血过程中,部分无偿献血者可能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呕吐、血压下降(上升)、心率减慢(加快)、胃肠蠕动增加、头晕等,该现象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广大无偿献血者的积极性.因此,为提高无偿献血者的积极性,有必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本文将对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分型及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和综述,以便为减少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相关指导.
作者:刘晓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析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接收的慢性乙肝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分别为(42.5±1.8)、(45.1±2.0),对照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分别为(57.6±2.4)、(56.8±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7.83%,高于对照组的76.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肝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所的效果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婷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宫腔放置甲硝唑降低人工流产术后感染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来我院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于术后在宫腔放置甲硝唑,对照组则不放置,比对两组患者术后15天出现的感染现象及30天后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术后15天出现的感染现象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达98.0%,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于患者宫腔放置定量甲硝唑,能够科学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可推广.
作者:崔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布氏酵母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复方乳酸菌对婴儿秋季腹泻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秋季腹泻患儿60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儿30例,其所接受的治疗方案分别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复方乳酸菌治疗及布氏酵母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复方乳酸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氏酵母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复方乳酸菌联合应用于治疗婴儿秋季腹泻具有显著的疗效,临床可将其作为疾病首选的治疗方案.
作者:李娅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临床上的应用方式、方法与注意事项,以指导临床安全合理应用胰岛素泵.方法:将46例需胰岛素治疗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持续泵注给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皮下注射胰岛素给药方式.分别监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段体内血糖含量均有所下降,且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组血糖明显下降,低血糖发生减低.患者缩短了住院天数,节省了住院费用.结论:通过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胰岛素泵模拟人体正常胰岛素的生理分泌节律,使胰岛素在人体内的浓度更符合生理需求,能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从而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有效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恢复健康,而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糖尿病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得到推广应用.
作者:马军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社区管理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抽取法抽取本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心内科行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采用自制的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用药依从性量表,比较干预后两组用药依从性表现.结果:在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例明显低于实验组.结论:社区管理可以提高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丹蕾;郭晓玮;鞠叶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流式细胞仪在尿沉渣检验中的应用.方法:抽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0例尿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前、后段尿,借助于流式细胞仪进行尿沉渣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男性患者前、后段尿沉渣的检验结果差异对比不显著(P>0.05);女性患者前、后段尿沉渣检验结果比较差异皆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式细胞仪在尿沉渣检验中的精准程度受到患者性别因素的影响.医务工作者需根据患者性别不同,来选择不同的尿段进行检验,保证临床诊断的精准率.
作者:余万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置入方法不同对糖尿病患儿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期间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糖尿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25例,实施常规法置入,观察组25例,进行相关指标测量和评估后选择恰当的置入部位.观察两组患儿血糖控制情况和血糖异常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糖尿病患儿干预后空腹血糖值为(5.56±0.52)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值为(7.61±2.05)mmol/L,一周内高血糖发生概率为8.00%,低血糖发生概率为4.00%,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采取先测量、评估,后选择置入部位的方法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患儿血糖波动,降低血糖异常事件发生风险.
作者:王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患者疼痛程度和脊柱Cobb角探究和分析椎间盘损伤程度对胸腰椎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从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合并椎间盘损伤的单一椎体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150例,在患者手术之前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结合患者的椎间盘损伤程度进行分组,共分为3组,其中,正常组50例,轻度损伤组59例,重度损伤组41例.通过对术后不同时间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脊柱Cobb角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椎间盘不同损伤程度患者的术后疗效.结果:在患者内固定取出半年后,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重度损伤组为(5.35±1.94)高于轻度损伤组(2.47±0.56),且二者均高于正常组(1.79±0.48).在脊柱Cobb角方面,重度损伤组为(10.15±3.26)高于轻度损伤组(4.26±1.83),且二者均高于正常组(3.63±1.09).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盘损伤程度严重的患者术后疼度程度较为明显,且脊柱Cobb角明显增大,治疗效果明显降低.在进行手术之前应进行一定的检查,对胸腰椎骨折AO型和A型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对椎间盘损伤严重的患者进行随访和关注.
作者:刘祥;谢红校;孔繁昊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