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明伟
目的:探究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在面神经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参与本次研究.将50例面神经炎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均分成两组,一组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另一组设为观察组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面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2.00%,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00%,差异具有一定意义(P<0.05).结论:对面神经炎患者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面部神经,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侯才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早产儿进行保健干预对患儿体质及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进行常规育儿指导,为对照组.50例在常规育儿基础上加强保健干预,为观察组.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早产儿的体质及神经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12个月时的身长、体质量及头围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12个月时的运动发育指数、精神发育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健干预能够促进早产儿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值得在早产儿中推广.
作者:周雪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带状疱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主要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常规治疗后,病人常留下严重的带状疱疹后遗症疼痛,后期治疗效果极差,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导致自杀发带状疱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主要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常规治疗后,病人常留下严重的带状疱疹后遗症疼痛,后期治疗效果极差,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导致自杀发生率明显升高.本次对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实施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1 资料和方法
作者:韩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260例阴道分娩的产妇,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30例.对照组给予妇产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产妇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并发症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阴道分娩的产妇采用预见性护理,既可降低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春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机制是由于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产生,多发于早产儿,大多数患儿在出生后短时间内即可出现呼吸衰竭、呼吸急促、进行性呼吸困难及青紫现象.其主要临床特点为肺不张及嗜伊红透明膜,是造成我国早产儿死亡率及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肺表面活性物质及呼吸支持现已成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主要方式,该方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研究.
作者:黄含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精神科开展人性化护理的实践与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精神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精神科专科护理,治疗组在观察组常规专科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心理护理.结果:两组医患之间的关系均明显改善,患者服从管理和接受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满意度提高,但治疗组护理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的实施,可明显减少护理意外及护理差错事件,降低患者暴力倾向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咏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比分析奥扎格雷钠与曲克芦丁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曲克芦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曲克芦丁注射液相比,奥扎格雷钠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具有更显著的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华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应用康复新液结合雷贝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第一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第二组在此基础上加康复新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第二组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第一组的72.5%(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新液与雷贝拉唑联合应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李秀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自拟祛风定眩汤对后循环缺血型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4例后循环缺血型眩晕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自拟祛风定眩汤,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的(13.8±4.3)分、75.7%,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6.1±1.8)分、治疗总有效率97.3%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自拟祛风定眩汤可有效缓解后循环缺血型眩晕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启周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对于高龄肺癌患者提供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术后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4.3月-2015.4月间收治的67例高龄肺癌患者,为其提供基本治疗与术期常规护理流程,作为对照组,于2015.6月-2016.8月间收治的67例高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为其提供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满意度、总结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6.12%,研究组为95.52%,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较高,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91%,研究组为5.97%,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为高龄肺癌患者提供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大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心血管并发症较少,且患者主诉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较高.
作者:郭连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运用丁苯肽软胶囊与丹参川芎注射液治疗比较.方法:选取8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入院后给予丹参川芎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丁苯肽软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接受上述的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的总有效率,(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的治疗中运用丁苯肽软胶囊联合丹参川芎注射液治疗,更能够有效的改善临床的不良症状,有临床的推广价值.
作者:李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随机抽取来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80例,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红霉素治疗方案,研究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方案,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的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且对比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采用阿奇霉素的治疗方式具有显著的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述银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并探讨.方法:选取68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分组对照,采用常规治疗者设定为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者设定为观察组,每组各34例患者,收治时间均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经t检验证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应用醒脑开窍针刺疗法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缓解症状,有助于后期生存质量的提升.
作者:熊建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脑梗死溶栓效果影响因素.方法:在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98例脑梗死患者为实验对象,且对其进行溶栓治疗,回顾性分析,发现58例患者为预后良好者,40例患者为预后较差者,为了提高临床疗效,我院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和单因素分析.结果:从单因素角度分析,两组患者年龄不存在差异性(P>0.05),预后较差患者发病到进行溶栓时间(大于3小时42.52%),糖尿病率(61.11%)、房颤率(66.67%)、颈内动脉闭塞率(55.56%)、溶栓前NIHSS评分(大于10分65%)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从多因素角度分析,发病到溶栓时间大于3小时OR为1.562;P为0.001,颈内动脉闭塞OR为1.494;P为0.000,糖尿病OR为1.346;P为0.001,溶栓前NIHSS评分OR为1.642;P为0.000,房颤OR为1.234;P为0.000.结论:影响脑梗死患者溶栓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发病到溶栓时间,糖尿病、颈内动脉闭塞率、房颤、NIHSS评分.
作者:陈权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布氏酵母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复方乳酸菌对婴儿秋季腹泻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秋季腹泻患儿60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儿30例,其所接受的治疗方案分别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复方乳酸菌治疗及布氏酵母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复方乳酸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氏酵母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复方乳酸菌联合应用于治疗婴儿秋季腹泻具有显著的疗效,临床可将其作为疾病首选的治疗方案.
作者:李娅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取于2013年8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2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45例)和实验组(47例),对分别应用舒血宁注射液和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11.32±9.28)分 vs.(16.21±10.05)分],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91.49% vs.71.11%],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李佳利;李小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患实施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选择3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住院病患,总结新生儿状况及分娩方式差异.结果:子痫前期程度越轻,新生儿出现窒息及死亡的危险几率越低.分娩方式上,患者子痫前期程度越重,实施剖宫手术的比例越高.结论: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常规药物治疗下未得到明显改善,应考虑终止妊娠或择期手术,改善母婴预后状况,降低围生期死亡率.
作者:王金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椎管内麻醉行分娩镇痛对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96例待分娩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临产后采取椎管内麻醉,而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护理方式,不行椎管内麻醉.分娩过程中记录产妇心率、活跃晚期VAS评分以及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结果:(1)观察组产妇活跃晚期VAS评分和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产妇阴道器械助娩率和剖宫产率显著少于对照组;而顺产率(93.0%)明显高于对照组(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行分娩镇痛效果良好,利于产妇顺产,减少了剖宫产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吉日木图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将护理风险管理运用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整体效果.方法:以我院急诊科2015年8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4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质量评分、急诊药物完好率及患者满意度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运用在急诊科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运用.
作者:祖力皮亚·玉苏甫;帕丽旦木·阿力木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和探究在儿科临床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的护理效果及重要性.方法:随机抽取了我院儿科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20例患儿作为对象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了系统性的人为关怀,然后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8.33%)、护理满意度(100.0%)、遵医嘱比例(96.67%)均高于对照组的(85.0%)(83.33%)、(80.0%),而护患纠纷发生率(1.67%)、投诉率(0.0%)等均低于对照组的(13.33%)、(10.0%),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儿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引入人文关怀,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并降低护患纠纷和投诉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丹丹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