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学生吸烟与学校预防吸烟教育

左玉梅;王德隆

关键词:中学生, 吸烟, 学校, 教育
摘要:对中学生吸烟状态、诱发吸烟因素及中学生吸烟的危害性进行综述,并提出预防吸烟应从学校抓起.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某乡镇企业苯作业卫生防护设施改造效果的调查

    通过对某乡镇企业苯作业卫生防护设施三次改造效果的调查,提出工艺流程改造是好的防毒措施.

    作者:高翔;姜瑞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特殊人群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探讨

    目的了解特殊人群(性病门诊就诊者)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避孕套使用情况.方法通过性病门诊的预防性咨询及大众媒介宣传等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使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取基础和干预后资料.结果干预前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低为21.2%,高为78.3%,经干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同情和愿意帮助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的人数分别有34.5%和8.9%增加到84.9%和28.9%(P<0.05).与普通性伴、商业性性伴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的使用率分别由37.5%和22.1%上升至66.7%和68.9%(P<0.05).结论性病门诊的预防性咨询和大众媒介宣传可明显提高特殊人群安全套的使用率,从而减少该类人群经性传播而感染性病艾滋病的机会.

    作者:林彬;郭俊;杨静;黄玉华;王峰;石锋;吾力亚提;曾克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1997~2001年温州市麻疹发病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对5年来温州市麻疹发病情况的分析,掌握该市近年麻疹发病特点,为制订控制或清除麻疹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温州市1997~2001年麻疹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该市共发生麻疹4 782例,年平均发病率13.16/10万.全市麻疹发病虽各县(市)区每月均有病例报告,但具有明显的季节性,5月为高峰.年龄主要集中在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结论根据温州市麻疹发病情况和现状,拟采取调整免疫程序、提高和保持高水平的免疫复盖率、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做好麻疹监测工作等综合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加速麻疹控制工作落到实处.

    作者:徐毅;薛大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火锅底料中吗啡含量的检测

    近年来,少数食品生产经营者为了招揽顾客,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罂粟壳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打击这种违法行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遂于2000年3、11月两次对市区经营火锅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对火锅底料进行采样,检测吗啡含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盛坤林;黄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1998~2002年衡阳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衡阳市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防止医院感染. 方法按GB15982-1995标准方法对医院的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空气及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消毒效果连续五年进行监测.结果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1.04%(975/1 071),医护人员手细菌总数合格率为84.66%(276/326),室内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为38.52%(218/566),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合格率为92 40%(158/171). 结论医院消毒工作质量逐年加强,消毒合格率不断提高,不同规模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有差别.

    作者:陈惠文;左武元;万文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湘西自治州囊虫病3例报告

    病是由猪带绦虫幼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的高发区为东北三省和内蒙、河南、山东、河北及西南部,湖南报道较少.我站寄生虫病科1998年诊治了3例病人,临床表现特殊,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开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钩端螺旋体赛罗群沅江型的发现与鉴定

    目的研究钩端螺旋体在湖南省的分布.方法采集洞庭湖洲上的东方田鼠的肾用Korthof和EMJH培养基培养.结果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群东方田鼠中分离了9株钩体,经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钩体专业实验室鉴定5株,4株为赛罗群萨克斯可宾型,1株为赛罗群沅江型.结论赛罗群沅江型为国内首次发现,有可能为世界新型.

    作者:湖南省钩体课题组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洛阳市早餐饮食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对洛阳市早餐食品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随机抽取58家早餐饮食单位,对其卫生许可、健康体检、餐具消毒能力进行监测评价.

    作者:李鸿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淄博市学生性发育对身体形态及常见病患病率影响的研究

    本文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淄博市城乡9~18岁中小学生2 400人,进行了性发育及常见病患病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1)半数月经初潮及首次遗精年龄城市学生均早于农村学生,但这种城乡差异在逐渐缩小;(2)月经初潮和遗精对学生的形态发育有明显影响,身高、体重、胸围三项指标均值普遍大于未发生初潮或遗精的学生,女生尤其明显;(3)月经来潮可增加感染蛔虫卵的机会,但没有引起贫血率的升高.

    作者:李旭梅;石志恺;汪春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医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及药物防治

    目的调查医学生蠕形螨的感染情况,观察自制杀螨液的杀螨、抑螨效果.方法采用挤压括拭法.结果其总感染率为43.74%;1998、1999、2000级三个年级的感染率分别为39.3%、42.8%、49.9%,有显著性差异;男生感染率为19.11%,女生感染率为40.75%,有显著性差异;感染者中,毛囊蠕形螨多,占46.96%,皮脂蠕形螨少,占20.05%,重度感染占14.74%.对部分感染者施用本室自制的杀螨液,用药20 d后总有效率和治愈率达90.64%和57.31%.结论人体蠕形螨在集体生活的人群中感染较为普遍,且随着集体生活时间的延长,其感染率上升;杀螨液具有较好的杀螨、抑螨作用,未见明显副作用.

    作者:李彬彬;刘彦;廖力;梁瑜;邝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某高校新生体检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高校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学校控制乙肝传播提供依据.方法于2000~2001年对怀化市某高校入学新生(16~20岁)清晨空腹静脉采血,用ELA法检测HBsAg,HBsAg阳性者进一步用ELA法检测其它乙肝血清标记物和肝功能.结果检测2 016名学生,HBsAg阳性率为6.05%,男女差异无显著性.HBsAg阳性者中肝功能异常者10人占8.19%,大小三阳57例占46.72%.结论高校新生人校体检有必要增加HBsAg和肝功能检测,对易感学生需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对已感染HBsAg并具有一定传染性的学生需生活隔离,并加强健康教育,防止乙肝在学校中传播.

    作者:马晓健;周华;刘汝珍;谌宝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海口市化妆品卫生状况调查

    通过对四类共40家化妆品经营单位716件化妆品进行索证及标识标签抽查,结果为化妆品经营索证率、产品标识标签合格率以大型商场较高,美容院所用化妆品各项合格率低.

    作者:陈鸿飞;吕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正己烷的微核实验

    目的检测正己烷的致突变作用.方法骨髓微核试验.结果正己烷的微核试验为阳性.结论微核试验表明正己烷具有致突变作用.

    作者:吴泰顺;黎松林;陈树培;吴礼康;肖锦晖;聂绍发;陈伟;朱桂宝;张惠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1996~2001年祁阳县碘缺乏病病情监测结果分析

    对祁阳县碘缺乏病病情的监测表明祁阳县已达到碘缺乏病县级消除标准.

    作者:王耿;扬小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学龄前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为了解和探讨福建省浦城县无症状学龄前儿童人群中H.pylori感染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福建省浦城县480例无症状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斑点ELISA法血清H.pylori IgG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血清H.pylori抗体阳性率为35.8%(172/480),随着年龄增加,血清H.pylori抗体阳性率逐渐升高;平时照顾儿童的家庭成员有胃病史,与有胃病者的家庭成员共同进餐及进餐时间长,低人均居住面积,儿童有啃手指或/和玩具的习惯及与家庭成员共用刷牙口杯为影响本地区儿童H.pylori感染率的重要因素. 结论本地区儿童H.pylori感染仍处于一个较高水平,并呈现家庭内聚集现象;并与个人卫生习惯、家庭居住条件密切相关.

    作者:钮红兵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对小鼠糖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对正常小鼠血糖、肝糖元、肌糖元的影响.方法用灌胃法对小鼠进行急性染毒后,测定小鼠血糖、肝糖元、肌糖元的含量.结果测定组与对照组比较,小鼠血糖明显增高,肝糖元、肌糖元明显减少.结论经有机磷农药染毒后的小鼠血糖明显增高,肝糖元、肌糖元明显减少.

    作者:何军山;卢新华;曹慧芳;李军;周志雄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梅毒在无偿献血人群中的分布及流行趋势

    目的查明梅毒在无偿献血人群中的分布及流行趋势,为血站选择低危无偿献血人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TRUST方法对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长沙地区2000~2002年无偿献血人群梅毒阳性率(1.89/万、7.95/万、8.99/万)呈上升趋势(P<0.005).男女性别梅毒阳性率(6.12/万、7.31/万)没有统计学意义(P>0.50).不同年龄组人群梅毒阳性率(1.95/万、14.23/万)不同,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职业人群梅毒阳性率(1.53/万、13.52/万)不同,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文化程度献血人群梅毒阳性率(16.27/万、1.21/万)不同,有统计学意义(P<0.001).讨论在校男女大学生属于梅毒传播的低危人群.血站在选择无偿献血志愿者时,应考虑把重点放在这些人群上.

    作者:杨明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湖南省桂阳县四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湖南省桂阳县1996~2002年发生的四起毒蘑菇中毒事件,了解导致中毒死亡的毒蘑菇种类,以防事故的再次发生.方法采用宏观形态和显微观察鉴定蘑菇.结果在这四起毒蘑菇中毒事件中,中毒人数93人,死亡16人,死亡者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和50岁以上年龄组,占13人,说明年龄小和年龄大的中毒者对蘑菇毒素的抵抗力明显低于身强体壮的中青年人;导致中毒死亡主要由两类蘑菇所引起,一类是鹅膏菌,主要由灰花纹鹅膏菌所引起,病程长,具有潜伏期;一类是红菇属,主要由亚稀褶黑菇所引起,发病快,病程短.结论灰花纹鹅膏菌和亚稀褶黑菇为剧毒蘑菇,由于它们与一些可食的种类极为相似,毫无识别毒菌经验者不要采食是预防毒菌中毒发生的根本的方法,万一发生误食中毒要尽快进行催吐、洗胃、导泻等早期治疗.

    作者:张权义;陈作红;张传禄;张平;张志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地表γ天然辐射外照射水平及所致居民剂量估算

    目的了解地表γ天然辐射外照射水平,估算居民受照射剂量.方法设点测量室内外地表γ天然辐射外照射量率值,估算城乡居民受照射剂量.结果室内、外空气中γ吸收剂量率分别是153.1和115.5 nGy/h.城镇、农村居民全身所受γ辐射外照射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98和0.91 mSV/a.结论本县属正常本底辐射地区,居住在城镇的人群所受的地表γ天然辐射高于农村.

    作者:杨疾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患者输血前后抗-HCV的追踪检测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输血前后HC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进行抗-HCV检测.结果116例血液透析患者抗-HCV阳性率为13.79%,输血组输血前与未输血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追踪检测输血后6、12、18、24个月病例,随着血液透析时间延长,抗-HCV阳性率增高,但输血组与未输血组比较仍无差异.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与输血前后抗-HCV阳性率无明显差异,输血不增加感染HCV的风险.

    作者:郑兰香;刘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