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玉梅;王德隆
用Excel2000电子表格处理检验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分析数据的准确度.
作者:孔燕;张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本文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糖尿病人生存质量测评意义和内容、测定量表和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测评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作者:王乐三;孙振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长沙市饮食从业人员ALT异常情况及分析ALT异常与各型肝炎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赖氏法进行ALT检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132例ALT异常者进行甲-庚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分析.结果ALT异常率为1.42%,甲一庚型肝炎病毒标志阳性率为61.36%.ALT异常者肝炎病毒标志以乙肝病毒为主(28.03%),戊肝病毒12.88%,丙肝病毒10.61%,庚肝病毒5.3%,甲肝病毒3.03%,丁肝病毒1.52%. 结论ALT异常与肝炎病毒感染呈相关性,应重视从业人员中ALT异常者对病毒性肝炎的传播作用.
作者:宋克云;黄鸿飞;曹厉;陈梅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东山区不同星级旅店的二次供水卫生学现状. 方法于2000年7月至2001年6月,将东山区旅店业分为星级旅店和非星级旅店两组,进行二次供水卫生管理情况调查及水质监测. 结果非星级旅店卫生管理中二次供水水池锁、防尘(虫)罩的合格率及二次供水水质的合格率均比星级旅店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规范二次供水水池卫生管理,制订相应的地方性卫生行政法规.
作者:龚诚华;宋彦;许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为探讨深圳地区2000~2002年间支原体对抗生素耐药性变迁,更好为临床对支原体感染者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并对支原体感染初诊和复诊者,进行耐药性比较,以避免抗生素烂用和反复感染.而使抗生素使用能更合理.方法我们采用肉汤稀释法,先后对1 602株支原体(Uu.Mb)进行4类型14种抗生素耐药性监测,并将三年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将分离出1 602株支原体经三次传代成纯培养物后接种于液体培养基,置烛缸37℃培养24~48 h,检测其耐药性.结果连续三年监测,支原体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有少部分抗生素比较稳定.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耐药率差异显著(P<0.01).Uu耐药率高是培氟沙星达65.70%,低是交沙霉素2.33%.而Mh耐药率高是罗红霉素.阿奇霉素28.49%;低是培氟沙星耐药率1.30%.复诊患者耐药性高于初诊患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支原体耐药性逐年上升原因有3点:(1)临床医生凭经验滥用抗生素造成,(2)Uu感染者若用药不当,不仅治疗无效,反而会诱导Uu产生Mh,造成混合感染可使耐药性提高,(3)混合感染往往出现多重耐药.建议:临床医生凡疑为支原体感染者,都做支原体培养、鉴定、分型及体外药敏试验.根据实验室报告结果选择用药,尤其复诊患者更应慎重用药.
作者:常改凤;马智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1998年至2000年男职工普查结果分析,了解我院男职工健康状况变化趋势,探讨和改进卫生预防保健措施.方法通过职工普查,对1998年至2002年我院职工健康状况进行追踪观察.对1998年发现的男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治疗及预防,并与2002年普查情况比较.结果两次普查共查出男外科疾病8种,在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积极治疗和预防.2002年普查时上述疾病患病率较1998年下降.结论加强社区综合卫生预防保健措施,并注重发挥学院和家庭在卫生预防保健中的积极作用,对防治中老年常见外科疾病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文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对2 650名老干部体检,检测血液中糖、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观察4项生化结果平均水平与年龄的关系及变化范围,并与健康成人年龄<60岁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曹典象;王连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了解海口市二次供水清洗消毒现状,对79家二次供水单位的清洗消毒情况进行现场监督调查,结果显示91.1%的二次供水单位定期清洗消毒,而专业性清洗消毒的比例仅为31.6%,专业清洗后水质检测合格率为100%,非专业清洗后水样检测合格率为89%.对清洗消毒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修改原有法规、改变二次供水的管理模式,加强卫生监督卫生宣教等对策.
作者:陈金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对54例狂犬病死亡病例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
作者:刘建民;李文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本文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淄博市城乡9~18岁中小学生2 400人,进行了性发育及常见病患病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1)半数月经初潮及首次遗精年龄城市学生均早于农村学生,但这种城乡差异在逐渐缩小;(2)月经初潮和遗精对学生的形态发育有明显影响,身高、体重、胸围三项指标均值普遍大于未发生初潮或遗精的学生,女生尤其明显;(3)月经来潮可增加感染蛔虫卵的机会,但没有引起贫血率的升高.
作者:李旭梅;石志恺;汪春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对湖南新邵县言栗中学毒鼠强引起的集体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结果证实为由于学校食堂管理不严,生产加工食品场所卫生条件差,无三防设施从而造成食品被毒鼠强感染引起食物中毒.
作者:潘畅怀;刘德辉;肖剑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性病疫情的漏报情况调查表明,漏报率较高,有必要加强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作者:曹英;杨建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高校医疗保健机构参与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本文在分析了这种必要性和可行性之后,提出了校医院的基本定位和高校医疗保健机构现阶段的三种改革模式.
作者:蒋玉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对中学生吸烟状态、诱发吸烟因素及中学生吸烟的危害性进行综述,并提出预防吸烟应从学校抓起.
作者:左玉梅;王德隆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对女性急腹症患者诊断阑尾炎时,不可忽略淋病或淋病性腹膜炎诊断.
作者:董春红;王在敏;张守良;张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331例因胸痛而疑有冠心病且进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其中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至少一支主要冠脉和/或分支直径狭窄≥50%)226例,对照组患者(任何一支主要冠脉或分支直径狭窄<50%)105例;并对它们进行血尿酸、血肌酐、血脂、空腹血糖检测.结果①冠状动脉病变组血尿酸值大于对照组(P<0.05),但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支数及心肌梗塞事件无关.②冠状动脉病变组胆固醇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胆固醇与冠脉狭窄程度及陈旧性心肌梗塞有关;③冠状动脉病变组空腹血糖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空腹血糖值与冠脉狭窄程度、支数及心肌梗塞事件无关.结论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脂质、糖代谢异常可能是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环节;胆固醇水平也许可以作为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的指标之一.
作者:徐爱霞;李方雄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广州市儿童结核病疫情动态.方法对1951~2001年广州市结核病登记统计资料和年报表进行分析总结.结果0~14岁儿童结核病死亡率1951年为245.8/10万,2001年无结核病死亡;1961~2001年,活动性肺结核登记率和新登记率分别下降了98.6%和94.9%.7周岁儿童结素试验强阳性率1963~1996年下降了90.86%.结论广州市儿童结核病疫情持续下降,明显好转.
作者:薛植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为了解郴州市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后的工作进展,评价可持续性干预措施落实情况及防治效果.方法随机抽取监测县、乡、村及居民和学校;用GB/T130257-1999中直接滴定法定量检测盐碘含量,用酸消化砷铈接触法检测尿碘含量;触诊法检查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结果居民食盐碘含量中位数31.75 mg/kg,碘盐覆盖率100%,合格碘食用率87.50%,小学生尿碘中位数311.4 ug/L;<100ug/L为0,>400ug/L 2人.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尿碘中位数352.2 ug/L;<100ug/L人、400ug/L12人.小学生甲肿率为1.25%.结论可持续性防治措施仍然得到落实,防治效果显著,但人群尿碘水平仍较高,对特殊人群补碘制品应视情而补,建议继续下调碘盐含碘标准,减少高碘性甲亢病人的发生.
作者:李灯华;段良松;邓安平;周一平;邓宗作;黄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我市首次发生麻痹性贝类中毒的原因,从而进行针对性预防.方法采用鼠单位的检测方法来测定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毒力.结果此次中毒的原因是由于食用织纹螺引起的麻痹性贝类中毒,织纹螺毒性大小在2 500~9 400 MU/100 g.结论防治重点为建立麻痹性贝类中毒的疫情报告制度及定期监测制度.
作者:黄曙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对祁阳县碘缺乏病病情的监测表明祁阳县已达到碘缺乏病县级消除标准.
作者:王耿;扬小春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