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锦州地区泌尿系感染致病菌种类及耐药性分析

周盾;孙洞箫

关键词:泌尿系感染, 细菌, 药物耐受性
摘要:目的了解锦州地区泌尿系感染的致病菌谱及其耐药性.方法收集锦州地区10家医院976株致病菌,按NCCLS标准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主要菌群有大肠杆菌、粪肠球菌以及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等.这些致病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及环丙沙星有较高耐药率.结论在临床用药中要重视细菌的耐药性问题.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湖北省土家族妇女生育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影响湖北省土家族妇女生育率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县、乡、村三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对抽中村的每户家庭成员人户进行询问调查,填写调查表.多因素分析方法为逐步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1993.8~1994.7湖北省土家族育龄妇女普通生育率为88.39‰,标化生育率为79.00‰,高于1993年湖北省平均水平(70.39‰)(μ=2.24,P<0.05).20岁以下育龄妇女生育率为13.57‰.4.97%的活产婴儿为第3孩及以上.育龄妇女文化程度、平均初婚年龄、从事农业人口的比例是影响该民族妇女生育率的主要因素.结论发展经济、增加教育投资、提高土家族妇女的文化教育水平是降低该民族生育水平,减少早育、多育的重要途径.

    作者:燕虹;郭毅;左丹;陈湘宜;朱世柱;杨勤;李建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特殊人群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探讨

    目的了解特殊人群(性病门诊就诊者)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避孕套使用情况.方法通过性病门诊的预防性咨询及大众媒介宣传等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使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取基础和干预后资料.结果干预前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低为21.2%,高为78.3%,经干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同情和愿意帮助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的人数分别有34.5%和8.9%增加到84.9%和28.9%(P<0.05).与普通性伴、商业性性伴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的使用率分别由37.5%和22.1%上升至66.7%和68.9%(P<0.05).结论性病门诊的预防性咨询和大众媒介宣传可明显提高特殊人群安全套的使用率,从而减少该类人群经性传播而感染性病艾滋病的机会.

    作者:林彬;郭俊;杨静;黄玉华;王峰;石锋;吾力亚提;曾克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某高校新生体检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高校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学校控制乙肝传播提供依据.方法于2000~2001年对怀化市某高校入学新生(16~20岁)清晨空腹静脉采血,用ELA法检测HBsAg,HBsAg阳性者进一步用ELA法检测其它乙肝血清标记物和肝功能.结果检测2 016名学生,HBsAg阳性率为6.05%,男女差异无显著性.HBsAg阳性者中肝功能异常者10人占8.19%,大小三阳57例占46.72%.结论高校新生人校体检有必要增加HBsAg和肝功能检测,对易感学生需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对已感染HBsAg并具有一定传染性的学生需生活隔离,并加强健康教育,防止乙肝在学校中传播.

    作者:马晓健;周华;刘汝珍;谌宝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常德市城区7~15岁中小学生龋患情况调查分析

    了解常德市城区中小学生龋患情况,建立该市学生龋患本底资料.

    作者:聂俊雄;黄文模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洛阳市居民与性病艾滋病相关的KAP分析

    为了解洛阳市与性病/艾滋病有关的行为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和变化趋势,评估干预活动的效果,1996~2000年洛阳市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对洛阳市区年龄15~69岁的人群进行动态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性病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正确知晓率逐年上升,1996年为48.61%、11.30%,2000年分别达到了69.53%和17.72%,但整体知识水平还不高,建议利用大众传媒传播正确的信息,对重点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活动,加强卫生政策的支持等.

    作者:闫云燕;邓凯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冠状动脉病变与血尿酸、血脂、血糖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331例因胸痛而疑有冠心病且进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其中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至少一支主要冠脉和/或分支直径狭窄≥50%)226例,对照组患者(任何一支主要冠脉或分支直径狭窄<50%)105例;并对它们进行血尿酸、血肌酐、血脂、空腹血糖检测.结果①冠状动脉病变组血尿酸值大于对照组(P<0.05),但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支数及心肌梗塞事件无关.②冠状动脉病变组胆固醇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胆固醇与冠脉狭窄程度及陈旧性心肌梗塞有关;③冠状动脉病变组空腹血糖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空腹血糖值与冠脉狭窄程度、支数及心肌梗塞事件无关.结论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脂质、糖代谢异常可能是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环节;胆固醇水平也许可以作为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的指标之一.

    作者:徐爱霞;李方雄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中学生吸烟与学校预防吸烟教育

    对中学生吸烟状态、诱发吸烟因素及中学生吸烟的危害性进行综述,并提出预防吸烟应从学校抓起.

    作者:左玉梅;王德隆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深圳地区支原体对抗生素耐药性变迁的研究

    目的为探讨深圳地区2000~2002年间支原体对抗生素耐药性变迁,更好为临床对支原体感染者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并对支原体感染初诊和复诊者,进行耐药性比较,以避免抗生素烂用和反复感染.而使抗生素使用能更合理.方法我们采用肉汤稀释法,先后对1 602株支原体(Uu.Mb)进行4类型14种抗生素耐药性监测,并将三年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将分离出1 602株支原体经三次传代成纯培养物后接种于液体培养基,置烛缸37℃培养24~48 h,检测其耐药性.结果连续三年监测,支原体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有少部分抗生素比较稳定.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耐药率差异显著(P<0.01).Uu耐药率高是培氟沙星达65.70%,低是交沙霉素2.33%.而Mh耐药率高是罗红霉素.阿奇霉素28.49%;低是培氟沙星耐药率1.30%.复诊患者耐药性高于初诊患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支原体耐药性逐年上升原因有3点:(1)临床医生凭经验滥用抗生素造成,(2)Uu感染者若用药不当,不仅治疗无效,反而会诱导Uu产生Mh,造成混合感染可使耐药性提高,(3)混合感染往往出现多重耐药.建议:临床医生凡疑为支原体感染者,都做支原体培养、鉴定、分型及体外药敏试验.根据实验室报告结果选择用药,尤其复诊患者更应慎重用药.

    作者:常改凤;马智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48例老年人中下叶肺结核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对老年肺结核临床表现进行分析,防止误诊.

    作者:周惠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一起织纹螺引起麻痹性贝类中毒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我市首次发生麻痹性贝类中毒的原因,从而进行针对性预防.方法采用鼠单位的检测方法来测定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毒力.结果此次中毒的原因是由于食用织纹螺引起的麻痹性贝类中毒,织纹螺毒性大小在2 500~9 400 MU/100 g.结论防治重点为建立麻痹性贝类中毒的疫情报告制度及定期监测制度.

    作者:黄曙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医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及药物防治

    目的调查医学生蠕形螨的感染情况,观察自制杀螨液的杀螨、抑螨效果.方法采用挤压括拭法.结果其总感染率为43.74%;1998、1999、2000级三个年级的感染率分别为39.3%、42.8%、49.9%,有显著性差异;男生感染率为19.11%,女生感染率为40.75%,有显著性差异;感染者中,毛囊蠕形螨多,占46.96%,皮脂蠕形螨少,占20.05%,重度感染占14.74%.对部分感染者施用本室自制的杀螨液,用药20 d后总有效率和治愈率达90.64%和57.31%.结论人体蠕形螨在集体生活的人群中感染较为普遍,且随着集体生活时间的延长,其感染率上升;杀螨液具有较好的杀螨、抑螨作用,未见明显副作用.

    作者:李彬彬;刘彦;廖力;梁瑜;邝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507例老年结核病例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结核病人的病情、诊断、治疗.方法对1998年4月至2000年4月凡第一次来我院就诊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结核病人的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结核病发病率仍高,且多样化,合并其他疾病多,坚持全程规律抗痨治疗率低.结论全社会都要重视老年结核病,加强对老年人群防痨知识的宣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力求全程督导下短程化疗(DOTS)措施的落实.

    作者:杨坤云;何新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男职工外科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1998年至2000年男职工普查结果分析,了解我院男职工健康状况变化趋势,探讨和改进卫生预防保健措施.方法通过职工普查,对1998年至2002年我院职工健康状况进行追踪观察.对1998年发现的男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治疗及预防,并与2002年普查情况比较.结果两次普查共查出男外科疾病8种,在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积极治疗和预防.2002年普查时上述疾病患病率较1998年下降.结论加强社区综合卫生预防保健措施,并注重发挥学院和家庭在卫生预防保健中的积极作用,对防治中老年常见外科疾病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文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测量指端脉搏波的实验设计

    目的本文介绍指端脉波的应用及测量实验技术.方法采用光电变换器与心电图机配合记录指端光电容积脉搏波图.结果能描绘出稳定的脉搏波图.结论脉搏波图能用于健康普查、心血管疾病检测,以及在传统中医学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推广实用价值.

    作者:熊政纲;阳奇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海口市二次供水清洗现状及管理对策

    为了解海口市二次供水清洗消毒现状,对79家二次供水单位的清洗消毒情况进行现场监督调查,结果显示91.1%的二次供水单位定期清洗消毒,而专业性清洗消毒的比例仅为31.6%,专业清洗后水质检测合格率为100%,非专业清洗后水样检测合格率为89%.对清洗消毒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修改原有法规、改变二次供水的管理模式,加强卫生监督卫生宣教等对策.

    作者:陈金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江西省输血员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江西省输血员丙肝感染情况.方法对东乡县、彭泽县、金溪县、九江市输血员进行随机抽样, 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HCV、HBsAg、抗-HBc.结果722名输血员抗-HCV阳性率20.78%,输血员献全血者、献血浆者感染率各地之间均具显著性差异(P<0.001);男性输血员HCV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输血员感染率(χ2=5.09, P<0.05);输血员≤35岁HCV感染率与>35岁组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χ2=5.89,P<0.05);HCV感染与献血类型、年限和献血点数有关,献全血又献血浆是感染HCV的高危因素.献血年限越长、献血点数越多,HCV感染率越高;已淘汰献血员HCV感染率高于正常献血员感染率(P<0.001),但两者感染HBV情况无差别,感染HCV是输血员被淘汰的主要原因;正常献血员中抗-HCV阳性率仍有16.88%,HBsAg阳性率仍有1.95%.结论要加强对采供血机构和血源队伍的管理、大力提倡公民义务献血.

    作者:熊英;周小凤;谢昀;朱世鸣;丁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8035名儿童头发锌铜铁钙值的调查分析

    目的为了解福州地区儿童锌、铜、铁、钙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8 035名儿童发中的锌、铜、铁及钙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发锌、铜、铁及钙含量与儿童年龄、性别、测定季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儿童发锌、铜、铁、钙值分别为(112.9±29.7)ug/g(7.70±2.46)ug/g、(45.88±6.75)ug/g(448.7±91.0)ug/g.儿童头发中锌、铜、铁、钙含量与儿童年龄、测定季节及性别相关.结论福州地区儿童锌、铜、铁、钙营养状况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提高和改善儿童时期这些微量元素的营养状况仍是儿童时期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

    作者:陈影;王秀玲;冯周清;陈雯;陈碧珠;黄梅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国产胶体金单克隆吗啡试纸快速检测罂粟壳浸液实验

    用国产胶体金单克隆吗啡试纸对罂粟壳浸液进行快速检测及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检测实验.

    作者:丁愈;柏炳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高校医疗保健机构社会化改革初探

    高校医疗保健机构参与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本文在分析了这种必要性和可行性之后,提出了校医院的基本定位和高校医疗保健机构现阶段的三种改革模式.

    作者:蒋玉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1996~2001年湖南省结核病耐多药菌的研究

    目的了解我所就诊病人乃至全省1996~2001年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疫情、以及MDR-TB菌株疫情.方法对来自全省14个市(州)及所辖县(区)的涂阳肺结核病人的痰标本,进行结核培养,采用绝对浓度法进行6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测定分析.结果总耐药率由1996~1997年的73.0%下降至2000~2001年的61.4%;MDR-TB菌株发生频率由1996~1997年的40.7%下降至2000~2001年的36.7%.原发性耐药率(住院病人)由1996~1997年的33.3%下降至2000~2001年的23.5%;MDR-TB菌株发生频率由1996~1997年的8.9%上升至2000~2001年的9.9%.获得性耐药率(住院病人)由1996~1997年的81.0%下降至2000~2001年的79.1%;MDR-TB菌株发生率由1996~1997年的48.0%上升至2000~2001年的48.5%.结论近6年来,来自全省各地结核病病人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和总MDR-TB菌株发生率均呈下降趋势;原发性耐药率呈下降趋势;但获得性耐药率和MDR-TB菌株发生率呈居高不下.

    作者:何仲一;易松林;陈和竹;吴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