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魁;吴慧琳
通过对某乡镇企业苯作业卫生防护设施三次改造效果的调查,提出工艺流程改造是好的防毒措施.
作者:高翔;姜瑞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制备高滴度的细菌免疫血清,开展肥达氏反应的教学实验,节约经费,保证教学实验质量的提高.方法行颅内、脚掌、皮下注射采用弗氏不完全佐剂+死或活细菌,及耳静脉注射途径注射细菌于家兔体内,制备免疫血清,测四种不同注射途径和两种注射法的抗体效价.结果四种注射途径的效价无差异.结论耳静脉注射法安全方便,操作易控制,优于其它方法.
作者:罗映辉;文质;陈利玉;刘水平;夏忠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衡阳市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防止医院感染. 方法按GB15982-1995标准方法对医院的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空气及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消毒效果连续五年进行监测.结果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1.04%(975/1 071),医护人员手细菌总数合格率为84.66%(276/326),室内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为38.52%(218/566),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合格率为92 40%(158/171). 结论医院消毒工作质量逐年加强,消毒合格率不断提高,不同规模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有差别.
作者:陈惠文;左武元;万文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为了解和探讨福建省浦城县无症状学龄前儿童人群中H.pylori感染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福建省浦城县480例无症状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斑点ELISA法血清H.pylori IgG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血清H.pylori抗体阳性率为35.8%(172/480),随着年龄增加,血清H.pylori抗体阳性率逐渐升高;平时照顾儿童的家庭成员有胃病史,与有胃病者的家庭成员共同进餐及进餐时间长,低人均居住面积,儿童有啃手指或/和玩具的习惯及与家庭成员共用刷牙口杯为影响本地区儿童H.pylori感染率的重要因素. 结论本地区儿童H.pylori感染仍处于一个较高水平,并呈现家庭内聚集现象;并与个人卫生习惯、家庭居住条件密切相关.
作者:钮红兵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高校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学校控制乙肝传播提供依据.方法于2000~2001年对怀化市某高校入学新生(16~20岁)清晨空腹静脉采血,用ELA法检测HBsAg,HBsAg阳性者进一步用ELA法检测其它乙肝血清标记物和肝功能.结果检测2 016名学生,HBsAg阳性率为6.05%,男女差异无显著性.HBsAg阳性者中肝功能异常者10人占8.19%,大小三阳57例占46.72%.结论高校新生人校体检有必要增加HBsAg和肝功能检测,对易感学生需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对已感染HBsAg并具有一定传染性的学生需生活隔离,并加强健康教育,防止乙肝在学校中传播.
作者:马晓健;周华;刘汝珍;谌宝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对全市24家医疗机构压力蒸气灭菌效果进行生物监测,结果市直、区、县级医院压力蒸气灭菌合格率为100%,乡镇卫生院为83.33%,厂矿医院为66.66%.
作者:张淑青;张学庆;程元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广州市儿童结核病疫情动态.方法对1951~2001年广州市结核病登记统计资料和年报表进行分析总结.结果0~14岁儿童结核病死亡率1951年为245.8/10万,2001年无结核病死亡;1961~2001年,活动性肺结核登记率和新登记率分别下降了98.6%和94.9%.7周岁儿童结素试验强阳性率1963~1996年下降了90.86%.结论广州市儿童结核病疫情持续下降,明显好转.
作者:薛植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331例因胸痛而疑有冠心病且进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其中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至少一支主要冠脉和/或分支直径狭窄≥50%)226例,对照组患者(任何一支主要冠脉或分支直径狭窄<50%)105例;并对它们进行血尿酸、血肌酐、血脂、空腹血糖检测.结果①冠状动脉病变组血尿酸值大于对照组(P<0.05),但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支数及心肌梗塞事件无关.②冠状动脉病变组胆固醇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胆固醇与冠脉狭窄程度及陈旧性心肌梗塞有关;③冠状动脉病变组空腹血糖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空腹血糖值与冠脉狭窄程度、支数及心肌梗塞事件无关.结论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脂质、糖代谢异常可能是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环节;胆固醇水平也许可以作为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的指标之一.
作者:徐爱霞;李方雄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对洛阳市早餐食品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随机抽取58家早餐饮食单位,对其卫生许可、健康体检、餐具消毒能力进行监测评价.
作者:李鸿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性病疫情的漏报情况调查表明,漏报率较高,有必要加强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作者:曹英;杨建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为了解福州地区儿童锌、铜、铁、钙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8 035名儿童发中的锌、铜、铁及钙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发锌、铜、铁及钙含量与儿童年龄、性别、测定季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儿童发锌、铜、铁、钙值分别为(112.9±29.7)ug/g(7.70±2.46)ug/g、(45.88±6.75)ug/g(448.7±91.0)ug/g.儿童头发中锌、铜、铁、钙含量与儿童年龄、测定季节及性别相关.结论福州地区儿童锌、铜、铁、钙营养状况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提高和改善儿童时期这些微量元素的营养状况仍是儿童时期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
作者:陈影;王秀玲;冯周清;陈雯;陈碧珠;黄梅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本文介绍指端脉波的应用及测量实验技术.方法采用光电变换器与心电图机配合记录指端光电容积脉搏波图.结果能描绘出稳定的脉搏波图.结论脉搏波图能用于健康普查、心血管疾病检测,以及在传统中医学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推广实用价值.
作者:熊政纲;阳奇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病是由猪带绦虫幼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的高发区为东北三省和内蒙、河南、山东、河北及西南部,湖南报道较少.我站寄生虫病科1998年诊治了3例病人,临床表现特殊,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开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对淄博市乡镇卫生院X线机房设施防护现状进行监测.
作者:成君方;范金荣;边云秀;袁杨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我市首次发生麻痹性贝类中毒的原因,从而进行针对性预防.方法采用鼠单位的检测方法来测定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毒力.结果此次中毒的原因是由于食用织纹螺引起的麻痹性贝类中毒,织纹螺毒性大小在2 500~9 400 MU/100 g.结论防治重点为建立麻痹性贝类中毒的疫情报告制度及定期监测制度.
作者:黄曙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对2 650名老干部体检,检测血液中糖、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观察4项生化结果平均水平与年龄的关系及变化范围,并与健康成人年龄<60岁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曹典象;王连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检验非淋病性尿道炎(NGU)患者前列腺液细菌及药敏情况.方法从1256例NGU患者前列腺液分离培养细菌及药敏实验.结果分离绝大多数是表皮葡萄球菌和棒状杆菌,大部分对丁胺卡那霉素、先锋霉素V号、利福平及庆大霉毒敏感.结论NGU患者局部感染大多是一些条件致病菌,药敏试验能帮助临床用药.
作者:李闻文;阎祖炜;龚道科;张文玲;高戈;柳永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智力低下患者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 MR)的原因.方法对大庸市汪家山村原因不明的智力低下(包括智残)患者71例,34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研究,进行细胞遗传学及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结果细胞遗传学检查未发现异常.而对该村71例智力低下的患者自发性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明显高于同村的正常人(P<0.005),有显著性差异.且该村的正常人与长沙地区正常人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该村MR患者不是由于染色体异常所致,MR与环境中某些因素有关,因此有必要对汪家山村进行环境改造.
作者:陈朝晖;梁日初;唐剑;汤参娥;赖伏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1998年至2000年男职工普查结果分析,了解我院男职工健康状况变化趋势,探讨和改进卫生预防保健措施.方法通过职工普查,对1998年至2002年我院职工健康状况进行追踪观察.对1998年发现的男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治疗及预防,并与2002年普查情况比较.结果两次普查共查出男外科疾病8种,在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积极治疗和预防.2002年普查时上述疾病患病率较1998年下降.结论加强社区综合卫生预防保健措施,并注重发挥学院和家庭在卫生预防保健中的积极作用,对防治中老年常见外科疾病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文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对中学生吸烟状态、诱发吸烟因素及中学生吸烟的危害性进行综述,并提出预防吸烟应从学校抓起.
作者:左玉梅;王德隆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