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体检静脉采血护理分析

向天蓉

关键词:老年人, 体检, 静脉采血, 护理
摘要:目的:对老年人体检静脉采血的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22例2014年1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静脉血采集的老年体检者,并按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111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一针见血率而言,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96.40% vs.85.59%];就并发症的发生率、采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言,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参照组[4.50%、5.40% vs.16.22%、18.02%];就护理满意度而言,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97.29% vs.86.49%],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人体检静脉采血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普通外科手术后患者早期口服补液与延迟口服补液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普通外科手术后患者早期口服补液与延迟口服补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普通外科手术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口服补液,并根据给予的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延迟口服补液,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口服补液,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情况、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症状评分为(42.32±2.15)分相比于对照组的(35.21±2.05)分,观察组更高,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24%,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3.33%,两组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外科手术后患者早期口服补液与延迟口服补液的应用均有一定程度的效果,两者进行比较,前者的效果更佳,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福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对临床合理用药的价值评析

    目的:对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应用方法以及应用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用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100例用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以及观察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未实施药学干预,对于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对观察组患者在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前后不合理用药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在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药学干预后,不规范用药、用药不适宜处方以及超常处方均有所减少,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用药时间以及用药费用方面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能够运用现代药学知识为临床用药方案的设计和执行提供参考和指导,有利于提升患者用药合理性,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宋隆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2016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对照组,46例)与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观察组,46例)在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方面的差异性.结果: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5.65%;对照组为76.0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复发率,观察为4.35%,对照组为21.74%,对比差异显著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时,可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腹部疼痛症状,临床疗效显著,且可大幅度降低复发率,可在临床上予以应用推广.

    作者:赵丽娟;祁俊杰;赵丹青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关于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方法及措施分析

    目的:对传染病预防控制具体措施进行详细探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本区收治的100例传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于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对于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常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结果:在对两组患者实施预防控制干预后,制作防治知识调查问卷,满分100分,≥60分为基本知晓;同时发放传染病防控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统计两组研究对象对防控服务的满意度.观察组患者对于传染病知识知晓率率以及对于本次干预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传染病患者,通过采用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能够使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在对患者实施干预时,还应该注意加强健康教育,这样才能够有效加深患者对于传染病知识的了解程度.

    作者:李正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方法研究

    目的:探究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的60例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吸氧、雾化吸入等方法进行应用,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对于匹多莫德颗粒的应用,通过对于两组的观察和对比,从而记录下来两组的综合治疗效果、停药后的感染次数以及感染持续的时间等方面的情况.结果: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我们发现,观察组的平均感染次数、感染事件的缩短都优于对照组,以上几个方面满足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感染药物与匹多莫德颗粒联合进行应用的效果较为显著,能够很好的对于小儿患者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情况进行抑制,并对于感染起到预防作用,可以在今后的临床中进行广泛的应用.

    作者:李云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1例肌内注射至PTA术后臀部巨大血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分析1例肌内注射至PTA术后臀部巨大血肿的原因.从疾病本身的原因,药物使用史,肌内注射史,患者的体形和遵医行为进行分析.提示护士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正确的进行肌内注射,并重视患者病情观察,才能减少血肿发生.

    作者:熊雯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与防控措施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发生原因,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感染管理科登记在册的发生职业暴露的94名医务人员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控措施.结果:94名职业暴露者以护士为主占51.06%;其次为医生,占38.30%;工龄<5年的为主,占55.32%;暴露方式以针刺伤为主,占69.15%;暴露源以乙型肝炎为主,占暴露总人数44.68%,其次为暴露源不详,占暴露总人数15.96%;所有职业暴露者均及时正确处理,除1人丙型肝炎无免疫力感染丙型肝炎外,其余暴露者未发现血源传染性疾病.结论:建立健全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可有效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尹芹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阿奇霉素不同给药途径(口服、静脉)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

    目的:讨论阿奇霉素不同给药途径(口服、静脉)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6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给药,观察组患者使用口服的方式进行给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与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口服给药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许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康复护理对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分析对胃大部切除术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4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工作,寻找效果好的护理手段.结果:24例病患接受细致全面的康复护理后,没有发生感染等并发症,顺利得以康复出院.结论:接受心理护理、饮食调节及引流管等康复护理对胃大部切除术病患的效果显著,有助于病患的快速康复,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1型糖尿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型糖尿病(T1DM)发生、发展与包括遗传环境在内的诸多因素有关,其中与遗传的关系为密切.有人通过在DNA水平探讨HLA(人类白细胞抗原)与疾病的关联发现,某些自身免疫疾病与HLA密切相关.本文就HLA与T1DM(1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王长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56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胶囊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消化内科调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录的56例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资料,对出血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总结;56例采用奥美拉唑治疗,于2个月后回访调查,对比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差异,按照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等4个标准统计,总结奥美拉唑用于胃溃疡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胃溃疡多发于食管、胃、十二指肠等部位,与年龄、饮酒、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状态等因素相关;本次56例患者典型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出血、恶心、呕吐、饮食不佳等,患者均为2种以上症状并存.结合病况采用奥美拉唑治疗,54例有效,总有效率96.4%,仅2例病况严重,延长治疗周期后症状康复.结论: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现效果优越,值得临床推广此方法.

    作者:王守富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MRI对颅脑轴索损伤(弥漫性)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析MRI对颅脑轴索损伤(弥漫性)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已确诊的30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患者的CT检查资料与MRI检查资料,探讨两种影像学检查的准确度.结果:对比CT与MRI的病灶数目检查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CT与MRI的阳性率与阴性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准确率更好,可尽早发现和确诊较小病灶和轴索损伤,适合在颅脑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

    作者:郭美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白蛋白联合速尿治疗肝硬化腹水腹胀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白蛋白协同速尿运用到对肝硬化腹水腹胀患者加以治疗期间的成效.方法:抽取2014年3月到2016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肝硬化腹水腹胀患者92例并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予以常规一类的治疗,试验组46例予以白蛋白协同速尿加以治疗,并对比探究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以后的腹胀减弱时长、腹水消除时长与第一次排尿总量等.结果:比较表明了,试验组经过治疗以后的腹胀减弱时长、腹水消除时长与第一次排尿总量都好于对照组同时P<0.05.结论:白蛋白协同速尿运用到对肝硬化腹水腹胀患者加以治疗期间具备非常优良的成效,值得医学领域的大力推行及应用.

    作者:刘竹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在无痛分娩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无痛分娩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的价值,对心理护理应用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接收的采用无痛分娩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无痛分娩护理,护理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产程事件、分娩中突发状况发生率以及疼痛程度,对分娩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护理组整体的产妇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护理组的分娩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数据中存在的差异性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无痛分娩护理中加入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整体分娩护理效果,进一步缩短产程时间,可以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

    作者:吴文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高危妊娠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研究

    目的: 对高危妊娠危险因素的有效预防进行研究,确保孕妇和围生儿的安全和生命健康.方法:对108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和108例临床高危妊娠孕产妇(实验组)进行助产分娩率和剖宫产率以及产妇病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比较,研究高危妊娠孕产妇的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助产分娩率和剖宫产率以及婴儿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妊娠危险因素主要有妊高征、过期妊娠、胎儿宫内窘迫、 巨大儿、胎位异常、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胎盘和羊水因素、不良孕产史等.结论: 对高危妊娠因素及时预防和有效控制,促进有效地保障围生儿和孕产妇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作者:吴燕;许君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导乐镇痛分娩仪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导乐镇痛分娩仪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来我院的孕妇共16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将所有产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产妇共83例未采用任何镇痛方法,研究组产妇84例,采用导乐镇痛分娩仪镇痛,比较两组产妇的疼痛评分和产程时间.结果:研究组临产时、镇痛30分钟后以及宫口开大6-8厘米时的疼痛评分分别为(2.24±1.15)分、(4.25±1.87)分和(3.43±1.12)分,其中镇痛30分钟后以及宫口开大6-8厘米时的疼痛评分均比对照组对应时间的疼痛评分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分别为(5.14±1.13)小时和(6.05±1.33)小时,对照组的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为(7.72±2.08)小时和(8.87±2.00)小时,研究组的产程时间比对照组的更短,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乐镇痛分娩仪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同时缩短产程,值得推广.

    作者:严菊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探讨PICC在肿瘤化疗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PICC在肿瘤化疗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90例肿瘤患者,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静脉留置针护理,观察组采取PICC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7.78%,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肿瘤化疗患者实施PICC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且对降低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值得研究.

    作者:石代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进展

    目的:分析三阴乳腺癌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6月在重庆市彭水县人民医院的 180 例乳腺癌患者,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ER、PR 及 HRE-2 的表达情况,20 例三阴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120 例非三阴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对比 2 组的年龄、抽烟饮酒状况、体质量指数、家族史、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初潮年龄、泌乳情况、使用避孕药情况、产次、初产年龄、流产情况、绝经情况.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筛选出来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影响分析.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临床病理特征.结果:2 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指数、泌乳情况、避孕药物、产次、绝经情况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2 组患者在抽烟饮酒状况、家族史、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初潮年龄、初产年龄、流产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 岁、产次≥2 次、绝经前状态对应的 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质质量指数、泌乳情况、避孕药物对应的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MI≥25 kg/m 2 、抑制泌乳、使用避孕药均是三阴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三阴乳腺癌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淋巴结转移率高,分期及分级更晚.结论:三阴乳腺癌的恶性程度高于非三阴乳腺癌,肥胖、抑制泌乳、使用避孕药是三阴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作者:周洪亮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重症过敏性紫癜患者中应用甲泼尼龙递减疗法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重症过敏性紫癜患者160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甲泼尼龙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治疗,进行两组治疗效果的对比.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平均住院时间、消化道消退时间、关节肿痛消退时间、腹痛消失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更少(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在重症过敏性紫癜患者中应用甲泼尼龙冲抵递减疗法能够收获显著疗效,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章永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医院如何与社区服务中心做好居民的健康教育工作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一些新的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本文对医院如何与社区服务中心做好居民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医院与社区服务中心居民的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医院与社区服务中心做好居民的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旨在保证居民健康.

    作者:周兴高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