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海威
目的:分析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合适的时机及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0例,按照患者接受手术时间分成超早期组(发病7小时以内)、早期组(发病7-48小时)以及延迟组(发病48小时以上),分析不同时间开展手术的不同效果.结果:超早期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预后较早期组更优,同时早期组接受手术治疗的预后较延迟组更优.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尽早接受手术治疗能够获取更佳的效果.
作者:杨大祥;朱毓科;王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6例,采用动态化随机单双号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43例,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43例,采用子宫动脉栓塞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出血量相同(P大于0.05),但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小于0.05).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与子宫肌瘤剔除术都可以有效治疗子宫肌瘤,但子宫动脉栓塞可以有效减少手术时间以及患者恢复时间,从而提高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王琳;于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急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P<0.05.结论:急诊护理用于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能够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为后续治疗争取更多有效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金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来2777例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年的剖宫产率为20.02%,其中2014的剖宫产率19.56%,2015产率为19.99%,2016产率为20.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剖宫产率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社会因素27.48%,胎儿宫内窘迫24.13%,胎位异常10.26%,巨大胎儿9.36%,中至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6.30%.结论: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因素,只有医生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黄月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库欣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15-2016 年来资料完整的16例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库欣综合征患者中,ACTH依赖性肾上腺皮质增生5例,非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11例,其中腺瘤7例,腺癌3例,非ACTH 依赖性大结节性肾上腺皮质增生1例.临床表现以高血压出现频率高,糖代谢异常和低血钾次之.结论:库欣综合征临床表现各异,需结合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大部分通过适当手术可以缓解症状.
作者:陈建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究护患沟通在医院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旨在提高护士的服务水平,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方法:在医院护理部的管理指导下,护患之间采取多种沟通形式,包括预防性护患沟通、书面护患沟通、统一护患沟通、集体护患沟通、以及学习护患沟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结果: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增加了护士的知识,提高了护士的沟通技能,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患纠纷明显减少,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提升,对医院的整个质量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结论:护理人员是护患沟通的关键,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和维持正常医疗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通过护患沟通了解患者的真正需要,进而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优化护患关系,使护患沟通得到保证.然而要维持和谐的护患关系,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
作者:车惠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诊急救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急诊急救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饮食干预与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面化急诊急救护理在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琳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在治疗重度混合痔中采取PPH联合外痔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计算机表法对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54例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27)与实验组(n=27),将采取外剥内扎术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PPH联合外痔切除术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观察两组重度混合痔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重度混合痔患者肛门狭窄(1.01±0.21)、排尿困难(2.74±0.31)、住院时间(5.57±0.39)、治疗总有效率96.29%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结论:将PPH联合外痔切除术应用在重度混合痔治疗中可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万建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究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经验.方法:随机选取180例2015年2月-2017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甲状腺单侧叶全切联合对侧次全切手术,给予观察组患者甲状腺全切术,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率等.结果:对照组显效28例,有效5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8.89%;观察组显效34例,有效5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78%,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治疗后对照组发生短暂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39例,短暂性喉返神经损伤5例,切口内出血4例.观察组发生短暂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22例,短暂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切口内出血0例,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的甲亢复发率为23.33%高于观察组的3.33% 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显著,临床采取甲状腺全切术减少了术后并发症,降低了甲亢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仇有喜;师恩慧;李春明;王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徒手旋转胎头术加同侧俯卧位在处理头位难产中的效果与结局.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单胎孕足月初产妇发生头位难产的孕妇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100例.研究组采取徒手旋转胎头加同侧俯卧位,对照组采取常规仰卧截石位.比较两组胎方位矫正情况、妊娠结局、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率.结果:研究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徒手旋转胎头术加同侧俯卧位对于纠正头位异常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减少围产期母婴并发症,促进母婴健康,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艳玲;纳鹏虹;马丽芸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常规术后护理与家庭护理干预对早期宫颈癌手术后患者家庭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02月-2017年02月内于我院行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90人.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手术后护理;观察组行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家庭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实施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家庭功能(21.9±6.8、72.0±8.5)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17.6±5.4、66.0±8.7),两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情感状况、社会/家庭状况)评分(18.9±6.5、21.2±3.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15.0±3.6、17.6±4.7),两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而言,家庭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其家庭功能和生活质量,因而值得在临床方面大力推广.
作者:陈琳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早期实施颅骨缺损修补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采取重型颅脑损伤去大骨瓣减压术的患者50例纳为本次参研的对象,依照术后颅骨缺损修补时期的不同均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前者为≧三个月;后者为6周-8周.对两组修补术后一个月及一年GOS与KPS评分的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修补术后一个月GOS评分和KPS评分接近,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一年后研究组上述指标的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去大骨瓣减压术后早期便采取颅骨缺损修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不仅可使患者预后得到改善,同时还可使其远期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建议推广.
作者:刘冲;张齐刚;水庆学;温振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患者34例与采用传统方法治疗产后出血患者28例,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减少量、输血量、切除子宫例数、术后并发症、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及第1次月经恢复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前者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输血量、血红蛋白减少数值及切除子宫例数均显著少于传统方法治疗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产后恶露持续时间、第1次月经恢复时间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方法比较,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可显著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及减少输血量,避免子宫切除,对产后月经恢复无影响.
作者:王为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调查并研究基层医院内科护理服务质量.方法:本地基层医院把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内科进行就诊过的140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每月平均100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分析的主要内容是有关内科护理服务质量以及急需改进的地方,与此同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结果: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基层医院中的内科护理服务的质量仍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总体满意度据统计,对护理质量满意的有1000例(71.43%),基本满意的是255例(18.21%),不满意的实验对象有145例(10.36%).其中就诊的时间、关于健康教育的咨询以及医护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这三个方面是实验对象关注的,各自占有的比例是510例(36.43%)、405例(28.93%)、245例(17.50%),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急需解决的.结论:为提高基层医院内科护理服务质量,相关人员需要定期了解内科病人就诊的趋势,必要时增加专家人数,缩短病人的就诊时间,提高服务质量,使就医氛围融洽、和谐.加强对医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服务态度.
作者:刘建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急性酒精中毒急诊应用醒脑静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急诊诊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80例,采用双盲法把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例患者采用纳洛酮治疗,为常规组,另外40例患者采用在纳洛酮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醒脑静辅助治疗,为辅助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比发现,辅助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辅助组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辅助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采用纳洛酮治疗并用用醒脑静辅助治疗,可以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与借鉴.
作者:姚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同时分析康复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三年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差异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路径,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甲组和乙组的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等进行分析,实践证明,乙组的各项时间明显少于甲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其优势明显,能有效缓解不良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谭利华;何勇俐;何德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可视喉镜和传统喉镜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气管插管全麻腹部和四肢手术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实验组采用可视喉镜实施气管插管,对比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声门显露分级和气管插管心率以及血压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插管时间少于对照组,而且插管成功率、收缩压、声门显露程度和舒张压都好于对照组,优势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可视喉镜为接受全麻腹部和四肢手术的患者进行插管,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也比较高,而且在操作中患者的心率和血压都比较稳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寿廷模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7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其入院编号纳入结合组与参照组(n=37).参照组单独应用鼓膜穿刺术治疗,结合组应用鼓膜穿刺术与鼓室注药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咽鼓管功能评分.结果:结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3%,数据比较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3.78%,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同时,治疗后两组患者咽鼓管功能评分相差较大,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咽鼓管功能,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联合应用价值突出.
作者:杨莉;李明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1型糖尿病(T1DM)发生、发展与包括遗传环境在内的诸多因素有关,其中与遗传的关系为密切.有人通过在DNA水平探讨HLA(人类白细胞抗原)与疾病的关联发现,某些自身免疫疾病与HLA密切相关.本文就HLA与T1DM(1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王长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187例高龄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探究其高龄产妇在妊娠方面的有迹可循的规律,并对其进行相应的预防,增强高龄产妇的妊娠有效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产妇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抽取其中187例大龄产妇(>35岁)作为观察组,在随机抽取187例正常产妇(<35岁)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产妇的生产方式以及产后的身体情况,并且对两组产妇的新生儿进行比较,比较他们的身体状况;探究高龄对于产妇以及新生儿有哪些影响.结果:经过观察后发现,观察组患者选择剖宫产[1]的产妇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在妊娠期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进行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经过比较发现,两组新生儿在身体机能各个方面均没有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大龄产妇的妊娠研究显示,高龄对于产妇来说确实有一定的危险,在妊娠期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增高,同时进行剖宫产的概率也相对增加,对于产妇身体伤害性都较强,但是对于新生儿的影响不大.
作者:童春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