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城市褐家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调查

于志俊;顾正国

关键词:褐家鼠, 抗凝血灭鼠药, 抗药性
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抗凝血灭鼠药物长期使用后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情况.方法按全国鼠类抗性监测协作组设计的方案进行测试.结果1995年致死剂量16.19(1.17~31.21)mg/kg,无抗性鼠存在;1997年致死剂量18.03(3.77~38.48)mg/kg,抗性鼠发生率6.45%,抗性鼠存活剂量34.39(31.51~37.26)mg/kg;2000年致死剂量17.42(3.52~39.52)mg/kg,抗性鼠发生率为9.37%,抗性鼠存活剂量为34.16(32.46~38.16)mg/kg.结论本地区尚未形成抗性种群,敏感鼠仍占绝对优势,第一代抗凝血灭鼠药物仍可继续使用.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气相色谱法毛细管柱同时测定蔬菜中七种有机磷农药含量

    利用毛细管柱同时快速测定蔬菜中残留的7种有机磷农药含量,该方法前处理简单,重现性好,方法回收率为84%~105%,当样品取样量为25 g、定容量为1 ml时,7种有机磷农药的检测浓度分别为:敌敌畏0.001 mg/kg;甲胺磷0.001 mg/kg;二嗪农0.001 mg/kg;乐果0.002 mg/kg;甲基对硫磷0.001 mg/kg;甲基嘧啶硫磷0.002 mg/kg;对硫磷0.001 mg/kg.

    作者:林国斌;赵道辉;陈宏靖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天然维生素E延缓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天然维生素E对果蝇寿命的影响和对老龄大鼠抗氧化作用.方法按卫生部<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中延缓衰老作用检验方法进行测定.果蝇喂饲剂量为0.01%、0.03%、0.09%、0.27%;老龄大鼠灌胃剂量为0.08、0.16、0.48 g/kg@bw.结果喂饲0.03%、0.09%浓度的天然维生素E,雌雄果蝇平均寿命和平均高寿命均显著延长.经口给予老龄大鼠天然维生素E 0.16 g/kg、0.48 g/kg血清中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增强.结论提示天然维生素E可以延缓机体衰老过程,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作者:臧雪冰;胡怡秀;刘秀英;丘丰;周月婵;胡余明;聂焱;吴丽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某中学一起甲型肝炎暴发的调查

    某中学甲型肝炎暴发,累计发病124人,罹患率10.56%,历时18 d,男女比为5.89:1;病人血清抗HAV-IgM均阳性,ALT均异常,学生饮用水源大肠菌群>230个/L,细菌总数>540个/ml;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两组比较喝生水因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OR值为29.可能为学生饮用污染水引起.

    作者:周兴爱;叶水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消化内镜从业人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调查

    为了解消化内镜从业人员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对80例消化内镜从业人员进行HP感染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消化内镜从业人员HP感染率为90%,医生、消毒不合格科室HP感染率明显高于护士和消毒合格科室(P<0.01).

    作者:肖旭华;刘云利;邓小湘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农村中小学生HBsAg携带者与父母HBV感染标记物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农村中小学生HBsAg携带者与父母HB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中小学生HBsAg携带者和同龄阴性者的父母HBV感染及HBsAg携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父母HBV感染率分别为85.12%和21.3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HBsAg携带者的50对父母,双方均为HBsAg携带的占6.00%,单方为HBsAg携带的占56.00%. 结论中小学生HBsAg携带者与父母HBV感染有明显关系.

    作者:王昌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克拉玛依市市售牛奶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市市售牛奶卫生状况.方法对所采样品进行感官特性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的测定.结果消毒牛奶和散装牛奶的感官特性和酸度均正常,但脂肪含量均低于国家卫生标准,而微生物指标则均高于标准.结论两种市售牛奶均存在一定质量问题.

    作者:岳云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低浓度臭氧净化空气中甲醛效果的实验性研究

    目的了解低浓度臭氧对室内空气甲醛污染的净化效果. 方法在密闭的超净工作台,人工产生甲醛后,用一支30W的紫外灯产生低浓度臭氧,采用国家标准的分析方法测定甲醛和臭氧浓度. 结果在臭氧浓度<0.075mg/m3的条件下,低浓度臭氧对甲醛的净化率为41.740%. 结论低浓度臭氧对室内空气甲醛污染有净化效果.

    作者:汪耀珠;唐明德;易义珍;陈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三明市慢性病防治示范点居民卫生行为与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掌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状及行为危险因素,制订干预措施,为防治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示范社区内所有常住人群进行入户调查. 结果调查30岁以上人群32 156人,其吸烟率为25.17%(男48.39%,女1.13%,P<0.01),饮酒率为19.25%(男35.91%、女1.99%,P<0.01),缺乏锻炼占70.32%(男69.23%,女71.44%,P<0.01),肥胖占21.26%(男23.02%,女19.18%,P<0.01),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19.02%、3.59%、1.34%.慢性病的患病率与年龄、收入、体重指数、文化程度有关.结论该示范点慢性病患病以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为前3位,主要行为危险因素是缺乏体育锻炼、吸烟、饮酒.

    作者:伍啸青;陈若林;林宏亮;郑智中;薜常镐;吴世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桂西消灭脊髓灰质炎后期工作评价

    目的了解消灭脊灰后期工作质量以改进工作方法,调整工作策略. 方法以AFP监测及时性、报告情况和质量控制标准衡量监测结果,以服苗数据评析强化免疫服苗质量.结果1996~2000年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77/10万、2.08/10万、1.90/10万、1.03/10万、0.71/10万,双份合格粪便采集率分别为66.7%、71%、77%、85%、63%,48 h内调查率均达到88%以上,粪便标本7 d内送达省站率除1997年75%外均达90%以上;5年来强化免疫服苗数比常规建卡数及计生分别高出10%、4%,零剂次儿童主要集中在<1岁年龄组,2000年零剂次儿童占登记儿童数的比例有所上升.结论今后的工作仍要加强AFP监测工作,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业务技术指导与培训,加强宣传力度及不折不扣地开展强化免疫工作,提高整个人群的免疫覆盖率,重点在于消除监测盲点及免疫空白点.

    作者:高建华;江超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某大学腮腺炎流行的调查

    目的通过一起大学生腮腺炎流行的调查分析,为高校传染病预防工作提供借鉴. 方法依据18例患病学员的临床资料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对所属学员应急接种腮腺炎疫苗措施,遏制了疫情的扩散传播.结果经调查分析,流行性腮腺炎容易在高校学员中流行与传播.结论为减少或杜绝各种传染病在高校中流行,在新生入校和各学期开学期间,应积极开展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作者:鲁玲;林凌;黄武卫;庄超英;张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235例宠物咬伤患者伤后处理调查

    对县医院、防疫站接种门诊等单位被宠物咬伤患者的伤口处理情况和接种狂犬疫苗记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伤口及时规范处理219例,狂犬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2.69%,235例咬伤者均未发病.

    作者:叶于钦;缪碧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妊娠期妇女中四种性病病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妊娠期妇女中4种性病病原体的感染情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1 785例妊娠期妇女宫颈分泌物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和淋病奈瑟菌(NG)检测. 结果妊娠期妇女4种性病病原体总阳性率为5.77%(103/1 785),其中HPV阳性率(12.24%)高,CT阳性率(9.31%)和UU阳性率(8.00%)次之,NG阳性率(2.69%)低,4种病原体感染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孕妇中存在着不同程度4种性病病原体感染.

    作者:李登清;黄民主;武德海;雷饶;曾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强化戊二醛部分性能的试验观察

    为了解强化戊二醛杀菌效果与腐蚀性等性能,将强化戊二醛进行载体浸泡定量杀菌试验、稳定性试验及腐蚀性试验.在(20±1)℃水浴温度条件下,强化戊二醛在332 mg/L作用20 min对大肠杆菌和作用40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均为99.99%,原液调节pH值到8.5左右,作用2~3 h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杀灭率分别为99.99%和100.00%.强化戊二醛在9 950 mg/L作用7.5 min、4 975 mg/L作用30 min可将HBsAg破坏.在当菌悬液含25%、50%小牛血清时,强化戊二醛原液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杀灭效果分别有轻度和中度影响.强化戊二醛原液浸泡金属片72 h后,对不锈钢、铜、碳钢和铝均无腐蚀.表明强化戊二醛不仅对微生物有良好的杀灭效果,且贮存稳定,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化学灭菌剂.

    作者:刘凡泽;苏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淋病与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合并前列腺炎状况研究

    目的探讨淋病和非淋菌性尿道炎(非淋)患者前列腺炎患病率.方法取1 36例淋病与非淋患者前列腺液,常规镜检.结果136例淋病与非淋患者中,91例(66.91%)患前列腺炎.结论淋病和非淋患者中,前列腺炎患病率较高,在诊治男性淋病与非淋患者时,应注意诊治可能同时存在的前列腺炎.

    作者:刘达新;丁胜非;文运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厦门大学医院门诊口腔疾病发病特点

    为了解大学医院门诊患者口腔疾病发病特点,给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口腔疾病预防提供依据,对就诊患者进行了分析.口腔门诊疾病共7种,龋病所占比例大.其中龋病、冠周炎、口腔溃疡3种疾病就诊占总就诊人次的68.75%.

    作者:洪菊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美国食品HACCP技术对我国卫生监督工作的启示

    美国现行的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是由两级立法、两个部门、分级监管.涉及公众普遍健康问题的,由联邦立法,并由联邦政府机构监管;各州根据本州的实际情况,制定颁布州法规,并由州政府机构监管.

    作者:黄劲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老年高血压妇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妇女雌激素水平(E2)、纤维蛋白原(Fbg)、尿转铁蛋白(TRF)、血脂与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多重危险因素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免疫浊度法、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自动生化分析法等测定41名已接受降压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妇女(高血压组)及24名健康绝经妇女(对照组)的E2、Fbg、TRF、血脂及血压水平,并以E2为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妇女E2、Fbg、TRF、TC、SBP水平分别为(15.30±4.25)pg/ml,(2.45±0.22)g/l,(1 181.09±223.98)ug/l,(5.76±0.89)mmol/1,(143.10±11.20)mmHg,而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21.38±2.57)pg/l,(2.28±0.14)g/l,(506.68±149.59)ug/l,(4.32±0.62)mmol/l,(127.60±11.78)mmHg,高血压组E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Fbg、TRF、TC、SBP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危险因素之间相关性分析显示E2与Fbg、TRF、TC、SBP均为负相关(γ分别为-0.355、-0.321、-0.453、-0.404,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妇女虽经积极控制血压仍存在多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应当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蒋卫红;杨侃;王建刚;曹宇;向谷良;钟竹青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某高校322名大学生HBsAg携带者追踪调查

    目的调查大学生HBsAg携带者4年间乙肝的发病情况.方法ELISA方法测定HBV 5项标志物,赖氏法检测肝功能. 结果4年间,在322名携带者中检出乙肝患者28人. 结论加重肝损害的因素可使HBsAg携带者发展成乙肝,HBV 5项标记物组合有3种模式.

    作者:覃艳华;滕红霞;李一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不孕和继发不孕男女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的检测

    本文对868例不孕和继发不孕男女、191例生育男女,检测其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的感染率.结果不孕者感染率明显高于生育者,主要由解脲脲原体感染所致.

    作者:罗映辉;余俊龙;刘水平;夏忠弟;戴橄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188株真菌医院内感染的调查

    目的了解崇州市医院1997年1月~2000年12月院内真菌感染及其药物敏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确诊为医院内感染菌株,按真菌培养分离方法进行鉴定. 结果1997~2000年发生院内真菌感染菌株数为188株,感染构成比由1997年的29.8%降至2000年的21.3%,引起院内感染的188株真菌共分为6个种,主要是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其中白色念珠菌感染率高占88.8%.标本来源中,痰标本真菌检出率高为112株,占59.6%.被检出的真菌中,对制霉菌素敏感菌株高为187株,对咪康唑耐药3株,对两性霉素耐药1株,对酮康唑耐药4株.院内真菌感染发生与患者的原发病、大量免疫抑制剂和激素应用、抗生素反复长期使用等有密切关系.结论肺部念珠菌病常见,有严重基础疾病及长期使用抗生素者发病率较高,治疗原发疾病,临床上应早诊断、早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剂,以减少多重耐药和降低院内真菌感染率.

    作者:姚齐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