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立华;扈庆华;刘竹青;易元川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预防剖宫产术及子宫全切除术后感染已成为许多医院的常规,但对其效果近年来有所争议.目前提倡术前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应针对需氧菌和厌氧菌的特点,相互协同作用等,选择单独或联合用药.窄谱抗生素可用于改变细菌的协同作用.因此,单独用抑制需氧菌或抗厌氧菌抗生素皆可获得同样效果.广谱抗生素则可对多种细菌有效.文献报道术后3 h开始给药则失去预防意义.故术前给药的效果优于术后给药,术前给药可有效地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大限度地降低药物在乳汁中的含量,减少药物对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同时术前用药效果,明显可降低术后感染率及热病率.
作者:辛桂香;杨玉芬;夏丽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解消化内镜从业人员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对80例消化内镜从业人员进行HP感染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消化内镜从业人员HP感染率为90%,医生、消毒不合格科室HP感染率明显高于护士和消毒合格科室(P<0.01).
作者:肖旭华;刘云利;邓小湘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珍珠精母、肌苷、人胎盘组织液、鱼腥草注射液对Fe2--L-半胱氨酸诱导的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匀浆丙二醛(MDA)比色法(体外法)测定大鼠肝脏粗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物MDA的含量.结果珍珠精母、鱼腥草可使MDA值降低(P≤0.01),肌苷、人胎盘组织液可使雌性大鼠的MDA值降低,雄性大鼠的MDA值升高(P≤0.01).结论珍珠精母、鱼腥草可抑制大鼠肝脏的脂质过氧化代谢,肌苷、人胎盘组织液对雌性大鼠作用为抑制而对雄性大鼠则起诱导作用.
作者:李姝;周劲帆;龙盛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和掌握抗凝血灭鼠药物长期使用后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情况.方法按全国鼠类抗性监测协作组设计的方案进行测试.结果1995年致死剂量16.19(1.17~31.21)mg/kg,无抗性鼠存在;1997年致死剂量18.03(3.77~38.48)mg/kg,抗性鼠发生率6.45%,抗性鼠存活剂量34.39(31.51~37.26)mg/kg;2000年致死剂量17.42(3.52~39.52)mg/kg,抗性鼠发生率为9.37%,抗性鼠存活剂量为34.16(32.46~38.16)mg/kg.结论本地区尚未形成抗性种群,敏感鼠仍占绝对优势,第一代抗凝血灭鼠药物仍可继续使用.
作者:于志俊;顾正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腹泻是一种常见疾病,近年来,从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致泻性大肠艾希氏菌的报道较多,但自健康人体检出的报道不多见.我们于1999年7~9月和2000年3~4月份对本市餐饮食品生产行业从业人员致泻性大肠艾希氏菌带菌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段立华;扈庆华;刘竹青;易元川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研究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了解C反应蛋白(CRP)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我们观察86例CHD患者,32例正常对照者的CRP浓度改变;以及应用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8周后CHD患者CRP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CHD患者的CRP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对CHD患者的CRP浓度改变不一样;阿司匹林150 mg/d剂量,疗程8周可降低CHD患者的CRP浓度(P<0.05).提示中、长期应用非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降低CHD患者的CRP浓度.
作者:袁洪;彭艳;黄振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2001年3月2日至4月10日,祁阳县七里桥镇易塘湾村暴发一起以发热、耳部疼痛、腮腺肿大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系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暴发流行,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耿;唐续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通过对3起学校型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罹患率呈农村学校>城郊>城市的趋势,暴发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基础免疫者占38.20%,无基础免疫接种者1.69%,不详者占61.11%,无麻疹加强免疫史者占84.27%.利用麻疹疫苗及丙种球蛋白进行应急接种效果均好.建议对计划免疫工作薄弱地区采取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
作者:赵树海;颜天强;王继杰;文中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总结怀化市1995~2001年艾滋病血清学监测结果,制订防治策略.方法分析艾滋病监测、调查资料.结果监测34 370人份血清,检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37例,艾滋病(AIDS)病人4例.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占89.19%,性接触传播次之,占8.11%.结论怀化市处在艾滋病低感染阶段,当前重点是控制静脉吸毒及有偿献血(浆),减少性传播,加大对高危人群监测和宣传力度.
作者:吴振环;申东球;陈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本文对868例不孕和继发不孕男女、191例生育男女,检测其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的感染率.结果不孕者感染率明显高于生育者,主要由解脲脲原体感染所致.
作者:罗映辉;余俊龙;刘水平;夏忠弟;戴橄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长沙市工业企业职业危害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监测数据、监护情况及职业病报告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市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和物理性因素为多,其合格率为45.59%和50.16%.讨论要加强作业环境的卫生监督监测监护工作,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减少和杜绝职业危害.
作者:蔡艳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妇女雌激素水平(E2)、纤维蛋白原(Fbg)、尿转铁蛋白(TRF)、血脂与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多重危险因素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免疫浊度法、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自动生化分析法等测定41名已接受降压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妇女(高血压组)及24名健康绝经妇女(对照组)的E2、Fbg、TRF、血脂及血压水平,并以E2为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妇女E2、Fbg、TRF、TC、SBP水平分别为(15.30±4.25)pg/ml,(2.45±0.22)g/l,(1 181.09±223.98)ug/l,(5.76±0.89)mmol/1,(143.10±11.20)mmHg,而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21.38±2.57)pg/l,(2.28±0.14)g/l,(506.68±149.59)ug/l,(4.32±0.62)mmol/l,(127.60±11.78)mmHg,高血压组E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Fbg、TRF、TC、SBP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危险因素之间相关性分析显示E2与Fbg、TRF、TC、SBP均为负相关(γ分别为-0.355、-0.321、-0.453、-0.404,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妇女虽经积极控制血压仍存在多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应当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蒋卫红;杨侃;王建刚;曹宇;向谷良;钟竹青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对海口市4起饮用水污染事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作者:杨来辉;张帆;王洁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淋病和非淋菌性尿道炎(非淋)患者前列腺炎患病率.方法取1 36例淋病与非淋患者前列腺液,常规镜检.结果136例淋病与非淋患者中,91例(66.91%)患前列腺炎.结论淋病和非淋患者中,前列腺炎患病率较高,在诊治男性淋病与非淋患者时,应注意诊治可能同时存在的前列腺炎.
作者:刘达新;丁胜非;文运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对燃煤污染型氟中毒中等病区安化县清塘镇久泽村连续5年监测结果表明:学生氟斑牙患病率逐年下降,居民氟骨症X线片无明显变化,但程度明显减轻,学生氟斑牙指数已下降到0.57以下,流行强度达到阴性流行标准,学生尿氟含量已稳定在2.0 mg/L以下.
作者:郭先驰;王仁禹;高立冬;饶福根;鲁斌;徐明珠;田灿辉;许吉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某中学甲型肝炎暴发,累计发病124人,罹患率10.56%,历时18 d,男女比为5.89:1;病人血清抗HAV-IgM均阳性,ALT均异常,学生饮用水源大肠菌群>230个/L,细菌总数>540个/ml;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两组比较喝生水因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OR值为29.可能为学生饮用污染水引起.
作者:周兴爱;叶水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某旅客列车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证实为一起由拟态弧菌污染海产品所致.
作者:于幼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鼠类盗食不同毒饵的现场盗食率调查,比较5种毒饵的适口性,从中筛选出一种适口性好、较经济的灭鼠毒饵.方法用粉迹法调查鼠密度.用3.75%杀鼠迷浸泡法配制成(稻谷、葵瓜子、玉米、小麦)毒饵,立克命膏剂为毒饵对照.采取连续3 d投毒的方法,计算盗食率.结果鼠类对5种毒饵的盗食率分别为:稻谷35.8%、葵瓜子31.1%、玉米4.4%、小麦8.2%、立克命膏剂5.7%.(P<0.005). 结论鼠类嗜觅带壳的食物.用稻谷配制成的灭鼠毒饵是宾馆酒楼内外环境等场地所灭鼠的较佳毒饵.
作者:杨明毅;李平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2000年对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3县(市)美容美发按摩厅、旅店、餐馆的168名服务人员进行了STD/AIDS及相关性行为调查.检出STD 101例,患病率60.12%,患病者主要是文化程度低的年轻未婚女性,通过与168名调查对象深人交谈还发现,83.93%有婚前性行为,其中12.50%系商业性性行为.
作者:龙清平;阳世华;袁利和;李美英;杨梅;龙正强;钟江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调查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情况和耐药现状. 方法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和GNS-506药敏卡进行ESBLs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在272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共检出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产酸克雷伯菌、阿斯布肠杆菌和臭鼻克雷伯菌38株,总检出率为13.97%,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分离率为高(33.33%);产ESBLs菌对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P<0.01),且多重耐药性显著,但对亚胺培南均敏感. 结论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的细菌种类较多,耐药性严重,临床实验室应重视对肠杆菌科细菌进行ESBLs的常规检测.
作者:张青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