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介入性超声诊断后方衰减乳腺肿物良恶性的临床方法研究

庞文萍;何金良

关键词:介入性超声诊断, 后方衰减, 超声多普勒
摘要:目的:探究介入性超声诊断后方衰减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的80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介入性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患者均对于彩色多普勒间差、介入性超声检查以及病理进行检查.结果:介入性超声诊断的灵敏度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灵敏度,满足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介入性超声诊断的阳性预测值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阳性预测值,同样满足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性超声诊断能够良好的对于肿瘤的良性恶性进行诊断,并且很大程度的提升了诊断过程中的灵敏度以及诊断的符合率,在今后的临床过程中可以对于这一方法进行广泛的应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自愿咨询检测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对某地艾滋病感染人群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旨在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某地2015年至2016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的咨询者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6年检测出的HIV抗体筛查阳性率比2015年的HIV抗体筛查阳性率高.结论:进行艾滋病资源咨询检测有助于艾滋病的预防工作,减少HIV的传播.

    作者:周志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急诊护理对脑出血昏迷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在脑出血昏迷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间我院接收的脑出血昏迷患者72例,采用回顾分析法总结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措施的重点和护理效果.结果:72例脑出血昏迷患者中,显效32例,占比44.44%;有效34例,占比47.22%;无效6例,占比8.33%.在医护人员的抢救下,66例转危为安,抢救成功率91.67%.结论:脑出血昏迷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急诊抢救时有效护理可以帮助稳定病情.

    作者:郭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针刺麻醉复合颈丛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在甲状腺手术中,使用针刺麻醉复合颈丛麻醉的效果.方法:针对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间收治的8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分组,对照组患者颈丛麻醉,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刺麻醉复合颈丛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毕即刻疼痛评分为3.24±2.03分,对照组术毕即刻疼痛评分为6.05±2.11分;同时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明显高于观察组,因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比较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针刺麻醉复合颈丛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发现,其相比单纯的颈丛麻醉而言,能够降低患者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因此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作者:李永侠;秦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效果.方法:取上尿路结石患者,分2组,给予传统取石术、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探究2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结论: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在上尿路结石治疗中效果显著.

    作者:周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结核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在结核病患者治疗期间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临床效果.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中心结核门诊所收治的结核病患者中选取44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1年10月~2012年6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44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2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应用单纯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将2组患者实行不同治疗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的相关性数值.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更高,临床治疗时间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性更短,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结核病患者治疗期间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且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周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患者其年龄、基础疾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手术时间、输血量、尿管留置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等情况,并研究影响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本研究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院内感染率为15.85%(13例),年龄≥56岁的患者院内感染率高于<55岁的患者,白蛋白水平<30g/L的患者院内感染率高于≥38g/L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110g/L的患者院内感染率高于≥160g/L的患者,输血量≥750ml的患者院内感染率高于<600ml的患者,手术时间≥1.96h的患者院内感染率高于<1.02h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45h 的患者院内感染率高于<35h的患者(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院内感染为多因素所引发,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低蛋白血症、尿管留置时间过长为导致其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

    作者:张小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即时检验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及静脉全血的血糖结果比对分析

    目的:利用即时检验血糖仪对指尖血和静脉全血进行检测,对比血糖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4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患者指尖血和静脉全血利用血糖仪进行即时检验,同时利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浆葡萄糖检验,对比检验结果.结果:即时检验血糖的结果对比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均表现为负偏倚,均低于20%,二者偏倚对比差异显著,静脉全血偏倚更高.结论:采用即时检验血糖仪对患者进行血糖检验,无论是指尖血还是静脉全血的检测结果均可用于临床,其中指尖血的检测结果更接近血浆生化检验结果.

    作者:王建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单纯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中采取微创小切口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分析单纯性阑尾炎运用微创小切口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从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所收治的单纯性阑尾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5例,常规组采用一般手术治疗,而实验组则通过微创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手术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患者排气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短,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单纯性阑尾炎运用微创小切口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运用和推广.

    作者:杨法浩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髁上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髁上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9月1日~2016年10月3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股骨髁间髁上粉碎骨折患者,将86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43例/组.一组患者实施动力髁螺钉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股骨髁间髁上粉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股骨髁间髁上粉碎骨折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88.37%)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股骨髁间髁上粉碎骨折患者使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的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姜涛;金群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措施应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4月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50例作为感染组,再选取同期腹部手术无切口感染的患者50例作为正常组,对比并分析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因素对比结果显示,,腹部手术切口发生感染与患者的BMI高、存在营养不良、住多人病房、夏季手术合并基础疾病或感染、、非主刀医师缝合、手术时间长、术前未预防应用抗生素等因素具有相关性切口感染和手术时间、手术类型以及是否主刀人员缝合有关,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较为繁杂,护理方面应从围手术期就开始采取措施,以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吳侠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便携式彩超机的维护策略分析

    便携式彩超机是从国外传到我国的一种现代化彩超设备,由于便携式彩超机的使用相对较为灵活,可以用于一些无法移动的危重症病人的临床检查当中.因此,其使用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是便携式彩超机大的问题在于其故障相对较多,从而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本文以现阶段临床中较为常用的Terason t3000便携式彩超机以及GELOGIQe便携式彩超机为例对便携式彩超机使用中的常见故障与维护策略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作者:华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DWI-MRI在水通道蛋白分子多B值成像原理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深入进行DWI-MRI在水通道蛋白分子多B值成像原理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参数为1.5TGE的MRI 设备和18 个范围在0 ~4 500 s/mm2内的B 值,再选择对比剂、水、血浆、全血以及红细胞等不同的组织,并且用乙酰唑胺充当全血内红细胞膜的水通道蛋白抑制剂,仔细观察该抑制剂对红细胞的形态所产生的影响和18 个B 值中间不同的组织其成分信号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研究结果可知乙酰唑胺能使红细胞的直径增加到10%以上.在0~200 s/mm2 内的B值可区别不同的组织,而在300~1 500 s/mm2 范围内B值则不能区分出不同的组织成分;但当B值大于1 700 s/mm2 便可显示不同组织红细胞膜其水通道蛋白的成分信息.结论:使用DWI-MRI 多B 值成像过程中,可知低B 值范围内其有组织特异性功能,高B 值范围内可实现水通道蛋白分子的成像.

    作者:余小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基层医院普外科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管理对策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给出预防措施,以期降低基层医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方法:择取回顾性分析模式,查阅上述病例的电子病历,病例内容有患者的相关信息,手术耗时、手术种类、抗生素使用状态、其检测的生化指标等.以《医院感染诊断指标(2014)版》内对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指标作为此次研究的临床诊断指标:一、手术切口发生红、肿、热及痛等情况,或出现脓性分泌等;二、通过深部切口导进或穿刺引流出现脓性物质;三、伤口自然裂开或术后打开存在脓性分泌,病例的体温超过三十九摄氏度,通过病原菌培养等病理性测检,其结果匹配于切口感染的临床诊断指标.结果:切口超过十厘米、超过六十岁、合并超过两种基础疾病、手术切口为三类切口、手术超过两小时且住院时间超过七天是出现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予以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结果表明,为三类切口、病例超过六十岁、切口超过十厘米是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性因素.结论:手术切口种类、长度与病例的年龄是影响普外科切口感染的核心因素,因此深化术后引流与术前清创,完善对年龄大免疫力低与好发合并症的病例的监护,科学有效的使用抗生素、减少二次手术与转诊的发生率是避免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举措.

    作者:许晓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激光治疗宫颈糜烂护理体会

    目的:对采用激光治疗宫颈糜烂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0例宫颈糜烂患者进行激光治疗,同时给予有效合理的综合护理,观察患者经过护理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治愈情况.结果:经激光治疗40例宫颈糜烂患者中,轻度宫颈糜烂治愈率100%,中度宫颈糜烂治愈率100%,重度宫颈糜烂治愈率达90%,总治愈率97.5%.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激光治疗宫颈糜烂及配合有效的护理,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愈率.

    作者:陈小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临床生化检验中血清分离胶的应用观察

    目的:研究应用血清分离胶对生化指标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选在我院自 2016 年 2 月到 2017 年 2 月行生化指标检验的健康者共有 100 例,按随机数字列表法分成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的标本使用一般真空采血管,研究组的标本使用分离胶血清管.比较两组标本生化检测指标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和钾(K)(以下均用英文缩写代替)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的生化检测指标AST、LDH和K数值均比对照组的明显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两组的GGT和ALP指标值没有统计学方面的差异(P>0.05).结论:应用血清分离胶对生化指标检验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能避免标本发生溶血反应,增加生化指标检验的准确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张斌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阑尾炎患者中选取3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6例.观察组进行传统的阑尾炎切除术,研究组进行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手术切口长度上,研究组长度比观察组短(P<0.05);在术后恢复时间上,研究组比观察组用时短(P<0.05);在切口感染方面,研究组的切口感染率比观察组的低(P<0.05);在遗留瘢痕上,研究组的遗留瘢痕率比观察组的地(P<0.05).结论:对阑尾炎患者进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不仅切口小,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术后留疤情况少,而且还能降低术后感染率,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作者:康忠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在尿常规检验中干化学法、尿沉渣联合应用的检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3月门诊患者的尿液标本150例,将其平均分为A组、B组与C组,每组50例.A组采用干化学法行尿常规检验,B组采用尿沉渣行尿常规检验,C组采用干化学法、尿沉渣联合应用行尿常规检验,对比三组检验效率.结果:对比定量白细胞阳性率,C组高于A组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高于A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定量红细胞检验阳性率,C组高于A组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高于B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干化学法、尿沉渣联合应用可提高尿常规检验效率,显著提高的检出率,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任雪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应用与临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应用策略与预后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高压氧治疗与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运用高压氧治疗,且辅以有效地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吴秋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手指训练结合生物滋养法对改善母婴分离后乳头混淆率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对经历母婴分离后的新生儿进行手指训练并结合生物滋养法,观察该方法对改善乳头混淆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 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科出院的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干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新生儿出院后指导手指训练方法并给予生物滋养法示教,对照组仅要求坚持母乳喂养.结果:观察组乳头混淆率和瓶喂率明显下降.结论:手指训练结合生物滋养法能有效改善乳头混淆率,减少人工喂养和瓶喂率,能明显减少乳头皲裂和其他乳房问题的发生率.

    作者:胡慧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用于脑挫裂伤患者对其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于脑挫裂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脑挫裂伤患者30例(入院时间:2014年5月至2017年6月),依据随机分配的方式将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均有1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施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的分数.结果:对比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而且研究组患者的评分要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研究数据可知,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治疗脑挫裂伤患者方面要优于常规的护理干预,更值得在医疗上的广泛推广.

    作者:黄晓婧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