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峰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注射用丹参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治疗方式不同,因此将患者随机分组,甲组33例患者给予单一丹参注射液治疗,乙组33例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规定疗程后,对整体效果评价.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效果分析可知,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此外对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对比,治疗后治疗组的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注射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患者对其满意率较高,同时能让患者神经功能有所恢复,因此值得推广.
作者:刘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免疫功能试探硫酸镁与孟鲁司特联合治疗的疗效,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选取90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45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45例,实施硫酸镁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比较其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CD4+、CD8+和观察组总有效率、CD4+、CD8+相比,前者效果较优于后者为,相互比较,效果显著的是观察组(P<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使用硫酸镁联合孟鲁司特进行治疗,具有显著效果,临床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俞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为了了解儿科抗生素的临床使用情况,故此采用某医院儿科的门诊处方为依据,研究儿童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提供合理用药的必要依据,督促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某医院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一年之间儿科的门诊处方1200张,对这些处方当中抗生素的用药进行分析.结果:该医院儿科的门诊处方当中,使用了抗生素的用药处方有501张,占总数量的41.83%;单联使用抗生素的处方,占总数量的90.42%;二联使用抗生素的处方,占总数量的9.58%.其中,其他内酰胺这类药物的使用频率高,占使用抗生素比重的57.29%,其次是大环内酯类药物,占使用抗生素比重的24.15%.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情况当中,主要是用量用法的不合理,比重一度高达35.59%,其次是联用不合理和重复用药的情况,比例占28.81%.在临床诊断当中,对肺炎、喘息性肺炎这类病症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到了70.00%,其次是支气管肺炎,比例达到53.97%.结论:虽然目前大多数医院的儿科门诊对于抗生素的使用已经基本能够遵循合理、有效、安全的原则,但并不代表没有抗生素使用级别、使用率过高、注射剂使用频率过高等问题,因此医院儿科门诊应该加强对抗生素的管理以及合理使用,保证临床用药具有经济、安全、合理、有效的特点.
作者:何道琴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与泮托拉唑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本院收治的40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钠治疗方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生长抑制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腹痛缓解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撤离呼吸机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制素联合泮托拉唑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邱明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其中高位肛周脓肿病史不典型,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全身症状明显,而局部症状不明显.因此,临床上因其部位较深,早期症状不明显而容易误诊,故不可忽视.一旦确诊,就必须尽快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杨金花;徐玥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我院ICU科室2016年8月-2017年8月接收且治疗时间低于48h的50例重症感染者作为甲组,另选同期接收且治疗时间大于48h的50例同疾病患者作为乙组,对比两组的基本资料,分析影响患者治疗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甲乙两组患者的感染部位、心率对比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乙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甲组;乙组MODS发生率是46.0%,高于甲组的8.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乳酸水平、MODS均是影响重症感染者ICU治疗时间的危险因素,建议ICU医护人员加强对上述指标的监测,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缩短患者治疗的时间,保障其生命安全.
作者:李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病变,属中医学骨痹、痹病、膝痛范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的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局部肿胀伴功能受限.根据局部和全身性致病因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多由膝关节关节软骨退变导致,继发性多有局部外伤、手术、长期慢性关节疾患等病史.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50岁以上人口骨性关节炎发病率为5%,60岁以上人口的发病率为20%,其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率为78.5%[1].临床可表现为进行性慢性发展的膝关节肿痛、僵硬、活动受限,可伴有继发性滑膜炎等,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健康.
作者:王定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研究PDCA持续改进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将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未实施PDCA持续改进前cssD工作情况作为对照组,将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实施PDCA持续改进后cssD工作情况作为观察组.结果:对比两组工作质量评分以及各科室对cssD工作服务的满意率,结果均提示观察组所得结果更显著(P<0.05).结论:在cssD管理工作当中应用PDCA持续改进循环法有助于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以及各临床科室对其工作服务的满意率,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陶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俯卧位舒适护理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至我院就诊的66例早产儿(2015年5月15日-2016年5月15日),依照入院的顺序进行分组,对两组早产儿分别采取不同的体位进行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早产儿出生后7d的体重、腹胀与呼吸暂停次数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早产儿给予俯卧位舒适护理干预便于减少呼吸暂停与胃肠功能障碍情况,帮助早产儿早日增长体重,值得推荐.
作者:冯俊秀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适合社区筛查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高危人群,且成本低廉,安全有效的技术方法.方法:2014年1月~2014年12月,对颛桥地区50~79岁的社区居民,采用跟骨超声骨密度和亚洲少肌症工作组指南的肌功能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筛查.结果:有效调查2033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检出率:跟骨超声骨密度检查法为51.3%,肌功能评估法为52.3%,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0.43,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检出率明显上升.结论:跟骨超声骨密度测定和肌功能评估法均可作为社区中老年居民的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筛查手段,而增龄是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陈军香;郑秀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脑胶质瘤患者术后进行化疗同步放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2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其分到两个组中,常规治疗组患者实施单纯放疗的治疗方案,同步治疗组患者在放疗的基础上,同步进行化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后存活率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同步治疗组患者的效果显著率(51.61%)和总有效率(93.55%)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同步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0.65%)略高于常规治疗组,同步治疗组患者的一年和三年存活率均要高于常规治疗组.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将化疗同步放疗的治疗方法用于脑胶质瘤患者的时候治疗,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放疗,不良反应率虽略高于单纯放疗,但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值得推广.
作者:钟世洪;李文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分析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皮肤科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诊的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纳入随机对照试验中,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患者首先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卡马西平治疗,研究组加用加巴喷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研究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药物,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且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高.
作者:闫晓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总结双硫仑反应的临床表现并对其防治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双硫仑反应患者78例,总结其临床反应,并给予积极的治疗(基础治疗、对症治疗、利尿等).结果:所有患者经及时抢救,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正确认识双硫仑反应的致病机制才是预防的根本,若不慎患病,应及时就医.
作者:刘刚;米艾青;毛科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肠胃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将84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分别采用口服肠胃康颗粒和静脉应用抗生素2种方法给药,观察2组疗效.结果: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对照组合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93%,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口服枫蓼肠胃康颗粒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肯定,经济方便,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吕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接收的142例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通过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分为舒适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71例,予以常规手术室护理服务,舒适组为71例,采用舒适护理手段,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统计数据并分析,舒适组护理满意度为(98.59%),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对其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积极配合舒适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对医护工作人员服务的认可度,具有极佳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孙宝琴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对其应激反应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自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间在我院接受甲状腺肿瘤治疗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DS、S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可见(P<0.05).结论: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疼痛感获得减轻,对于推动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芮晓芸;邓红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盆腔炎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妇科进行治疗的盆腔炎患者共96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n=48)和对照组(n=48)两组.对照组采用氧氟沙星治疗,实验组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药物使用后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情况.结果:通过观察选入我院的96例患者,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实验组为97.91%,对照组为83.33%,证明实验组采用的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实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盆腔炎患者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获取了确切的治疗效果,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在现代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何秋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恢复中的意义.方法:将102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患肢运动及语言康复等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1%,对照组为78.4%;观察组患者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脑梗死后遗症的患者采取康复的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的患肢运动情况,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武秀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在直肠癌结肠造瘘口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因患有直肠癌而来我院接受结肠造瘘口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护理,将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显著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结肠造瘘口手术的直肠癌患者给予人文关怀护理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而且还能尽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上推广普及很有价值.
作者:郑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人手术期间不同麻醉方法的选择后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恢复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80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则为对照组.观察组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对照组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分别观察临床手术中的血压变化、椎管内麻醉阻滞平面、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效果等.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见效时间,麻醉效果,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与单纯硬膜外麻醉比较,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更佳,可以降低手术风险和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不失为一种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
作者:黄君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