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贵州省1990~199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陶沁;陶红;吕太富;何平;潘家秀

关键词:贵州省, 消除麻疹, 流行病学,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发病率, 疫情资料, 严重危害, 统计分析, 麻疹疫苗, 流行特征, 防治对策, 儿童健康, 病死率, 控制, 科学, 局部, 报告
摘要:麻疹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随着麻疹疫苗广泛使用,全省麻疹的发病率、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但从近10年疫情来看,贵州省麻疹发病时起时伏,不时有局部暴发,据全国疫情资料统计分析,发病率居全国前列,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为了给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以便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现将贵州省1990~1999年麻疹流行特征报告如下.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抗-HBc阳性HBsAg阴性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分析

    尽管我国血站严格按照卫生部规定筛查HBsAg,但输注HBsAg阴性血液后仍有相当高的输血后乙型肝炎(PTHB)发生[1].为探讨PTHB发生的原因,确保血液质量,预防PTHB,我们于1999年采用免疫-套式PCR技术,检测了抗-HBc单阳性、抗-HBc和抗-HBs双阳性的HBsAg阴性血液的HBVDNA,以便为血站是否有必要在献血者中加做抗-HBc筛查提供一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庞启迪;张良明;樊少勇;宁德刚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洪灾后81例急性肝炎病人监测结果

    1998年,湖南省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在灾区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和水源污染,为防制灾后粪-口传播的疾病暴发流行,我们依据卫生部及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制定的<灾区重点传染的监测方案>要求,在常德市灾区进行了病毒性肝炎监测并收集急性肝炎病人血清标本,分别进行了甲型肝炎(下称甲肝)IgG、IgM、乙型肝炎(下称乙肝)HBsAg和抗-HBc、丙型肝炎(下称丙肝)IgG、戊型肝炎(下称戊肝)IgG和IgM检测,给将来制定灾后防制肝炎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龙智刚;罗述斌;郭志忠;陈杰之;张光荣;王媛;谭文波;贺瑞兰;邓志红;王梦廓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洞口县中小学生1997~1999年因病缺课监测结果分析

    为了解我县中小学生因病缺课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工作,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我们对1997~1999年学校卫生监测点(校)因病缺课资料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按照中国卫生监督统计报表和学校卫生年报要求,收集五所中小学校监测点(校)三年内中小学生因病缺课资料,全县中小学校校医、保健老师登记学生平安保险理赔的资料和教委学生各学年入学登记人数.

    作者:杨安保;张慈爱;曾维坤;李健干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二次供水卫生学影响因素的初步调查

    随着城市高层建筑逐年增加,伴随而来的二次供水的卫生学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影响二次供水卫生学的因素有多种.为了解水塔加盖和余氯与二次供水卫生学的关系,给制定卫生法规提供依据,我们于1999年10月对顺昌县城区的二次供水进行一次卫生普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俞仁武;蒋光燃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489名苯系物作业工人职业危害调查

    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是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之一.为了解永州市苯系物作业工人健康危害状况,我们对全市58家工矿企业498名苯系物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及劳动卫生条件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以永州市范围内从事苯系物作业在6个月以上的489名生产工人为接触组,其中男性253名,年龄34±4.75岁,女性236名,年龄31±4.37岁;以永州市造纸厂无职业性有毒物质接触史工人117名为对照组,男性66名,年龄35±4.25岁,女性51名,年龄32±4.52岁.1.2 方法作业场所的测定方法和测定点的选择按卫生部<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劳动卫生分册)进行;健康检查按卫监发[1997]第60号<职业性健康检查管理规定>执行.

    作者:杨林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济南市1990~1998年乙型肝炎发病情况分析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病毒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迅速发展,目前病毒性肝炎已分为七型.其中尤以乙型肝炎感染途径复杂、转为慢性者多、尚无特异性治疗手段,而对人群危害较大.为及时掌握病毒性肝炎发病模式的变化,科学的提供防治对策,遂对济南市1990~1998年乙型肝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吕晔;王化岩;李金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8例异型麻疹病例分析

    1998年1月至2000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麻疹病例中有8例是异型麻疹.由于本病病情较轻、病程短,临床症状不典型等特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而传播给他人.为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现将8例病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8例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年龄小2岁,大15岁,本市户口1例,余为外省市户口.所有患者1岁内均接种过麻疹疫苗,但无加强免疫.此次发病均有与麻疹患者密切接触史.

    作者:叶发忠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毒鼠强快速化学检测方法研究

    [目的] 研究毒鼠强快速化学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苯、或丙酮提取样品中的毒鼠强,以硫酸-变色酸或盐酸苯肼法定性,硫酸-变色酸法定量.[结果] 检测下限达0.5μg/5.0 ml,线性范围为0.5~10μg/5.0 m1.相关系数r=0.999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4.9%,常见阴阳离子不干扰,回收率达95%以上.[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经济、实用性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毒鼠强检测方法.

    作者:龙铁军;周方求;肖求文;吴笃卿;朱攀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70例肿瘤患者并发感染的分析

    感染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重要死因.为了解恶性实体瘤并发感染的状况和感染对转归的影响,遂对我院近3年来住院的恶性实体瘤患者并发感染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以1997年1月~1999年12月,住我院治疗的恶性实体瘤患者167例为分析对象.其中有远处转移者(晚期组)74例,无远处转移者(非晚期组)93例,均经临床及病理或细胞学确诊.其中,并发各种感染者70例.70例中男45例,女25例;年龄34~82岁,平均年龄54.8岁;晚期组41例,非晚期组29例.凡在入院前及入院48小时以内发生的感染为院外感染,入院48小时以后发生的感染为院内感染.

    作者:王淑媛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深圳市1992~1999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评析

    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是我国政府向世界承诺的目标.建立快速、敏感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是消灭脊灰重要策略之一.深圳市于1991年开始建立脊灰专报系统,加强了AFP病例监测,随着监测工作的开展,监测系统不断完善至今,各项工作指标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质控标准,1994年以后已无脊灰野毒株病例发生.现将1992~1999年AFP病例报告情况及监测系统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吴坤森;苏小宏;单芙香;袁芝琴;蔡创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池州地区献血人群庚型肝炎抗体的流行病学调查

    庚型肝炎病毒(HGV)主要经血及血液制品等肠道外途径传播,受血者、静注毒品成瘾者等均为高危人群.国内献血者中存在较高的HGV感染,且分布较广[1].已有研究表明,HGV感染是输血后肝炎(PTH)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且HGV抗体为非保护性抗体,可作为HGV的感染性指标[2].为了进一步了解献血人群HGV感染情况,预防和控制输血后肝炎的发生,我站于1998年对626名个体献血员和182名首次无偿献血的某院校学生增加抗HGV检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铁流;何晚学;高秀玲;许巍山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姜黄素和芦荟胶冻干粉及PTC的抗放射作用研究

    [目的] 通过对受γ射线外照射小鼠骨髓、小肠和睾丸形态、肝组织化学发光、外周血象的改变,比较姜黄素、芦荟胶冻干粉和PTC三种药物的抗放射线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放射源为60Co,剂量率146.20cGy/min,全身照射200 cGy.照后6 h眼球取血,测外周血象;活杀小鼠取肝脏制匀浆,做化学发光测定;取股骨、小肠和睾丸固定于甲醛溶液、包埋、切片行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计数凋亡细胞.[结果](1)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姜黄素组、PTC组显著高于照射对照组(P<0.05),白细胞各组间无显著差异;(2)化学发光值测定显示,姜黄素组、PTC组显著低于照射对照组(P<0.05);(3)姜黄素组、PTC组和芦荟组小鼠骨髓、小肠和睾丸凋亡细胞数明显低于照射对照组(P<0.01).[结论] 三种药物对γ射线外照射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其中姜黄素和PTC灌胃抗放效果更好.

    作者:田芙蓉;郭国祯;王多宁;姜茹;张李燕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无针注射器接种流脑菌苗的反应与抗体水平观察

    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重要的措施.对于集体人群,由于接种人数多,工作量大,实施时间长,为了加快接种速度,上海医疗器械三厂生产了皮下无针注射器,经过试用确实可提高注射速度,但对接种的安全性与效果如何,过去没有进行对照研究.1999年12月对无针注射器与普通玻璃注射器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罗隆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棕榈尘体外细胞毒性的实验研究

    棕榈主要用于编织绳、帽、蓑衣、棕垫等.在棕榈加工过程中可产生棕榈粉尘,为了解棕榈尘对肺脏的毒性作用,我们开展了棕榈尘对家兔体外细胞毒性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厂房落尘采用某棕榈加工厂打棕机旁的落尘,粉尘粒径小于5μm以下者占100%,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7%.1.1.2 纯棕尘选用棕榈制品原料,粉尘粒径小于5μm以下者占97%,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0.53%.1.1.3 石英粉尘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研究所提供,粉尘粒径小于5μm以下者占99%,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97%.

    作者:廖雍玲;周旭;邹伦伶;董吉良;肖友立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用圆形分布法探讨疫苗干预对麻疹发病季节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麻疹流行的季节性规律及麻疹疫苗的干预对其流行高峰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湖南省1951~1999年麻疹发病高峰日的变迁情况并对疫苗干预的不同时期的流行高峰日进行比较.[结果]从1951至1999年,划分的各个时期均存在麻疹发病高峰期,高峰日逐阶段后移达两个月江结论]疫苗干预可使麻疹发病高峰日后移,但不改变每年出现发病高峰季节的流行规律;圆形分布分析单峰型有周期性的疾病季节高峰特征,具有计算简单、描述直观的优点.

    作者:李硕颀;张淑君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某军校学员军事医学演练中膳食调查

    为了解部队在军事医学演练中热能供给和消耗情况,指导未来高科技战争下膳食供给,我们对某军校军事医学演练中学员的膳食情况进行了调查.1 对象和方法抽取演练部队各训练阶段人员共149人,均为男性,年龄18~22岁,平均21岁.膳食调查采用称重计量法,时间连续1周,跨越一个训练周期.依据JGB823-89<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日膳食营养素的供给量标准>.生化检查为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男性130g/L为正常评价标准.

    作者:支国舟;柴克生;甘宇;肖玲;付雪茹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新生儿接种后安全性及免疫效果研究

    [目的] 了解新生儿接种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免疫效果.[方法]1996年9月至1999年12月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全程疫苗接种,并选择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120名,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62名进行3年免疫效果和阻断效果的系统观察.[结果]新生儿接种疫苗后未出现不良反应;抗体的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的高峰值均出现在首针免后12个月,分别为98.33%和139.03 mIu/ml,至36个月时,仍保持在89.56%和89.70 mIu/ml.两组双阳母亲所生新生儿的母婴阻断保护率分别为93.06%和92.59%.[结论]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

    作者:颜天强;王继杰;龙智钢;李乔生;李述智;王建坤;刘崇柏;曹惠霖;贾志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湖南省1994~199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病情重、病死率高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我省自1963年首次发现该病以来,已有36年流行史.因其流行因素复杂,特别是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大,其间曾出现过三次大的流行高峰年.到目前为止,全省累计有90%以上的县(市、区)曾报告发病,成为全国高发省之一,严重危害了我省人民的健康.为有效地控制该病的流行,从1994年起连续进行了监测工作,现将1994~1998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运芝;彭进平;龙清忠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学生近视眼屈光阈值的研究

    [目的] 用眼屈光度作为指标评价个体儿童近视眼易患性,开展早期预防.[方法] 对6~14岁665名学生眼屈光度进行一年追踪检测,应用远视屈光度下降值研制学生近视眼屈光阈值.[结果]儿童近视眼屈光阈值随年龄增长而下降,6、7岁组阈值为+2.00D,8~13岁各年龄组均以0.25D的级差递减,14岁组为+0.37D.[结论]研制的阈值为学生近视眼预测提供了判断界值.通过预测,可及早发现近视眼易患者,有利于近视眼早期预防,提高预防工作的针对性.

    作者:李光春;范元成;刘雅;王革生;袁弿;吴振中;周秀华;易翠薇;贺宾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时机与骨科手术感染率相关性分析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时机是防止骨科术后感染极为重要的问题.国外临床试验证明在术前2小时或1小时内预防应用抗生素可以大限度减少外科伤口感染.国内这方面研究较少,由于我们对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缺乏研究,常常导致滥用,产生了耐药菌株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达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1].作者针对骨科手术感染率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时机的关系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立;廖前德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