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用正交试验法建立德国小蠊羧酸酯酶的佳反应体系

魏绪强;钱坤;曾晓芃;高希武

关键词:德国小蠊, 羧酸酯酶, 正交试验, 方差分析, 最佳条件
摘要:目的 为了系统地研究德国小蠊羧酸酯酶(CarE)的性质,确定其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及其抗性水平,建立适宜的快速、准确的酶活性检测方法.方法 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酶液浓度、底物浓度、反应体系的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5个因素对德国小蠊CarE活性的影响,并从试验组合中选出优的条件组合.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德国小蠊CarE比活力的5个因素中各因素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因素(酶浓度)的优水平是酶的浓度为0.35只/ml;B因素(底物浓度)的优水平是底物浓度为0.6 mmol/L;C因素(反应时间)的优水平是反应时间为5 min;D因素(反应温度)的优水平是酶反应温度为40℃;E因素(反应体系的pH值)的优水平是酶液反应体系的pH值为6.5.极差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A4B3C1D4E2是优组合,利用此组合测得的CarE比活力高为37.286 μmol(mg pro·min).各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的顺序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底物浓度>酶浓度>pH值.结论 确定了测定德国小蠊CarE活性的佳反应条件是:酶浓度为0.35只/ml;底物浓度为0.6 mmol/L;反应时间为5 min;反应温度为40℃;酶反应体系的pH值为6.5.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天津市城区居民狂犬病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城区居民预防狂犬病知识、信念、行为及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和制定调整犬类管制法规提供依据.方法 以天津市红桥区常住人口家庭作为调查对象,使用统一问卷,采用分层多级抽样,以户为单位开展干预前和干预后问卷调查.结果 94.69%的被访户了解患狂犬病会死亡;狂犬病不能治愈知晓率从干预前40.78%上升到干预后73.42%(x2=178.853,P<0.01);疫苗佳接种时间知晓率从干预前的59.34%提高到干预后的85.66%(x2=143.034,P<0.01);居民饲养宠物率从干预前的11.63%下降到干预后的9.64%(x2=1.727,P>0.05);被犬咬伤、抓伤率由干预前的5.76%下降到干预后的2.72%(x2=9.353,P<0.01);但居民缺少伤口处理、免疫球蛋白以及疫苗全程注射等正确知识和行为,90.85%的居民愿意接受狂犬病防治知识教育.结论 针对居民对狂犬病防治知识的需求和薄弱部位,应采取乐于接受和效果明显的电视、报刊宣教等方式,开展狂犬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遏制狂犬病疫情的上升趋势.

    作者:腾学敏;哈群;张会晶;冯蕾;张军;卢侠冰;刘正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手动吸蚊枪的研制

    实验室在取用蚊虫时常用吸蚊器,而传统的吸蚊器是采用口吸式的方式,其方法简单有效,但很不卫生,如果取用带病毒的蚊虫时,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笔者在多次实验中发现,使用自制的手动吸蚊枪取用蚊虫,不但方便快捷,且人不用直接接触蚊虫,既卫生又安全,可以完全取代口吸式吸蚊器.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石华;石红兵;杨振洲;贾瑞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居民区控制登革热媒介蚊虫的方法与效果探索

    目的 对居民区采用孳生地管理和文化防制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价控制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效果,探索这种控制措施的成本以及推广的可行性.方法 于2007年5-10月,选择普陀区师大三村和杨浦区的长恒苑为实验区,选择与实验区条件相似的小区为对照区,实验区采取专业人员每周2次检查清除各种小容器积水,每10天检查处理下水道、雨水井、明沟,同时宣传蚊虫的防治知识,上门动员和督促居民及时清除天井、阳台等处的各类容器积水,对照区则采取常规控制措施(突击灭蚊).采用容器指数、孳生地阳性率、叮人法和人工小时法成蚊密度等指标评价实验区的控制效果.结果 (1)6-9月居民户室内积水容器阳性率得到有效控制,实验区月平均阳性率5.56%,明显低于对照区16.81%;(2)6-9月实验区居民外环境积水阳性率平均4.74%,对照区为14.85%,二者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503,P<0.01);(3)7-9月人诱法白纹伊蚊成蚊密度实验区分别为0.60、1.33和0.50只/30 min,对照区分别为7.83、7.67和5.00只/30 min;(4)6-9月人工小时法白纹伊蚊成蚊密度实验区为1.80只/h,对照区为5.80只/h;(5)防治成本按照控制面积计算,实验区每月支出人工和药物费用约为0.08元/m2,对照区每月支出约为0.05元/m2.结论 社区采用上述孳生地管理和文化防治相结合的措施,能有效地将社区内白纹伊蚊幼虫孳生率和成蚊密度控制在较低水平,控制成本(0.08元/m2)处于居委会和物业部门可接受范围内,有利于推广应用.

    作者:徐仁权;徐宏;李洪宝;冷培恩;朱丽花;姬淑红;孙爱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大连市家蝇对常用杀虫剂抗性及趋势研究

    目前,化学防治已成为防制蝇类等害虫的一种重要和常用手段之一,由于长期、广泛使用化学杀虫剂,致使蝇类的抗性问题日益突出.为有效利用现有杀虫剂资源,延缓抗性产生,本研究将采自大连市的家蝇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进行了测定,为延长现有药剂的使用寿命和降低环境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吴炜;周档;梁玉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北京2008·第二届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国际论坛通知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不明原因皮炎的调查处理

    2007年6月7日,本中心接到辖区内某银行反映,近期90%以上的工作人员在身体暴露部位如上肢、小腿以及腰、腹部不同程度出现皮疹和红肿等症状,患处奇痒难忍,员工只要来银行上班,症状就有加重,经医生诊断为过敏性皮炎.为了尽快查明原因,我们立即赶往现场进行调查.

    作者:谭玉林;陈莉;徐晓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1991-2006年常山县钩端螺旋体病疫情与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常山县钩端螺旋体(钩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91-2006年常山县钩体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采用患者和宿主动物病原学、血清学检测方法探索要的流行菌群.结果 1991-2006年常山县钩体病平均发病率为19.29/10万,以中青年农民为主,男性高于女性;7-9月为发病高峰,流行形式主要呈稻田型.检出钩体菌株36株,以黄疸出血群为主,占63.89%(23/36).血清学检测阳性率50.74%(171/337),以黄疸出血群和七日热群为主,分别占50.29%(86/171)和30.41%(52/171).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41.48%(475/1145),带菌率为2.95%(14/475),蛙、猪、牛等未检出菌.结论 常山县钩体病的主要流行菌群为黄疸出血群和七日热群,主要宿主动物为黑线姬鼠.采用相应的菌苗接种为主导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钩体病的流行.

    作者:王谦信;付美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大链壶菌灭蚊的优点及缺点分析

    蚊虫是疟疾、脑炎、丝虫病病原体以及许多虫媒病毒的传播媒介[1].对蚊媒病的防治措施有药物治疗、接种疫苗以及开展蚊虫生物和综合防治.在生物灭蚊剂中,大链壶菌(Lagenidium giganteum)被认为是一种有希望的灭蚊真菌[2].了解大链壶菌灭蚊的优点和缺点,对于充分发挥大链壶菌的长处而避免或克服其不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荣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2007年武汉市黄陂区血吸虫病监测分析

    目的 准确掌握黄陂区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和变化趋势,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监测点6岁以上的全部常住居民采用间接血球凝集法(IHA)进行血清免疫学初筛,血清阳性(滴度≥1:10)者再采用尼龙袋集卵孵化法进行病原学检查;耕牛采用顶管法粪便孵化.结果 双桥村血检阳性86例,粪检阳性26例,人群感染率为2.67%;下集村血检阳性120例,粪检阳性13例,人群感染率为0.93%.双桥村和下集村耕牛感染率分别为3.33%和1.08%.结论 两村血吸虫病例主要是30岁以上的农民,这与从事农业生产相关,阳性耕牛主要是在垸外有螺洲滩敞放所致.因此应加强对耕牛放牧的管理和防治力度.

    作者:陈先明;葛天高;夏素鹏;李志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灭蜚蠊毒饵控制德国小蠊密度的应用研究

    目的 进一步掌握灭蜚蠊毒饵对德国小蠊的防制方法和效果,合理选择和使用毒饵控制蜚蠊密度.方法 按照GB 13917.7-92、GB 13917.8-92和GB/T 17322.8-1998进行实验室药效试验;选择有德国小蠊侵害的小型宾馆进行现场药效试验.结果 5%残杀威饵剂、20%硼酸饵剂和2.5%吡虫啉胶饵实验室内对德国小蠊的LT50分别是1.46、2.04和1.28 d,72 h死亡率分别为98.00%、96.00%和100%;现场试验,在投饵后第20天的杀灭率分别为83.52%、81.50%和89.24%.结论 3种毒饵对德国小蠊具有较好的实验室和现场防制效果,能够有效地降低德国小蠊的密度,药效持久,使用方便安全.

    作者:王学军;谭海连;宋书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欧亚大陆汉坦病毒与啮齿动物间的生态学关系

    汉坦病毒在欧亚大陆广泛分布,主要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其主要宿主啮齿动物在多类生境中广泛分布,并且它的各种型别病毒的分布与宿主动物存在特定关系.现从宿主动物柄息地的环境、气候等影响宿主动物种群构成及密度的地理生态学角度和汉坦病毒的分子遗传特征方面,阐述HFRS的疫区类型和流行强度,并主要探讨汉坦病毒的地理分布和进化、演化等生物学规律,为汉坦病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高娜;陈化新;邹洋;张永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声明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驻伊尔克什坦口岸某部队地区鼠类种群分析

    新疆伊尔克什坦口岸是中吉边境的唯一口岸,随着近几年进出口吞吐量的增加,鼠种及其密度也发生了变化.2005-2007年我们对该口岸不同生境的鼠类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凯强;李华;石华;史慧勤;韩华;马德新;杨振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特殊环境(冷库)双氯敌鼠铵防治褐家鼠药效观察

    目的 双氯敌鼠铵为我国新研制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抗凝血灭鼠剂,观察该药在特殊环境(冷库)防治褐家鼠的杀灭效果.方法 在0.005%双氯敌鼠铵小麦(占95%)及玉米(占5%)混合毒饵中加入0.5%食盐作为引诱剂,用一次投放法灭鼠,用鼠迹法做药效考核;从灭鼠后第2个月开始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和药效,每月1次,连续6次.结果 投饵前鼠密度为55.47%,投饵后27及40 d时鼠密度分别降至0.78%和0,灭效高达98.59%和100%.灭鼠后第2~7个月鼠密度均为0,灭效均高达100%.结论 双氯敌鼠铵对褐家鼠适口性好,在特殊环境中一次投饵的药效较为理想.

    作者:曲宝泉;单宝德;霍新北;张奎卫;李凤霞;王学军;张世水;孙林;宫学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地震后如何预防虫媒传染病和虫咬性皮炎

    汶川大地震后卫生防疫工作非常繁重,笔者参加了绵竹市的救灾防病工作.在现场消毒杀虫及宣传卫生防病知识的过程中发现,无论是灾民还是救援人员都有不同程度的皮疹、水疱等虫咬性皮炎症状,发病率很高. 虫媒传染病,是由病媒生物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常见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鼠疫、莱姆病、疟疾、登革热等危害性较强的传染病.

    作者:周忆昭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保定市蠡县皮毛市场鼠疫高危人群血清鼠疫F1抗体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保定市蠡县皮毛市场毛皮加工人群血清鼠疫F1抗体的分布情况.方法 统计学抽样保定市蠡县皮毛加工162人份血清,采用间接血凝和鼠疫胶体金2种方法检测,并与非皮毛加工63人份血清做对照.结果 162份皮毛加工人群的血清样本检验均为阴性,与对照的63份样本相一致.结论 在保定市蠡县皮毛加工人群中尚未发现鼠疫隐性感染者.

    作者:史献明;杜国义;董国润;杨顺林;张月枝;齐继东;高少坤;闫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啮齿动物名称的改变与跟进

    随着科学的进步,分类学理念和技术的发展,各种啮齿动物的分类位置也在不断调整,其中文和拉丁文名称逐渐朝着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改变.名称改变的原因不一,有些改变还有争论,但多数学者的意见渐趋一致,形成主流.显然,名称的一致是互相交流的重要前提,即使是并不从事分类研究的人员,也有必要掌握动态,及时跟进.

    作者:汪诚信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宁夏伪盐库蠓雄虫的发现与描述(双翅目:蠓科)

    在鉴定采自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库蠓标本期间,新发现了伪盐库蠓的雄虫.标本收藏于沈阳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刘国平;周旭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猪链球菌2型的粘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猪链球菌2型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可以引起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暴发流行.猪链球菌2型粘附能力是细菌毒力作用的一个重要表现.猪链球菌2型的粘附过程是细菌和上皮细胞以及组织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纤连蛋白结合蛋白和纤连蛋白的结合介导细菌粘附到宿主细胞上.另外猪链球菌2型还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荚膜对粘附也产生影响.

    作者:李伟;徐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国家级监测点自然疫源地监测研究

    目的 了解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国家级监测点疫源地宿主动物的构成、分布及汉坦病毒携带状况.方法 在全省4个国家级监测点,分别于春季、秋季开展宿主动物调查,采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抗原携带情况.结果 2005-2007年监测点居民区鼠密度波动在0.50%~3.19%之间,野外鼠密度波动在0.13%~0.94%之间.居民区鼠密度高于野外(x2=45.022,P<0.01).宿主动物构成以褐家鼠占绝对优势(77.57%),其次为大仓鼠(13.63%)和小家鼠(8.81%).居民区汉坦病毒抗原阳性6只,鼠带病毒率1.91%,野外汉坦病毒抗原阳性2只,鼠带病毒率1.23%.8只阳性鼠中,褐家鼠7只,大仓鼠1只.结论 河北省是以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混合型疫源地,应采取以消灭住宅区褐家鼠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北部地区的疫源地监测工作,从而有效地控制河北省HFRS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张艳波;韩占英;魏亚梅;许永刚;齐顺祥;李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主管: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