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毅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8%,较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5.0%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3.1%,较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18.8%显著降低(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疗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陈松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药效学.方法:回顾性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2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不同药物治疗治疗方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1例患者,参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给予丁螺环酮治疗,评价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同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4.5%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作者:马翠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确诊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3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切除阑尾来进行治疗,视为观察组;另30例患者传统开腹手术来进行治疗,视为对照组.首先两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对比,并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感染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中,所有患者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要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出现感染的一共有2例,感染率为6.7%,对照组中,出现感染的一共有11例,占总人数的36.7%.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2=7.9542;P<0.05).结论: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来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不仅帮助患者的身体能够更好的痊愈,同时有效控制了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随着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化产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互联网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也是日渐广泛,无论是在居民生活、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信息化产业更是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百姓在网上足不出户就实现了生活购物,学习文化以及了解国内外大事等.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到2014年12月份,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其中,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5.57亿,用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到2.17亿.由此可见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所以如何将互联网优势在医疗卫生行业中的应用便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张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在现代社会分子生物学被广泛的采用,微生物检验和分类逐渐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本文简要介绍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检验和分类中的应用,包括DNA(G+C)mol%值、核酸杂交技术、核酸序列分析以及DNA分子标记技术等,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作者:栗舒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5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88例小儿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儿蒙脱石散联合阿莫西林进行治疗,同时给予研究组患儿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止泻时间、止吐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皮疹、胸闷、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肠炎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能缩短患儿退热时间、止泻时间、止吐时间、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段忠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神经外科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观察并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感染原因.方法:选择70例在我院进行神经外科手术并在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70例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1.43%,其中有58例患者临床表现为痊愈,痊愈率达到了82.86%.结论:对于进行神经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应进行及时地防御,坚持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选择合理并科学的临床治疗方式,使得感染率得到有效的降低,提高治疗效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保障.
作者:范福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脑梗死与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叶酸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观察叶酸干预在对高Hcy血症患者临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2例在我院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另选择36例非脑梗死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应用酶免疫分析法对患者血浆Hcy的水平进行检测,并应用放免法对叶酸浓度进行测定,在观察组中,对高Hcy血症患者给予5mg的叶酸,每日给药3次,持续给药1周,对患者服药前后的血浆Hcy水平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经过治疗,对照组在血浆Hcy浓度方面明显低于观察组,在叶酸浓度方面明显高于观察组,患有高Hcy血症的脑梗死经过1周的叶酸治疗后,血浆Hcy浓度出现下降,平均降低4μmol/L.结论:高梗死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出现了显著的上升,应用叶酸干预治疗的方法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浆H cy浓度.
作者:张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对高血压患者应用西药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情况.方法:本文随机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以来,在我院内科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94例.将他们按照抽签法进行平均分组治疗,即:对照组患者47例,采用单纯卡托普利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47例,采用卡托普利联合氯沙坦钾进行临床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情况进行统计学对比和分析.结果 :统计学对比显示,两组患者用药后的SBP值和DBP值均较之用药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血压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在临床总有效率(95.74%)方面也明显高于对照组(80.85%),组内及组件比较的差异性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联合西药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血压下降幅度大,因此,它是一种有效、科学、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雷慕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自噬是真核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内物质成分被溶酶体降解过程的统称,可以把细胞内废弃的蛋白、受损的细胞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等有害物质清除,并使降解产物得以重复利用.自噬在细胞的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常的细胞自噬和异常的细胞自噬分别发挥着阻止恶性肿瘤的发生和促进恶性肿瘤的发生的作用.膀胱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自噬与膀胱癌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噬在膀胱癌化疗及综合治疗方面的作用也被进一步认识,各种抗肿瘤药物与自噬的关系也被初步了解,可以为膀胱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孔祥辉;张天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在临床中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与本院妇产科住院的异位妊娠患者116例,将她们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58例.实验过程中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异位妊娠护理法,而对实验组患者运用循证护理干预.一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组患者的健康状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异位妊娠中运用循证护理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值得对广大异位妊娠的患者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对18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下肢D V 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例DV T患者中,死亡2例.治愈12例,表现为患肢肿胀逐渐消退,皮温恢复正常,再次复查下肢血管超声静脉血栓消失,血管完全再通.好转4例,表现为患肢肿胀逐渐消退,测量腿围周径逐渐恢复至发病前,复查彩超提示血栓部分消失.结论:肢体瘫痪、高凝状态、脱水剂的应用等是发生下肢DV T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应采取相应预防及治疗策略.
作者:朱琳;张浩;李雪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实验0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相同住院时间内实验组患者康复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提高患者康复程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王晓英;于斌;王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无痛消化内镜在高龄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5年1月到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消化内镜手段检查的高龄老年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消化内镜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取无痛消化内镜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操作情况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40例观察组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为11例,其中心率异常患者7例,咳呛患者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7.5%.对照组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为19例,其中心率异常患者13例,喉痉挛患者1例,咳呛患者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7.5%.管擦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小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2.5%大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65%,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对高龄患者进行消化内镜治疗时,采用无痛消化内镜治疗效果更好,通过麻醉药物可以减少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健雄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麻腮风疫苗在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控制中的效果.方法:某市某小学于2013年5月暴发了一起流行性腮腺炎,医护人员及时给予疫区人群麻腮风疫苗接种治疗,观察疫情控制情况.结果 :某小学学生共有187例应急接种,接种率为95.41%,一个月内疫情就完全被控制.结论:在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控制中,麻腮风疫苗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王志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行社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于我社区2012年1月-2014年3月接收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抽选,将100例分成不同护理组:基础护理措施用于常规组,社区护理措施用于干预组,评定预后的血糖指标、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干预组患者预后的血糖指标改善程度和常规组相比,P<0.05,有区别;干预组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依从性和常规组相比,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行社区护理干预作用突出,可改善血糖指标,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总体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杨聪芝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双套管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双套管引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生理盐水纱条引流治疗,并对患者随访12-24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肛瘘形成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48h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肛瘘形成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套管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显著,建议推广.
作者:冯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急性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瑞替普酶针溶栓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于2012年3月-2015年5月收治急性S 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挑选,将100例平均分成不同疗法组:对照组(尿激酶溶栓)、研究组(瑞替普酶针溶栓),溶栓治疗后评估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预后的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区别;研究组患者预后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瑞替普酶针疗法作用突出,可改善症状,提高疗效,值得借鉴.
作者:袁翠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加用中药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卫生院2011年5月-2015年5月自愿要求人工流产术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于术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加用中药汤剂,对照组按常规直接进行人工流产.观察比较两组宫颈软化扩张程度,疼痛程度,人工流产综合征,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宫颈软化扩张程度,疼痛程度,人工流产综合征,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加用中药能安全有效地终止早孕,疗效好,具有米非司酮用量少,服用方便,流产后出血量少,出血时间短,经济实惠等优点,值得基层推广应用.
作者:李金芝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过了药物洗脱支架术,但是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本文对原因进行探究.方法:根据本医院的11位患者的病情对发病的原因进行研究,这11位病人都接受过冠脉支架的接入治疗,并且接受了药物涂层支架,一共是2位女星患者,9位男性患者.在进行研究的时候,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技术对于病人的血管进行检查,对于病变进行研究.结果 :在进行检查之后,11位病人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结论: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技术发现,支架的贴壁不良以及支架新生的硬化斑块的破裂致使病人再发冠脉综合征.
作者:赵智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