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久先;孙永菊;王祖郧
目的 探讨不同城市化程度居民区白纹伊蚊幼虫的孳生地特点,为控制白纹伊蚊密度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4年3月至2005年11月选择城市化程度高的佛山市城区和城市化程度低的揭阳市城中村为调查点,在选定的验区按随机的原则,每5户选择1户调查其室内外白纹伊蚊幼虫的孳生情况,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共调查7470户,积水5635处,阳性502处,阳性率6.72%,显示揭阳市城市化程度低的城中村居民区白纹伊蚊的孳生地类型主要为置容器(碗、瓶、缸、罐)和贮水容器(池、缸、盆),其阳性构成比分别为64.98%和18.77%,闲置容器的阳性构成比在每年的9月达到大值为83.67%;佛山市居民区白纹伊蚊的孳生地类型主要为盆景、水生植物和闲置容器,其阳性构成比分别为45.52%和33.79%,闲置容器的阳性构成比每年的7-9月所占比例大达100%,盆景、水生植物的阳性构成比在2004年、2005年5月所占比例较大,大值达到75.00%,2005年5月后其所占比例为0.结论 不同类型的居民区其白纹伊蚊的孳生地构成有一定的差别,并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城市化程度高的居民区白纹伊蚊的孳生地主要是盆景、水生植物和闲置容器,城市化低的城中村主要是闲置容器及贮水容器.
作者:段金花;李荣彪;林伟波;蔡松武;卢文成;李锦清;林宏波;易建荣;刘文华;林立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芦山地区有瓣蝇类种群及相关生态习性.方法 采取笼诱法及网捕法进行常规调查.结果 捕获蝇类共计20 317只,隶属7科52属99种,农贸集市、屠宰场、小饭店和居民住宅为成蝇主要活动场所,家蝇(56.55%)和丝光绿蝇(28.99%)为当地优势种.结论 芦山地区蝇的种类繁多,对其生物生态学有了初步了解,但该项工作尚需继续进行.
作者:冯炎;高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近3年来海淀区蜚蠊密度维持在1.80~2.12只/张.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日常监测的基础上,于2007年8-9月对3类食品行业进行了蜚蠊侵害及密度情况摸底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粘蟑板,规格9 cm×15 cm,由北京绿叶世纪日化用品有限公司生产.
作者:蔡伟;王磊;冯京秋;王炳才;苏璇;丁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对中国厉螨科的区系组成进行研究.结果 显示,我国厉螨科的革螨已知5个亚科30属299种,其中古北种139种,占总数的46.49%;东洋种110种,占总数的36.79%;广布种50种,占16.72%,中国厉螨科的革螨区系组成以古北种占优势,这可能与我国从事革螨区系分类研究学者较少且多数革螨区系分类研究主要集中在古北界有关.
作者:任天广;郭宪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保定市蠡县皮毛市场毛皮加工人群血清鼠疫F1抗体的分布情况.方法 统计学抽样保定市蠡县皮毛加工162人份血清,采用间接血凝和鼠疫胶体金2种方法检测,并与非皮毛加工63人份血清做对照.结果 162份皮毛加工人群的血清样本检验均为阴性,与对照的63份样本相一致.结论 在保定市蠡县皮毛加工人群中尚未发现鼠疫隐性感染者.
作者:史献明;杜国义;董国润;杨顺林;张月枝;齐继东;高少坤;闫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黑河市爱辉区2005年以前已30多年没有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病例的发生.近年来由于大力发展畜牧业,爱辉区从布病疫区引进大量家畜,导致人间布病近2年屡有发生,2005年发生2例,2006年发生21例,其中黑龙江天丰食品有限公司锦河分公司发生一起布病暴发疫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刘学生;刘国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多禾茂地区海拔高度在3000~4400 m之间,气候具多风、湿润、高寒等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植物生长期短,植被分森林灌丛草甸草原带和高原草甸草原带,适于喜马拉雅旱獭等啮齿类动物栖息.境内有7个自然村,人口7618人,以畜牧业经济为主.经流行病学调查,1883-1980年间发生人间鼠疫5起.1978年8月25日该地区首次从喜马拉雅旱獭体内检出鼠疫菌,判定为鼠疫疫区.
作者:乔久先;孙永菊;王祖郧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随着交通业迅速发展,南北物资交流日渐频繁,蜚蠊的扩散也呈现由沿海向内地、南方向北方、城市向农村蔓延的趋势.银川市是我国西北部一个内陆城市,1985年卫生城市检查时只在银川市某医院首次发现蜚蠊.20年来蜚蠊的扩散异常迅速.现已遍及整个市区.为了掌握蜚蠊在银川市的分布及侵害状况,2006年对其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瑞;靳阿起;屈华;袁静琴;李士苏;李文清;李自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汶川大地震后卫生防疫工作非常繁重,笔者参加了绵竹市的救灾防病工作.在现场消毒杀虫及宣传卫生防病知识的过程中发现,无论是灾民还是救援人员都有不同程度的皮疹、水疱等虫咬性皮炎症状,发病率很高. 虫媒传染病,是由病媒生物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常见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鼠疫、莱姆病、疟疾、登革热等危害性较强的传染病.
作者:周忆昭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进一步掌握灭蜚蠊毒饵对德国小蠊的防制方法和效果,合理选择和使用毒饵控制蜚蠊密度.方法 按照GB 13917.7-92、GB 13917.8-92和GB/T 17322.8-1998进行实验室药效试验;选择有德国小蠊侵害的小型宾馆进行现场药效试验.结果 5%残杀威饵剂、20%硼酸饵剂和2.5%吡虫啉胶饵实验室内对德国小蠊的LT50分别是1.46、2.04和1.28 d,72 h死亡率分别为98.00%、96.00%和100%;现场试验,在投饵后第20天的杀灭率分别为83.52%、81.50%和89.24%.结论 3种毒饵对德国小蠊具有较好的实验室和现场防制效果,能够有效地降低德国小蠊的密度,药效持久,使用方便安全.
作者:王学军;谭海连;宋书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为掌握通化市媒介生物种群密度及消长规律,为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6年对其进行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方法 1.1 蚊类监测采用人工小时法.选择居住区、牛棚、猪舍3类生境,以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日落后1 h用电动吸蚊器对每个生境捕蚊15 min.将成蚊带回实验室登记、分类、鉴定.每月按旬采集.
作者:崔艳玲;钟晓华;张忠三;马骏;杨潇仙;于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国家级监测点疫源地宿主动物的构成、分布及汉坦病毒携带状况.方法 在全省4个国家级监测点,分别于春季、秋季开展宿主动物调查,采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抗原携带情况.结果 2005-2007年监测点居民区鼠密度波动在0.50%~3.19%之间,野外鼠密度波动在0.13%~0.94%之间.居民区鼠密度高于野外(x2=45.022,P<0.01).宿主动物构成以褐家鼠占绝对优势(77.57%),其次为大仓鼠(13.63%)和小家鼠(8.81%).居民区汉坦病毒抗原阳性6只,鼠带病毒率1.91%,野外汉坦病毒抗原阳性2只,鼠带病毒率1.23%.8只阳性鼠中,褐家鼠7只,大仓鼠1只.结论 河北省是以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混合型疫源地,应采取以消灭住宅区褐家鼠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北部地区的疫源地监测工作,从而有效地控制河北省HFRS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张艳波;韩占英;魏亚梅;许永刚;齐顺祥;李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广州市某五星级酒店的跟踪调查,总结出星级酒店媒介生物的综合防制措施.方法 以广州市某五星级酒店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示范区,以生态控制、环境治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进行综合控制.结果 通过对媒介生物的定期监测,将病媒生物密度基本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结论 IPM效果理想.
作者:张丽雁;田伟金;庄天勇;王春晓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承德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影响因素,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报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鼠密度、鼠带病毒率监测,人群血清学监测;预防知识调查.结果 从1984年发现首例HFRS病例至2007年共发生115例,死亡3例,病死率为2.60%;2001年前病例呈散发,2002年出现流行趋势,年平均发病率0.48/10万,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患者年龄15~80岁,男女比例为6.46:1,农民病例多占57.58%;3-6月是高发期.发病与鼠害、鼠污染暴露因素有关,年平均鼠密度为12.20%,鼠带病毒率为0.72%;病例血清学符合率86.46%.结论 加强HFRS疫情监测,灭鼠、防鼠和推广疫苗预防接种,是防控疫情流行的基本策略.
作者:王秀文;卢国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研究,尝试用新型的诱蚊诱卵器法取代传统的布雷图指数(BI)调查.方法 诱蚊诱卵器法.同时进行BI、房屋指数(HI)、容器指数(CI)调查.结果 2-12月布放的诱蚊诱卵器可诱获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阳性指数为0.21~22.64,平均7.88;BI、CI、HI分别为0.18~12.13、0.30~18.52和0.12~7.01,白纹伊蚊成蚊高峰期出现在8月.每个阳性诱蚊诱卵器诱获白纹伊蚊多4只,少1只,平均1.2只;每只白纹伊蚊产卵多156粒,少2粒,平均20.58粒.结论 诱蚊诱卵器法比BI调查法更具科学性、实用性、预警性,可用于登革热媒介监测.
作者:游巨荣;郑思海;李锦清;叶中远;李荣彪;林立丰;黄昱;赖培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双氯敌鼠铵为我国新研制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抗凝血灭鼠剂,观察该药在特殊环境(冷库)防治褐家鼠的杀灭效果.方法 在0.005%双氯敌鼠铵小麦(占95%)及玉米(占5%)混合毒饵中加入0.5%食盐作为引诱剂,用一次投放法灭鼠,用鼠迹法做药效考核;从灭鼠后第2个月开始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和药效,每月1次,连续6次.结果 投饵前鼠密度为55.47%,投饵后27及40 d时鼠密度分别降至0.78%和0,灭效高达98.59%和100%.灭鼠后第2~7个月鼠密度均为0,灭效均高达100%.结论 双氯敌鼠铵对褐家鼠适口性好,在特殊环境中一次投饵的药效较为理想.
作者:曲宝泉;单宝德;霍新北;张奎卫;李凤霞;王学军;张世水;孙林;宫学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实验室在取用蚊虫时常用吸蚊器,而传统的吸蚊器是采用口吸式的方式,其方法简单有效,但很不卫生,如果取用带病毒的蚊虫时,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笔者在多次实验中发现,使用自制的手动吸蚊枪取用蚊虫,不但方便快捷,且人不用直接接触蚊虫,既卫生又安全,可以完全取代口吸式吸蚊器.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石华;石红兵;杨振洲;贾瑞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虎林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的乌苏里江沿岸,属中俄边境地区,主要植被为森林区及部分农作物区.我们对多年来在该县采获的大量蠓类标本进行了鉴定整理,计6属37种,其中铗蠓属(Forcipomyia)5种,短蠓属(Brachypogon)1种,林蠓属(Nemoromyia)1种,前蠓属(Probezzia)1种,蠛蠓属(Lasiohelea)2种,库蠓属(Culicoides)27种,现记述如下.
作者:郭文泽;刘国平;任清明;王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及时掌握顺义区水上奥运场馆及周边区域病媒生物分布情况,为做好该区域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6年1-12月对水上奥运场馆及周边区域的病媒昆虫、啮齿动物的种群分布、季节消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发现鼠类1目1科2属2种,小家鼠为优势鼠种,年平均鼠密度1.18%;蚊类仅发现淡色库蚊,年平均蚊密度13.66只/(灯·h);发现蝇类3科3属3种,家蝇为优势种,年平均蝇密度0.96只/(笼·h);蜚蠊仅发现德国小蠊,年平均密度1.78只/(张·夜).结论 顺义区水上奥运场馆及周边区域存在一定数量和种类的病媒生物,具有造成病媒传染病传播的危险性.应开展集中消杀并定期监测,做好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作者:李印东;李玉堂;程文龙;马铁铮;马玉欣;田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对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质粒的种类、分布及应用的阐述,有助于鼠疫耶尔森菌质粒进一步的研究,为以后鼠疫流行病的认识、诊断和防治提供帮助.
作者:何电;董兴齐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