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倪燕

关键词:手术室信息化, 条形码管理, 手术利用率
摘要:随着医院信息系统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在手术室管理方面也日益彰显出其独特的作用。由于外科新技术、新业务的迅速开展以及患者维权意识的提高,手术室的管理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决定了传统单纯的经验性手术室管理模式向现代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模式转变的必然性。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症状分析及内科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D)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临床给予内科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74例。针对所有 AD 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完成干预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程度极为显著,患者终康复出院。对患者实施内科治疗后终获得较高的治疗有效率。结论:对于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多样性,针对患者的临床特征需要进行有效熟悉,临床采用辅助检查的方法有效实施干预,选择内科方法进行治疗,终将血压水平进行有效控制。

    作者:付瑞红;韩铁胜;刘伟;杨坤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银屑病发病机制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目的:对银屑病患者的免疫学指标改变进行研究,总结本病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银屑病患者30例作为观察对象,另选择同期排除银屑病的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对象。对比两组受检对象在相关免疫学指标方面的差异情况。结果:银屑病患者ERFT、LTT较正常对照组低。IgG、IgA、IgM较正常对照组高;总补体CH50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均为异常,对银屑病防治以及预后判定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吴浩;燕华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82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各41例。观察两组患者药物治疗2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3.17%明显低于试验组9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较少,治疗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祁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对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急慢性咽喉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急慢性咽喉炎行综合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急慢性咽喉炎患者,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30%、81.08%,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0%、13.51%,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急慢性咽喉炎患者行雾化吸入治疗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绚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诊治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组患儿主要采用药物、物理降温的治疗方法。结果:采用降温方法和药物治疗,小儿的高热体温在1h 内能够缓解或降至正常,达到了控制体温的目的,无不良反应出现。通过治疗,患儿未再反复惊厥,病情很快控制,所有患儿皆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对于小儿高热惊厥的早期诊断、及时防治、科学护理能够减少患儿后遗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徐丽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剖宫产患者行 B - Lynch 缝合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宫腔纱条填塞)、试验组(B - Lynch 缝合术)各25例。观察止血效果,比较出血量和止血时间。结果:试验组止血有效25例(100%),高于对照组的21例(84.0%);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少,止血时间短。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 - Lynch 缝合术应用在剖宫产患者中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控制产后出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艺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手术治疗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经过相应的手术之后,多数心功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围手术期间,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5例,呼吸衰竭8例,低心排综合征5例,需要再一次开胸止血2例,3例死亡。随访2个月没有发现死亡的病例。结论:对于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采取瓣膜置换或成形术,并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余昕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婴幼儿肠套叠与肥胖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探讨研究婴幼儿肠套叠与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电子病例信息系统抽取筛选肠套叠患儿病例,记录性别、年龄、体重、临床诊断等基本信息,并根据《中国七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进行对比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12年9月至2015年11月共收治肠套叠患儿201例,小年龄为3个月,大年龄为13岁,男性患儿为135例,女性患儿为66例,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05∶1。3个月至12个月患儿共111例,占发病的55.22%,2岁以内发病患儿总计为166例,占发病的81.58%,与标准体重相比,就诊的男性、女性患儿平均体重均偏胖。结论:婴幼儿肠套叠的发生与其体重偏胖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刘忠理;张鹏勇;王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风险管理在医院ICU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医院实施风险管理前后医院感染的情况,分析风险管理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15年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的医院ICU 感染发生率、气管切开的肺部感染率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比前后差异。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前医院 ICU 感染发生率为29.07%,实施后下降为16.48%,差异显著(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前气管切开的肺部感染率为38.46%,实施后下降至17.86%,差异显著(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39.47%,实施后下降为4.29%,差异显著(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 ICU 实施风险管理对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了解,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控制医院 ICU 感染的发生。

    作者:钱金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荆州市2011-2015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荆州市特定人群艾滋病流行状况和流行因素,为艾滋病综合防治制定干预策略和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采用全国统一的哨点监测问卷,4-6月为哨点监测期,采用连续抽样的方法收集监测对象的血清做HIV 、RPR 、HCV 抗体检测,在采样同时对监测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人口学特征、行为学特征),然后对血清学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5年 HIV 抗体阳性率为0.38%~1.88%,梅毒阳性率1.0~4.75%,HCV 阳性率1.20~3.63%,各年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监测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8%~100%,接受干预率为88%~98.5%,各年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近一次与男性性伴肛交时使用安全套者的比例为47.50%~96.73%,近一次与同性发生行为时使用安全套者的比例为57.38%~85%,各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我市 MSM 人群感染率持续偏高,且艾滋病知晓率高,但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低,我市仍处在低流行与局部地区特定人群集中流行并存的水平。应继续加强对该人群的行为干预,遏制艾滋病在 MSM 人群中的传播。

    作者:孙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对普外科肠内营养患者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

    目的:阐述护理健康教育在普外科肠内营养患者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从而能够在实际和今后健康教育工作中更全面掌握健康教育的要素。方法:通过总结、整理护理实践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结果:通过提高健康教育主体即护士的知识能力,同步提高健康教育的水平。结论:护理全程中引入健康教育,对整体护理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规范了健康教育内容的完整性,提高了普外科肠内营养患者的满意度,从而促进卫生事业和谐发展。

    作者:侯瑞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应用优泌林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优泌林联合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6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优泌林联合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张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浅谈健康体检中的风险防范

    健康体检越来越被广大群众所认可和接受,但是健康体检和临床工作一样都有一定风险。为了有效地化解和预防各种风险的发生,体检中心就必需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减少投诉,为广大参检人员提供一个高质量、安全的体检。

    作者:王淑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补阳还五汤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补阳还五汤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80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奈哌齐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多奈哌齐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 MSSE 、BI 以及 MOCA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P <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俞晔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分析及其处理

    目的:对几十例交叉配血不合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一些处理方法及解决方案,以指导临床安全用血。方法:检索2011~2014年国内公开发行的主要医学期刊上,有关交叉配血不合的案例报告。总结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各种原因及相应的表现和处理方法。结果:共收集39例交叉配血不合案例报告,其中由红细胞除 ABO 以外的其他血型系统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24例,由自身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9例,由血清蛋白紊乱及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引起的假凝集4例、由药物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2 例,主要表现为交叉配血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结论:提倡自身输血和成分输血,尽量减少或避免输血是减少输血不合及输血反应的主要手段。

    作者:王春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全程督导式示教法在静脉输液操作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提高实习护士静脉输液操作考核的合格率,让实习护士能切实掌握静脉输液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将我科2010年6月份至2014年4月份实习护士随机抽取288名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示教方法,实验组采用督导式示教法进行示教。结果:与采用传统单一教学法培训的对照组相比,采用督导式示教法进行示教的实验组的考核成绩有明显的提高,在考核中不足之处的扣分比也明显减少。结论:采用了督导式示教学法进行教学示教,能使实习护士切实掌握静脉输液的方法和技巧。

    作者:赵引丽;朱丽;王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沙丁胺醇超声雾化吸入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超声雾化吸入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沙丁胺醇超声雾化吸入,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丁胺醇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应当临床作为治疗首选。

    作者:王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护理查房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护理查房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方法、效果及价值。方法:我院于从2015年1月开始在消毒供应中心开展护理查房,成立查房小组,科学安排行程、内容、形式等,采用问卷调查工作人员认为护理查房的必要性,分别于实施前后随机抽取2000件消毒物品的质检资料,统计各环节的出错率。结果:经调查,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认为护理查房有必要的占7.69%,非常必要的占92.31%;实施护理查房后,发放错包率、包装错误率、二次返洗率和回收分类错误率均远小于实施前,P <0.05。结论:在消毒管理中心实施护理查房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优化工作流程,消除工作盲点,提高工作质量与服务水平。

    作者:陈定凤;余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行为认知治疗对神经症的治疗意义

    目的:评价行为认知治疗对神经症的治疗意义。方法:2014年2月~2015年1月,对照组、观察组各入选60例,均给予常规以药物治疗,对照组常规医嘱,观察组给予行为认知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率、愈显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复发或加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行为认知疗法治疗神经症可增进疗效,预防复发。

    作者:朱圣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应酬族体检者脂肪肝的影响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应酬族体检者脂肪肝(Fatty Lver Disease FLD)的影响。方法:将98名体检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健康宣教,实验组对体检者进行护理干预,一年后两组复查肝脏 B 超、C -14呼气试验,即检测碳 C -14放射性(CPM )及空腹血糖,新血脂四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结果:应酬族生活、饮食不规律,运动少;对照组中宣教后脂肪肝也有好转的案例,个别空腹血糖、TC 、TG 、LDL - C 下降,但是整体脂肪肝、空腹血糖、LDL - C 、TG 、TC 、HDL - C 、CPM 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脂肪肝、空腹血糖、LDL - C 、TG 、TC 、HDL - C 、 CPM 呼气试验检测结果干预前后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应酬族体检者,我们要将健康宣教走出医院,走进社会,走到体检者的身边,提高其对脂肪肝的重视,从而从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干预,促进健康。

    作者:杨敏;谢伟玲;蒋茜茜;王飞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