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马小鸥
将 PDCA 循环管理方法应用到产科产后出血管理上,从而降低产后出血率,提高产科医疗质量。在产科成立了质量控制小组,并按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步骤,从而制定了系统的产后出血预防管理制度及措施,PDCA 循环管理法的建立和制度化,增加了产科工作人员在评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及实际流程演练,注意积累临床经验及教学的自觉性,达到了保障母婴安全的目的,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周安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硫糖铝与黄连素在慢性顽固性胃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慢性顽固性胃炎患者60例,分为两组,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6.67%( P<0.05);研究组疾病复发率6.67%;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23.33%( P<0.05)。结论:硫糖铝与黄连素联合治疗慢性顽固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学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建立环烯醚萜类成分哈巴苷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结构确证、定值、均匀性及稳定性研究。方法:采用 L9(34)正交实验及不同大孔吸附树脂的筛选,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分离纯化完成哈巴苷提取、富集、纯化工艺研究。采用 UV、MS、NMR等技术手段进行结构鉴定,参照药典方法,利用 TLC法选择不同极性展开剂,不同显色系统,对哈巴苷的纯度进行考察。并利用 HPLC 法(归一化法)对哈巴苷进行定值研究。采用HPLC法,根据 F检验法的原理对哈巴苷均匀性进行考察。对哈巴苷在不同温度、湿度及不同溶剂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哈巴苷制备工艺合理、稳定,可用于哈巴苷的批量制备。利用 HPLC法(归一化法)对哈巴苷进行定值研究,测得哈巴苷平均纯度为98%以上。制备的哈巴苷对照品均匀性良好。温度、湿度对哈巴苷的稳定性均有影响,且温度对哈巴苷的稳定性起了主要影响作用,湿度影响次之。结论:哈巴苷制备工艺及相关研究为玄参及含有玄参的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条件。
作者:刘慧;李修明;热增才旦;刘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社区卫生院收治的12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采用信封随机方式将其分成两组,观察两组剖宫产手术产妇焦虑评分、满意度及自主排尿率。结果:对照组满意度(83.33%)明显低于实验组(96.67%),且两组剖宫产产妇之间对比的焦虑评分及自主排尿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行剖宫产的产妇实施心理护理的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自主排尿率、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作者:张明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我院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后,接受治疗的2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采用科室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的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非常满意7(31.82%)例,满意13(59.09%)例,不满意2(9.09%)例,患者满意度为90.91%。对照组非常满意5(22.73%)例,满意12(54.55%)例,不满意5(22.72%)例,患者满意度为77.28%。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作者:倪祖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挑选我院所收治的5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对比两组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出现不良反应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可以较好降压降脂,服药简便,可以改善血压状况,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出现机率,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李沧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会阴切开术是产科常用手术,临床上一般多采用会阴侧斜切开,但有时出血量多,切口疼痛明显。我院对100例产妇实行简化式会阴中侧切开,避免了上述不足,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2013-04-2015-04我院经阴分娩的产妇100例,估计胎儿体重>3500g ,需缩短产程者或会阴条件差,估计会阴裂伤不可避免者。均为单胎头位,其中经产妇20例,其余为初产妇,以同期行会阴侧切开术100例做为对照。两组产妇在年龄、手术指征、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ager评分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均采用0.5利多卡因10~20ml行会阴部神经阻断,部分皮下注射。
作者:郭秀云;吴菲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治疗结果,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50例患者中,恢复良好39例、重度伤残3例、中度伤残5例、植物生存状态2例为、死亡1例。结论: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的关键为及时降低颅内压,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不仅可有效减压并止血,而且彻底清除血肿及挫裂伤脑组织,手术效果显著,非常值得在临床得到推广应用。
作者:义勇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本次主要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预防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感染科住院并确诊的乙型脑炎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乙型脑炎的预防方法和护理方法。结果:乙型脑炎一般为急性起病,临床症状一般有头痛、恶心、呕吐,伴有障碍意识、肌力异样,脑膜刺激征、病理征阳性;男性多发于女性,各年龄均可发病,一般集中在7~9月,应当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此疾病发生率,同时对于已经发病的患者积极给予有效的护理。结论:对症以及营养支持治疗是解决和抢救成功的关键,此外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工作,积极管理传播源头,能够降低乙型脑炎的发生率。
作者:吕道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常规治疗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进行心衰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曲美他嗪片20mg ,每日三次,定期检测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一般体征、射血分数、血脑钠肽浓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08%),经统计学处理后得出( P<0.05),统计学有意义。
作者:蔡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急性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及基层医院救治措施。方法:抽取入住我院的36例急性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急性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突发性胸骨疼痛、腹痛、胸背痛、胸痛伴腹痛;术后随访2年,36例急性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近期生存率为77.78%(28/36)。结论:对急性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有助于基层医院对其实施救治,意义显著。
作者:付瑞红;韩铁胜;刘伟;杨坤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所谓手术风险预测,就是通过国际上比较权威的数学模型有效预测患者手术死亡率以及术后不良事件出现率等。手术风险预测能够指导高风险心脏手术合理治疗方案的有效制定,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出现风险,其已经受到了心脏外科医师的广泛关注。可以对心脏手术进行预测的方法非常多,主要有:欧洲心脏手术具体风险预测法、加拿大安大略省具体风险预测法、美国胸外科相应医师协会具体风险预测法、克利夫兰具体风险预测法、质量测量以及管理举措具体风险预测法、美国心脏病学院具体风险预测法、我国冠状动脉相应旁路移植术具体风险预测法等。所有方法都存在自身地域局限性,所以怎样避免偏差,有效提升风险预测效率是未来重点研究目标之一。
作者:张童;但文富;冯国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术后普通外科患者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因素及防治对策,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342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将所有患者分成感染组49例,正常组患者29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感染组患者的年龄>60岁、糖尿病、肥胖分别为25、36和36例,比例分别为51.0%、73.5%和73.5%,对比分析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在急诊手术、污染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烧伤手术、胃肠道手术分别为33(67.3%)、29(59.2%)、54(110.2%)、9(18.4%)、17(34.7%)例,对比分析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通外科患者采取手术进行治疗时,可从患者自身、医院方面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出现感染的可能性。
作者:李荣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康复新液在口腔正畸慢性牙龈炎患儿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64例口腔正畸牙龈炎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为Ⅰ级的患儿25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无疼痛为Ⅲ级的患儿,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牙龈肿胀程度为Ⅰ级的2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无肿胀程度为Ⅲ级的患儿,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显著的20例,患者病情缓解的11例,评价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患儿治疗效果显著的14例,病情缓解的13例,评价有效率为84.4%,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康复新液在口腔正畸慢性牙龈炎患儿中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李毅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在对多发伤患者进行急诊抢救中应用急诊护理的模式,并对其临床应用的有效率进行观察。方法:选择9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多发伤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临床的抢救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经过护理,对照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仅为59.1%,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5.6%( P<0.05)。结论:在对多发伤患者进行急诊抢救时开启急诊护理模式能够获得十分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地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健康,降低了休克等问题的发生几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并应用。
作者:喻桂琴;李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帕罗西汀联合无抽搐电休克用于治疗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进行治疗的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83.3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与对照组(35.00%)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无抽搐电休克用于治疗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孙艳;刘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IL -6、BNP水平及 RDW 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1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及预后结果,探讨血清IL -6、BNP 水平及 RDW 与之相关性。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有效患者和良好预后结局患者血清IL -6、BNP水平和 RDW均低于治疗后不良预后结局患者,分别经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 -6、BNP水平及RDW 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及预后存在负相关,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评估。
作者:王红刚;刘金华;马宝红;王志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阿德福韦酯对乙肝的治疗效果及产生的毒副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180例,随机分成 A、B、C 共3组,比较3个月后3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其毒副作用。结果:B、C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 A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比较3组患者血清中肌酐及磷水平,C组患者明显高于 A、B 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乙肝患者而言,阿德福韦酯用量不宜>10mg/d ,如超过,则很容易产生较大毒副作用,但过低剂量可造成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钟丽;韩光霞;谭玉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吸引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技术后加用高压氧治疗手部严重软组织缺损 PAI -1、T F、A T Ⅲ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手部严重软组织缺损患者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PAI-1、TF、AT Ⅲ水平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d ,3d和7d血清 PAI -1和 T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 AT Ⅲ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别经t检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负压吸引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技术后加用高压氧治疗手部严重软组织缺损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PAI-1、TF、AT Ⅲ水平,使其恢复正常。
作者:宋利华;董建辰;白庆兵;王洪庆;路考生;韩君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在疝气患者中使用无张力补片修补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成20例对照组与20例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 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对疝气患者采取无张力补片修补法进行治疗,有助于缓解其临床症状,并发症率低,疗效显著且安全,可推广。
作者:魏礼贵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