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凌
目的:分析药剂科在药品不良反应方面的检测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并作出应对这些问题的对策。方法:通过针对药剂科多年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以及相应的检测管理工作分析来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只有加强规章制度的规范化操作,树立正确的认知体系,增强药品安全责任体现的建设,才能够完善这方面的检测管理。
作者:王尧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及促排卵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服用中药调经助孕方,观察组加用来曲唑治疗。观察两组卵巢、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月经、排卵参数。结果:观察组卵巢间质动脉、子宫动脉舒张末期流速(EDV)及子宫动脉收缩期大流速(PS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卵巢、子宫的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月经正常率、排卵率、6个月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来曲唑能改善卵巢、子宫血流供应及灌注,联合中药治疗可提高调经、促排卵、助孕效果。
作者:张艳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的疗效评价。方法:收集我院门诊输液室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计200例门诊输液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门诊就医的单双号顺序分为2组,100例研究组和100例对照组,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手段。对比两组对两组护理满意度及输液等候时间。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及输液等候时间分别为(92.3±5.1分、2.3±1.6分钟)、(85.2±6.7、6.1±2.3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综合护理对能明显提高门诊输液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输液等候时间。
作者:许红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在胃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08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0例胃炎患儿,按双盲法随机分组,对照组患儿联合应用甲硝唑、阿莫西林治疗,实验组患儿联合应用克拉霉素、替硝唑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胃炎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6.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胃炎患儿,效果满意,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陈定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旨对七叶皂苷钠注射液临床辅助治脑出血后继发脑水肿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笔者单位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70例脑出血患者,按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分为两组:研究组:35例,行静注七叶皂苷钠注射液治疗;10mg/次,2次/d,治疗7d 后,则改为1次/d,连续用药5d,且其他临床脱水药物剂量减半。对照组:30例,行静注甘露醇250mL,4次/d;治疗7d。治疗前、治疗第7d、治疗第14d 时,分别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头颅 CT 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性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颅内压降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不明显(P >0.05),不具统计学意义;但是,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水肿程度、因脱水引发的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七叶皂苷钠注射液可有效降低脑出血患者的颅内压,减轻其脑水肿,且不良反应少,是临床较理想的治疗脑出血继发脑水肿的辅助性药物。
作者:李慧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5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的护理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的护理方法,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作者:杨素琼;李小梅;林宝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本文主要对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的分析,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闫文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选取颐馨社区的200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投诉率、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投诉率、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开展社区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以减少患者的投诉率和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作者:徐兰娟;洪艳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应用丹参、山楂、黄芪和海藻等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并进一步探讨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阿伐他汀钙治疗。对两组病人的血脂,C 反应蛋白的改变情况进行观察比较,以此判断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结果:治疗周期结束后,治疗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的患者均为发现任何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明显,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表现出较好临床价值,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开辟出新的途径。
作者:邬艳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止痛泵(Analgesic pump)是利用微量输液泵将吗啡、度冷丁、曲吗多等镇痛药物定时、均速注入硬膜外腔或静脉而达到止痛目的,又叫镇痛泵。种类有很多种,但一般由阻尼管、加药口、贮液器、保护外壳、过滤器、控流管、保护套等组成。外科手术后应用止痛泵,不但能自行缓解术后剧烈的疼痛。而且能缓解术后病人咳嗽和运动导致切口剧烈的疼痛,减少肺部感染和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us)等并发症的发生。为了使患者能安全有效的使用术后止痛泵,护士必须对止痛泵有充分的认识并能妥善护理,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的同时,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注重滤过管道的护理,同时完善心理安抚和并发症预防护理。结果:治疗和护理前后患者 APACHEII 评分、生化指标、生命体征较前明显改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14例好转,17例痊愈,2例并发胰周囊肿手术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效果明显,但疗效的发挥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
作者:崔美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尿潴留应用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86例剖宫产术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加强产前检查、完善护理服务制度、对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干预处理、留院观察、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观察组采取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知识宣教、心理疏导、卧床排尿护理及缓解尿潴留措施。结果:观察组首次排尿量为896±48ml、首次排尿时间为2.9±1.3d、尿潴留发生率12.00%、导尿率为8.00%;对照组首次排尿量为650±33ml、首次排尿时间为1.7±0.98d、尿潴留发生率为44.00%、导尿率为42.00%;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剖宫产术后尿潴留发生的风险,预防尿潴留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梁育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脑钠肽与心律失常的内在关系与临床判断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的100心律失常和30例正常病患,对其血浆中含有的脑钠肽浓度与心律失常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律失常病患中有69.00%的人群存在脑钠肽升高的情况,其中房性心律失常中升高比例为75.86%,交界性心律失常病患为56.25%,室性心律失常者为74.36%。结论:脑钠肽与心律失常存在一定联系,但是在不同心律失常的判定中暂且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主要与房性心律失常有着正相关性,脑钠肽浓度越高,房性心律失常情况越严重,可以作为房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参考。
作者:沈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食管中段异物取出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59例食管中段异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严格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术后各项指标。结果:本组研究中共治愈57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3.5%。其中出现2例食管穿孔,2例食管穿孔纵隔脓肿,另有1例怀疑食管主动脉瘘抢救不及时和1例食管镜下取出异物失败患者均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10.5%。结论:食管中段异物存留相对凶险,手术风险较大,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冬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120例患者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依那普利,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6.66%%(52/60)明显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58/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4/6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3/6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雪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在我院内科向患者发放我院自制调查问卷,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针对性提出内科护理沟通的有效对策。结果:本次发放问卷182份,其中38例投诉患者,其中由于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恶劣的投诉率占34.2%,其次为频发差错事故及医疗费用高,各占21.1%与18.4%,另外包括护理技术水平低、法律知识少等诸多因素。结论:护理工作者作为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主体,应不断充实自己,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服务责任心,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减少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黄周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 A 组(n =33,予以常规护理)和 B 组(n =33,予以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B 组治疗效果和治疗依从性与 A 组进行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广泛使用和推广。
作者:梁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降钙素原(PCT)联合 C 反应蛋白(CRP)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败血症患者30例与非败血症患者30例。将败血症患者设为实验组,非败血症患者设为对照组。同时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和散射比浊法分别对这两组新生儿血清 PCT 与血清 C 反应蛋白进行检测,一周后对比检测结果,并得出结论。结果:经观察,试验组患者的血清 PCT 与血清 CRP(22.94±8.33)ng/mL、(36.81±11.20)mg/L 明显高于对照组(3.10±2.61)ng/mL,(5.82±3.4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患者恢复期血清 PCT(1.0±0.8)ng/ml 与 CRP(3.2±1.5)mg/l 均较初期明显下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降钙素原(PCT)联合 C 反应蛋白(CRP)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方面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有助于新生儿败血症病情早期诊断与治疗,值得进行进一步拓展探索与推广应用。
作者:祁俊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肝血管瘤的彩超诊断价值。方法:本次临床诊断研究主要选取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6例经过 CT 或者 MRI 诊断,证实为肝血管瘤的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研究。56例患者均取仰卧位进行彩超检查,研究彩超诊断符合率以及患者彩超检查声像图。结果:在56例经过彩超检查的患者中,检查结果为肝血管瘤的患者数量为48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5.71%。其它的8例患者经过彩超检查之后,检查的结果为原发性肝癌,超声误诊率为14.29%。结论:彩超检查在肝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检出率较高,误诊率较低,能够有效观察患者的肝血管瘤情况,对于肝血管瘤患者后续的治疗和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必渝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急诊阑尾炎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需行急诊阑尾炎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行单纯硬膜外麻醉,记录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牵拉阑尾时心率变化不明显,两组患者收缩压较术前相比均降低,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观察组麻醉生效时间短于对照组(5.3±3.4vs16.5±6.3),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基本无明显牵拉反射,生效时间较短,麻醉效果显著。
作者:鞠科;李荷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