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强;卜献春
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是目前常见的脊柱相关性疾病,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工作环境的改变,本病的发病人群和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因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类型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而临床上的治疗方法无外乎保守治疗、微创介入和开放手术治疗.笔者自2007年9月~2009年9月采用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吸术(Percutanous cervical discectomy,PCD)为主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8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立刚;唐炳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驴胶补血颗粒由阿胶、当归、党参、熟地黄、黄芪、白术等中药组成.阿胶为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 L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的干燥根;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经加工的块根;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的干燥根;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1].原标准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11册和第16册,由于无含量测定项,不能较好地确定本品质量.本文对该品种的黄芪甲苷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该品种的含量测定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易华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 91.8%,对照组为 82.35 ,两组比较,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何金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而对照组仅为68.75%,两组比较,P<0.05.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疗效较好.
作者:陈朝晖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前列清浊汤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前列清浊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前列康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7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前列清浊汤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
作者:尹跃兵;贺菊乔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肛瘘是肛肠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仅次于痔疮,任何年龄均可发生.肛瘘的治疗方法较多,但一致公认的比较有效而彻底的方法当推肛瘘手术切除.肛瘘手术后会形成创面,由于引流不畅,极易引起创面水肿、感染,而造成创面愈合延长.因此,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来加速创面愈合,是治疗本病的重要环节.近3年来,笔者采用紫冰油膏外治肛瘘术后创面32例,取得了明显疗效,并与用马应龙痔疮膏治疗的32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而对照组仅为86.4%,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神经炎疗效满意.
作者:石彩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面神经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患者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漏齿时口角歪向健侧.由于该病病因病理尚未完全明确,所以西医无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2008年7月~2009年11月,笔者采用针刺透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本病40例,取得满意疗效,并与单用针刺透穴治疗的4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红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疼痛是骨科术后常见的一种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不利于患者的伤口愈合.目前临床上对于骨科术后病人在进行镇痛治疗的同时,护理干预已作为一种有效措施被广泛用于临床.现笔者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许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先兆流产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本病可发展为难免流产、稽留流产,严重影响了孕妇的身心健康.中医认为,先兆流产多属肾气亏损、气血虚弱、冲任不固,损伤胎元,引起胎动不安而致流产.现代医学认为,流产的发生与免疫因素有关,抗心磷脂抗体(AcA)是一种累积多系统、多脏器,并呈现在细胞膜上的自身抗体.近年研究表明,该抗体与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死胎及心血管、血液、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有密切关系[1],消除AcA抗体是减少流产的重要环节.而中医药在生殖免疫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笔者采用补肾益气方治疗先兆流产AcA阳性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骨性关节炎(OA)是以局灶性关节软骨退行性变、软骨下骨质硬化及关节边缘骨赘形成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关节疾病,是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骨性关节炎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衰老、创伤、劳损、肥胖、遗传和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随着现代社会人均寿命的增长,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关节外科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自2007年来,笔者采用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配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膝OA30例,取得良好效果,并与单用透明质酸纳治疗的3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世军;卢敏;龚志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UACS)是呼吸门诊、急诊常见病症,目前尚无法确定上呼吸道疾病导致的咳嗽是否是有鼻后滴流综合征或直接刺激或上呼吸道咳嗽受体炎症引起,2006年美国咳嗽诊治指南编撰委员会一致建议称为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awy cough syndrome,UACS).其有咳嗽、咳痰外,通常还有咽喉部流感、口咽粘液附着、频繁清喉咽痒不适或鼻塞、鼻痒、流涕、打喷嚏等症状.有时可出现声音嘶哑,甚至说话也诱发咳嗽.笔者近期用止嗽僵蝉汤治疗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42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42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淼雄;莫凤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和对照组9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仅为69.57%,两组比较,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显著.
作者:彭金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痛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4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mALB、尿β2-MG和血β2-MG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疗效较好.
作者:向理满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慢性咳嗽,通常是指咳嗽时间超过8周,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或主要症状,X线胸片或肺部CT示无明显病变者[1].国内调查资料显示,因慢性咳嗽就诊的患者占同期门诊总量的20%左右[2].慢性咳嗽可单独存在,也可是其他病的一个合并症状,其病因、病机尚不十分清楚,故西医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胡学军老师对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多有独到之处.他治疗慢性咳嗽,常采用双向调节法,效果不错,笔者有幸随师坐诊,耳濡目染,现将其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作者:贺海霞;胡学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笔者于2003年8月~2008年6月采用凉血紫草汤治疗肾小球性血尿患者57例,疗效较好,并与用小蓟饮子治疗的39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标准是对一定范围内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标准化、规范化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一门学科成熟度的标志.中医药标准起草和制定的过程是对中医药学术进行整理、研究和提升的过程,对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标准化战略已成为中医发展的战略之一.本文试图总结前段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成绩,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作者:蔡光先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为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无特效药物,多以对症治疗为主.笔者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超微颗粒肠舒安保留灌肠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4例,疗效较满意,并与用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的64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云峰;谢德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呼吸循环衰竭、高热、消化道大出血、心血管急症(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是肿瘤科常见的4类急症,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居于各类急症之首,若此类急症抢救或护理不当又极易导致医患矛盾.因此,调查研究其24h内分布规律,对于调配护理资源、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能、确保护理质量、杜绝医疗事故发生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笔者现将2001~2009年我院肿瘤科4类急症发生的时间分布资料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并采用圆形分布统计方法进行统计,以此研究急症之日分布规律,探讨与其相应的护理措施,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良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髋臼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随着近年交通运输业和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此类损伤也日趋增多,髋臼相对而言解剖复杂,为重要的承重关节,活动度大,要求恢复程度高.笔者于2001年1月~2007年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斌;易汉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