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调中安神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6例

任凤怡;张翠琴

关键词:消化不良, 中医药疗法, 调中安神方
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简称FD)是指目前尚无器质性疾病可查,但临床上可见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以上腹痛或不适、嗳气、恶心、纳差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消化不良综合征.其发病机理不明,目前西医对其治疗尚无疗效可靠的理想药物,相比之下中医辨证施治,则显示出独特的优势.笔者于2006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调中安神方治疗FD56例,疗效较好,并与单用莫沙比利治疗的4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通窍醒脑汤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2例总结

    目的:探讨通窍醒脑汤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tSA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通窍醒脑汤治疗,对照组羊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7%,而对照组仅为62.5%,两组比较,P<0.05.结论:通窍醒脑汤治疗tSAH疗效满意.

    作者:喻坚柏;张占伟;罗刚;韩景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100例

    霉菌性阴道炎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症状较重,常给患者带来了很大困扰.近几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10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的5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桥;卢燕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补肾法治痛经

    痛经虽以实证居多,然笔者在临床上发现虚证引起的亦屡见不鲜,且以肾虚痛经占多数,尤其青年女子发病率较高.笔者临床上以补肾法治疗痛经,每获良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薛朝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辨证治疗甲状腺肿块180例

    甲状腺肿块包括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以及伴有甲亢等,均为临床常见病.目前国内外多采用手术治疗(除单纯性甲状腺肿外),但术后并发症多,且易复发,年老体弱者不能胜任手术.笔者采用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的原则治疗甲状腺肿块18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宇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西医治疗非胃肠术后胃肠排空障碍概况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DGE)常继发于胃大部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等,少数继发于腹腔其他手术.不同手术后FDGE的发生率有较大差异.近年来非胃肠手术后的FDGE的发生时有报道[1],但对其发病率的调查尚无确切报道[2].临床上虽对其治疗有所报道,但治疗方法各异.现笔者就近年来有关非胃肠术后胃排空障碍的研究及治疗情况概述如下.

    作者:尹天雷;白雪松;刘柏炎;蔡光先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Ⅰ型骨质疏松患者伴发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炎流行病学研究

    退行性骨关节炎(OA)与骨质疏松均为退行性疾病,发病率与年龄成正相关.临床发现,这两种疾病常常并存出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疼痛、关节活动度下降、运动及肢体功能逐渐受到影响,同时可并发畸形或骨折.笔者对湖南省长沙、湘潭、邵阳地区138例Ⅰ型骨质疏松患者伴发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炎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新辉;杨少锋;何东;姚共和;罗振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益肾灵结合激素、细胞免疫抑制剂治疗肾病综合征(Ns)的疗效.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益肾灵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激素标准疗程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近期疗效治疗组为96.6%,对照组为91.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随访1年后(远期疗效),复发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41.6%,两组比较,P<0.05.结论:益肾灵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无毒副作用.

    作者:黄子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分娩方式与产前吸氧对新生儿血氧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剖宫产率逐年上升,有关剖宫产儿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对我院2006年12月~2007年12月出生的565例新生儿进行分析,对不同的分娩方式和产前吸氧对新生儿血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柯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通脉降脂汤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30例总结

    目的:观察通脉降脂汤合辛伐他汀治疗痰瘀阻滞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痰瘀阻滞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使用通脉降脂汤加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辛伐他汀治疗,疗程8周.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所改善(P<0.05),且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脉降脂汤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优于单纯使用辛伐他汀,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唐修宇;邹碧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7例

    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在临床上极为常见.笔者自2003年1月~2007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7例,疗效较好,并与西医常规治疗的59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粟喜然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壮腰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其内的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其上的后纵韧带向椎管内突出:压迫脊神经,产生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是骨伤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大多数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可得到改善.笔者运用壮腰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50例,取得较好疗效,并与用腰痹通胶囊治疗的3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泽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有限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63例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的不断发 3展,由于高能量创伤导致的股骨干骨折日趋增多.笔者于2004年2月-2006年12月采用有限切开 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加中药熏洗治疗股骨干粉 碎性骨折63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达准;梁红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快胃舒肝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08例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1年内累计超过3个月,而各种客观检查未能发现器质性疾病.本病属中医肝胃不和证.病人主诉症状较多,其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现代医学对FD的治疗仍停留在对症处理阶段,主要采取胃肠动力药予以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副作用.目前运用中医学理论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在FD的治疗上显示出了显著的优势.笔者采用快胃舒肝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10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丽红;臧力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川芎嗪离子导入治疗玻璃体积血37例40眼

    玻璃体积血是眼外伤或视网膜血管性疾病造成视力危害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出血不仅使屈光介质混浊,妨碍光线达到视网膜,而且能对眼部组织产生严重破坏作用,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作者:吴媛媛;王燕;王幼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药遗传安全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医药在治疗妊娠病及妊娠合并症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疗效,是中医药的传统特色之一.由于人们对西药的毒副作用认识比较充分,却错误地认为中药是纯天然的,没有毒副作用.这一错误认识使得很多妇女在孕期选择中药防病治病,据有关文献报道78.7%的孕妇曾使用过中药进行治疗[1].因此孕期应用中药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损害胎元、影响妊娠的中药乃禁忌药,同时影响胎儿本身及其后代的生长发育、具有遗传毒性的中药也应禁用.遗传毒性作为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要方面之一,正日益受到重视,成为目前药物研究的重要领域.

    作者:刘英;尤昭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附睾炎合并结核40例

    急性附睾炎是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的炎性疾病.从新生儿到老年人均可发病,但以16~50岁多见.而临床上急性附睾炎合并结核者也并不少见,且治疗时也比较棘手.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附睾炎并结核4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并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的4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宏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沈坚华治疗感染性疾病举隅

    沈坚华主任医师经过30年的临床实践,认为中医药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治疗慢性病及养生保健上,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治疗某些感染性疾病的急症亦可收到理想效果.笔者有幸师从于沈坚华主任医师多年,对治疗感染性疾病(热病)颇有心得,现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谭桂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金储之主任医师学术经验探讨

    金储之(1919~2004年),江苏吴江人,江苏省首批名中医,主任中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金老从医60余年,行医水乡,服务桑梓,救死扶伤,在临床、科研、教学成果甚丰,研治疑难重症,独有创新.总结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先后出版<莺湖医集>、<中医治疗血液病>等专著,早年自编<中医理法方药简编>上下册及<中医金氏临床手册>,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医学财富.笔者随金老临证多年,深得教诲,受益非浅,现将金老的部分学术理论和l临床经验简要介绍如下.

    作者:邵继芳;金跃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80例总结

    目的:探讨中医药内外同治加针法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52例,主要观察内外同治对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多数类型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内外同治加针法能减少心肌梗死溶栓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贺晓文;黄瑞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之我见

    证,即证候,是对疾病处于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变性质以及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等各方面情况的病理概括,是机体对致病因素及内外环境的综合反应.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历代医家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使实践与理论不断地相互印证、升华,创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证候是辨证论治的核心,是中医治病的归宿点,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指导着中医学对疾病表现及其发生的认识.随着循证实践(EBP)医学模式的兴起,如何在医学实践中概括、评价和应用科学证据,并科学评价临床新药对中医证候的疗效,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作者:朱沛;朱克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