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晓文;黄瑞群
霉菌性阴道炎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症状较重,常给患者带来了很大困扰.近几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10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的5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桥;卢燕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本病的发病原因多由流产、产后感染、经期不洁、手术和上环等引起,或由急性盆腔炎迁延演变而成,易反复发作,甚至引起月经失调、痛经、不孕和宫外孕等疾病,严重影响了妇女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本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许永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在临床上极为常见.笔者自2003年1月~2007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7例,疗效较好,并与西医常规治疗的59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粟喜然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近20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增加了2倍,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常见恶性肿瘤的第4~6位,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医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大肠癌的治疗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的防止大肠癌转移的药物应用于临床,因此探讨中医药的抗癌转移作用和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现笔者将中药抗大肠癌转移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作者:蒋益兰;荆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骨科手术后术口早期感染是骨科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如果治疗不及时可以出现术口深部感染.甚至可以导致骨髓炎.一般常规治疗术后早期感染除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外,还要配合术口外酒精湿敷等治疗.我科近年来对骨科手术后术口早期感染患者除常规应用抗生素外,还在术口周围外敷如意金黄膏,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智平;袁普卫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玻璃体积血是眼外伤或视网膜血管性疾病造成视力危害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出血不仅使屈光介质混浊,妨碍光线达到视网膜,而且能对眼部组织产生严重破坏作用,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作者:吴媛媛;王燕;王幼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脑外伤后综合症是许多颅脑损伤疾病中产生的一种病证,症状以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和癔症样反应为主.其中部分病人以头昏、头痛、烦躁、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智力降低为主要表现.笔者临床上采用清脑益智汤治疗本病3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并与用西药治疗的22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建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证,即证候,是对疾病处于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变性质以及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等各方面情况的病理概括,是机体对致病因素及内外环境的综合反应.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历代医家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使实践与理论不断地相互印证、升华,创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证候是辨证论治的核心,是中医治病的归宿点,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指导着中医学对疾病表现及其发生的认识.随着循证实践(EBP)医学模式的兴起,如何在医学实践中概括、评价和应用科学证据,并科学评价临床新药对中医证候的疗效,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作者:朱沛;朱克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1年内累计超过3个月,而各种客观检查未能发现器质性疾病.本病属中医肝胃不和证.病人主诉症状较多,其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现代医学对FD的治疗仍停留在对症处理阶段,主要采取胃肠动力药予以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副作用.目前运用中医学理论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在FD的治疗上显示出了显著的优势.笔者采用快胃舒肝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10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丽红;臧力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肥胖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医学研究证明肥胖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密切相关.近20年来肥胖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日趋严重的全球性疾病.笔者自2007年8月-2008年6月在援马耳他工作期间采用腹针合耳针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36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建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终结局,由于肾功能衰竭,导致体内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常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纳差、胃脘胀满、溲溺闭阻等症,治疗颇难.笔者近几年来采用四联疗法治疗CRF 60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46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翠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降糖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降糖饮.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FBG、F2BG均有所下降,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而两组治疗后FBG、F2BG分别比较,均P<0.01.结论:降糖饮为主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满意.
作者:李家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心电图及症状疗效方面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明显.
作者:陈坪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甲状腺肿块包括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以及伴有甲亢等,均为临床常见病.目前国内外多采用手术治疗(除单纯性甲状腺肿外),但术后并发症多,且易复发,年老体弱者不能胜任手术.笔者采用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的原则治疗甲状腺肿块18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宇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DGE)常继发于胃大部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等,少数继发于腹腔其他手术.不同手术后FDGE的发生率有较大差异.近年来非胃肠手术后的FDGE的发生时有报道[1],但对其发病率的调查尚无确切报道[2].临床上虽对其治疗有所报道,但治疗方法各异.现笔者就近年来有关非胃肠术后胃排空障碍的研究及治疗情况概述如下.
作者:尹天雷;白雪松;刘柏炎;蔡光先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急性附睾炎是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的炎性疾病.从新生儿到老年人均可发病,但以16~50岁多见.而临床上急性附睾炎合并结核者也并不少见,且治疗时也比较棘手.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附睾炎并结核4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并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的4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宏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灵芝属担子菌科植物,含有多糖、氨基酸、生物碱及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养心安神、健脾和胃之功能,用于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神经衰弱、高脂血症、冠心病及慢性支气管炎的辅助治疗.
作者:许向平;向海洋;湛冬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简称FD)是指目前尚无器质性疾病可查,但临床上可见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以上腹痛或不适、嗳气、恶心、纳差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消化不良综合征.其发病机理不明,目前西医对其治疗尚无疗效可靠的理想药物,相比之下中医辨证施治,则显示出独特的优势.笔者于2006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调中安神方治疗FD56例,疗效较好,并与单用莫沙比利治疗的4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凤怡;张翠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退行性骨关节炎(OA)与骨质疏松均为退行性疾病,发病率与年龄成正相关.临床发现,这两种疾病常常并存出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疼痛、关节活动度下降、运动及肢体功能逐渐受到影响,同时可并发畸形或骨折.笔者对湖南省长沙、湘潭、邵阳地区138例Ⅰ型骨质疏松患者伴发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炎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新辉;杨少锋;何东;姚共和;罗振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胃食管返流病(GERD)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其中由于酸(碱)返流导致的食管粘膜破损引起返流性食管炎(RE)而就诊者尤为多见.RE目前已成为消化系统疾病研究的热点.笔者于2005年12月-2007年10月采用辨证治疗返流性食管炎40例,疗效较好,并与用西药治疗的4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润权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