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锁骨移位骨折的临床分析

刘川

关键词:内固定方式, 锁骨移位骨折,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内固定方式在锁骨移位骨折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7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锁骨移位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共472例.其中,208例选择髓内针进行固定;15例予以记忆合金类环抱器进行内固定;33例选择钢丝行“8”字型内固定;271例采用钢板内固定.对比分析这五类内固定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上述五类内固定方式的临床效果中,佳的是钢板内固定方式,其优良率达到99.63%.结论:对于锁骨骨折病人,在选择内固定方式时,应依据其身体情况以及骨折情况进行选择.但总的来说,钢板内固定更具临床疗效.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B-Lynch缝合术应用于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析改良B-Lynch缝合术应用于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实施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术后止血,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改良B-Lynch缝合术止血,观察两组患者止血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优势(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血红蛋白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实施改良B-Lynch缝合术进行止血治疗,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同时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Copeptin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和肽素(copeptin)是精氨酸加压素前体羧基末端的一段多肽,在体内稳定,检测方法方便快捷,它在血浆中的变化趋势与精氨酸加压素一致.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它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等方面有重要价值,尤其对心力衰竭的预后判断,是一项极具潜力的标志物,目前国内外对和肽素的研究已成为一个新的热点.

    作者:董念;陶华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早期用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早期用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5月至2012年6月接收的早期脑梗死患者130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均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血清三酰甘油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脑梗死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能改善血脂、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疗效,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于桂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血脂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高血脂患者采用的护理措施及护理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7例高血脂患者治疗同时给予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61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46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身体指标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0.4%,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脂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能够促进身体恢复健康,较大程度的缓解病痛,是一种良好的护理模式.

    作者:水小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经脐部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对腹股沟斜疝患儿经脐部实施单孔腹腔镜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小儿腹股沟斜疝3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双侧斜疝90例,左侧斜疝68例,右侧斜疝204例,均采用单孔腹腔镜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362例病患皆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手术方案;单侧疝平均手术时间(12.3±6.7)分钟,双侧疝平均手术时间(27.2±5.4)分钟;平均住院时间(3.6±1.2)天,小范围血肿及淤血10例,轻度阴囊水肿36例;术后随访1年,无1例复发.结论:针对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单孔腹腔镜经脐部进行治疗不仅有效、安全,且操作方便,不留瘢痕,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毅;何朝生;黄文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氧气雾化湿化瓶安全管理的改进

    目的:探讨儿科氧气湿化瓶安全管理的方法.方法:对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小儿科从2004年-2006年至2006年-2008年期间临床氧气雾化吸入的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回顾总结2004年-2006年末对氧气湿化瓶改进消毒方法.及时跟换湿化瓶并且加入湿化液爆炸比例为15%,临床取样60例,其中发生爆炸8例,2006年-2008年对氧气湿化瓶改进消毒方法,及时跟换湿化瓶并且加入湿化液爆炸比例为3.4%,临床取样58例,其中发生爆炸2例.结果:2006年-2008年氧气湿化瓶发生爆炸数明显减少,2006年-2008年发生率3.4%,2004年-2006年发生率15%,卡方值4.66%,P<0.05.结论:通过对氧气湿化瓶消毒方法,管理方法及使用方法方面的改进,明显减少了临床操作氧气雾化吸入时湿化瓶爆炸现象,减少了因发生该现象引起的对患儿和工作人员造成的惊吓甚至伤害,使该项操作过程更加顺利安全,使患儿能更好地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作者:陈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家庭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析家庭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普内科住院的14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4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除了给予出院指导外,还在患者出院后给予家庭护理干预,包括:制定家庭护理计划、健康教育、电话访视、家访等.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再次住院率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肺功能、再次住院率、生存质量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的再次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比较分析

    研究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至2013年前来就诊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钻孔引流术组(33例)和开颅清除术组(35例),分别采用两种治疗方法后,观察疗效.研究结果:①手术时间:开颅清除术组手术时间明显比钻孔引流术组长(P<0.05);②病死率及意识回复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③远期疗效:钻孔引流术组远期疗效明显好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P<0.05).研究结论:由于钻孔引流术具有操作较为简便、术后恢复好的特点,是临床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好的选择.

    作者:连顺生;许黔凤;朱星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脑出血患者的内科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的内科临床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总结内科治疗中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在临床治疗时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方法,主要为控制脑水肿、脱水降压以及脑保护剂类的药物治疗,同时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通过内科临床治疗后91例患者存活,9例患者死亡,存活率为91%.其中患者临床发病消化道出血5例,患者临床肺部感染4例.结论:内科治疗脑出血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脑水肿,降低患者颅内压,同时也可以提升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作者:姜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儿科护理人员呼吸道感染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与研究

    目的:研究儿科护理人员工作状况与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统一的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对杭州地区综合性医院儿科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软件logistic回归功能对结果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杭州地区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2012年呼吸道感染率为79.3%,其感染与护理人员个人年龄,工作年限明显相关.结论:高龄、低工作年限是引起护理人员呼吸道感染的关键因素.

    作者:林晓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分级导管评估表在神经外科ICU中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研究

    目的:建立神经外科导管分级护理评估表,根据表格,对患者进行有效评估,实时观察,采用综合护理措施,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1月1日~2012年6月1日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共40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2组在ICU期间非计划拔管情况.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患者术后意外拔出导管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建立神经外科导管评估表,可有效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提高护理安全,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黄传庆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急性脑梗塞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讨论分析急性脑梗塞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并且提出相应的整改对策.方法:通过回归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急性脑梗塞300名患者的病例,总结出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性因素,并且提出相应的整改对策.结果:300名患者有36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其中有20名患者是下呼吸道感染,占55.55%.通过分析发现,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患有心血管并发症以及使用呼吸机等都是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主要是做好预防和监控工作,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便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感染率.

    作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32例分析

    目的:分析与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共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类型与发生率,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Neer肩关节评分进行比较.结果:32例患者临床疗效为痊愈共20例,显效共10例,有效共2例,无效共0例,总有效率为100.0%.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安全地完成,术后未发生神经损伤与血管损伤,住院期间的感染率为0.患者术前Neer评分为优秀共0例,良好共0例,尚可共20例,较差共12例,优良率为0,术后优秀共10例,良好共18例,尚可共4例,较差共0例,优良率为87.5%.患者治疗前后的Neer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患者出院后无钢板松动、肱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平均愈合时间为(4.0±0.5)个月.结论: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Neer评分,且安全性较高,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因此本文认为,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文昌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初产妇产后焦虑情况分析及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焦虑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184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人,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一般护理加心理干预护理方法.利用焦虑评定量表(SAS)记录产出出院当天的得分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初产妇其焦虑得分和焦虑发生率都比对照组的低(P<0.05).结论:针对性心理干预可以降低初产妇的产后焦虑.

    作者:杨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不孕症临床探析

    目的:临床观察中西药治疗不孕症的疗效.方法:选择102例在我院已经确诊的女性不孕症患者,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并跟踪指导.结果:通过中西医治疗女性不孕患者,共计怀孕72例,占66.7%;无效30例,占29.4%.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比较单纯使用中药或者西药方法疗效显著.

    作者:申燕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PFNA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于2009年3月到2013年2月共对33名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微创治疗,33名患者中有27名患者为顺粗隆间骨折、有5名患者为反粗隆间骨折、有3名患者合并有同侧股骨干骨折.患者根据AO来分型:有2名患者为A1型、有25名患者为A2型、有6名患者为A3型.患者接受手术后会有大于6个月的随访,根据患者髋关节功能、疼痛和关节活动度来给予疗效评价.结果:患者接受手术后切口都在一期愈合,没有出现髋内翻、延迟愈合、感染等并发症,患者的骨折愈合很快,功能恢复情况良好,随访6到18个月(平均为12个月),患者的骨折全部痊愈,愈合的时间为11-17周,平均为13.2周.根据黄公怡的评定标准:29名患者为优、4名患者为良,优良率达到了100%.结论:采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的特点,并且能够大大缩减骨折愈合的时间,恢复患者的患肢功能.

    作者:苏启旭;何旻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研究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短期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相关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2011-2012年我院收治的36例确定为HP阳性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于疗程结束后第五周复查胃镜及检测HP,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及HP根除情况.结果:36例均完成治疗方案,治疗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分别为94.4%和82%,对照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分别为72.2%和80%,两组愈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具有很高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能有效的缓解症状、抑制胃酸的分泌,效价比优于其他质子泵抑制剂.

    作者:何艳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麻醉深度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麻醉深浅的调控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术后恢复的快慢及提高手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麻醉深度的监测在临床麻醉中日趋重要,本文简要综述了全麻过程中各种麻醉深度监测方法,以期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从而提高麻醉质量,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

    作者:张晓青;戴茹萍;成芳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两种固定技术在胸中段食管癌放疗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研究两种不同固定方式对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时摆位误差的影响效果,并对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到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外放间距进行初步探讨,为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放疗选用合适固定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应用瓦里安TrueBeam治疗系统治疗的胸中段食管癌病者60例,其中32例用S型头颈肩面膜固定,28例采用真空袋固定.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每周行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一次,将CBCT图像和原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得出X、Y、Z轴方向的线性摆位误差,分析摆位误差及其分布规律,推算出CTV到PTV的外放边界值.结果:采用真空袋固定的摆位误差在X轴(左右方向)、Y轴(头脚方向,)、Z轴(前后方向)上分别为(1.9±1.7)mm,(2.5±2.4)mm,(2.6±2.5)mm,CTV-PTV的外放边界分别为5.9mm、7.9mm、8.3mm;而采用头颈肩面膜固定的各方向误差范围都较真空袋固定的小,X轴(1.9±1.6)mm,Y轴(2.4±1.7)mm,Z轴(1.5±1.5)mm,CTV-PTV的外放边界3个方向分别为5.9mm、7.1mm、4.7mm.两组X轴、Y轴方向移位范围无明显差异(P>0.05),Z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放疗摆位,使用头颈肩面膜固定技术稳定性比真空袋好,摆位误差明显减少,放疗精度提高.

    作者:郭和锋;刘晓庆;陈鑑;王国喜;李德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

    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患上这些恶性肿瘤的患者来说是重大的心理应激,会引起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反应,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资料表明,癌症患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1].影响心理卫生状况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给予充分的社会支持是心理护理干预的重要手段[2].本文作者通过对妇科肿瘤患者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冬梅;徐丽侠;马风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