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玲莉
本综述首先简要阐述了量子点所具有的独特的光电学性质。随后详细阐述了量子点荧光基团在细胞成像和体内成像中的应用,并且详细介绍了量子点在活细胞成像中的应用。后对量子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作者:杨玉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难治性治高血压的肠道菌群的特点。方法:采用用16S DNA-PCR-DGGE技术比较难治性治高血压患者和普通高血压患者肠道菌群中拟杆菌属、梭菌属结构的差异。结果:难治性治高血压肠道梭菌属的16S DNA V3区DGGE图谱中出现一条优势带,其在2组人群中出现的频率经分析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难治性高血压的肠道菌群存在特征性优势菌。
作者:曾昶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8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根据病情分为两组,每组40人,1组进行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2组单行奥美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组使用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的患者在24小时内有效止血的人数有28人,占总比的70%。2组单行奥美拉唑治疗的患者在24小时内有效止血的患者有15人,占总比的37.5%。1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地有15人,占总比的37.5%,1组联合用药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的有28人,占总比的70%。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对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较小,因此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杨静;何聃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索血液净化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NS)难治性水肿的有效护理手段。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患有肾病综合征的患儿7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对干预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实施专科护理,两周后对比护理效果,主要为患儿水肿消散程度和发生感染或栓塞的情况、生活质量比较。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水肿改善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对照组4例发生感染,与干预组0例发生感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生活质量主观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专科护理有利于肾病综合征高度水肿患儿预防感染,改善其生活质量,对于辅助疾病的治疗十分关键。
作者:刘夕莲;宋章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护理措施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开始成立新科室共有5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25例给予临床护理途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措施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护理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措施满意率低于护理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途径,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过程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梦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为了探讨信息化条件下高素质新型应用型军事医学人才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模式,该文在总结历年实践教学经验基础上,结合国内部分同类高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成果,分析保障体系构建的原则、方法、内容和方法,制定了适合该大队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保障和评价模式体系。
作者:沈朝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析在常规治疗方法上加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性支气管肺炎的重要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我们选取的实验对象为我院2011年4月1日至2013年4月1日收治的107例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患者。将此107例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按照用药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对照组52例只应用了常规治疗。对比观察两组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咳嗽、气促、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来具体探析在常规治疗方法上加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性支气管肺炎优势。结果:在常规方法上加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沙丁胺醇的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而对照组为,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各项临床特征的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行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加快咳嗽、气促、肺部啰音等症状消失,且没有显著增加不良反应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帕力达西阿吾开它依;努尔兰那哈西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方法:我们将2011年4月-2013年6月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有: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个人因素等,针对上述危险因素,我院制订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或避免风险事件发生。结论:供应室护理人员只有严格操作规程,加强安全防护意识,采取可行防护措施才能够降低职业暴露事件发生机率,对保证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华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实习生教学是医院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形成规范的教学模式是医院教学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在建立具有本院特色的教学模式需要借鉴国内外医院已有的教学模式,以及院领导重视、各方面共同努力、教研室设立专职人员等条件下长期坚持而形成的。
作者:卢李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分析出国体检人员肺结核感染情况。方法:对6374名出国体检人员拍摄X线胸片,并对患有结核感染者研究分析。结果:107名出国体检人员胸片显示有陈旧性或活动性感染,占总体检人数的1.68%。结论:出国体检者肺结核感染率较低,且建国前出生者结核患病率显著高于建国后出生者。
作者:高兰珠;陈俊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常见妇科疾病发病情况,症状、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全团妇女病普查,分析常见妇科疾病发病情况。结果: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病率较高。结论:注意个人卫生、加强锻炼、定期检查能有效预防妇科疾病的发生。
作者:刘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利用护理干预对眼科手术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将119例眼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是护理干预组(60人),另外一组是常规护理组(59人),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进行了焦虑抑郁症状的测试,比较入院时、出院时焦虑抑郁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常规护理组和干预护理组分别在入院和出院时患者的焦虑情绪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眼科患者的焦虑情绪,但对患者的抑郁情绪没有多大的作用。
作者:刘秀如;张淑娥;陈喜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孕12~16周引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82例孕12~16周引产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分析不同方法对孕12~16周引产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61%。对比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孕12~16周引产患者具有显著效果,有效终止妊娠,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蔡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在中国的很多高校,学生通常都是寄宿,他们在学校食堂里面解决一日三餐,大多数时候,学生选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他们就是现在社会上所说的“宅男宅女”。但是,在学校食堂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营养搭配不均衡、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学生的健康也不利于学校的发展,本文就如何做好高校食堂营养搭配的均衡展开讨论,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从而建立起一个和谐、温暖的学习环境,终树立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
作者:龚一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总结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 PFNA治疗75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结果:75例患者全部安全度过围手术期,且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风险大。围术期易发生多种并发症,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作者:张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全面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摘取我院自2011.1~2013~12期间在我院住院的74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护理(舒适化护理、心理护理),并对其两组患者的VAS进行评分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VSA进行评分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后发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采取不用的护理方式对其进行护理后得出,全面护理能有效的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里负担,值得的临床上进行推广并应用。
作者:文莉;李开蓓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术前宣教质量控制中的成效。方法:应用品管圈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对手术患者术前宣教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每次宣教后3-8小时和术后第一天采用采用术前宣教质量督查表督查患者术前宣教的效果,统计实施品管圈前后术前宣教缺陷率、患者并发腹胀、切口疼痛、感染、出血、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应用品管圈持续质量改进模式3个月后,评价患者术前宣教质量缺陷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品管圈实施前,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在术前宣教质量控制中有重要作用,能降低术前宣教质量缺陷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同时达到锻炼护士综合素质的目的。
作者:段凌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阐明PBL教学法对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影响,初步说明PBL教学法对提高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方法:本文通过对运用PBL教学法上课的100医学生与运用传统临床医学教育法上课的10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Excel表格统计问卷调查结果,核对后使用 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医学生对PBL教学法的了解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问题寻根究底、主动寻求答案的行动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和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的能力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学生的兴趣、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对自己的自信心、对事物的观察力和另辟蹊径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各方面的选择比重都比对照组高。结论:PBL教学法,显著提高临床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问题的探索和行动力、对其提出问题的能力和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的能力,对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周照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术前行不剃毛备皮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03月120例行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只清洁皮肤(包括脐孔)不去除毛发,对照组按腹部手术方式备皮,剪除手术野(包括会阴部)所有毛发,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临床上护士和患者均倾向于试验组的备皮方式。结论: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术前不剃毛备皮方法方便易行,减少污染,具有实用性,值得推广。
作者:王艳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1年4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白内障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均采取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后的视力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1天,对照组患者的视力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月检查视力,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的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较显著,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
作者:潘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