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科医院感染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

梁桃珍

关键词:产科,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产科医院感染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0月 ~2017年10月,89例产科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感染情况,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在上述89例产妇中,其主要的感染位置为呼吸道、泌尿道以及消化道和切口等,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共分离出244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为147株,革兰阳性菌为83株,真菌14株.而对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住院时间过长、有妊娠并发症和探视人数过多是导致产妇医院感染的关键.结论:针对产科医院感染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产妇分娩后的身体抵抗能力下降,因此相应的工作人员应提前做好防感染措施,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综合实施抗感染措施,增加产妇的抵抗力,降低产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面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对其负面精神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 ~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分为研究组(n=48)与对照组(42).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精神状态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各项心理状态评分,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可有效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昙如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血站血液检验前标本的质量控制

    血站血液检验前标本的质量问题较多,主要包括乳糜血、感染性疾病等,不同地区调查的样本不合格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地区采用初筛技术条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献血者的主观因素也是影响样本质量的重要原因.血站需要建立样本质控体系,包括采样前的病史等信息问询、试采血的血液肉眼评价、试采血的初筛、仪器设备以及材料的质量控制、样本的保存与运输等,明确规则制度、建立完备的技术文件、明确岗位人员的职责.管理者与工作人员需要从意识层面上重视样本质量控制,重视环节的质控.

    作者:嵇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应用X线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研究X线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X线诊断,再到他院作CT扫描,比较两者的检查结果,通过对比分析X线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结果: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X线诊断的直接征象18例,椎间盘改变21个;间接征象13例,椎间盘突出17个;与CT诊断比较,椎间盘改变的符合率为38.2%,椎间盘突出的符合率为30.9%,总符合率69.1%与CT诊断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X线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可行性,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和指导,结合CT扫描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邵妙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肠道穿孔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肠道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于本院2016年12月 ~2017年12月收治的胃肠道穿孔患者中,随机选取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结果:参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进食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患者,参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多于观察组患者,参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结论:在治疗胃肠道穿孔患者的过程中,应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提升治疗质量.

    作者:郭玉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探讨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分析研究对牙周炎患者局部应用替硝唑治疗的安全性与用药价值.方法:筛入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1月 ~2017年7月收治的牙周炎患者469例,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0例与观察组239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替硝唑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局部用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安全性与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230例患者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临床中对牙周炎患者局部使用替硝唑治疗,不仅安全性高、不良反应低,且药物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孙海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老年心衰患者进行辨证式护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总结对老年心衰患者实施辨证式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 ~2016年10月收治的82例老年心衰患者,按照1:1比例将82例老年心衰患者分为各41例的实验组、参照组.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常规护理+辨证式护理,对比两组老年心衰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期间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对比护理前,护理4周后两组老年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改善,且实验组患者优于参照组,P<0.05.另外,实验组老年心衰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常规护理配合辨证式护理干预利于老年心衰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提高,具有推行价值.

    作者:徐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脊柱骨折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策略

    目的:探讨后入路脊柱手术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月 ~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脊柱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措施,治疗组患者采用风险评估管理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室不安全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临床护理后,治疗组患者的护理不安全因素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少,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脊柱后入路脊柱手术中的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需要加强规章制度保障和医护人员护理知识的培训,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预防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出现,提高临床护理水平.

    作者:杨小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抽取的94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选自我院2016年4月 ~2017年8月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每组各47例患者.对照组行基础护理,观察组行超早期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前FMA和BI分数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护理后两组分数经比较呈现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超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病情恢复,可将患者生活质量提升.

    作者:徐小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几种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

    目的:了解几种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检验中的检验结果.方法:抽选2016年1月 ~2017年10月本院接收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研究组),同时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参照组),分别收集两组静脉血液标本完成血液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检测结果发现,研究组RDW(13.68±0.59)%,比参照组的(10.11±0.39)%高,(P<0.05);研究组CK-MB、hs-cTnl、cTni、cTnT等指标检验结果,均比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LT、PDW、MPV、PCT等检验指标对比,未见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预后较差可把RDW增长当作一个危险因素,且RDW、cTn、CK-MB等血液指标均高于健康人群,可将以上指标当作评估冠心病临床疗效的一个关键参考依据.

    作者:陶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老年人群常见西药不良反应的研究及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人群常见西药不良反应特点,总结防范措施.方法:将2014年1月 ~2017年1月期间我院门诊、住院部收治且服用西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共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收集与整理,以研究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在用药类型、给药途径、以及产生原因方面的具体情况.结果:抗菌药品所致不良反应构成比为43.00%(86/200),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药品(P<0.05),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静脉滴注所致不良反应构成比为55.00%(110/200),显著高于其他给药途径(P<0.05),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药动力学改变、药效改变、联合用药均是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构成比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群服用西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高,影响因素众多,需通过对临床用药的合理指导与监管,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合理.

    作者:朱义灵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中药学》教学中的价值研究

    翻转课堂模式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翻转,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引起了工作教育者的关注.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中药学》教学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探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药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案,从而完善现存的教学制度.

    作者:袁旭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医护理在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宫颈癌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减少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效果观察.方法:将我院2014年08月 ~2017年08月诊断为宫颈癌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发生尿潴留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73例采用常规西医护理模式为对照组,另81例采用中医护理为中医组.将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改善率、尿路感染率,术后首次自行排尿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排尿完全恢复时间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中医组尿潴留改善率为97.53%,尿路感染率为3.70%,而对照组尿潴留改善率为83.56%,尿路感染率为20.55%,中医组自行排尿、导尿管留置、排尿完全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宫颈癌术后发生尿潴留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可有效提高尿潴留治疗情况,缩短患者首次自行排尿、导尿管留置与排尿完全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尿路感染几率,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邓路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阿希米联合LEEP刀治疗5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讨论阿希米联合LEEP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 ~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5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尾号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单用LEEP刀)与观察组(阿希米联合LEEP刀),每组分别为28例.比较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阿希米与LEEP刀联合治疗能够在提升临床疗效的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罗永秀;田顺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层妇幼保健院对边境地区地中海贫血的产前筛查和诊断分析

    目的:对广西边境地的地中海贫血情况进行产前筛查分析.方法:将接受产前检查夫妇3000例进行常规实验室地贫筛查,并对结果同为 α-地贫或 β-地贫携带者的夫妇开展产前诊断.结果:检测出 α-地贫携带者174例(5.8%),检测出 β-地贫携带者111例(3.7%);同为 α-地贫携带者的8对夫妇开展产前诊断,其中正常胎儿7例,轻型地贫胎儿9例,重型地贫胎儿7例;同为 β-地贫携带者8对夫妇开展了产前诊断,其中有正常胎儿3例,轻型地贫胎儿3例,重型地贫胎儿2例.结论:基层卫生保健院在开展地贫产前筛查和基因诊断可控制地贫患儿出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黄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精神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2016年3月 ~2017年9月共340例精神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情状况、自知力、药物副作用、经济及家庭支持对精神疾病患者用药依从性有影响.结论:病情状况、自知力、药物副作用、经济及家庭支持是影响精神疾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

    作者:杨珍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富马酸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富马酸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 ~2016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64例双相障碍躁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32)和对照组(n=32),对照组应用富马酸喹硫平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BRMS与PANSS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与对照组(71.87%)相比较高,呈现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两组BRMS与PANSS评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周的BRMS评分(16.53±2.67)与PANSS评分(40.35±6.08)明显少于对照组(20.21±2.93、52.11±6.25),治疗后8周的评分(11.29±2.10、38.54±3.72)优于对照组(15.61±2.25、45.35±4.38),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富马酸喹硫平与丙戊酸钠联合治疗双相障碍躁狂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作者:张庆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药抽检不合格处理方式探讨

    目的:探讨中药抽检质量不合格处理的方式.方法:收集2016年12月 ~2017年11月我县抽检质量不合格中药的检验报告,并分析其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总共收集不合格检验报告110份,其中65.45%为炮制不合格,30.00%管理原因,4.55%药材原料原因.结论:中药抽检不合格的原因涉及药材炮制、管理以及原料等方面,故而应当对中药进行加强监督管理,以进一步提高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

    作者:司发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品管圈提高PICC尖端佳位置率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品管圈提高PICC尖端佳位置率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4月 ~2016年10月运用QCC的管理方法,分析影响PICC尖端佳位置率的主要原因,对传统PICC外测量方法进行改进,比较QCC活动前后PICC尖端佳位置率的情况.结果:通过QCC活动,PICC尖端佳位置率由活动前45%提升至活动后的90%.结论:开展QCC活动能有效提高PICC尖端佳位置率,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王彦超;于士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探讨腓动脉终末穿支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腓动脉终末穿支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腓动脉终末穿支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88例,2014年3月 ~2016年3月为研究时段,分A组(n=44)和B组(n=44).B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A组在B组的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远高于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B组患者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在腓动脉终末穿支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于喜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促排卵汤治疗48例不孕症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促排卵汤治疗不孕症的临床效果,以此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 ~2016年12月期间接受促排卵汤治疗的48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相比于治疗前,48例患者主卵泡直径、血清内分泌改变、子宫内膜厚度、生殖器官供血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孕症患者而言,促排卵汤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作者:张远怀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