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烫伤油与磺胺嘧啶银混悬剂在治疗烧伤中的疗效比较

韦东

关键词:烧(烫)伤, 外用药, 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烫伤油与磺胺嘧啶银混悬剂在治疗烧伤中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130例为行烫伤油治疗,谓之油剂组;130例为行磺胺嘧啶银(SD-Ag)混悬剂治疗,谓之混悬剂组.两组病人临床资料统计,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油剂组总有效率为79.23%,混悬剂组总有效率为71.5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油剂组创面愈合天数比混悬剂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烫伤油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痛,收敛燥湿,活血祛瘀,消肿生肌,终是祛瘀生新、促进创面的愈合.适用于基层医院烧伤患者创面的处理,值得推广应用.
中华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青霉素迟发性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

    1 病例资料患者,男,8岁,因发热、咽部肿痛,于2002年10月9日就诊,诊断为化脓性扁桃腺炎.青霉素皮试(-)后,肌肉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钠40万U,每日1次,连续注射2天,未见异常,患儿体温渐正常,咽部肿痛减轻.第3天上午再次注射,刚注射完,患儿诉憋气、腿软,随即出现寒颤、面色苍白、神志不清,脉搏摸不到、血压为0.立即给予盐酸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地塞米松5mg静脉快速推注,同时给予吸氧.患儿很快苏醒,诉头晕、无力.给静脉滴入5%葡萄糖注射500ml加入0.5g维生素C注射液.下午患儿恢复正常.追问病史,患儿近几年每年均因扁桃腺炎肌注普鲁卡因青霉素钠,效果较好,均未出现不适反应.

    作者:王丽萍;刘军艳;李亚荣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不典型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致肠坏死2例报告

    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我们常以是否已有腹膜炎、肠鸣音是否由亢进变弱或消失等,来判断机械性肠梗阻有无肠绞窄、坏死,而确定治疗方案.近年来,我们曾遇到2例机械性肠梗阻病人手术前无腹膜炎,却肠鸣音亢进伴有明显气过水声.因既往有反复发作的间断性腹痛,本次发作腹痛不缓解而行手术探查,术中见小肠有不同肠段的坏死.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华;刘占祥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特殊急救中超声诊断操作方法的探讨与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已走出超声室外应用到床旁、手术中等.在特殊急救中对急救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为患者进行急诊手术赢得时间,具有重要价值.因而我院对如何在特殊急救中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超声诊断检查这一新课题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614100 四川夹江解放军42中心医院特诊科

    作者:王东;李玉友;李华斌;周增祥;刘燕;廖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卵巢原发性类癌1例报告

    患者,女,18岁,体检发现盆腔包块1月余,包块迅速增大,于2002年8月31日在石屏县医院妇产科行左侧卵巢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包块与周围无粘连,表面光滑,术后肿瘤送我科病检.

    作者:高艳;陈幼文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围术期褥疮的防治与护理

    术中并发褥疮的病例罕见,我院20年来发生5例,占同期手术总数的0.16%,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传荣;盛传洪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IFN-α-2b)的临床效果并了解该疗法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标志(HBV-DNA、HBeAg)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2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应用IFN-α-2b治疗,先期诱导治疗4周(5MU,1次/日),随后维持治疗(5MU,3次/周)至6个月疗程结束.随访12个月.结果治疗组病人完全应答,总应答和持续应答均显著高于对照病人(42.31%对3.85%,P<0.01;57.69%对1.25%,P<0.01;46.15%对3.85%,P<0.01).随访时血清HBV-DNA(FQPCR法)清除率、HBeAg转阴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也均高于对照组病人(61.54%对7.70%,P<0.01;54.55%对9.09%,P<0.01;40.91%对9.09%,P<0.05).结论 IFN-α-2b治疗可使约一半治疗病人HBV-DNA、HBeAg持续转阴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这样,治疗应答病人发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风险可能会显著减少.

    作者:张春平;楼曼娜;俞瑾;孙亚林;顾雪芬;李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心血管危重症.典型的AMI诊断一般无困难,而不典型的AMI则可能导致误诊而贻误抢救时机.现将我院收治的23例不典型AMI的诊疗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崔丽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氟罗沙星的不良反应

    氟罗沙星是第二代喹诺酮类广谱抗生素,由于其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增泮;李成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慢性胰腺炎的诊治分析(附23例报告)

    慢性胰腺炎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胰腺组织和功能的慢性持续性、永久性损害.其病隐匿,症状多样,早期无特异性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指标无肯定价值,且预后不良,临床患者多痛苦不堪,因此应探讨一些早期诊断标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减轻患者痛苦.现对我院诊治的23例病人做一回顾性总结分析.

    作者:马向前;封佩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脐尿管瘘1例报告

    1 病例资料患者,女,1岁.因3个月来脐部漏尿,2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厌食,哭闹不安,伴呕吐而入院.查体:T 38.5℃,W(体重)9kg,腹胀拒按,脐部有渗尿,脐中央有1.0cm×1.0cm×0.6cm鲜红索状隆起物,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血常规:WBC约14.3×109/L,中性0.547.采用HP IMAGE-POINT HX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Hz进行超声检查.超声所见:脐部可见无回声条索状结构与其相连,延续至腹腔,以下部分显示不清.在膀胱右侧壁9~10点处见粗约0.4cm的管状无回声结构近端与膀胱相通,可显示段长约2.0cm,远端因腹腔胀气显示不清(见封三图1,图2).CDFI:管状无回声结构内未见血流信号,超声提示:脐尿管瘘.后经手术证实,临床诊断:脐尿管瘘伴感染.

    作者:王成洪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民间秘方治疗坐骨神经痛等病症的体会

    5年来,笔者用下列民间秘方治疗坐骨神经痛,各种扭伤,新伤口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崇泽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王国治老中医对崩漏证的认识和诊治经验

    已故老中医王国治从医五十余载,学验俱丰,为当地著名的妇科专家,擅长诊治妇科疾病,笔者曾师从王老多年,获益颇多,现将其在临床中治疗崩漏证的诊治经验和对本病的认识介绍如下.

    作者:安国亭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川崎病的冠状动脉损伤及其远期预后观察

    川崎病(KD)是由日本川崎富作医师于1961年首次发现,并于1967年发表50例报告.川崎病亦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综合征,多见于婴幼儿.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基本病理变化为血管周围炎,血管内膜炎或全层血管炎,涉及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严重的病变在心脏,引起弥漫性心肌炎、冠状动脉及其微血管炎,终导致冠脉扩张及冠状动脉瘤(CAA)的形成.KD所致的心肌损害,特别是CAA内的血栓形成,可引起心功能改变,也是引起缺血性心肌病的重要原因.CAA好发于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近端,状似梭形或不规则形,瘤内可有多发血栓.

    作者:徐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普米克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3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普米克(BUD)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对36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普米克吸入治疗(800μg/d,疗程14天),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肺功能变化.结果应用普米克吸入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后FEV1(1秒钟用力呼气量)、PEFR(大呼气流量)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小剂量普米克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安全、高效.

    作者:赵文化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护理配合

    鼻内镜鼻窦手术是在鼻内镜直视下,彻底清除病灶,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正常粘膜和结构,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以达到其自身生理功能的恢复,从而达到治愈鼻窦炎为目的的鼻外科技术.现将笔者在该项手术中的护理配合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魏德凤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度氟乙酰胺中毒的临床观察

    重度氟乙酰胺中毒常易出现严重昏迷、呼吸、循环衰竭等临床表现,常规解毒方法如洗胃、导泻及解氟灵(乙酰胺)应用均不能有效缓解症状,解除生命危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从2000年3月~2002年12月收治5例重度氟乙酰胺中毒患者,均采用血液灌注(HP)联合血液透析(HD)方法,收到良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蕊;董慧丽;石劲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直肠异物2例报告

    1 病例资料例1:患者,男,36岁,已婚,自纳直肠异物腹痛腹胀不能排气排便3天入院,患者3天前自行将电饭煲用塑料量杯置入肛内,而后出现腹痛、腹胀.入院后骶麻下将异物纵行剪开挤扁后完整取出,异物为直径7cm,高8cm中空的量杯,术后顺利康复.

    作者:先锋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老年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因而来医院采取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也日渐增多.但是,许多老年人对手术会产生焦虑、紧张、恐惧、不安等不良心理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施行手术,势必会降低手术的耐受性,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会,严重影响手术的效果和术后康复.因此,对老年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患者顺利康复十分重要[1].

    作者:周文荣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我科自2000年2月~2003年1月对入住我科的17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了高压氧治疗,并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对其疗效进行评价,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玉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脑缺血神经元凋亡的研究

    细胞凋亡是细胞接受某种信号后的一种由一些相关基因相互作用的以细胞DNA早期降解为特征的主动性自杀过程.缺血性脑损害过程中,由于血液供应中断后,氧及葡萄糖供给缺乏,能量耗竭而诱发一系列的细胞内代谢异常,终导致神经元坏死或凋亡.近年对细胞凋亡的控制机制以及信号传递系统从分子水平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多种基因及其表达产物都与细胞的死亡过程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现阐述如下.

    作者:兰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中华医药杂志

中华医药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