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萍;蒋琪嫒;柯立珊;周淑娟;陈丽娟;陈银环
从中医药在癌性疼痛、对化疗后免疫机能下降以及对肿瘤恶病质及常见症状的治疗4个方面综述了中医药对中晚期肿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认为中医药能减轻中晚期肿瘤疼痛,提高化疗后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恶病质及各种与癌症相关症状,在中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作者:丰哲;林宗汉;黄有荣;郝巍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笔者于2005年1月至2010年2月采用针刺隔药灸配合耳穴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颈痛伴上肢放射性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节段支配的皮肤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弱,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颈椎X线片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作者:李鸿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美西律治疗冠心病合并频发室性早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采用稳心颗粒联合美西律治疗,对照组35例单用美西律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4周后,在综合疗效方面,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对照组为77.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西律治疗冠心病合并频发室性早搏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美西律组,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周利平;蒋少华;熊婧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建立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在线统计分析平台,提供直观的统计结果,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查询功能.从需求分析入手,根据需求做出结果,显示各种展示方法,其中包括汇总图、条形图、拓扑图、雷达图、饼状图等.
作者:焦宏官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本文通过对中医名医诊区不同患者的心理认识,认为采取有效的心理沟通,帮助患者提高对中医诊治的认识来消除患者的各种不良情绪,从而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温丽;陈丽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总结根据<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创建特色优质护理病房的效果与经验.方法: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和省卫生厅<湖南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创建优质护理病房活动,将活动开展前后的基础护理工作、健康教育、患者满意度、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使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使用量大幅度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基础护理与健康教育也得到了加强.结论:根据<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创建特色优质护理病房切实可行,可帮助医院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体现中医特色.
作者:郑朝晖;张娟;陈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本文从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药辨证论治、其他疗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综述,发现中医药治疗本病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并减少复发,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也作了探讨.
作者:朱莎莎;金小晶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鼻塞为鼻窍病证的常见症状,轻者鼻腔通气不畅,偶有张口呼吸,重者鼾声如雷,张口呼吸,影响睡眠.多见于急、性鼻渊、鼻窒、普通感冒等,或伴有流涕,嗅觉减退,头痛,失眠等症状,致患者的舒服度下降.近年来,笔者采用迎香穴位按摩能有效减轻患者的鼻塞症状,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平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紫铜消白方联合窄谱UVB照射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本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内服紫铜消白片,外擦紫铜消白酊,并予NB-UVB紫外线照射,对照组仅予NB-UVB紫外线照射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愈显率70.4%,对照组为4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灼热感、瘙痒)和总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铜消白方联合NB-UVB治疗白癜风安全、疗效确切.
作者:李雪梅;李小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建立苦参饮片水煎液中三叶豆紫檀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Alltech Apollo C1(8 4.6 mm×150 mm,5 μm)为色谱柱,以乙腈-水(30∶7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10 nm,柱温:25 ℃.结果:三叶豆紫檀苷回归方程Y=676.08X+7.5(r=0.9994),三叶豆紫檀苷在0.982-4.64 μg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09%,RSD%=1.3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考察不同产地苦参饮片水煎液中主要黄酮成分含量.
作者:陈磊;刘怡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外用自拟活血化瘀方防治奥沙利铂引起的外周神经毒性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接受奥沙利铂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单纯采用含奥沙利铂的方案化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方治疗.观察两组神经毒性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期后,治疗组出现临床神经毒性5例,而对照组有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用活血化瘀方能降低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发生率.
作者:徐敏;邬晓敏;方乃青;朱为民;朱寿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针对<中医基础理论>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平台,<中医基础理论>网络教学模式.方法:以建构主义和自主学习理论为基础,依托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成果和高等院校内部现有的校园网络,建立起一个基于网络环境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平台.结果:采用<中医基础理论>网络教学平台的班级作业习题、笔试考核效果好,学生对该网络教学平台具有明显的赞同倾向.结论:该教学平台可以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齐宝芳;齐宝玲;王朝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外伤性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笔者自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电针配合灸法治疗外伤性面瘫7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灵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金元四大家诊治疮疡的特色进行探讨,发现刘完素治疮疡创托里、疏通、行荣卫三大法,还兼用针灸治疗;张从正用放血疗法、心理疗法、吐下之法治疮疡为其特点;李东垣治疗疮疡宗守真,并强调循经用药;朱丹溪注重整体,以补益气血、泻火散气进行内外兼治,尤重托内,强调经络辨治,灵活运用外治法.
作者:朱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芪贞颗粒剂治疗重型斑秃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皮质醇的影响.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重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单纯中药组(A组)、单纯西药组(B组)、中西药组(C组),分别接受相应治疗,3个月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判定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皮质醇的含量.结果:(1)3组经药物治疗后,其中C组与A组、B组脱发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治疗前后血清皮质醇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血清皮质醇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疗法治疗肝肾不足型重型斑秃均有效,其中芪贞颗粒剂联合泼尼松治疗肝肾不足型重型斑秃临床疗效显著,芪贞颗粒剂能降低肝肾不足型重型斑秃患者血清皮质醇的含量.
作者:席建元;贺菊乔;李小鹏;袁轶峰;谢明峰;祁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药线植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药线植入相应穴位,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的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对照组为8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线植入法优于传统针刺,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陈平国;罗文轩;郭健;黄桂明;齐亮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优化益母草中总生物碱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和响应面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乙醇浓度、提取时间、乙醇体积3个影响益母草中总生物碱提取率的关键因素进行优化分析.结果:建立了益母草中总生物碱提取模型,模型R2=0.99512,回归模型显著;提取优化条件:乙醇浓度为96%,提取时间为2.7 h,乙醇体积352 mL.益母草中总生物碱的提取率为0.186%.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有效成分提取率较高.
作者:陆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通过查阅近10年来关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客观指标研究的文献,发现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免疫、细胞因子、血清生化、肝纤维化、病毒等指标密切相关,对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为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辨病治疗提供一种思路与方法.
作者:孙建光;孙玉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结合中药足浴对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糖尿病足患者2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30例,对照组9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足浴.观察两组中医症候改善、综合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2%,对照组为4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常规治疗结合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足无破溃者安全有效.
作者:王小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近年来乳腺增生病的中医外治法的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包括:药物敷贴、针灸、推拿、物理疗法等.分析了各种疗法的临床疗效,发现中医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不仅可行,而且有良好的疗效和明显的优势,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作者:朱琦;卞卫和;李永刚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