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君
目的:探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影响因素,为预防老年骨折患者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收治的194例老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患者切口感染病原菌类型,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70岁、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2 h、住院时间≥30 d、用抗菌药物≥15 d和使用免疫抑制剂是影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70岁、合并有基础疾病、手术时间≥2 h、住院时间≥30 d、使用抗菌药物≥15 d和使用免疫抑制剂为影响患者切口感染的独立因素.
作者:苏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保留NAC的改良根治术并一期乳房重建术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方法:选择于我院实施保留NAC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及乳房重建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为实验组,另选取不保留NAC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及乳房重建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参照组,两组均为2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创面引流时间、引流量未见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两组水肿、切口脂肪液化、渗液、乳头乳晕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21.74%、13.04%)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保留NAC改良根治术与一期乳房重建术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满意度较高,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赵庆怀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血站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无偿献血的90名献血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将纳入研究的90名献血者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5名;参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使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结果:对比分析两组献血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5.56%)明显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77.78%),实验组较参照组有显著的效果,比参照组方法更具有优势,可以提高献血者对护理的满意度(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血站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其对提高护理质量有一定的作用,此种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易卫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手术麻醉、重症监护、移动护理等专业的临床信息系统建设已经成为一种趋势.ICU是一个集合了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以及先进的监测和治疗设备为一体的医疗部门,ICU收治的多为危重患者,需要对重症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在监护过程中对呼吸机、监护仪、血气分析仪等仪器设备,产生大量的监测信息,同时对患者各项治疗数据和护理措施信息也产生了大量的患者数据,但这些数据却只能保存到数据库中,没有实时、准确的传递给医生,大量有效数据得不到有效利用.医生对患者的了解还是来自于各类医疗文书,医护沟通还处于原始状态.
作者:齐乃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安全教育在传染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医院传染科接收的9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根据其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的4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的4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安全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传染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安全教育,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娟;秦朝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针对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接诊的88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这一方法对这88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患者进行检查,比较手术诊断方式和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这一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手术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显示有51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患者,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这一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显示有50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患者,这一诊断方式诊断的有效率为56.81%,有漏诊情况出现,漏诊了1例患者,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这一诊断方式的漏诊率为1.136%.结论: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这一诊断方式具有无创以及无痛等显著的优势,诊断的准确率也较高,因此这一诊断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运用.
作者:余从琴;高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在老年慢阻肺患者干预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以及对患者的肺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将76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采用单双号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并实施对比.结果:观察组肺功能、生活质量均改善显著,且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老年慢阻肺患者干预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孙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为帮助年轻护理管理者应对角色变化、提高管理技能和水平,培养年轻护理管理者提高参考.方法: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收集资料,以采访的方式对100名临床护士和20名护理管理者进行工作和学习内容调查,对比分析护理管理者与临床护士评价差异.结果:护理管理者与临床护士存在任务、角色、关系、定位、思路、技能上的差异(P<0.01或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需要充分认识到上述差异存在,并以积极的方式减少差异.如果护士管理者缺乏管理技能,思路和决策过程僵化,病房职责不清、角色混乱、工作流程缺失、则很难顺利完成角色转换.
作者:罗翠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服务品牌建设不仅是单位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实践,更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了解,特别是服务对象的认知,以及在认知的基础上,给予认可、支持和监督.因此,服务品牌需要大力地推介,广泛地宣传,通过全面的策划和整体的包装,逐步树立品牌形象.同时,通过创建优质服务品牌,形成品牌效应,为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管伟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优化住院患者结肠镜检查前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QCC活动前结肠镜检查的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QCC活动后结肠镜检查的19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记录两组肠道清洁度、结肠镜检查一次性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并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肠道清洁度分级明显提高,结肠镜检查一次性成功率达94.87%,患者满意度高达95.90%,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活动对优化护理质量产生积极影响,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黄燕梅;方凌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在治疗癫痫时导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强调老年人在使用卡马西平时警惕其对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若有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等,需谨慎使用,充分评估心脏的传导功能,必要时检测药物浓度,避免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马晓元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风湿性心脏病护理中的临床护理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将100例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60~78岁;对照组患者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在61~80岁.对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且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结果:治疗组患者无论是配合治疗情况、情绪、治疗效果等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出院之后的生活质量、心理及自理能力等都有明显改善作用,可以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
作者:黎锦媚;黎锦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临床进行人文关怀的时候终需要实现对人的精神关照,终极关怀就是人类无限地追求那无限.近这些年,因为社会心理研究模式的不断更新,这是临床护理学更加的专业,开始思考在护理过程当中对于人的整体性地位的考虑.美国对于人文关怀的护理工作已经拓展到以关怀整体人的生命健康为主要的发展阶段.Watson在他的著作当中说明,人文关怀的理念就是主动对人进行的一种意识、意愿和责任的关怀,能够在具体行动中对于价值观和态度加以表现.近这些年,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在不断的发展,服务正在朝着人性化和人文化的角度转变,这也使得在这种环境之下,人文关怀开始成为护理干预工作的核心工作,可以综合体现护理人员的整体能力.本文针对于此主要分析护理,人文关怀认知的研究,期待能够为临床研究工作提供研究参考.
作者:万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调研PDCA循环运用到眼科手术室护理监管内的成效.方法:选取开展医治的眼科手术患者102例,同时分为两组,试验组51例患者施以PDCA循环,对照组51例患者施以常规普通的护理,并比较调研两组患者施以护理过后的总满意率、手术以前的探访率等.结果:调研指出了,试验组患者施以护理过后的总满意率、手术以前的探访率都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即眼科手术室相关护理监管的一类高效的监管新兴观念,其处于增强患者自身的总满意率与手术以前的探访率方面优势明晰,值得医学领域的全方位推行及应用.
作者:陈艳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在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急性胸痛行胸部64排CT血管造影检查阳性结果患者38例,患者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经心电图、肌钙蛋白检查明确除外典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体格检查初步除外自发行气胸,疑主动脉夹层或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胸部CT增强+血管成像检查.对患者诊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8例患者行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主动脉瘤21例,主动脉溃疡4例,并主动脉壁间血肿2例;肺动脉栓塞13例.CT均明确显示病变范围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病变作出客观评价、分析及正确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胸部血管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及价值,能清楚显示病变范围及结构,对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对疑胸部血管病变患者宜及早行CT血管造影明确诊断.
作者:赵华;袁泽兵;李小波;殷超;付德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38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3月~2018年7月收治,回顾临床资料.结果:有良性的完全性葡萄胎29例,部分性葡萄胎3例,恶性的侵袭性葡萄胎4例,绒癌2例.其中原诊断为良性葡萄胎在进一步诊治中确认为恶性的2例(侵袭性).其中在早孕1月之内发现异常1例,1~2月5例,2+~3+月25例,4+~5+月5例.产后28天内1例.结论:应提高在我区诊治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能力,重点做好早孕期间血HCG的监测筛查.
作者:德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质量中,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94.6±2.3)分,护理文书(93.3±2.8)分,特级护理(92.6±2.5)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92%(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中,采取精细化护理管理的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效果十分理想.
作者:马玲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1.病历摘要张生,男,52岁,主因胸闷气短半小时就诊.患者于半小时前饮白酒约200毫升后出现胸闷气短心慌,头晕,全身乏力,面颈部潮红.无胸痛大汗,无咳嗽咳痰咳血.既往14天前患急性扁桃体炎,静点菌必治5天.查体:血压:85/50 mmHg心率:122次/分 SPO2:85%.神清,精神差,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音,心率12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和反跳痛.四肢肌力4级,四肢肌张力正常.急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普遍ST段压低.血糖:6. 8 mmol/L.患者有静点头孢曲松和饮酒病史,初步诊断:迟发型双硫仑样反应.治疗给予吸氧,苯海拉明20毫克肌肉注射,甲强龙120毫克入夜静点,纳洛酮1. 6毫克入夜静点.半小时患者症状好转,2小时后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症状缓解.
作者:王艳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并比较研究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中应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治疗的冠心病的患者作为样本研究资料,共有52例.依照计算机表法处理为两组,试验组(n=26例)进行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n=26例)进行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血脂含量均远远优于对照组,呈现出P小于0.05的终结局,具有探讨研究价值.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瑞舒伐他汀的治疗,与使用阿托伐他汀药物相比,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可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保障患者血脂含量各项指标的合理性.
作者:李秀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吉妮环在育龄妇女避孕节育中的临床疗效,进一步证实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00例有避孕节育要求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爱母环组、母体乐组及吉妮环组,分别对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指标(月经紊乱、疼痛、出血以及意外妊娠)及终点事件(宫内节育器的脱落)进行观察,观察期6个月.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年龄、月经周期及身体健康情况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吉妮环组6个月内不良反应指标及终点事件均低于爱母环组和母体乐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吉妮环在育龄妇女避孕节育应用中的临床疗效佳,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孙惠芬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