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析优质护理在风湿性心脏病护理中的临床护理效果

黎锦媚;黎锦玲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 优质护理, 临床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在风湿性心脏病护理中的临床护理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将100例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60~78岁;对照组患者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在61~80岁.对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且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结果:治疗组患者无论是配合治疗情况、情绪、治疗效果等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出院之后的生活质量、心理及自理能力等都有明显改善作用,可以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索拉菲尼在肝癌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目的:对肝癌治疗中索拉菲尼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选取54例肝癌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探究在肝癌疾病治疗中索拉菲尼所引发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大多数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Ⅰ~Ⅱ度,Ⅲ~Ⅳ度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较低,54例肝癌患者中,在服用索拉菲尼药物后,有26例患者出现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15%.结论:索拉菲尼在肝癌治疗中作用显著,需深入了解索拉菲尼给肝癌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护理人员需及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提升疾病治疗效果.

    作者:刘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辩证施护与护理效果探究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辩证施护与护理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予基础服务,试验组予中医辩证施护.比较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满意指标;盆腔炎症状缓解的时间、需要住院的时间;护理前后患者盆腔炎症情况;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慢性盆腔炎患者满意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盆腔炎症状缓解的时间、需要住院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盆腔炎症情况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盆腔炎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辩证施护在慢性盆腔炎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有效控制炎症和缓解症状,提高满意度和降低复发率.

    作者:张榴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心血管门诊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门诊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调查,找出影响因素,以提高患者对医嘱的依从程度.方法:采用自制问卷随机对门诊100名患者进行现场调查,并对有关项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对用药原因的知晓率较高,但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较低.结论:门诊护士应关注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加强健康教育,从而提高门诊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作者:万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塞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焦虑、紧张、恐惧、依赖及烦躁等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急性心肌梗塞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其基础之上行心理护理模式,对比两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通过专业心理护理干预后,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依赖及烦躁不安等心理健康状态均能较之前有效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在心肌梗塞患者治疗中重要性不容忽视,采用心理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不良情绪,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金春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饮食与心理辅导在肝胆护理中的综合应用

    目的:探讨饮食和心理咨询在肝胆疾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性原则将这些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饮食和心理咨询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护士满意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与心理辅导在肝胆护理中的效果突出,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亚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预防性护理降低老年病房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降低老年病房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另选收治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对两组患者坠床跌倒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坠床跌倒发生率为3.33%,明显较对照组26.67%低(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3.33%,明显较对照组70.00%高(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可有效降低老年病房住院患者坠床跌倒发生率,也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

    作者:彭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探讨保健干预对产褥期妇女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究保健干预对于产褥期妇女并发症的发生的影响分析.方法:收集妇产科300例产褥期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其中实验组给予一定的保健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记录并对比每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产褥期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的保健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产褥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临床的治疗效果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瞿乔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泼尼松与地塞米松治疗初治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泼尼松与地塞米松治疗初治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ITP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泼尼松治疗,研究组行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1周、2周、4周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67.73±20.34)×109/L、(128.62±24.75)×109/L、(143.32±56.73)×109/L,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0%,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泼尼松与地塞米松治疗ITP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地塞米松的远期不良反应较低,因此更具安全性.

    作者:周洪静;肖萌;李胜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DIAGNOdent诊断离体恒磨牙咬合面窝沟龋的界值范围研究

    目的:探讨DIAGNOdent诊断恒磨牙咬合面窝沟龋的界值范围.方法:第一部分实验使用DIAGNOdent对156例离体牙进行检测,以牙体切片后实际的龋损深度作为金标准,对DIAGNOdent界值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实验参照第一部分实验得到的DD界值范围,通过对95例离体磨牙的咬合面窝沟使用DIAGNOdent进行诊断,以牙体切片后实际观察到的龋损深度作为金标准,使用ROC曲线分析方法对DIAGNOdent的诊断效果进行评价,以此验证第一部分实验得到的界值的适用性.结果:使用DIAGNOdent检测恒磨牙咬合面窝沟龋,读数为0-17时,表示无龋;读数为18-49时,表示龋损累及釉质层;当读数大于49时,则表示牙本质龋形成;在这一界值范围的指导下使用DIAGNOdent诊断恒磨牙咬合面窝沟龋,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结论:使用DIAGNOdent诊断早期龋,适当的DD界值至关重要.

    作者:丁艳;葛久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麻杏石甘汤联合银翘散加减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联合银翘散加减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2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给予麻杏石甘汤联合银翘散加减治疗,选择同期收治的2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给予麻杏石甘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联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具有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的优势.

    作者:何容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成分输血引起输血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针对性预防对成分输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成分输血患者13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处理,选取收治的成分输血患者130例为观察组,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对比两种方案预防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77%,低于对照组的6.1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预防对成分输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应用.

    作者:崔会芬;胡映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治疗过程中,应用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8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三联疗法治疗)和观察组(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对比两组的Hp根除率、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Hp根除率(97.72%)高于对照组(81.81%),P<0.05;治疗总有效率(97.72%)高于对照组(79.54%),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余汉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的原则及其项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物质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促使着生物药物技术的进步,出现了不同品种的药物.因此对药物的质量必须进行保障,而对药物进行质量控制是重要直接的方法.然而,单单使用原有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已经不能有效的对新药物的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对分析方法进行改进,以达到不断进步的生物药物质量控制要求.

    作者:韩秀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门诊患者跌倒的导医护士护理干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导医护士在门诊患者跌倒的护理干预价值.方法:于实施导医护士对门诊患者跌倒干预,对干预前后导医护士的预防跌倒相关知识、患者护理满意率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干预前发生跌倒率为0.30%,干预后为0.07%(P<0.05);护理干预后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95.33%、干预前为82.67%(P<0.05);护理干预后导医护士的预防跌倒相关知识水平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导医护士对门诊患者跌倒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作用,可明显降低跌倒的发生率.

    作者:高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快速康复外科在肝胆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

    目的:探析快速康复外科在肝胆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肝胆外科手术的120例患者为主要对象,随机平均分组,对照组(n=60)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60)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各项时间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偏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肝胆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宋贤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髋部骨折老年病人实施干预性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探究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老年病人实施干预性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40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基础干预,试验组予干预性护理.比较效果.结果:试验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满意率、髋关节功能分值、髋部骨折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时间、便秘、肺部感染等不良事件率方面相较于对照组,体现出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干预性护理在髋部骨折老年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

    作者:沈维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层医院创建服务品牌的调研与思考

    服务品牌建设不仅是单位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实践,更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了解,特别是服务对象的认知,以及在认知的基础上,给予认可、支持和监督.因此,服务品牌需要大力地推介,广泛地宣传,通过全面的策划和整体的包装,逐步树立品牌形象.同时,通过创建优质服务品牌,形成品牌效应,为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管伟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传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和对比腹腔镜下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与传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113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TAPP组和传统手术组,TAPP组61例,传统手术组52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镇痛剂使用比例,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TAPP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镇痛剂使用比例、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APP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至今均未出现复发.结论:腹腔镜下经腹膜前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可作为腹股沟疝的常规术式.

    作者:陈雷;彭忠;李亚平;朱明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实验组、常规组各39例,常规组采用牵引加卧床治疗,实验组采用中医手法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改善情况(JOA评分)、腰腿痛情况(VAS评分)、免疫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介素-1)及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结果:与常规组比,实验组经治疗后VAS评分较低、JOA评分较高,各项免疫指标均较低,总有效率也较高,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医手法加以治疗能有效改善其自身腰椎功能情况及腰腿痛情况,缓解其自身疼痛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睿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影响因素,为预防老年骨折患者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收治的194例老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患者切口感染病原菌类型,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70岁、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2 h、住院时间≥30 d、用抗菌药物≥15 d和使用免疫抑制剂是影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70岁、合并有基础疾病、手术时间≥2 h、住院时间≥30 d、使用抗菌药物≥15 d和使用免疫抑制剂为影响患者切口感染的独立因素.

    作者:苏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