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韵诗
目的:研究驱瘀带包扎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并发张力性水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0例四肢闭合性骨折并发张力性水泡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4例.治疗组以驱瘀带包扎治疗,对照组以常规酒精纱布覆盖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0%,对照组为61.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驱瘀带包扎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并发张力性水泡,方法简单,疗效确切.
作者:曹慎;曹谦;杨韵琴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宫颈康栓联合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效果.方法:对47例慢性宫颈炎者采用宫颈康栓联合聚焦超声治疗,设为治疗组,并以同期单纯聚焦超声治疗的47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术后阴道出血、流液时间及术后6周、8周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康栓联合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显著.
作者:唐征宇;许小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加梅花针叩刺治疗原发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原发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治疗组用经筋刺法加梅花针叩刺治疗,对照组用传统刺法加梅花针叩刺治疗,均1次/d.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面部静态下和随意肌运动下对称性评分都有明显减少,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都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筋刺法加梅花针叩刺治疗原发性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供临床优先选用.
作者:王德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建立感冒清热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C18柱,甲醇-水(22:7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 nm.结果:葛根素在0.1384-1.38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84%,RSD%=1.65%(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感冒清热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苏文政;唐汉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自2006年以来,笔者运用自拟通络止痛方配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3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宁卫兵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鼻炎Ⅰ号方、丙倍氯米松气雾剂单独及联合应用治疗慢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耳鼻喉科76例临床确诊慢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鼻炎Ⅰ号方组、丙倍氯米松气雾剂组、鼻炎Ⅰ号方与丙倍氯米松气雾剂联合组,分别给予鼻炎Ⅰ号方(50mL,2次/d)、丙倍氯米松气雾剂喷鼻(0.1 mg,1次/d)以及两药联合治疗.结果:鼻炎Ⅰ号方组与丙倍氯米松气雾剂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疗效优于鼻炎Ⅰ号方组和丙倍氯米松气雾剂组(P<0.05).结论:鼻炎Ⅰ号方联合丙倍氯米松气雾剂喷鼻治疗慢性鼻炎疗效较好.
作者:侯自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的疗效与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血塞通治疗,观察两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8%,对照组为87.5%,治疗组在总体疗效、血液流变学、血脂相关指标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疗效较好.
作者:张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85例疥疮病人用中医辨证分型分别以清热化湿解毒、养血润燥、祛风杀虫及外治法用硫磺膏外搽,配合做好护理,如饮食调理和情志调节、加强卫生指导等,治愈疥疮患者70例,显效13例,无效2例(硫磺膏过敏),总有效率为97.6%.
作者:岑少兰;刘文静;刘志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总结了近5年来中医对眩晕的病因病机研究概况及从脏腑论治(肝、肾、脾、胃、肺)眩晖的研究进展,以期对临床治疗眩晕提供辨证思路及方法.
作者:李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三叶板内固定术结合中药熏洗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例Pilon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时照组14例,采用三叶板内固定术及术后功能锻炼治疗;治疗组2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熏洗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全部患者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3.8个月.采用Mazur评分标准,优良率治疗组为90.5%,对照组为78.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叶板内固定术结合中药熏洗治疗Pilon骨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治愈率较高.
作者:王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药物配合针灸促进妇产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我院妇产科住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运用中西药物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只运用中西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术后肠鸣音、排气、排便时间及输液天数.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对照组为76.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物配合针灸治疗使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早排气,早排便,早日康复.
作者:高卫辉;段小青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总结当前中西医抗真菌药物概况,西药包括棘白菌素类、多烯类、三唑类药物等,中药概述了单味中药的抗真菌作用,以及中药活性成分的抗真菌作用研究.
作者:黄韵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与尿微量蛋白的相关性及中药干预的疗效.方法:按脉压大小将1304例该病患者分为<50mmHg、50-59mmHg、60-69mmHg与>70mmHg4组,比较各组尿微量蛋白情况;并对所有病人在原有治疗基础上予镇肝熄风汤治疗,1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各组尿微量蛋白及脉压改善情况.结果:脉压升高,各项尿微量蛋白指标均有升高趋势;经中药治疗后,各组尿微量蛋白与脉压均有改善,其中以50-59mmHg、60-69mmHg两组改善程度明显,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脉压的高低与尿微量蛋白有明显相关性,中药干预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刘爱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0例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40d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疗效可靠.
作者:欧阳祖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四磨汤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术前组、治疗组、安慰组各50例.术前组于术前禁食前24 h内服用四磨汤口服液20mL;治疗组于术后12 h开始服用四磨汤口服液,20mL/次,2次坩;安慰组于术后12 h开始服用红糖水(甜度与四磨汤相似),20mL/次,2次/d.分别观察其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胃肠道反应.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与术前组、安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四磨汤能有效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预防腹部术后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在安全剂量范围内使用安全有效.
作者:汪亚雄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紫参合剂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术后用紫参合剂先熏后洗,对照组用高锰酸钾外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创面愈合情况及伤口愈合平均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周创面愈合情况,伤口愈合平均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紫参合剂能加快肛瘘患者术后伤口的愈合,缩短疗程.
作者:汪良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论述中医基础学科近代模式的形成以及对中医教育的影响,认为中医教育的发展,不仅要吸取西医学教学方式优点,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尤其是中医经典的学习,使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以突出自身理论体系特点,以保持中医特色.
作者:白玲玲;王丽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回顾并总结了近年来发现的对喉癌Hep-2细胞有抑制和凋亡作用的中药剂型和天然活性产物;对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和预防喉癌前期病变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整理,为进一步研究防治喉癌提供了参考.
作者:任贻军;戈长征;高逢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对2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包括严密观察病情,观察引流管,做好口腔及褥疮护理,并给予营养支持和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痊愈27例,2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认为正确的治疗及护理措施能很好的控制本病.
作者:陈静;彭天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87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自拟清热利湿、解毒、祛瘀退黄中药治疗,并中药灌肠.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9%(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用药安全.疗效较好.
作者:韦爱萍;李春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