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36例临床观察

欧阳祖新

关键词:乙肝后肝硬化, 腹水, 中西医结合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0例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40d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疗效可靠.
中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淫羊藿苷对雷公藤多苷模型小鼠睾丸病理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雷公藤多苷模型小鼠睾丸病理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雷公藤多苷所致的睾丸生精障碍小鼠模型,观察淫羊藿苷对小鼠睾丸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小鼠睾丸组织可见明显的病理损伤;淫羊藿苷治疗组小鼠睾丸生精小管管壁较厚,细胞层次较宽,各级生精细胞排列较规则,基底面至腔面可见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等各个发育阶段的细胞,细胞增殖旺盛,可见到较多分裂期细胞,腔内可见成熟精子,间质稀少,血管丰富,间质细胞发育良好.结论:淫羊藿苷具有拮抗雷公藤多苷睾丸病理损伤的作用.

    作者:覃光辉;王骁;姚重华;田雨;薛轶燕;曲环汝;苏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5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方法.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50例,在中药温肾涤痰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周期疗法结合西药治疗.结果:排卵率治疗组为87.50%,对照组为33.20%;妊娠率治疗组65.20%,对照组为48.33%,两组的排卵率、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提高肥胖型PCOS不孕患者的排卵率与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红霞;尤昭玲;赖毛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七叶皂苷钠配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配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98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组采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近期疗效治疗组优良率为80.8%,对照组为69.6%;远期疗效治疗组优良率为92.3%,对照组为80.4%.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治疗能够提高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弘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超短波与电针治疗53例周围神轻性面瘫的辅助作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电针与超短波治疗周围神经性面瘫的辅助作用.方法:对运用超短波与电针治疗的53例周围神经性面瘫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痊愈37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超短波与电针治疗周围神经性面瘫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作者:黄菊荣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经筋刺法加梅花针叩刺治疗原发性周围性面瘫43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加梅花针叩刺治疗原发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原发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治疗组用经筋刺法加梅花针叩刺治疗,对照组用传统刺法加梅花针叩刺治疗,均1次/d.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面部静态下和随意肌运动下对称性评分都有明显减少,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都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筋刺法加梅花针叩刺治疗原发性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供临床优先选用.

    作者:王德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伤寒论》方药的特殊煎煮法及临床意义初探

    对<伤寒论>中去渣再煎、泡服、先煮去上沫、特殊溶媒等煎煮方法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意在从煎药方法上探索如何提高方药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万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鼻炎Ⅰ号方联合丙倍氯米松气雾剂治疗慢性鼻炎7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鼻炎Ⅰ号方、丙倍氯米松气雾剂单独及联合应用治疗慢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耳鼻喉科76例临床确诊慢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鼻炎Ⅰ号方组、丙倍氯米松气雾剂组、鼻炎Ⅰ号方与丙倍氯米松气雾剂联合组,分别给予鼻炎Ⅰ号方(50mL,2次/d)、丙倍氯米松气雾剂喷鼻(0.1 mg,1次/d)以及两药联合治疗.结果:鼻炎Ⅰ号方组与丙倍氯米松气雾剂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疗效优于鼻炎Ⅰ号方组和丙倍氯米松气雾剂组(P<0.05).结论:鼻炎Ⅰ号方联合丙倍氯米松气雾剂喷鼻治疗慢性鼻炎疗效较好.

    作者:侯自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抗真菌药物的研究概况

    总结当前中西医抗真菌药物概况,西药包括棘白菌素类、多烯类、三唑类药物等,中药概述了单味中药的抗真菌作用,以及中药活性成分的抗真菌作用研究.

    作者:黄韵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蛇床子止痒有效组分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筛选蛇床子止痒的有效组分,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磷酸组胺致豚鼠瘙痒及低分子右旋糖酐致小鼠瘙痒模型,分别观察蛇床子醇提物、水提物及挥发油的止痒作用;通过其对组胺致离体回肠收缩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蛇床子醇提物及挥发油可显著提高磷酸组胺致豚鼠致瘁闲,减少低分子右旋糖酐致小鼠瘙痒次数,缩短瘙痒时间,而水提物止痒作用不明显.醇提物及挥发油均能抑制磷酸组胺致离体回肠的收缩幅度.结论:蛇床子止痒的有效组分为其醇提物及挥发油,其止痒机制与拮抗组胺的释放相关.

    作者:刘明平;吴依娜;韦品清;吴庆光;刘四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大专院校中医学专业教学的初探

    针对3年制中医学专业大专生的特点,从建立相应的教学体系、突出特色的教育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3个方面总结了中医学大专生的教学方法,为大专教学提供了参考.

    作者:任旭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手法整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评价与适应证的选择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效果,并对其适应证进行评价.方法:对83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行手法整复,另取同期行切开复位的78例患儿作为对照.随访6月后以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并比较并发症的产生.结果:随访6月时手法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92.8%)和切开组(91.0%)相当(P>0.05),并发症的产生率手法组(19.3%)和切开组(11.3%)也相当(P>0.05).而两组分析显示两组关节功能优良率在GartlandⅠ型、Ⅱ型(P>0.05)、Ⅲ型(P>0.05)均相当;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在GanlandⅠ型、Ⅱ型相当(P>0.05),Ⅲ型手法组则高于切开组(P<0.05).结论:手法整复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确切,但GamandⅢ型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手法整复以Ⅰ型、Ⅱ型应用为佳.

    作者:程松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驱瘀带包扎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并发张力性水泡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驱瘀带包扎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并发张力性水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0例四肢闭合性骨折并发张力性水泡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4例.治疗组以驱瘀带包扎治疗,对照组以常规酒精纱布覆盖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0%,对照组为61.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驱瘀带包扎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并发张力性水泡,方法简单,疗效确切.

    作者:曹慎;曹谦;杨韵琴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眉家腹膜透析患者的护理探讨

    通过对气虚的腹透患者除常规居家护理外,同时采取辨证的膳食指导干预措施,结果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降至3%,治疗有效率达到97%,认为适当膳食指导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性腹膜炎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作者:邱淑丽;胡春红;王小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HPLC-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益气温阳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益气温阳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蒸发光散射检测法,以Hypersil BDS C18为色谱柱,以乙腈-水(32:68)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结果:黄芪甲苷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67%,RSD%为0.79%.结论:所建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益气温阳胶囊的质量.

    作者:李镜友;陈军;罗巧红;沈玉霞;李国强;胡晓庆;陈研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安糖通痹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作用的机理研究

    目的:探讨安糖通痹方治疗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用机制.方法: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方法建立2型DPN大鼠模型,选取健康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安糖通痹方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和VitB12组,分别测定造模前后ET水平及NO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造模成功后各用药组血清NO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经治疗后,安糖通痹方大剂量组的大鼠血清NO显著升高(与小剂量组、VitB12组比较,P<0.05),大鼠血浆ET显著降低(与小剂量组、VitB12组比较,P<0.05).结论:安糖通痹方可以升高血清NO水平,降低ET含量,具有对周围神经和血管的保护作用,且大剂量组效果优于小剂量组.

    作者:向理满;袁轶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HPLC法测定感冒清热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感冒清热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C18柱,甲醇-水(22:7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 nm.结果:葛根素在0.1384-1.38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84%,RSD%=1.65%(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感冒清热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苏文政;唐汉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自拟通络止痛方配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30例

    自2006年以来,笔者运用自拟通络止痛方配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3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宁卫兵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刺五加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分析

    目的:分析刺五加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试剂及仪器对刺五加叶的氨基酸、无机元素、总糖、黄酮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刺五加叶中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所必需的,以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含量高.并含有22种无机元素,其中宏量元素3种,微量元素10余种;测得刺五加叶中总糖含量为1.85%,总黄酮含量为2.61%.结论:成分的明确为刺五加质量控制新模式提供了依据.

    作者:刘伟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傅青主的医学学术思想探讨

    从以五行理论指导临床,重视痰湿病机的运用,创新妇科病的辨证论治与理法方药等方面阐述了傅青主的医学学术思想,为学术界了解傅青主的医学思想,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作者:叶敦敏;邱淑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棉花灸治疗带状疱疹33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棉花灸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采用棉花灸法和西药综合治疗,10 d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分析结果.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9.7%和93.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和78.1%,治疗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的平均分值均显著下降(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说明治疗组的止痛效果更优.结论:棉花灸法对带状疱疹有肯定的疗效,而且经济、安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潘慧芬;张志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