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机制

刘红萍

关键词:高血压病, 中药, 机制
摘要:介绍了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其降血压作用主要与改善血液流变性、保护血管内皮、阻断钙离子通道、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交感神经系统及有关心血管内分泌活性因子和调整异常的代谢、减轻靶器官的损害及调节免疫功能相关.
中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特色二联疗法治疗小儿腹泻130例小结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二联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在2006~2007年2年间跟踪观察治疗130例小儿腹泻,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对照组58例,在饮食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中药穴位敷贴及中药灌肠二联特色疗法:对照组采用肠黏膜保护剂及微生态疗法.两组以3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中治愈48例,总有效率93.6%;对照组治愈24例,总有效率69.0%.中医特色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二联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

    作者:欧阳曜;何军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川芎嗪治疗2型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川芎嗪治疗2型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80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加例采用常规西医控制血糖、脱水、降压、脑保护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静脉滴注的方法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地抑制或减少了缺血半暗带的神经细胞功能损害,有效地改善了脑组织微循环和脑能量代谢.未见任何副作用.结论:川芎嗪是配合常规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的理想药物之一.

    作者:杨梦华;陈仲川;王卫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自拟柴芍百乌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63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自拟柴芍百乌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采用自拟柴芍百乌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时照组40例仅以常规西药治疗,6周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对照组总有效率72.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拟柴芍百乌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常规西药治疗.

    作者:左建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改革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题,从改变教学观念,建立实验教学新体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室模式和完善实验考核方法等5方面,系统地阐述如何通过改革实验教学来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王建壮;吕华冲;刘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初产妇焦虑的调查与护理探讨

    对自然分娩的初产妇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现初产妇产前焦虑量表评分及焦虑情绪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提示对初产妇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提高产科质量是有必要的.

    作者:卓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视觉电生理技术在中医眼科临床与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对包括视网膜电图、视觉诱发电位和眼电图在内的视觉电生理技术及相关进展做了全面的概括和归纳.回顾本技术在中医眼科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同时,对本技术应用前景持乐观肯定信念.

    作者:肖跃群;郭争鸣;詹育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惠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与对照组52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再加服加味补阳还五汤,两组连续治疗30 d后,观察所有入选病例临床症状、肌电图、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改善情况及有无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综合疗效,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DPN安全、有效.

    作者:刘弟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4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3组,甲组26例单纯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乙组3例局部痛点注射加针刀治疗,丙组34例局部痛点注射、针刀治疗并配合内服中药综合治疗.结果:疼痛评分丙组治疗后差值与甲、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效评价有效率甲组为42.31%,已组为66.33%,丙组为94.11%,3组有效率比较,P<0.01,丙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多种手法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本病,疗效可靠而稳定,副作用小.

    作者:刘金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自拟方合云南白药治疗消化性溃疡4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灭幽生肌愈疡汤合云南白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方法:将9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以灭幽生肌愈疡汤合云南白药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三联疗法:口服奥美拉唑4周、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1周.观察两组综合疗效、溃疡面缩小、Hp根除率及疗效稳定性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愈显率分别为86.7%、75.6%,胃镜观察愈显率分剐为84.4%、75.6%,两组综合疗效和Hp根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叉(P>0.05),但溃疡面缩小、复发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该疗法治疗Hp阳性PU有较好的疗效,复发率较低,Hp清除率较高.疗效相对稳定,依从性良好.

    作者:刘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杏丁加缬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3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杏丁加缬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用缬沙坦80~160mg/d控制血压,治疗组另给杏丁注射液20 ml/d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及尿素氮(BUN)、肌酐(Sc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杏丁加缬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翠萍;冯其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32例临床观察

    目的: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符合诊断诊断标准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以西药维脑路通、肠溶阿斯匹林、尼莫地平、维生素E治疗,并对症配合降压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胆固醇、甘油三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降低血脂.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综合疗效.

    作者:刘勇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针刺干预治疗消化性溃疡4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胶体铋剂合抗生素加用针刺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及复发率.方法:将消化性溃疡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应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45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两组疗程结束后4周作胃镜复查,作疗效判定.结果:总疗效率治疗组为95.6%,对照组为8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胃脘疼痛、嗳气吞酸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为86.7%,对照组转阴率为6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26.7%,对照组复发率为4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纯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消化性溃疡及对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及复发率均优于单纯使用西药者.

    作者:李咏梅;吴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HPLC法测定消眩止晕片中天麻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消眩止晕片中天麻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kromasil C18柱;流动相乙腈-水(3:97);检测波长:220 nm;流速:1.0 ml·min-1.结果:天麻素线性范围为21~206 μg/ml,r=0.9997,回收率为98.55%,RSD%为1.67%.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较好.能起到控制消眩止晕片中天麻素含量的作用.

    作者:胡盛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强筋壮骨液质量标准的初步研究

    对本院制剂强筋壮骨液中当归、牛膝进行薄层色谱定性分析.经实验证明,本鉴别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可进一步控制制荆的内在质量.

    作者:陈文星;蔡永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血复生治疗慢性再障(CAA)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再障患者60例,以中药血复生为主治疗30剀.并以单纯西药治疗30例作为对照.观察中药血复生治疗CA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象的影响.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70.0%,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对HGB、WBC及TNF-α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中药血复生对CAA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象.

    作者:王跃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穴位注射配合涤痰固本汤治疗哮喘52例小结

    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涤痰固本汤治疗支气管哮喘52例,治愈42例,好转10例,全部有效.表明穴位注射配合涤痰固本汤治疗哮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文章还对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进行了阐述.

    作者:罗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肠炎康胶囊剂提取工艺研究靠

    目的:优选肠炎康胶囊剂提取的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考察水煎煮条件和醇提条件,以秦皮甲素、乙素和黄芪甲苷的含量为指标.结果:筛选出了水提(药材加水量8倍量,煎煮2.0 h,提取2次)和醇提(乙醇的用量为药材的8倍,提取次数为3次,提取时间为2.5 h,乙醇浓度为60%)的佳制备工艺.结论:该实验制定了合理可行的提取工艺路线及条件,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梁鑫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1310例支原体的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及分析

    目的:调查支原体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治疗因支原体感染导致的疾病提供合理用药的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进行支原体培养且培养结果为阳性的1310例标本进行药物敏感检测.结果:对强力霉素敏感,敏感率为91.78%:其次为美满霉素,敏感率为87.67%,克拉霉素,敏感率为70.55%;对交沙霉素、左旋氧氟较敏感;对壮观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已经大部分耐药,其中壮观霉素耐药率高,达95.9%.结论:支原体的敏感性随地区和时间的不同而有差异,且不同类型的支原体对抗菌素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应采用实验室结果而非经验指导用药.

    作者:焦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护理体会

    对5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控制血糖和饮食,且积极进行肢体和语言康复训练,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有效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邱翠琼;曾影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9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1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对照组90例,治疗组用西药加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Hp清除率、根除率及远期根治率分别为84.5%、78.9%、70.4%,对照组分别为72.7%、63.6%、50.9%.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李仲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