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跃群;郭争鸣;詹育和
目的:观察应用胶体铋剂合抗生素加用针刺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及复发率.方法:将消化性溃疡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应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45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两组疗程结束后4周作胃镜复查,作疗效判定.结果:总疗效率治疗组为95.6%,对照组为8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胃脘疼痛、嗳气吞酸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为86.7%,对照组转阴率为6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26.7%,对照组复发率为4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纯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消化性溃疡及对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及复发率均优于单纯使用西药者.
作者:李咏梅;吴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符合诊断诊断标准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以西药维脑路通、肠溶阿斯匹林、尼莫地平、维生素E治疗,并对症配合降压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胆固醇、甘油三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降低血脂.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综合疗效.
作者:刘勇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惠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与对照组52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再加服加味补阳还五汤,两组连续治疗30 d后,观察所有入选病例临床症状、肌电图、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改善情况及有无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综合疗效,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DPN安全、有效.
作者:刘弟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通淋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采用自拟通淋排石汤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内服石淋通片,两组15 d为1疗程,观察3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0.6%、87.5%;对照组分别为12.5%、6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通淋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具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谭胜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从氧化应激角度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用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SOD、GSH-PX活力、MDA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MDA水平明显下降,而SOD、GSH-PX活力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患者SOD、GSH-PX活力、MDA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疗效.
作者:林婉娟;陈东风;张少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介绍了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其降血压作用主要与改善血液流变性、保护血管内皮、阻断钙离子通道、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交感神经系统及有关心血管内分泌活性因子和调整异常的代谢、减轻靶器官的损害及调节免疫功能相关.
作者:刘红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对重症肩周炎患者采取作业法护理的效果.方法:将56例重症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作业法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两组均护理3个周期.结果:有效率观察组达100.0%,对照组为6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业法对重症肩周炎具有很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贾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从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流行季节、发病人群、传变规律等方面论提出该病可按中医湿热温病进行论治,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该病的主要证候类型,以及中医药防治该病的具体理法方药及注意事项.
作者:尹周安;贺圆圆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相关性及其对RA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4例RA患者、70例非RA患者包括34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SLE、SS、MCTD等)和36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4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PI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当GPI以0.28μg/ml为临界值时,RA组的GPI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AID组、风湿性关节炎组及健康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68.7%、26.5%、2.7%、2.4%,RA组的GPI阳性率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患者GPI阳性率与类风湿因子(RF)阳性率分别为68.7%和67.2%,GPI和RF单项和/或双项阳性率达93.7%.结论血清GPI在各对照组中,以RA组升高明显,对RA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作为除RF外诊断RA的新指标,与RF联合检测,可提高RA的诊断率.
作者:陈锋;江训良;宁兴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建立溃疡灵片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依利特C18柱(200 mm×4.6mm,5 μm)为色谱柱,以0.04 mol·L-1枸橼酸-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45:8: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儿荼素和表儿茶素分别在0.1002~0.9018 μg(r=0.9999和0.06816~0.61344 μg(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5%和98.47%,RSD%分别为1.15%和1.2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雷玉萍;殷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鼻窦灵汤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用鼻窦灵汤治疗,对照组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所有病例均治疗两个疗程并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5%,对照组为57.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窦灵汤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显著.
作者:周太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盐酸小檗碱片含量测定常用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谙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讨论、比较的方式.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测定方法不同含量差异较大.结论:应尽快找到更加完善的测量盐酸小檗碱的方法.以弥补现行标准的不足.
作者:何英;蔡永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文章综述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分型治疗情况,认为中医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分型的准确性也影响疗效.
作者:焦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的基础上加用足太阳经穴对抑郁症大鼠的疗效.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针刺1组和针刺2组.采用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结合孤养造成大鼠抑郁症模型,分别测定大鼠糖水消耗量以及行为学的改变.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量下降,旷场法测定行为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次数均下降;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督脉和足太阳经治疗组的糖水消耗量增加,行为学评分升高.结论:针刺督脉和足太阳经可以改变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异常,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有一定优势.
作者:罗文舒;皮敏;于海波;杨卓欣;刁利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对自然分娩的初产妇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现初产妇产前焦虑量表评分及焦虑情绪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提示对初产妇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提高产科质量是有必要的.
作者:卓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复生治疗慢性再障(CAA)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再障患者60例,以中药血复生为主治疗30剀.并以单纯西药治疗30例作为对照.观察中药血复生治疗CA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象的影响.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70.0%,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对HGB、WBC及TNF-α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中药血复生对CAA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象.
作者:王跃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清喉利咽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柱(150 mm×41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磷酸(47:53:0.2);流速:1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结果:黄芩苷在0.2384-0.7152μg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行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9%,RSD%=0.93%(n=5).结论:本法简单,准确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本品质量标准控制的依据.
作者:刘凡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牛黄至宝丸中连翘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进行测定.色谱柱为DikmCm(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检测波长:278 nm,流速:1ml/min;柱温:25℃.结果:连翘苷在一定色谱条件下能完全分离,连翘苷在6.08~60.8μg·ml-1浓度范围内线形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Y=50396.3X+892.4,γ=0.9996,加样回收率为96.7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n=6).结论:本方法用于测定牛黄至宝丸中连翘苷的含量,准确可靠,方法简便.
作者:黄际堂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杏丁加缬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用缬沙坦80~160mg/d控制血压,治疗组另给杏丁注射液20 ml/d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及尿素氮(BUN)、肌酐(Sc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杏丁加缬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翠萍;冯其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涤痰固本汤治疗支气管哮喘52例,治愈42例,好转10例,全部有效.表明穴位注射配合涤痰固本汤治疗哮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文章还对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进行了阐述.
作者:罗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