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仁霞
目的:评价临床常用的防治尼莫地平所致静脉炎的方法的效果.方法:将65例使用尼莫地平静脉泵入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同一静脉通道缓慢持续滴注0.9%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比较两组患者的静脉炎出现的例数.结果:对照组出现静脉炎17例(53.1%),实验组2例(6.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同一静脉缓慢滴注0.9%生理盐水预防尼莫地平所致静脉炎效果优于50%硫酸镁湿敷.
作者:王家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饮食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我院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44例.全部患者均遵医嘱用药,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饮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血压控制优良率达到了88.63%,常规组患者血压控制优良率达到了61.36%,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干预,有利于良好控制患者血压,对此,临床应当进一步加强对高血压的饮食护理干预.
作者:关美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胆结石患者护理中实施全面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胆结石患者120例随机分两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全面组实施全面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胆结石取净率;护理满意评分、取石过程焦虑评分、取石后住院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全面组患者胆结石取净率高于常规组(P<0.05);全面组护理满意评分、取石过程焦虑评分、取石后住院时间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存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全面组生存质量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胆结石患者护理中实施全面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胆结石取净率和满意度,减轻患者焦虑感,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术后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谭朝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早期未实现灌注的急性心梗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该院的80例未灌注的急性心梗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比较两组肌酸激酶(CK-MB)、肌钙蛋白Ⅰ(TnI)等含量,测定两组的射血分数和左室容积变化指数等.结果:治疗3d后,实验组CK-MB和TnI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一周后,实验组LVEF提高明显,LVEDVI和LVESVI较对照组低,且有效治疗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于未灌注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提升心功能,减缓心室重构,增加有效治疗率,效果明显.
作者:梁廷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液体复苏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疾病患者2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针对全部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同时开展液体复苏临床治疗处置,观察比较本组患者在接受液体复苏治疗前后的肺动脉楔压(PAWP)、心指数(C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血管阻力指数(PVRI)、左心室每搏工作指数(LVSWI),以及右心室每搏工作指数(RVSWI)等血流动力学生理参数项目.结果:接受液体复苏治疗后,本组患者的肺动脉楔压(PAWP)、心指数(C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左心室每搏工作指数(LVSWI),以及右心室每搏工作指数(RVSWI)均显著提高,而肺循环血管阻力指数(PVRI)显著降低,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实施书术中液体复苏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生理指标项目发生显著改善,优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运用.
作者:宁选波;王大勇;张彦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分析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中单发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0年5月至2015年11月,选取在该院收治的167例接受MDP(亚甲基二磷酸盐)检查的受检者.采用统计学分析肿瘤病史和无肿瘤病史的骨转移率.结果:167例患者中,100例患者有肿瘤病史,骨转移率为23.00%(23/100);无肿瘤病史的有67例,骨转移率为2.99% (2/67),有肿瘤史患者的骨转移率显著高于无肿瘤病史患者骨转移率,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类型有以下几种:前列腺癌、肺癌、乳腺癌、消化系肿瘤、泌尿系肿瘤或者其他肿瘤等.无肿瘤患者的单发病灶主要是良性病灶,占98.51% (66/67).结论:在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的单发病灶中,无肿瘤病史患者的主要病灶为良性病灶,有肿瘤病史患者的主要病灶为早期骨转移灶.
作者:吴昊;孟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折病人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实施.方法:选取该院接收的股骨远端骨折病人11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干预,对比两组病人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病人体温恢复、肿胀消退、疼痛缓解、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显著明显(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96.36%与对照组60.00%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5.45%明显低于对照组32.73% (P <0.05).结论:股骨远端骨折病人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干预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且满意度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小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血透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总结有效的风险管理对策.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93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管理模式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透析498台次,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和实验组(47例,透析490台次,在对照组护理同时分析血透室常见护理风险加强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风险事故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出现设备故障、违规操作、责任心差、职业损伤及其他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4.4%)显著低于对照组(14.7%),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透室出现护理风险事故的风险较高,应不断提高科室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以及护理管理水平,加强护理监督机制,尽可能减少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
作者:李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对胰腺囊性病变患者诊断中行CT方案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以2014年03月至2016年03月进入本院的胰腺囊性病变确诊患者作对象,随机抽选89例进行重点分析,选择CT方案进行诊断,并对患者诊断结果深入观察.结果:89例患者接受CT检查后,发现胰腺囊性病变患者共82例,符合率92.12% (82/89) (P >0.05),且CT方案对于假性囊肿患者的符合率达到100.00% (36/36).结论:临床诊断胰腺囊性病变时,选择CT方案符合率较高,可精准辨别假性囊肿,可推广.
作者:谢华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门诊260例患者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该院门诊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归档病历中260例Ⅰ类手术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药物应用情况探讨相应的对策.结果:抗菌药物应用比例列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二代以青霉素类药物,各占35.0%、23.1%以及18.5%;联合用药43例,占16.5%;103例患者术后用药时间≥7d,占39.6%.结论:Ⅰ类手术切口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存在着抗菌药物应用指征把握不严、给药时机不当以及无指征联合用药等情况,为保证药效,临床应用时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
作者:赖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索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350例肿瘤化疗患者的PICC导管感染发生率和原因进行回顾分析,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纳入患者中出现PICC导管感染者13例,发生率为3.71%,感染原因为(头静脉置管者)白细胞计数低于2.5×1013/L、置管时间≥60 d、输注TPN(全胃肠外营养液).对患者进行系统性护理后,感染症状均得以良好控制.结论:对患者采用系统性的预防和护理对策能够有效的控制PICC导管感染的病情,对降低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蔡芬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直肠癌患者手术低体温使用加强术中护理对保温的作用.方法:根据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该院的40例直肠癌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外科护理,不进行保温处理,观察组使用术中保温护理,对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半小时、1h、90 min、2h和术后的体温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1h、90分、2h和术后的体温情况均要比对照组高,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手术中容易出现低体温情况,所以需要加强术中护理,预防该情况的发生,推介为患者提供术中保温措施.
作者:徐淑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肛肠手术对患者提供术中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根据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该院的155例肛肠手术患者来分析研究,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术中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术中血压、心率等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和临床满意度.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要高一些,满意度也相对较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肛肠科手术患者接受术中心理护理对患者的负面情绪具有比较好的改善效果,临床中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稳定,对手术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安良;任晓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主要侵蚀双手和腕关节等小关节滑膜为主,临床表现以对称性、持续性关节肿胀和疼痛,并伴有晨僵,中晚期患者可出现手指畸形,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穴位埋线是在传统针灸理论基础上而发展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穴位埋线治疗本病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因此本文就穴位埋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赵会娟;李小兰;杜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与无创通气联合治疗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76例COPD呼吸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无创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无创通气的基础上给予血糖控制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aCO2及PaO2指标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合并患有2型糖尿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揭患者实施血糖控制与无创通气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糖尿病症状和呼吸阻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李代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化痰消瘤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该院肿瘤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之间收治1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化疗,实验组接受化痰消瘤方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4%,对照组有效率为76%,两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效果比较,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化痰消瘤方联合化疗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永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索优质护理干预对改善卵巢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120例卵巢癌手术患者,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并对此次研究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2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护理后的抑郁平均分数值和焦虑平均分数值均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在卵巢癌手术患者中效果显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陈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随着国家医疗事业的发展,大型医院病案管理工作受到广泛重视,病案信息中不但记录了患者住院期间及既往的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是在教学、医疗和科研中涵盖了大量的医学成果,因此,病案具有十分重要使用价值.然而,随着大型医院对病案管理的规范化和严格化,病案数量的日益剧增,病案需求的日益加大,纸质病案的存储及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医院管理的要求.因此,在新形势下,病案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应用病案数字化技术,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促进医院的现代化发展.
作者:赵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保守及手术治疗不同类型的阑尾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卫生院2010年5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接受的阑尾炎患者80例,其中10例患者诊断为单纯性阑尾炎,而后予以中西医治疗,另外70例患者均诊断为化脓性阑尾炎和穿孔性阑尾炎,而后予以手术治疗,后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单纯性阑尾炎患者予以中西医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化脓性阑尾炎和穿孔性阑尾炎经手术治疗后,全部治愈后出院,平均住院天数为(12.3±3.2)d.结论:不用类型阑尾炎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因此临床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陆春月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方法及其处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妇产科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7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结果:在7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当中,67例患者接受抗凝和溶栓治疗,3例患者接受下肢深静脉血栓切除术治疗.经治疗3个月后,治疗有效率为97.1%.治疗6个月后,以上患者均治疗痊愈.结论:加强妇产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和处理,其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作者:陈杨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