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化内科恶心与呕吐患者的护理效果探析

郎德琴

关键词:消化内科, 恶心, 呕吐, 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对消化内科恶心与呕吐患者的护理对策、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2月至2016月3月收治的128例恶心、呕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对策,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应用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比较,有效改善了所有消化内科恶心与呕吐患者的临床症状,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85.9%,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00%,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根据消化内科恶心与呕吐患者的临床特点,应用有针对性的消化内科护理对策,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护理效果较满意,进一步促进身体康复.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分析对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的效果

    目的:研究对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采用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来该院就诊和治疗的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作为临床试验对象,分为优质护理组和普通护理组.给予普通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优质护理组实施优质护理.结果:优质护理组总满意19例,占比95.00%;普通护理组总满意12例,占比60.00%.将优质护理组和普通护理组的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进行在护理满意度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人进行优质护理,对于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显著效果,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满意度,并提升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指数,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田玉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社区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干预要点及应用意义评定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的临床评价.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社区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1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治疗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情况、生活习惯养成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生活习惯及遵循医嘱情况比较,观察组的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血压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均有提高,该护理方法可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郭春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于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对糖尿病患者护理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120例糖尿病患者,通过随机分组,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糖尿病认知水平、护理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使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管理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效果,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燕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瘢痕子宫二次妊娠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二次妊娠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7例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55例二次妊娠初次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产妇临床资料,观察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观察组患者初次剖宫产切口形式对分娩情况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发生子宫破裂(8.96%)、出血(20.89%)、胎盘前置(13.43%)、盆腹腔粘连(49.25%)的几率更高,初次剖宫产纵切口者,分娩时间(11.96±5.41) min更长、术中出血量(322.10±105.01)更大,盆腹腔粘连发生几率(57.14%)更高.结论:瘢痕子宫二次妊娠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更大,减少首次剖宫产,可降低二次剖宫产并发症发生几率,对产科质量及产妇产后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吴亚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注射用丹参(冻干)中糖类成分的两种色谱测定方法比较

    目的:比较注射用丹参(冻干)中糖类成分的两种色谱测定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HPLC-ELSD法(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法)和IC法(离子色谱法)对射用丹参(冻干)中糖类成分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法仅同时测定了果糖和葡萄糖两种糖类成份,而离子色谱法可以同时检测果糖、葡萄糖、蔗糖、半乳糖、甘露糖、阿拉伯糖6种糖分.结论:与HPLC-ELSD法相比,IC法更适合用于注射用丹参(冻干)中糖类成分检测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樊鑫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研究进展

    肺癌在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是高的,而非小细胞肺癌就占有超过70%的比例,大多数患者被诊断时已达中晚期.中晚期的治疗疗效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如何合理治疗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加上现今医学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关于化疗治疗技术取得了新的临床疗效,本文主要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化疗研究进展.

    作者:崔静;高玉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浅谈青年人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胃癌是我国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同时也是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致死性癌症.该病通常被认为是中老年疾病,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但受吸烟过度、饮食不当、酗酒、生活不规律或精神紧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青年人胃癌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新发胃癌病例趋于年轻化,由于该病早期无典型临床表现,误诊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预后较差,加之患者对其临床特点认知不足,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严重威胁青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研究证实,青年人胃癌的恶性度高,转移较早,且预后较差.本文对不同性别青年胃癌患者床病理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明确影响青年胃癌患者预后生存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赵卫星;杨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骨折术后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骨折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该院接诊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临床资料完整,自愿接受本研究,随机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根据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措施上联合系统化护理干预处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住院时间、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高达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 (P <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加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很好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发生,而且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作者:旋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护理比较探述

    目的:总结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护理干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收治治疗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分为采取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加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参照组以及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加行全程护理干预的实验组,组间例数一致.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腹股沟疝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参照组腹股沟疝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7.5%.经统计学分析(x2=10.140 8,P =0.001 4).结论:对腹股沟疝手术患者行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加速康复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刘雪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高血压药物合理应用的探讨

    高血压是一种进行性的心血管损害疾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病主要的危险因素.通过合理选择抗高血压药物种类,规范其用药时间及服用方式,严格控制服药剂量,同时关注与联合药物的相互作用,以期达到治疗达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朱金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医院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险因素防护研究

    目的:探讨医院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险因素以及防护措施.方法:对我院近五年中的供应室工作人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的的防护措施.结果: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主要有生物、物理和化学三方面.结论:加强医院供应室工作人员的专业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制定完善的防护制度,对整个工作流程进行监管和监督,规范操作流程,有效保护医院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安全.

    作者:杨小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疝气采取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将该院接诊的小儿疝气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研究对象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研究,随机分组,每组45例,对照组怠儿接受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研究组患儿则采取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对两组惠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小儿疝气中应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不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借鉴.

    作者:刘冬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外科护理工作中如何避免护理风险

    在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下,人们对法律风险的意识也在不断提升,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医疗纠纷也逐渐的出现了上升趋势,甚至是出现了十分严重的后果,给医护人员及其患者造成了较大的伤害.怎样预防护理阶段医患纠纷,提升自我保护意识,现已经成为医护人员所掌握的主要问题.下面就结合作者实际的工作经验,对外科护理工作中怎样避免护理风险进行探讨.

    作者:田艳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小儿腹泻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小儿腹泻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腹泻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结论:小儿腹泻中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段艳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欣母沛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探析欣母沛联合护理干预共同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100例,产妇均给予药物欣母沛治疗,护理干预方式不同,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其中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则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24小时的止血情况.结果:经不同的治疗方式后,B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远高于A组,且24 h内的的止血量明显少于A组,各组间患者的资料对比显示,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产妇给予欣母沛+综合护理干预进行联合治疗后效果较佳,可以快速有效止血,减少了出血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提高了惠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艳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综合教学模式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病理学教学在医学教学当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联系临床和基础医疗的桥梁,其教学效果和质量对于学生的医学学习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必须加强对病理学教学的重视和研究.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综合教学模式在病理教学当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促进病理学教学效果的提升.

    作者:刘起胜;黄旭;吴亚娜;杨艳;曹寅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康复护理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选取90例经手术治疗的LDH患者,分为观察组(早期康复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5例,将两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关于下腰痛的评分没有明显差别,但术后2周,观察组的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要高(P<0.05);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术后1年,观察组留有腰痛以及高抬腿试验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LDH的术后恢复,可以保持术后的长期疗效.

    作者:曹丽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X线平片与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X线平片与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该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周围型肺癌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X线平片检查和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各征象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结果:各征象除了分叶征和胸水征,其他征象的检出率均是CT检查更高且对比差别较大(P<0.05),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同X线平片检查相比更高(P<0.05).结论:与X线平片检查相比,CT检查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更高.

    作者:朱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婴幼儿肺炎心肌标志物与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索婴幼儿肺炎的心肌标志物与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选取90例健康体检者、90例重症肺炎患儿、90例普通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心肌标志物、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重症组患儿CK-MB、α-HBDH、TnI、Mb、C-反应蛋白水平值以及心电图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和普通组受检者(P<0.05),同时重症组恢复期CK-MB、α-HBDH、TnI、Mb、C-反应蛋白水平值低于重症组高峰期患儿(P<0 05).结论:心肌标志物与C-反应蛋白检测在婴幼儿肺炎中效果显著.

    作者:万芳;陈孝进;陈龚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足月妊娠阴道试产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实施阴道试产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住院分娩的12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按照临床检查结果与孕妇意愿将全部病例分为观察组(自愿尝试阴道试产,n =68)与对照组(剖宫产,n=52),对两组分娩方式与产妇、新生儿结局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有61例阴道试产成功,阴道分娩率为89.7%,同时24 h出血量、新生儿Apger评分、住院天数及产后康复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足月妊娠阴道试产可行性较高,对改善分娩结局具有积极意义,对无其他剖宫产指征,体重小于3.5公斤者应当鼓励阴道试产.

    作者:李加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