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吕艳华

关键词:2型糖尿病, 老年, 西格列汀, 二甲双胍
摘要:目的:对比在应用胰岛素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与西格列汀治疗T2DM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入住该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按用药的不同分为西格列汀组与二甲双胍组,每组各66例.所有患者均给以基础治疗,西格列汀组患者联用磷酸西格列汀组进行治疗,二甲双胍组患者联用盐酸二甲双胍进行治疗,两组患者连续用药12 w,比较两组患者的FBG、2hPGB以及HbA1 c水平.结果:经联合用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与入院时相比均有所改善,西格列汀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虽优于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与西格列汀治疗T2DM均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但西格列汀的改善效果要优于二甲双胍,因此建议选用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优化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国家医疗体系建设逐渐趋于完善.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本文简要提出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服务进行优化的必要性,并重点分析其优化策略,希望能够满足乡镇卫生院的医疗需求,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马建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肾康注射液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方法:将该院至今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分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肾康注射液等改善肾脏循环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情况.结果:两组尿素氮(BUN)、血肌酐(Cr)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可靠,且能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作者:罗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风险意识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接受该院手术治疗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6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手术室管理,研究组给予手术室风险管理,对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和护理质量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风险事件总发生概率为3.6%,常规组风险事件总发生概率为17.9%,可见研究组出现风险事件的总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风险意识的应用不仅可以预防风险事件,还可以提升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周婷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效果

    目的:研究将恩替卡韦治疗应用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58例样本资料均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诊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选取,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例数为29例,将实行阿德福韦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行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对应干预后,实验组患者ALB(清蛋白)、TBILL(总胆红素)、ALT(丙氨酸转氨酶)、Child-Pugh以及总有效率等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对比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中采取恩替卡韦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效果,可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借鉴与应用.

    作者:蔡小旭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33例T2DM患者(T2DM组)和262例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两组血清Hcy水平及各项血脂指标的异常检出率.结果:T2DM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及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与高Hcy和血脂代谢异常相关,高Hcy和血脂异常可能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张科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该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7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西医药治疗同时配合中药善散汤治疗)和对照组(单独采用常规西医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惠儿治疗总有效率以及肺部啰音、咳嗽、咽红、发热等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治愈率(80.6%)、治疗总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41.7%、72.2%,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惠儿肺部啰音、咳嗽、咽红、发热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相对于单纯西药治疗咳嗽消失时间更短,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曾庆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给予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同时予以患者术后早期护理干预,探析其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8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PICC置管术以及早期护理干预.结果:本次探究中,80例患者中共出现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患者7例,发生率是8.75%,其中Ⅱ例、Ⅲ例、Ⅳ例患者例数分别是6例、1例、0例,占比分别是85.71%、14.28%、0.00%.结论:给予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以及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

    作者:左艳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消化内科恶心与呕吐患者的护理效果探析

    目的:对消化内科恶心与呕吐患者的护理对策、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2月至2016月3月收治的128例恶心、呕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对策,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应用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比较,有效改善了所有消化内科恶心与呕吐患者的临床症状,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85.9%,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00%,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根据消化内科恶心与呕吐患者的临床特点,应用有针对性的消化内科护理对策,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护理效果较满意,进一步促进身体康复.

    作者:郎德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在阑尾炎切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阑尾炎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阑尾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循证护理),30例/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阑尾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阑尾炎患者中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纪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探讨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中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收集该院20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且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在神经内科中,导致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较大、住院时间、基础疾病和症状严重程度.结论:针对神经内科患者的住院时间、年龄、基础疾病以及症状严重程度进行针对性的处理能够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马红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子宫肌瘤病人的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病人的护理方式,以改善患者预后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妇科手术护理,实验组在给以常规妇科手术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干预、术中干预、术后干预三部分,采集两组患者的术后肠道恢复排气时间、疼痛评估、患者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并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肠道恢复排气时间、患者住院天数、并发症、疼痛评估四个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作者:王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糖尿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糖化白蛋白(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妊娠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在该院行产前检查的5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实验组,另选同期58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GA、HbA1c检测.结果:实验组GA水平为(15.84±1.06)%、HbA1c为(7.11±0.52)%;对照组GA水平为(12.39±2.48)%、HbA1c为(4.90±0.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GA、HbA1c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化自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能够显著提高妊娠糖尿病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戴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在甲状腺肿块临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在临床的甲状腺肿快鉴别诊断中超声诊断措施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底76例具有甲状腺肿块的患者进行术后病理诊断检查和超声诊断检查,终对比超声检查和综合术后病理检查诊断结果准确性.结果:对患者进行超声诊断之后的结果符合真实情况的有67例,约占88.16%.结论:对于甲状腺肿块的病理判断,采用联合病理切片诊断和超声诊断进行判断可以降低误诊率.

    作者:王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缪刺”与“巨刺”

    《黄帝内经》首载“巨刺”、“缪刺”,均为机体一侧有病,选取对侧经穴治疗的方法.巨刺刺经,缪刺刺络,笔者通过对古今文献分析整理,探讨巨刺、缪刺的起源、含义及异同,希望有利于临床应用.

    作者:马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独活组以及美洛组,每组各40例,美洛组采用美洛昔康片口服治疗,独活组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以及体征.结果:独活组患者治疗前的主要症状、体征与美洛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的主要症状、体征与美洛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红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探讨针灸法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3年6月至2016年9月期间前来就诊的82例脑平中后抑郁症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法治疗,试验组在给予药物的基础上给予药物治疗(口服盐酸帕罗西汀).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2周末,4周末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疗效评定,采取中医脾胃症候量评定针灸疗效,采取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在治疗2周后,4周后脾胃症候积分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副反应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灸法协助治疗抑郁症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应用于临床.

    作者:孙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ICU护理管理中施以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措施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从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间进入该院ICU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选66例患者进行分组:33例常规组行一般护理,而33例治疗组则加强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对2组焦虑情绪、满意度等进行对照.结果:进行有效护理后,33例常规组SAS(60.24±3.77)分,33例治疗组(50.24±3.76)分(P<0.05);常规组满意度75.76%,治疗组96.97% (P<0.05).结论:临床ICU进行护理管理时,通过加强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效果显著,在改善患者SAS评分的同时,提升其满意度,因此值得推广.

    作者:蒋建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刍议护理延伸服务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依从性影响

    目的:探讨延伸性护理服务对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依从性影响及其预后效果和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份在我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126例,采用随机分类方法将其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且每组患者为6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性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实施延伸性护理干预,包括对患者饮食健康以及教育指导和心理辅导、康复保健等方面,经过临床治疗半年后随访对两组患者依从性和预后进行评价.结果:依从性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为82.5%,对照组患者依从率为54%,两组患者比较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预后改善率为86%,对照组患者预后改善率为60%,两组患者在预后改善率上比较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伸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提高其临床治疗疗效且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预后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肠内营养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目的:探究肠内营养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60例机械通气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鼻胃管肠内营养,观察组接受胃肠管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几率、不良反应几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入住时间.结果:①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几率为20.0%,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几率为60.0%,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返流4例,误吸0例,腹胀5例,腹泻3例,其他3例;对照组返流9例,误吸8例,腹胀13例,腹泻9例,其他10例,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5.0±1.1)d、ICU入住时间(7.9±1.5)d;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12.6 +1.9)d、ICU入住时间(9.8±1.7)d,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鼻胃管相比,鼻肠管肠内营养能够大大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心理疏导的护理策略分析

    目的:探究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心理疏导的护理策略.方法:将120例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纳入的时间段为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法来对其进行分组,单号为A组(n=60),给予心理疏导护理;双号为B租(n=60),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A组中,出现便秘、复发性出血等不良反应的有3例,占5.0%,B组中出现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8例,占30.0%,两组间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差异显著(P<0 05).结论:对肝硬化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心理疏导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在进行护理干预时,要注意对患者进行精神和认知上的指导,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帮助患者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病情,配合治疗,才能有更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徐芸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